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世系、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也是家训传承的载体。恪守家训,传承家风,殊为不易!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世系、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也是家训传承的载体
人之姓氏,可谓个人标签,也可谓家族符号。有如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有如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弘扬祖德,传承家风!
所谓姓氏,先有姓,后有氏。姓是血缘,氏是支脉。夏、商、周三代以前,女子多称“姓”,男子多称“氏”。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从女、从生,如姜、姬、姚、嬴、姒、妘、妫、妊为上古八姓,如今大多数姓氏,皆由其衍生而来,如姚姓衍生出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60多个姓氏。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盛行于西周的分封制,不仅是部族、宗支的徽号,也是社会地位尊卑、贵贱的标志。部落首领加上“氏”以示尊称,如神农氏、伏羲氏、轩辕氏等。可见当时“姓别婚姻,氏明贵贱”。随着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血缘由父系所确立,久而久之部落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志——姓,秦汉以后,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姓氏合一,沿用至今。
姓氏,作为血缘符号,理应是一些纯正血统的人员组成,但由于改姓、派别不同等原因,如皇帝赐姓、胡姓汉化、回避皇姓、躲避灾难等等,出现大量同姓不同源的现象,大姓尤为明显,如王姓,其分支不计其数,来源数不胜数,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等等。为了厘清各个家族的关系,便有了家谱一说。继而为了规范管理家族,又有了宗法、家法、家规,并最终形成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宗旨的家训。家训内容因家族而异,多会涉及以下方面:一、国法家法,严格遵守;二、同族和睦,闾里友好;三、敬贤尊长,抚孤助困;四、合乎礼教,以正名分;五、尊祖敬宗,规范祭祀;六、修身齐家,约束言行。
家训,别称家诫、家范、庭训,是指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它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并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有着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世系、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是家训传承的载体。编修家谱的意义,元代大儒柳贯所见最为明白:“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
中华家训,源远流长。史载周公首开帝王与仕宦家训之先河,他训诫子侄“桐叶封弟”的典故广为流传,在家训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周公之后,家训成熟于隋唐,繁荣于宋元,明清达到鼎盛,至清末与民国,受西风渐进的影响,传统家训发生重大转变,许多家训更随着时代变革被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
孟母作为先秦孔孟家训的最大代表,因教子而成名儒,在中国乃至世界家训史上都享有盛誉。孟母训子,始于胎教,其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其教子经典多成为后世家训的主要内容。
古代家训,影响之大当推《颜氏家训》,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它是南北朝时北齐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从此,家训正式得名,并得以风行。另外,诸葛亮《诫子书》、司马光《家范》、李世民《帝范》、柳玭家训、包拯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对后世颇有影响。
诸葛亮全文86字《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被印制成书,广为流传,成为修身养性的经典之作!
包拯家训37字短文:“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亦被奉为治家宝典。
《古文真宝》所录柳永《劝学文》全文88字:“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也为家教经典而垂范后世。
家风,即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好坏,端赖家庭教育的好坏。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由此成为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上好的家风,往往是一个家族经过数十代甚至上百代传承完善才能形成,其中多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
近代以来,家族传统观念往往被看成是一种桎梏,加之受西方思潮冲击,家训遇冷,特别是在“文革”“破四旧”中被视为“毒草”而受到批判与摒弃!
如今,随着中国传统文化日益被看重,与家风紧密关联的家训文化也越来越为人瞩目,而现代家风的传承,既要守护传统美德,还要剥离传统家风中保守、落后的成分,更要与时俱进,吸取现代社会提倡的家庭民主、社会责任、进取精神、人生价值等成分,建立新型家风和新型家训文化。
家风好,世风好。中华盛世,当倡导社会“修家谱,学家训”,使得人人鉴往知今明未来。恪守家训,传承家风,殊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