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有多支姚氏堂号为“明恕堂”即源于此。希得卒于咸淳五年,享年71岁,葬宜兴山亭乡龙耳山之源。著有《橘洲文集》。希得生三子:姚岩、姚崑、姚訔,其中第三子姚訔,字季和,号蒙泉,登咸淳元年(1265)进士,官福建泉州司理,德祐初年因丁艰母丧,归居宜兴,时元军攻常州,宋廷命姚訔为常州知府,率军民坚守数月,城陷而不屈死。自姚希得以下,此一族姚姓后世世居常州城乡,成为常州姚姓大宗。现据“常州辋川姚氏宗谱”等多部姚氏谱牒,将居常世系列于下,以便远徙海内外的姚氏子孙认祖归宗有据。
该族尊姚景彻(字铁山)为一世祖(景彻以上因宗谱散失,世系不清),景彻子姚祖,祖子姚胜之,胜之子姚章,章子姚渊。渊生三子端桂、端懋、端恕。端桂子姚希得,希得子姚訔为第八世孙。訔族弟姚峻迁居苏州城内,其曾孙国启复迁常州东乡五牧。第九世维翰(姚訔次子,过继族兄姚嶤为嗣)迁居郡城罗里(今娑罗巷),维翰“博学能文,宋亡深晦,习父志不仕,隐居离墨山,以渔樵自活”。僖翰远徙绍兴。第十世姚楷携二子姚昱、姚旭迁居湖州归化县东北姚家埭。姚文升(明景泰年间进士,官河南参政)迁居江阴舜山之阳三河口(今江阴市月城境)。第十七世姚纪迁居柳墅(今属青龙乡)。姚纪胞弟姚绅生三子,长子姚山居东姚,次子姚江居西姚,三子姚海居蔡歧村(三地均在武进三河口周围),第五子姚峰迁居梧墩(今江阴市陆桥镇)。
另据《常州邵舍里姚氏宗谱》(明恕堂藏版)载,该族尊姚杰为一世祖。居于常州城南降子桥邵舍里,即今湖塘镇北邵舍村。姚杰,字巨卿,号鹤清,系姚訔第三孙姚溢孙长子,“洁身尚志,安贫博学,行品为翠柏苍松,性情似闲云野鹤,同弟鹤坡与谢龟巢(应芳)先生辈续修郡志,时常往来称为莫逆”。姚杰生于元至正七年(1347),卒于明永二十二年(1424),寿77岁。姚杰次子姚至(字叙康)自邵舍里迁居城西怀南乡白荡里,今居于永红乡东、西巢村、荡下村、荆川里等地姚姓为其后世。姚杰第七世孙茂祉迁居无锡南门姚家岸,培祉迁居城南姚家桥,植祉远迁湖南桃源县。第九世孙秀士居小姚家村,松森迁居凌渡里(今属湖塘镇)。
据《常州辋川姚氏宗谱》记载,此族尊明初姚崇本为一世祖。崇本,字汇宗,号廉津,居于郡城东北乡秦望山之北殳桥里,“怡情山水,不求仕进,出则负耒横经,入则杜门教子,冬无裘,夏无葛,口不言贫,一时识与不识,俱以隐君子视之。”生二子虎士、处士。次子处士仍居殳桥祖地,长子虎士迁居常州城东辋川里,其地即今郑陆桥镇北。处士生五子云洲、思洲、思濂、思溪、凤洲,遂别为五房,后世世居于此。其中老大房(云洲)后世中有第六世尚志在明嘉靖年间迁居钱家村。老四房(思溪)后世尚祥随叔父武候迁居浙江山阴县(今绍兴)驴子埠。老五房(凤洲)后世尚寅迁居郡东西柳墅(今青龙、东青境)。
另据《常州北夏墅姚氏宗谱》(让德堂藏版)记载,此族姚氏尊姚叔幵为一世祖。叔幵是姚氏迁常第十九世孙,他的先世是第六世姚訔次子维翰(过继给族兄姚嶤为嗣)后裔,叔幵生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卒于万历十六年(1588),享年71岁,生一子姚浩,浩生四子姚慆、姚怡、姚愉、姚恒,后世别为四派。其中第七世孙姚元修于康熙间迁居三河口承家桥(今郑陆东古村);第八世姚之俊在康熙间迁居费家桥(今郑陆羌家头村);第九世孙姚士愿于乾隆年间迁居江阴璜土鲍庄村,姚大智适居东双桥。北夏墅,村名,今属郑陆镇黄天荡行政村,这里原有大片水域湿地,名黄天荡。谱称其地“芦荷连泽,良田千顷,每遇麦陇风香,稻花秋放,景物尤足观焉。”昔年姚氏先祖,择是地而居,足可隐退乐耕,躬亲教子。
历史上常州姚姓人士中多忠义、孝道、饱学之士:姚訔(?-1275),南宋常州人,仕福建泉州司理,因母丧居宜兴家中。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军攻陷常州,为宋将刘师勇克复。元军20万大军在右丞相伯颜率领下,分三路复攻常州。宋廷命姚訔为常州知府,他与都统王安节、通判陈炤等力战固守,坚守4个月。元军受到很大伤亡,三易主帅,多次劝降,均遭拒绝,伯颜惊呼:“常州,纸城铁人!”亲自设帐督战,日夜攻城。姚訔率城内军民僧侣苦守2月余,终因孤城无援,粮绝矢尽而失守。与元军巷战至最后,无一人投降。姚訔等皆血战不屈而死,后人建忠义祠祭祀。姚儒,明正德八年(1513)举人,仕为军中校官,以古道自律,言行以礼,居常家法极严,尝作《家教要略》一书传世,《常州府志》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