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9
伟光里朝议第,坐落于桂岭镇鸟围村八股东侧,坐西向东,整座工程于1906年完成。建国后分给村民,公社化又作为食堂,1984年落实华侨政策归还,距今已有110多年历史。
朝议第为厅堂式府第格局,三进二天井建筑,主座厅堂连接两边两座“四点金”和“抛狮”,左右火巷加三座下山虎拱卫,两边伸手四间至门楼外墙,外墙中轴线为正堂照壁。主座后面是花园,花园后边建围墙至村道,南连接至深浦桥“磐溪公校”,北连接至大白“玉兴市”,是磐溪河西面沿途学子前往磐溪公校读书和村民前往县城通衢。占地面积6430平方米,建筑面积4156平方米。花园1169平方米,阳埕600平方米。正座面阔38.4米,厅堂面阔4.6米,纵深80米,建筑面积356平方米。它均属灰、沙、土、石、木、瓦综合建成。
首进朝议第前面正堂为凹斗门楼,门首横额上面石刻书“朝议第”三个金字,背书“蒲坂流徽”四个蓝字。石匾额下垫二只石狮,两边泥塑“加冠、晋禄”人物,灰塑“麒麟”彩绘。门首横楣两边下角石刻鲱鱼、两侧刻“千子、万孙”篆书。门前竖二根八棱圆柱垫石墩,承担横梁,上立斗拱,拱间插板有木雕、花草等装饰。凹肚和壁墙两侧人物、动物、书法画屏。书法联为:
门前阳埕两边伸手三间为“幼学南院、幼学北院”,阳埕前面中轴线弧形照壁灰塑“幼学光宗”四字和松鹤图配套,南面门楼设一更楼。南边阳埕建一旗杆夹坊,为清末揭阳名士姚梓芳所建。照壁墙外开小溪连接内溪,取土建假山,水为过堂水,假山以助聚财。屋顶脊燕子尾压顶,有“双凤朝牡丹”,花鸟工艺嵌瓷等装饰,大脊青琉璃檐,垂带有人物、花草等画。色彩非常斑澜。
跨进正门前堂,中间置开门式屏风,下为天井,两边回廊通中厅。左边停放一座迎圣亭,两边子孙门通“四点金”。
二进过了天井便是中厅(中堂),中厅前两边也有子孙门通“四点金”。中厅前后各有一组可开可闭也可拆格扇门,中堂两边停放着“肃静”、“回避”牌匾和仪仗槌。
过了后扇门,中间同样也有天井和回廊通后厅(正堂),三进过了天井便是拜亭,两边子孙门通“抛狮”,“抛狮”设置花厅,一般作为接待客人和宗族议事的地方。
后堂是大堂(正堂),也配一组可开可闭也可拆格扇门,大堂是最为重要的地方,横眉上悬挂光绪帝时尚书张佰熙书写的“养志堂”木牌匾墨底金字。后壁中间设置高雅的金漆木雕神龛,原龛门内壁通雕木刻一百只蟹篮,神龛前置“百鸟朝王”金漆木雕香几(建国后被卖在福岗,修复时重做)。木牌匾、神龛(1951年至1952年春破除迷信时毁,修复时重做)。
1918年,由裔孙八股建“朝议第”婆厅,民国时期揭阳书法家郑之栋在厅后墙壁上书《文山先生正气歌》,整幅纵235厘米,横320厘米,款署“民国六年春后学郑之栋敬书”,墙刚建好以后直接写上,款字和正文字等大,每字10厘米见方,这也是姚氏的婆祠建筑特色。
祖婆林氏棉树村人,是伟光里先祖大成公孺夫人。长子姚达材清太学生(贡生);次子姚良材,秀才,揭阳县三大奇才之一;最小儿子姚松材移居深浦村,其孙姚汉强,又名姚楚克现居美国,任美国华人商会会长,曾多次接见中央领导人,为中美建交做出了一定贡献。
据2014年桂岭志载:“光绪帝初(公元1876-1900年)达材长子姚志封获封“四品朝议大夫”,便回乡征地,姚志封、姚志仕兄弟建设“朝议第”墙亘;后续工程由姚梓芳出资建设。”寨门取姚达材商号“伟记”和姚良材商号“光记”命名为“伟光里”。
整座于建国后分给农民,公社化时期为食堂,正堂及厢房保存完整,梁、柱及木雕大部分完好无损,仍保留其原来风韵。
伟光里的对联因历史变故无存,重修时由泰国传入5副对联。门楼联为:
2013年初以来,姚志封、姚志仕和姚梓芳的子孙们,出资出力,聘请艺师,维修幼学南院、幼学北院,主座正堂,逐步恢复伟光里原来面貌。
姚梓芳(1871—1952),宇君慤,号秋园,另署觉庵、岐山老民,揭阳桂岭凤林村人。居榕城。
姚幼随父学《四书》、《五经》,后从大埔名儒蓝小庐习古文。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补学官弟子,光绪二十三年就读于广州广雅书院,光绪三十三年卒业于北京大学堂,获师范科举人,任法部主事;翌年任广西第二师范学堂学监。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又就读于北京大学文科,兼北京高等实业学堂人伦道德课讲师;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北大文科。姚极力追随桐城学派,治学严谨,主张“文章合为时用”,“要言之有序、有物”,认为文章须“义以为经,而法为纬之,然后成体”。姚重视修辞,认为“靡论何科,皆不可废,其言不文则不能以行远,其辞文不达,虽蓄吾才,未由表现”。关于读书方法,主张一面看书,一面摘录,精读多读,才能体会“文之神理气味”。对于学习自然科学,认为“不及他国者,均应取他人成法为我导师”,但“师他人长技而忘本国有物质,反而求之者,也非也”。姚家敬学勤教,儿辈多受国内外大学专门教育,分别任职于军、政、法、工诸界。
姚在大学毕业后,历任暹罗华侨宣慰使、潮梅行政考察官和司法官、广东省禁烟总局督办、潮州统税局局长、汕头厘金局局长、全国烟酒处驻沪办事处督办、福建银行监理、浙江金华区复选议员监督、浙江余上茧捐局局长、浙江海门统税局局长。他虽身任财政部门要职,但常感慨学无致用,54岁时便退休。
姚归里后,建秋园学苑,从事读书、教学,时而啸歌自乐,偶亦膏文“籍润笔墨”。其间,曾任揭阳县修志馆馆长;重印揭阳县正续志时任监刊、督校;参与修建黄岐山塔及筹建揭阳县贫民救济院。在他倡议下,其家乡凤林村建成小学数所。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执教学海书院时,与爱国诗人丘逢甲常纵谈文学、时事至深夜。丘曾赠诗姚梓芳,称赞他长于古文,才思横溢,气势雄奇,殷望姚共挽时危,以实行“大同之世运”。秋园则长期感喟自己才能“与世所需两不相值”,而“吾安吾素,终老岩穴已耳!”
姚生平写作甚丰,多为序跋、传说、墓志、杂文。刊行者有《秋园文钞》、《广西办学文稿》、《致远斋公牍》,《觉庵丛稿》等。
姚也是民国时期揭阳书法家之一,遗存甚少,近日眼见鸟围村“凤西”里有一块建厅碑记,落款:秋叟题石。据2014年12月《桂岭志•艺文•文选》载录有“范家驹先生家传”、“姚梓芳信札”、“题海门莲花峰二首”、“编集毕有咏二首”、“题《扇面集》”和“学士桥”碑记、“和平桥”碑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