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4-9 08:13 编辑
悠悠邻里情,似曾相识又归来
二年多来,穷凶极恶、罪该万死的新冠病毒反反复复在各地作崇。3月初在上海又掀起了惊涛骇浪,至今肆虐上海已一个月了。 窗外,昔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馨苑小区,被隔离封控,一下变得冷冷清清、人迹稀少,一片寂静。然而,手机上小区业主微信群里却是热闹非凡,你一言、我一句的亲如一家。 记得在过去物质短缺的年代,邻居之间会互相照应,相互家里做了圆头塌饼,会分几个给隔壁隔户邻居尝尝味道。家里做菜时缺油缺盐,会去隔壁邻居家借一蛋抄(调羹)油,借一蛋抄盐。突然下雨了,会帮助人不在家的人家晒在外面的东西收好。村上的婶婶姆妈遇到外村的大妈,常会热心打听,“奈嗨头霞咋眼的男囡头有伐?”,“奈嗨头趣一眼的小姑娘有伐?”,满腔热诚地为邻居家里长大的姑娘小伙做免费媒婆。邻居间互帮互助,解决日常难事。真是“亲帮亲,邻帮邻,邻里情谊一家亲”,所以人们常说“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随着时代的变化,慢慢地大家富裕起来了,不需要互助了,邻里情谊就渐渐淡化了。特别是搬进小区居民楼后,邻居之间简直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许多邻居往往仅是一墙之隔,常挤在同一个小小的电梯里上上下下,但是,在同一栋楼住了几年后,大家都只是点头之交,不知道姓啥叫啥,不知道他们家各有几口人,东家不问西家事,甚至很多人彼此之间从未说过一句话。 我们小区虽然有个业主群,几年来平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寂静无声,悄无声息,偶尔有居民在群里问个问题,或发几句牢骚。自从3月11号封控后,群里一刹间变得十分热闹起了,群里不时发布着各种消息指令、防疫通知,更多的是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封控生活,提出碰到的问题,购物购菜的团购信息。原本很少交流的邻居们,此时彼此热情地交流熟悉了起来,拉近了邻居之间的距离,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 随着封控时间的延伸,大家的生活必需品紧张起来了,于是群里发起了团购,蔬菜群、水果群、猪肉群、海鲜群、牛肉群、鸡鸭群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解决了大家不少的困难。谁家缺点什么东西,只要在群里讲一声,就会有邻居立马响应。
“
请问谁家有多余的盐啊,我用一包芸豆换包盐可以吗?”, “不要换,我可送你一包,我是6号楼,你现在来我楼下拿”。
“小区里谁家有L号纸尿裤吗?”, “我家有,让你一包,加我微信”。
“洗涤精用完了,谁家有?” “我家有,来拿一瓶去吧” “多少钱啊?” “不谈钱。” “这怎么行?” “你也帮了我呀。” 疫情无情人有情,邻居们以物换物、相互调节、相互赠送物资,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小视频,在排队做核酸的队伍里,一个四五岁的萌娃,背后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代排二人,姐姐上网课,奶奶身体不好。他排在队伍中,慢慢地随着队伍向前移动。 我想这也许只是一个幽默摆拍,而在我们小区排队做核酸时,大家看到有学生来做核酸,总会有人提醒,“小朋友,你们要上网课,不用排队,去前面先做吧”, 最前面的居民总会自觉后退一步,让孩子先做。
有一天,一位居民在群里说,“有亲戚在工地上染阳了,上面一时来不及来收治,故呼吁邻居捐几盒莲花清瘟药片给他们先服用,”,马上得到大家响应,纷纷捐出药来,请人送到急需工人的手中。上演了一幕感人至深的画面,凝聚起一股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疫情面前,原本很少交流的邻里们,在封控期间彼此熟悉了起来,似曾相识的邻里关系似乎又回来了。真希望让邻居们彼此依赖的情况更多,也让新邻里关系更稳固。
原稿
作者简介 姚良官,字善臣,号鹤和堂主。辛卯年生于上海南汇城北姚家圈。八岁入校求学,年十五,遇文革,辍学归田。做过泥水匠。进社办厂当过工人,国营公司任过业务员。癸酉年,企业改制下岗失业,开过点心店,卖过盒饭。后流浪于街头巷尾摆地推,贩卖民俗旧货老物件为生。又辛卯年,获取退休金,始得温饱。遂生奢念,续少时读书写文章之梦,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忆往昔民生旧事,附庸风雅,东施效顰记桑梓史海烟云。现为惠南文学社会员,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