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背后的国学热|以史为鉴对吗?看复旦教授姚大力怎么说
2018-8-20 17:24:15 来源:东方网 作者:单冉 选稿:刘晓晶
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现身“七天七堂课”讲座,讲述《史记》的成就 东方网记者单冉8月20日报道:今年的上海书展,越来越注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读者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比如,今年书展新辟国学馆推出“七天七堂课”国学系列讲座,到今天已经上完了“六堂课”,但是读者参加活动依然踊跃,反响热烈。无独有偶,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著作深受读者喜爱,而记者发现,今日《季羡林给孩子的成长书系列》发布活动也在书展举办,丛书的发布让小读者也可以阅读季老的著作,感受国学大师的文字魅力。 姚大力耐心为读者签名 姚大力:不主张“以史为鉴”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可以百读而不厌,真正的走进《史记》,才能享受其中的古朴、雄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姚大力今天现身“七天七堂课”讲座,与司马迁进行隔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与对话。但讲座现场,他把演讲主题更改为了《问君此书有何珍:与司马迁对话》,即调换了主副标题。他解释,因为要与相隔两千一百年前的伟人对话有点虚张声势,只能通过司马迁留下的文献,特别是《史记》,对司马迁进行一次心灵的访谈。 姚大力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什么是《史记》的写作主旨以及《史记》的伟大成就等,为读者展示国学的迷人之处。 在讲座最后,有一位读者也是一名历史老师,她向姚大力提问,如何让学生能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姚大力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我们如今经常喜欢讲以史为鉴,将历史作为认识现实的一面镜子,比如《资治通鉴》。但我很反对这个观点,我觉得历史就是历史,要讲现实就讲现实,历史上的事情不会在现实中再度发生,所以历史没有教训,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教训就是‘统治者从来不接受历史的教训’。” 当然,姚大力认为,不以史为鉴不等于表示,历史和现实没有关系。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思考、讲述一段历史的时候,不可能中立,都有一个是非的观念在其中。因此在阅读历史中,培养起是非的观念,会使我们在看待现实问题时更聪明。“如果培养学生都成为历史学家,那我们的饭碗就没有了。”姚大力的幽默引得台下笑声一片。 记者了解到,“七天七堂课”讲座主题涉及历史、文学、伦理等多个国学领域分支。明天,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将以"张居正改革漫谈"为题,以史学家的担当意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带领读者从历史故事中鉴往知来。 而今后,“七天七堂课”将在每届书展作为国学馆重磅品牌,逐一涉及“国学”领域各分支主题,为市民带来最权威、最专业的讲座。 小读者踊跃参加《季羡林给孩子的成长书系列》现场活动 季羡林18篇著作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下午,《季羡林给孩子的成长书系列》书籍发布活动在展览中心少儿区举行。很多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认真的听讲,积极回答主持人的提问。 “一般的‘学术高峰’,孩子不容易靠近。但是季老的散文选却可以给孩子们阅读,因为季老文锋平野、朴实,如同野老话家常,著作内容真诚、感人,有写各类小动物比如小猫小狗、喜鹊等,也有写植物等。”季羡林读书会发起人、本套书策划者之一的王佩芬告诉记者,《季羡林给孩子的成长书系列》收录了季羡林人生各阶段的代表著作,注重知识性、可读性与趣味性兼容并蓄,非常适合小读者阅读。 她还表示,这几年,季羡林的著作中,选进中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有18篇,可见季羡林的著作已经越来越多进入学生的视野。因此,这套丛书又可以作为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范本,有一定的实用性。 《季羡林给孩子的成长书系列》发布活动现场,梁志刚发言 季羡林的学生七十多岁的梁志刚也出席本次活动,介绍了他和季羡林的渊源以及季羡林的生平趣事等,台下小读者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