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盛到龙岩武平为山区孩子送温暖包。
作家袁鹰在他的散文《白杨》里礼赞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在厦门,也有支以“小白杨”命名的志愿服务队默默奉献着。正如《白杨》中写到的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小白杨爱心志愿服务队是厦门市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一支分队。它的发起人是海军团职转业干部、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荣誉称号获得者姚志盛。目前,姚志盛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3000小时。
传承好家风 退役不褪色
姚志盛出生在军人家庭。在他的记忆里,善良的父母经常接济左邻右舍的贫困老人。父母的善心善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让他小小年纪就懂得怜幼恤老、济贫扶弱。
1990年,刚踏出校门的姚志盛走进军营。入伍送别时,母亲交代了他三句话——“做人低调一点,做事踏实一点,善事多做一点”,这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在上海海军部队服役期间,姚志盛长期照顾宝山区海滨街道的5名孤寡老人,三次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2004年在中央团校学习期间,他加入全国青年志愿者队伍。
不论身披戎装还是投身地方建设,姚志盛都谨记母亲教诲,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去年疫情发生后,姚志盛与武汉慈善总会取得联系,及时将身边志愿者自发捐赠的善款汇至武汉。作为一名在职党员、身为一名志愿者,去年2月至8月,他先后40多次参与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最长一天服务8小时。
不光自己投入防疫抗疫,姚志盛还积极发动身边30余名党员和志愿者参与所在社区的防疫工作。因表现突出,他受到湖里区组织部的点名表扬,并被思明区文明办评为“最美抗疫志愿者”。
在姚志盛的影响下,身为幼师的妻子和已上大学的女儿也都热心志愿服务,他们一家被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评为“优秀义工家庭”。
“小白杨”壮大 爱心撒天下
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袭击厦门,姚志盛立即召集身边30多名战友和好友成立抢险救灾突击队。后来,在他的牵头组织下,小白杨爱心志愿服务队创立。
多年来,这支以青年人为主的队伍,始终坚持“把义旗扛肩上、把爱心撒天下、让善行留人间”的公益理念,持续开展“美丽厦门 青春行动”“小青荷助学帮扶行动”“温暖包捐赠行动”等志愿服务项目。其中,“美丽厦门 青春行动”涵盖文明创建、绿色环保、文物保护、文明旅游、洁净家园、敬老助残等各类志愿服务,每周至少开展一次。
姚志盛告诉记者,“小青荷助学帮扶行动”的发起源于2017年。当时他出差经过贵州,看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特困学生和留守儿童面临的生活和学习窘境。回到厦门后,他当即组织骨干义工和爱心人士,每月为少数民族特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资助300元。这样的帮扶从小学持续至高中毕业,帮助解决学生午餐问题和上下学交通问题。目前,小白杨爱心志愿服务队已对接资助近30名留守儿童。
“温暖包捐赠行动”则主要帮扶福建山区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冬日防寒衣服和鞋帽。该项目由小白杨爱心志愿服务队和厦门其他公益组织联合倡导。仅2020年,他们就为闽北、闽东、闽西的困难学生捐赠温暖包2600多个,价值近百万元。
“小白杨”就这样不断成长壮大。目前,这支队伍已拥有队员1500多人,组织和参与各项公益活动近300场,成为“厦门红”中的一支劲旅。(海西晨报记者陈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