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9-8-11 16:07 编辑
“一槌子买卖”有门道 “西南第一槌”讲拍卖故事
2017年06月08日 10:50:53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赵立莹 周子铭 编辑:王梅芳
姚老和他的珍藏 老报纸上登载的姚老当年主槌的拍卖会照片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8日讯(记者 赵立莹 周子铭 摄影报道)听说参加拍卖很复杂?听说拍卖行业水很深?听说……这么多“听说”,不如听听专家怎么说。6月11日,首届四川特色文化收藏品拍卖会将开幕,四川新闻网特地来到“西南第一槌”姚庭维老人家中进行专访,让从事古旧物资回收工作近半世纪的姚老为您带来拍卖的故事。 上午10点过,阳光透过茵茵绿树洒进窗子,斑驳地照在屋内古木家具上。屋子里,精神矍铄的姚庭维老人将珍藏许久的拍卖故事娓娓道来。戴着一副金属细框眼镜的老人坐在沙发上,若不是经人提醒,完全看不出眼前的这位老人已经90岁的高龄。姚老被业内誉为“西南第一槌”,从事古旧物资回收工作近半个世纪的他,可以说是成都民间文物散落与流传的见证人之一。 “一槌定音” 自那后 成都拍卖业陆续开花 1991年5月4日,西南第一家挂牌的“成都拍卖市场”在市工商联举行了首场拍卖会,当时作为主槌的姚老,至今还能回忆起当时拍卖的情景。 “展出的130多件藏品,拍卖出了120多件。”包括赵熙的对联、陈子善的扇面在内的拍品,在数小时之内全部成交,这让姚老获封“西南第一槌”的美誉。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拍卖,让文玩藏品的买卖从“地下操作”变得更加规范化,“没有拍卖之前,名人字画等藏品很便宜就被人收走了。拍卖一正式,买家也划算,卖家也划算,也防止了文化瑰宝的流失。”拍卖的出现,让大家看到文玩藏品可以更公平、公正地实现价值。因此,自首次拍卖后,成都的拍卖业陆续开花,仅在1992年左右,大慈寺就出现了3家拍卖行。至今,成都拍卖行有84家,拍卖市场总体来说很兴旺。“艺术价值高的拍品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姚老说。 拍卖切记 买家要长眼睛 拿不准要找行家 姚老生于1927年。1952年,在沈阳,他正式涉足古旧物品的鉴别、评估。1962年回蓉后,他先后在“正泰”、“华美”寄卖行担任收购员。40多年间,他鉴定的文玩不计其数。现在,很多典当行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会请姚老进行估价。姚老对古玩,尤其是字画的鉴赏力在业内是有口皆碑的。 作为拍卖行业的绝对专家,对于拍卖,姚老强调“买家要长眼”。按照惯例,拍卖前,会提前2天进行预展,第3天才会进行拍卖。拍卖可谓是“一槌子买卖”,成交后一般就没有退货的说法。拍卖会上的拍品,理论上说来都是经过专家鉴定的,绝大多数拍品都能保证是真品,但也有可能会出现极少数的赝品,这怎么办? “买家要长眼。”姚老说,预展一定要看仔细了,如果自己实在拿不准,记得要请行家帮忙看一看。 拍卖让文化得到传承 “希望这次拍卖让大家尽兴” 其实,在姚老眼中,拍卖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能够帮助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他认为,第一次的拍卖,让成都的文玩拍卖文化被炒热。对于即将开幕的首届四川特色文化收藏品拍卖会,姚老也是寄予了厚望。“我希望这次的拍卖会能圆满成功,把几千年的拍卖文化进一步提高。”“同时让热爱书画的同仁们能够把心仪的拍品兴高采烈地买回家。”姚老补充道。 据悉,首届四川特色文化收藏品拍卖会将于6月11日举行,将有146件拍品参与拍卖,如果你是文玩艺术品爱好者,那么一定不要错过了,姚老届时也会来到拍卖会现场观摩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