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美援朝英雄】姚笃胜:一腔赤诚为国家
中安在线 2021-04-25 16:10:46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方芳 吴春富 编辑:贾良月
图为姚笃胜近照 他25岁光荣入伍,不畏枪林弹雨,以坚强的毅力炼就钢铁之躯,保障运输线的畅通;从朝鲜战场归来后,参加国家建设,足迹踏遍半个中国,他用热血和赤诚铸就坚定的信念,荣立3次三等功;从部队复员回乡,他倾注平生所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造福一方。他就是桐城市孔城镇王店村的一位普通老兵——姚笃胜。 在烽火硝烟中炼就钢铁意志 在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记者见到了94岁高龄的姚笃胜,他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回忆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姚笃胜依旧慷慨激昂。 “我参军入伍是响应国家召唤,更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姚笃胜说,当时村里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身为民兵副排长的他立即报名。1952年10月,姚笃胜所在的部队到达朝鲜。作为铁道兵,他和战友们的任务就是保障钢铁运输线的畅通,保障前方物资和人员运输。“飞机炸毁铁路后,留下一个个大坑,战士们就排着队伍,依次往坑里放石头,坑填满了,再安装轨木,上轨道钉。”姚笃胜说。 既然是战斗,就会有牺牲。战时抢修、抢建铁路桥梁,随时有生命危险。“美军在前线屡遭重创,就想破坏我后方运输线,阻止我方军需供应。”姚笃胜说到这里尤为激愤,“敌人利用其‘空中优势’,对铁路枢纽、特大桥梁、咽喉路段实行狂轰滥炸,对我方抢修抢建指战员也时常扫射投弹追杀。” 令姚笃胜印象深刻的是大同江桥保卫战,部队在大同江驻留了三个月,抢修大同江桥,浇筑混凝土桥梁、涵洞、盖板。敌人的飞机不分昼夜地前来轰炸,白天飞得很低,看见人就扫射;夜里,施工工地被照明弹照得像白昼一样,敌人把杀伤弹、空爆弹混合投下,破坏大桥。“后来,我们通常白天守在山洞里,晚上出来抢修。”姚笃胜说,那时没有机械设备,全凭人力。修桥墩时,姚笃胜因为力气大,一根重达100公斤的枕木,别人都是两个人抬着,他一个人就能扛起来。因为表现突出,姚笃胜获得了第一个三等功。 不久后的一天,大桥又遭受敌机重创,姚笃胜历经了一次生死考验。“记得那天早上起了大雾,我们在副团长的指挥下,六点出发,趁着大雾的掩护抢修桥梁。上午9点雾散,我们暴露了目标,随着隐藏在周边的敌方信号弹在空中响起,敌机立即飞来轰炸我们。”姚笃胜说,他当时被腾起的灰土掩埋,头部受了伤,后来记了三等功。想起在那次袭击中牺牲的50多名战友,姚笃胜眼眶湿润了,“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于牺牲的奋斗精神,还要传承下去。”他说。 图为姚笃胜的立功证书。 在祖国建设中贡献赤胆忠心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姚笃胜回国,被安排到陕西秦岭参加修建宝成铁路,并学习训练一年多。然后从陕西来到广东修黎湛铁路,1955年在广东廉江县入党。“那时从战场回来,参加祖国基础设施建设,心里特别自豪,大家伙都不怕苦累,肩挑手扛,干劲十足。”姚笃胜说。 1957年姚笃胜又来到武汉,参与修建长江大桥,因为要在水底建桥墩,他和队友轮流在水下作业3小时,“虽然配备了氧气箱,但在水下打桩作业仍感觉窒息。”他说。 在武汉干了一年多后,姚笃胜转战广西南宁,参与邕江大桥建设。建大桥前要绑架子,将钢管、夹具和铁丝等其他材料搭设成操作平台。他当时是五级架子工,在一次高空作业接头时,由于队友操作失误,姚笃胜从架子上掉落悬在半空中,凭着勇敢和冷静,他最终化险为夷,又立一次三等功。 由于建筑实践经验丰富,姚笃胜其后被调到山东,改为随军职工,从班长干到排长。然后转到石家庄铁道兵学校,学习6个月。姚笃胜说,当时一个班里有各级军官,连长让他这个少尉当了班长,他按部队的规章制度办事,认真管理班级,也得到战友们的认可。毕业时,他所在的班级被评上“四好班级”,姚笃胜被评为“五好个人”。因为个人成绩突出,姚笃胜被留校,后来石家庄学校改为铁道兵学院,需要在四川成立新的铁道兵学校,姚笃胜被调到四川绵阳参加新学校的筹建工作,这一待又是三年。 “我以前只念了5个月私塾,没有多少文化。这一路走来,都是部队对我的培养,才收获这么多的实践经验。”姚笃胜说,他当时在新建的铁道兵学校担任区队长,负责学校管理工作和实践课程。遇到有学员向他询问施工建设图的理论知识时,他担心自己的理论水平不足,连夜跑到教员家里请教,自己弄懂了之后再传授给学员。长期积累的实践知识,使姚笃胜更擅长带学员出勤实习,同时收获了学员们的信任和尊敬。 1964年,离乡十多年的姚笃胜选择复员回乡,继续倾注自己的一腔热忱参与家乡建设。1965年,他组建了村工程队,并将之壮大,规模最大时人员达到200人,承接县区的修路架桥工程,参与修建牯牛背、境主庙水库等工程。同时,他扎根当时的王店大队,当了20年的村支书,办了加工厂、油坊、窑厂。他带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民创业,获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