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革命战争年代,有许多剡溪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行动和鲜血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命之歌。“剡溪英烈传”栏目向大家介绍其中部分英烈事迹,敬请关注。
姚全岱(1922~1949),字岱峰,山东省泗水县人。1945年在村小学任教,开始从事革命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被派遣到中茶公司三界茶场,担任军代表,负责茶场工作。9月5日,突遭土匪袭击,不幸与茶场8名职工一起被俘,为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承认自己是茶场负责人,次日,在绍兴县王坛村附近惨遭枪杀,并被剖胸挖心,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一
1922年,姚全岱出生在山东省泗水县金庄镇南临泗村一个农民家庭,家有奶奶、父母、弟妹6人,两间草房,两亩薄地,常年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父亲是个憨厚勤快的农民,一年到头除了在自家地里辛勤劳作外,经常外出做雇工挣钱,以维持全家生计。母亲是位吃苦耐劳、开朗正直、宽厚贤惠而又倔强的妇女,为一家人的生活忙里忙外,饱尝艰辛。父母虽目不识丁,但深明大义,教育子女要忠诚正直,光明磊落。姚全岱从小体贴父母,帮着干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妹,为父母分忧。在他四五岁时,有次母亲得了伤寒高烧不退,父亲为给母亲治病外出打工赚钱,他就当起小大人照顾母亲。艰难困苦的生活,把他的性格磨练得越来越坚强。
因缴不起学费,姚全岱没法上学,一直跟着父母劳作。16岁那年,姚全岱不便与家人挤在两间茅屋里,便到堂伯家里借宿。堂伯家的生活条件好,请了先生教堂兄读书,姚全岱一有空,就站在旁边偷听,并把先生讲过的内容默记在心。有一次先生发现了他,便向他提问,不料他竟能把授过的课文背诵下来,先生便让他和堂兄一起听课。由此,他跟着这位启蒙老师学习了不少文化知识。
时隔不久,堂伯家里的先生走了。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便省吃俭用,卖了一部分地,凑足学费,把他送到村私塾读了3年书。他勤奋好学,资质聪慧,逐渐成为村里最知书明理、能写会算的文化人。村里有红白喜事就找他记账,分家的清单、买卖的契约、过年的春联也都请他代笔,贫苦农民都很敬重他。
二
1938年1月,日军侵占了泗水县城,泗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45年2月,山东军区为“克复山东第十个县城”,发起泗水城战役并取得胜利,收复了11个日伪据点,光复了37个村庄、560平方公里国土,南临泗村列在其中。姚全岱经乡亲们推荐,人民政府招聘,担任了本村的小学教师。8月,泗水全境收复后,姚全岱家分到7亩土地、一块宅基地以及牲畜和农具,政治上、经济上都翻了身。他开始不断接触党的干部,看党的报刊,接受党的教育,迅速茁壮成长起来。他竭尽全力向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灌输革命思想。同时,他还积极协助乡村政权,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各项革命活动。他不仅教妻子识字打算盘,还动员妻子组织村里的妇女一起学文化,帮助妻子带头成立了儿童团、妇救会。在他的引导下,他的母亲也行动起来,就连他的婶娘也担任了村妇女会长。他白天上课,晚上参加党的活动,并负责附近几个村庄的工作。1946年,姚全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城关区任财政管理员,继任区粮库主任,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从没出过差错。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以30万兵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泗水党政军民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全力以赴投入抗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斗争。1947年3月24日,国民党侵占泗水县城。姚全岱随军撤至渤海,后又被秘密派遣回泗水,隐蔽在南山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948年6月1日,人民解放军山东兵团第七纵队第六十三团收复了泗水县城。接着,人民解放军又包围了曲阜、兖州城内的敌军,泗水成了距前线最近的后方。
1948年秋,为支援前线,泗水县委、县政府成立支前委员会(后改称指挥部),并在境内迅速建立兵站。姚全岱响应号召,投身到更艰苦的“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物有物”的战勤工作,他调任玉沟兵站站长。玉沟兵站是为了避开敌机轰炸而新设的,是临滋公路(327国道)沿线最大的兵站。开始建站时一无所有,姚全岱和战友们通过宣传和发动群众,建起了18间仓房,并置办了所需用具。支前指挥部计划各兵站从所属村庄筹集小米和面粉200万斤,马草、马料20多万斤。姚全岱和战友们即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筹集军粮,组织群众碾米、磨面、做军鞋,为淮海战役作准备。
兵站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敌我拉锯战反反复复,加上国民党、还乡团的洗劫,群众储藏的粮食少之又少,况且泗水境内还有国民党军队残余200多人,配有“汤姆式”长枪和手枪,昼伏夜出、三三两两活动在北至风仙山的苗、宋、滕、徐家庄一带,南至磕篓铺,东至泉林的南陈、大厂、杨家庄山区,搞反动宣传,煽动群众,威胁当地干部不许为共产党筹集军粮,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姚全岱和战友们白天带着枪支弹药和干粮,步行到各村筹粮,召集妇救会、姊妹团,布置碾米、磨面、做军鞋的任务。夜晚回到兵站,无论多迟也要点上小油灯把一天完成的任务记在账簿上,还亲自带领民兵站岗护仓。11月淮海战役已经打响,上级支前委员会要求泗水县组织2500名支前民工和大量的小车、挑子、担架,并在20天内完成任务。这时,第一批小米、面粉已经开始陆续运出,对口支援正在围歼杜聿明兵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野三纵,上级要求必须在10天内将这些小米、白面运往徐州东的碾庄,各兵站站长必须亲赴前线。姚全岱事事跑在前头,从不叫苦叫累,天冷又逢雨雪,他的手脚长满冻疮,身上又生了疥疮,战友们劝他休息几天先去治病,但他还是坚持到任务完成。
自从调入兵站后,姚全岱从没睡过整夜觉。淮海战役期间,他带领战友们共征调粮食270多万斤、马草45万余斤,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民工运输粮秣并圆满完成任务。为此,他荣获一等功。
淮海战役结束正逢春节,姚全岱已经整整3年没回家过年了,虽然工作的地点离他家只有两华里路,但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三
1948年12月25日,华东局贯彻中央《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精神,发出《关于执行中央准备五万三千名干部决议的指示》,指出“准备一万五千干部规定完全由山东来负责。”接着山东将抽调随军南下接管政权的1.5万名干部名额逐级分解到各解放区。姚全岱积极响应号召,告别年老体弱的母亲、怀孕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下,随代书记李建、代县长张一彭踏上了南下的征程,在华东局党校进行集中整训。期间,姚全岱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共中央关于批准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的指示》《入城守则》等文件,为顺利接管新区各项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根据指示,全体南下干部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实行军队编制,下辖4个支队,鲁中南区南下干部编为第一支队,姚全岱被编在第一支队第四大队。这个大队配备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地委专署的领导班子,大队长刘剑,政委汪星,副大队长周林,粮食局长杨俊达,姚全岱是这支干部队伍中的普通一员。队员一律穿军装,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除政策理论学习外,还进行打背包、列队、急行军、传问口令、防空袭、警戒方法等军事训练,开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军容军纪等纪律教育。
集训一个月后,姚全岱随部队继续南下,在高邮住下后,进行第二次整训,认真学习《城市接管工作学习提纲》《入城纪律十二条》《城市生活常识》等,提高了接管城市的工作能力。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成功。5月3日杭州解放,上级根据情况调整原定接管计划,姚全岱所在的第四大队由原来接管上海改为接管杭州。5月4日部队立即起程,5月7日从湖州坐船到达杭州。
四
到杭州后,遵照上级指示,姚全岱被分到农改所。农改所的军代表是杨俊达,所里有几十位工作人员,其中一部分是南下干部,一部分是地下党员,一部分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他们遵照上级指示,根据工作需要,分头接管全省各地所属单位。
开始时,姚全岱他们只接管杭州市的几个单位,中央实验茶场即三界茶场原本属省直管,后来开展剿匪反霸,上级命令三界茶场由实业厅负责接管。因三界茶场地处嵊县、绍兴、上虞三县交界处,国民党残余武装势力尚未肃清,土匪还猖獗横行,交通又不便,再加上农改所人手少,所以军代表杨俊达迟迟没有派人前往。1949年7月,副厅长刘剑提出三界茶场很重要,应尽早派人接管,杨俊达才决定成立接管三界茶场军管小组,任命姚全岱为军管小组的军代表,并指派地下党员吴士勋、大学生许继川为军管小组成员。
时值盛夏,姚全岱和两名战友冒着酷暑,长途跋涉120公里抵达三界茶场,并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他首先找场里的一些留用人员调查了解情况,接着便召开骨干人员和全体职工会议,宣传贯彻党的政策,研究、制定工作计划,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整顿组织、恢复生产,很快使茶场工作步入正轨。他白天工作、学习、开会,晚上亲自值班、布置、检查岗哨,以防土匪的破坏袭击,确保茶场的安全。
五
嵊县解放初期的社会秩序还不稳定,国民党残余势力仍频繁出没,猖狂活动。正当姚全岱和他的战友依靠全场职工将茶场的工作和生产整顿、恢复得井然有序时,遭到了国民党地方散兵裘鸿初部的袭击。
1949年9月5日上午11时许,匪首裘鸿初率领五六十名匪徒,携带两挺机枪,数十支步枪、驳壳枪,突然包围了三界茶场,用机枪封锁茶场通往外界的两条要道后冲进茶场内。此时,姚全岱正在开会,忽听职工来报土匪来了,他镇定自若地叫大家不要慌,考虑到茶场只有他和吴士勋两把手枪,职工都是留用人员,缺乏战斗力,难以对抗带着武器的众多土匪,于是他命令许继川带领全体职工立即疏散隐蔽,自己和吴士勋分头从两个角门出去阻击,掩护职工,保卫茶场。
姚全岱刚从角门冲出,就遭到躲在门旁的匪徒偷袭,不幸被捕。接着匪徒冲进职工宿舍,见人就抓,见东西就抢。不一会,房内的物品被抢劫一空,唐章瑞、吕樟见、彭喜盛、寿家驹、金道微、朱宝奎、杨福山及妻子等8名职工被抓。匪徒将姚全岱和8名职工用绳索捆绑起来,并把他们连成一串,押着他们抄小路向蒋镇方向逃窜。行至沈塘村,匪徒嫌女人累赘,放了杨福山的妻子。一路上,匪徒对他们拳打脚踢,辱骂不休,姚全岱强忍着匪徒的折磨,暗自设法解救职工。当匪徒再次凶残地打骂、威逼职工们时,姚全岱再也不能忍受了,他对匪徒说:“他们7人都是留用的旧职人员,把他们放回去,我是接管茶场的军代表,场里的一切事宜由我负责。”匪徒即狠猛地用枪托、棍棒把他打得满身青肿。下午1时左右,来到蒋镇回乡庙,匪徒向当地保长派了饭,假惺惺地给7名职工松了绑,让他们自己吃饭,对姚全岱则一不松绑,二不给饭吃,用饥饿来折磨他。
傍晚时分,到达绍兴的上王村,匪徒将姚全岱单独关在一间屋里,不容他有片刻的喘息便进行“审讯”,用皮鞭抽、辣椒水灌,还坐“老虎凳”——把他紧紧地捆在长凳上,在他脚后跟不断垫砖,直到姚全岱昏迷过去,匪徒又用冷水浇顶把他激醒。半夜时分,匪徒押着他们经双江溪到达绍兴的王坛村。9月6日上午10时左右,匪徒又对姚全岱和职工们进行“审问”,妄图获得线索,直到下午3时,仍一无所获。匪徒只好把他们押解到所谓的“司令部”,将7名职工关押在厢房里,将姚全岱绑在廊柱上,不给他吃也不让他睡,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企图迫使他屈服。
天黑后,匪首裘鸿初带着十多个荷枪实弹的匪徒来到姚全岱跟前,以“给你做大队长”来诱逼他投降,遭到断然拒绝。于是裘鸿初用燃红的烟头不断地朝姚全岱的身上烫,还命令匪徒对姚全岱拳打、脚踢、枪托砸。面对匪徒的软硬兼施,姚全岱始终坚强如钢,毫不动摇。匪首用尽伎俩,眼看从姚全岱身上得不到什么,便下令拉出去枪毙。匪徒把姚全岱从后门拖了出去。约过半小时,传来了一阵沉闷的枪声,姚全岱壮烈牺牲。7名职工于9月7日中午被放回。
据现场目睹的王坛村群众说,姚全岱在临刑前视死如归,毫不屈服。匪首竟将姚全岱的胸膛剖开,挖出心脏,做了酒肴。真是惨绝人寰!10月底,穷凶极恶的匪首裘鸿初在诸暨被人民解放军活捉,押回嵊县后就地正法。
12月,三界区人民政府会同三界茶场派员到绍兴王坛寻找姚全岱烈士遗骸,在当地知情群众的指引下,从战壕里寻获,入殓后运回茶场。在茶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后,由茶场干部职工代表和受保护的7名职工将姚全岱灵柩护送到杭州,当夜举行由省实业厅全体干部、茶场干部职工代表及获救工人约200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灵柩是黑色的五寸大板棺木,板头上书写着“别有天地”四个金色大字,灵柩上覆盖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实业厅全体同志敬挽的挽联:“万恶匪特杀我同志誓报血仇慰英烈”“为民先锋因公捐躯永留勋绩在人间”,会场中摆满了大白花。追悼会结束后,烈士灵柩交由烈属运回故乡安葬。
六
1949年12月,为纪念英烈姚全岱,三界茶场筹集经费建立了全岱图书室。1950年9月,在姚全岱烈士殉难一周年之际,三界茶厂(场)举行了纪念活动,在茶厂(场)内建起了三棱形的烈士纪念碑,正面篆刻着“姚全岱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侧面篆刻着碑文,碑文内容(标点系笔者注)如下:
殉难记
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股匪裘鸿初包围茶场,绑去接管组长姚同志及职工八人。次日,烈士在绍兴黄檀村惨遭剖摘,视死如归,精神感召。余者生还。是年底,由三界区政府会同本场寻获忠骸,棺殓后交烈属运回山东省泗水县原籍。缅怀烈士,矢志忠贞,临难不苟,义薄云天,永垂不朽。
一九五O年烈士殉难周年
中茶公司三界茶厂(场)职工敬立
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爱嵊州”APP周年庆
活动详情请见“爱嵊州”APP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陈汉新
责编:史华东
审核:袁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