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5|回复: 0

沈天鹰|试论姚崇为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9-5 11: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论姚崇为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沈天鹰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摘要:本文以史料所载姚崇为政的言行作为据,进行归纳,分别从思想、精神、智慧和态度等方面,评述姚崇为政对当前执政者的启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姚崇 为政 现实意义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其言行作为是后人辨是非、明得失的重要借鉴和参考。姚崇,唐代“开元之治”的重要政治人物,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时屡次出任辅弼重臣。《旧唐书》和《新唐书》都留下了诸多关于姚崇为政的记载。作为一千多年前的大政治家,姚崇为官当政留下的言行作为,究竟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思想、精神、智慧和态度,对今天的执政者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呢?
    首先,作为四朝重臣的姚崇,在他为政的一言一行之中,充分体现了为政以德儒家思想。
    武氏当政时期,姚崇在担任紫微令时写了《执秤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五篇著名短文,时称“五诫”,他以此自律并告诫下属官员。“五诫”集中体现了姚崇的为政思想及其倡廉主张,表露了他所追求的道德品格和思想境界。
    比如,姚崇在“五诫”之一的《冰壶诫》中指出,“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要求那些当官称臣者要有“洞澈无瑕、澄空见底”的心胸,坚守忠贞廉洁的道德操守,绝不能“以害剥为务”,“以财贿为亲”。接着,他又用“象之有齿,以焚其身;鱼之贪饵,必曝其鳞”的事物自身规律,深刻揭示了贪腐害剥的危害,提出宁要清贫、不要浊富的人生观,告诫那些禄厚官尊的在位者,要“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而且要把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传给子子孙孙。
    睿宗时,时任中书令的姚崇和侍中宋璟,着力革除中宗吏治弊病:一是顶着压力,罢免了几千名中宗皇帝亲自批准的、靠花钱买来的“斜封官”。二是“不畏强御,请托不行”,整顿了上万名超编的吏部侯补官员,通过考试,选拔了不足二千人录用,“人服其公”。虽然后来姚崇遭贬,吏制改革行事未尽,但他们秉公为政之心,却给朝野,尤其是社会百姓所广泛认可和称道。当时流传过这样的民谣:“姚、宋为相,邪不如政;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长期以来,我党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提出要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中的廉政文化精华。为政德为先,这需要执政者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德者,得也。得什么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得自于心。这颗心,是公心,是没有被私欲所困扰的,兼济天下之心。在今天,姚崇的“五诫”以及“邪不如政”为政局面,对于我们的反腐倡廉和干部队伍建设依然有着深刻的警示借鉴意义。
    其次,姚崇为政过程中,还充分展示出“坚持真理,敢于担当”的精神。
    武则天时,为使女皇彻底废除酷吏制度,姚崇以夏官侍郎之职,不顾官微言轻,冒着罢官、下狱甚至杀头的危险,动情地向女皇进言,申述酷吏制造冤狱的真情,并大义凛然以自己官职、性命及一门百口,担保朝中文武百官无人谋反。女皇深受感动,从而下决心废除严刑峻法,稳定了武周政局。
    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面积蝗灾。姚崇主张杀灭蝗虫并焚烧虫尸。地方官员和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反而祭天祈福消灾,甚至唐玄宗都担心灭蝗会违背天命。而姚崇却以史为证,列举北魏时发生蝗灾不敢灭而导致草木皆尽、饥荒遍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现象的事例劝诫玄宗,指出修德免灾并非对灾祸听之任之,而是要主动救灾,如果为了保护蝗虫而牺牲人命并招致国家危殆,才是真正违抗天命。黄门监卢怀慎认为天灾非人力所能制服,姚崇大声驳斥道:“扑杀蝗虫解救百姓是善举,如果上天降灾祸,全由我姚崇一人承担,决不推诿给别人。”姚崇为民请命的坚强决心终于打动了玄宗,玄宗遂下令灭蝗。最终百姓免于灾难,天下太平。
    坚持真理、敢于担当是当政者重要的政治品格。其中包括必备的履职能力、过硬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历史任务当下,作为执政者必须具备姚崇那样坚持真理、敢于担当的当政精神。这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时代责任。
    再次,姚崇执政过程中,表现出“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的高超政治智慧。
    唐玄宗即位之初,接手的是中宗、睿宗二朝八年以来动荡不安的政局,准备任用姚崇为宰相。姚崇针对时弊,提出“十事要说”,问玄宗是否同意,同意即可上任,否则只有违抗君命了。这十条意见:一是“垂拱以来,以竣法绳下;臣愿政先仁恕。”二是“朝廷覆师青海,未有牵复之心;臣愿不倖边功。”三是“比来壬佞冒触宪网,皆得以宠自解;臣愿法行自近。”四是“后氏临朝,喉舌之任出阉人之口,臣愿宦竖不与政。”五是“戚里贡献以自媚上,公卿方镇浸亦为之;臣愿租赋外一绝之。”六是“外戚贵主更相用事,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任台省。”七是“先朝亵狎大臣,亏君臣之严;臣愿陛下接自以礼。”八是“燕钦融、韦月将以忠被罪,自是诤臣沮折;臣愿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九是“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贞二观,费钜百万;臣请绝佛道营造。”十是“汉以禄、莽、阎、梁乱天下,国家为甚;臣愿推此鉴诫。”能否把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大道理具体化为对当权者行事决策的约束和规范,是衡量一个政治家智慧见识的重要标尺。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条意见,不仅“简单明了”,而且易于实施,更易于监督和评判。姚崇的十条意见,行文不过二百余言,却都是针对他所经历的武则天、中宗和睿宗当政以来的政治弊端而提出,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唐玄宗以一句“朕能行之”而悉数采纳,并委以大权,由此奠定了“开元盛世”的重要基础。
    我国的改革已走过三十多年历程,当前正在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与以往相比,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要求高、难度大、任务艰巨,既要增强政治定力,坚定政治方向,又要讲究方法策略,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需要执政者具有更大的政治智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最后,姚崇的为政言行,表现出“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
    一次,玄宗将要巡幸东都洛阳,而此时太庙自行倒塌。玄宗发问于重臣,被答道:“陛下三年服丧期未满,不可以离宫巡幸。太庙崩塌这种突发事件,是上天用来表示警告的,陛下应当停止东巡洛阳,以修德的行动回答上天的谴责。”玄宗又以此问姚崇。姚崇答道:“我听说隋将北周苻坚的宫殿改建为太庙,而大唐又袭用作为太庙,就是山含有腐壤也要崩塌,何况木料经多年而自然会被蛀坏呢?这次太庙崩塌凑巧与陛下东幸行期碰到一起了,不是因为你要东幸才崩塌的。况且陛下以关中无收,粮运劳民,因而东幸洛阳,这是为了有利百姓而不是为己;而且东都各部门都已做好准备,供给物资已备齐了,请启驾如原定行期。现旧太庙难以恢复完整,何不奉神主到太极殿?再重修一座新太庙以表真诚的供奉,这才是至孝的品德啊!”玄宗说:“你说的正合我意。”并赐绢二百匹,还诏令有关部门按姚崇所说的办,玄宗就东巡洛阳了。
    唐朝,佛教盛行,尤其是中宗以后,贵戚争先营造佛寺,从中谋取利益,滥渡人为僧尼,逃避国家赋役,人们“抄经写像,破业倾家,乃至施身,亦无所吝”。佞佛已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巨大灾难。姚崇反对当时朝野上下过于沉迷佛教,乃至大肆修建佛寺,劳民伤财,影响国计民生。他曾劝诫玄宗,阐述了“佛不在外,悟之于心。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的理念。姚崇利用佛教理论和信仰规谏当政者造福民众、抚慰苍生,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佛理”。在姚崇的建议下,开元年间,朝廷沙汰僧人一万二千多人,还颁布了禁造佛寺的法令,社会和百姓都由此趋于安定。
    姚崇曾告诉子女他死后要薄葬,不做佛事。子女不理解,姚崇说,“人死了就如同粪土一样,没有任何知觉了,厚葬有什么用呢”。他举例说,翻译佛经的姚光、出家的梁武帝、赎过生的孝和皇帝、大兴土木修建寺庙的武三思等人,或不得善终,或家破人亡,或惨遭杀戮;而没有佛教的三皇五帝时期,“父不丧子,兄不哭弟,至仁寿”,传说中活了八百多岁的彭祖正是生活在这一时代。他总结道:“夫死者生之常,古所不免,彼经与像何所施为?”
    面对“天人感应”到“因果报应”,再到“侍死厚葬”的社会风气,姚崇的立言行事,不盲从,不妄信,表现出始终如一的“求真务实”作风,这在当时的思想政治环境中应是难能可贵的。
    总之,姚崇一生五朝为官,三居相位,为稳定国家局势,改革朝廷弊政,抑制宗教迷信,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不世之功的大政治家,其为政以德,同时表现出高超的政治见识、相机行事的政治智慧、决断力以及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对当今的为政者有着启示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洛阳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博物馆书记、副研究员沈天鹰在三门峡市纪念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论文《试论姚崇为政以公思想的现实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13:45 , Processed in 0.1005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