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12-7 09:44 编辑
姚崇公文研究 一、引言 姚崇(650—712),陕州映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姚崇少时节操超群,敏捷好学。成年后初仕孝挽郎,后调到兵部任职。武则天赏识其才能,先是被“超赶”为兵部侍郎,而后又被任命为宰相。睿宗继位后,国家政局紊乱,姚崇被第二次为宰相。他和宋珠齐心协力,铲除了凯截皇位的韦后及其集团的首领,到玄宗即位时,国家已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为了振兴朝政,玄宗请深得众望的姚崇第三次出任宰相。姚崇针对国家存在的诸多弊端,辅佐玄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不仅帮助玄宗渡过了危机,而且使开元时期成为唐代的鼎盛时期。
(一)课题当前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对于秘书人物个案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其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秘书人物研究中,很多学者研究内容重复,多从人物的生平简介、人物事迹以及经验教训入手,还有一些学者在秘书人物评述中过分故事化,缺少秘书学理论的深度,对于秘书学思想缺乏透彻的分析。其中,在对于古代秘书人物姚崇的研究中,当前学者主要从姚崇的秘书能力和文学作品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姚崇秘书能力研究的方面,作者高云飞和高佳敏在《浅析开元宰相姚崇的秘书能力》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姚崇:(1)行政分析能力和服务大局的统筹能力;(2)过硬的行政能力;(3)善变求通的能力。首先作者点出姚崇的“十事要说”是几乎所有历史学者都绕不过的一个问题,通过分析“十事要说”对于玄宗一朝的影响总结出姚崇是一个具有解决问题的政治智慧和统筹全局能力的宰相。然后,作者举了武则天时期和唐玄宗时期姚崇凭借过人的才智分析局势,使得自己掌握大权,由此看出了姚崇出色的业务能力。 最后,点明变通是姚崇多年为官的经验与风格,通过一个例子对比了宋璟和姚崇对于太庙屋顶毁坏原因的看法,得出了相较于宋璟道德至上的死板,姚崇显得更为灵活的结论。 关于姚崇的文学作品分析方面,早在1993年作者扈耕田发表了《论姚崇(扑满赋)》,作品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姚崇的《扑满赋》。作者第一部分详细列举并分析了《扑满赋》中一些重要的用典、用事和用语,并能相当精确地运用包含经、史、子、集各个领域的内容,足可见姚崇的博雅品格。第二部分则分析了《扑满赋》的思想层面。作者通过分析了姚崇的思想来源即儒道兼容的善于应变这一特点,让读者们对姚崇的处世原则及为政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三部分中,作者通过《扑满赋》的经典性分析了其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此赋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同题之作,并对后世《扑满赋》的立意和表达方式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姚崇的《扑满赋》还影响到了其他题材的赋作或者辞赋之外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姚崇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下关于姚崇在公文研究的层面还很缺乏。另外,对于姚崇的个案研究目前进展不是很快,因此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这位古代优秀的政治家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个人认为从公文写作这个切入点来分析姚崇作为一个秘书的能力是不错的研究方向,希望能有好的研究结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朝帝王君临天下,而这一切也离不开辅佐大臣即现代所称的秘书的辅助。中国秘书史研究是秘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中秘书人物研究又是秘书史研究的重要对象,深入开展古代秘书人物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的发展,朝代兴衰更替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传承古代秘书的优良传统,弘扬优秀的秘书精神文化与思想理念,吸取其中的不足与教训,进一步完善现代秘书职能,使秘书史在现代的秘书工作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从古至今,公文写作能力是秘书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非具备不可,从公文写作方面入手是研究古代秘书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而曾经三度为相、作为四朝元老的姚崇在辅佐朝政、革新除旧时,运用了他卓越的公文写作能力写出了为世人赞叹的文章,一方面称赞他出色的文字撰写能力,另一方面对他在公文中阐述的朝政的不足之处以及改革之道而深感佩服。由此可以看出,公文写作对一个秘书来说是必须具备并且要一直学习改进的技能,所以研究姚崇的公文写作对研究当今秘书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姚崇公文文体归类 《全唐文》中记载的姚崇公文一共12篇,篇目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一篇都值得研究。在姚崇的为政生涯中,他多次建言献策,与皇帝的交流极为深刻,因此在他的公文类别中类属上行文的“奏”类公文占大多数,其次为“疏”,奏和疏都表示下级向皇帝递交的文面报告,区别在于奏主要用于陈述最新的政治民生事件,而疏主要是意见书。 下行文中仅有一篇敕牒文,敕牒是对上奏文的回答,处理的是朝廷政务的“细事”,姚崇的这篇名为《报倪若水捕蝗牒》。另外《答张九龄书》和《答卢怀慎捕蝗说》两篇文章从现在的公文行文关系分类来看应属于平行文中的函,这类公文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而作为古代公文没有专门的文体,因此下面分类不作细说。 (一)奏 “奏”是古代由下而上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是奏章的一类文体,类似当今下级向上级用的“报告”与“请示”两类公文文体。 姚崇的奏体在《全唐文》中共收录6篇,都为经典篇目,他在这一文体中注重行文的流畅性以及前后的因果关系。其中《答捕蝗奏》可以作为著名的姚崇治蝗事件开端的标志,文章中姚崇向唐玄宗点明了蝗虫滋生的恶劣环境势态,并提出必须立刻除掉蝗虫的建议。再有一篇《对太庙屋坏奏》体现了公文严密的逻辑性,姚崇先说明太庙的历史地位以及立国安民的重要作用,然后点出改造新庙的必要性,由此看出姚崇在公文写作的特点之一就是观点鲜明,行文流畅,如此写出的奏章才能让皇帝赏心悦目。 (二)疏 “疏”也是奏章的一种文体,使用范围与“奏”一样只能是臣子写给帝王。姚崇收在《全唐文》中的“疏”共有3篇,分别是《对问冤狱疏》、《请遣捕蝗疏》和《东幸疏》,其中《请遣捕蝗疏》仍然是姚崇治蝗事件中的产物,这篇从题目看就明确了目的,加上简短的篇幅表达,姚崇消灭蝗虫的坚决态度从他一篇又一篇的奏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另一篇更短的《东幸疏》,虽然篇幅小,但是不缺乏逻辑性,包含了“要变革”、“为什么要变革”和“如何变革”三个问题,是一篇标准规范的公文。《对问冤狱疏》中姚崇则揭露了当时党派勾结、社会混乱的状态,详细列举了“汉之钩党”,并坚决表明要铲除钩党的决心。 (三)牒 姚崇名下的这篇敕牒文《报倪若水捕蝗牒》: 刘聪伪主也,德不胜妖;今日圣朝也,妖不胜德。古之良守,蝗虫避境,若言修德可勉,彼岂无德致然?今坐看食苗,忍而不救,因此饥馑,将何自安?① 这一篇敕牒虽然格式不全,不是官文书原貌,只写出了敕旨的内容,没有奏状内容,但是其前因可在《答捕蝗奏》文中找到:开元四年,汁州刺史倪若水抵制姚崇主导的灭蝗工作,面对朝廷的争议,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给汁州刺史倪若水发敕牒,强令其采取灭煌措施。于是有了上述那篇敕牒,这是一篇典型的下行文。具体分类见表1:
①黄庆丰:《<全唐文>公文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第53页。
三、姚崇公文的思想内涵 (一)以民为本的思想 姚崇担任宰相后,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会变革,关心民众疾苦,注重生产发展,兴利除弊,姚崇的公文则建立在体察民情的基础上。唐玄宗邀请姚崇任命宰相时,姚崇明确提出要唐玄宗答应“十事要说”才愿意接受宰相职位,而“十事要说”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申述了姚崇自己的施政纲领,立足于民生,为百姓谋福利。开元四年,山东 发生大面积蝗灾,姚崇主张杀灭蝗虫并焚烧虫尸。地方官员和百性不敢捕杀蝗虫,反而祭天祈福消灾,连唐玄宗都担心灭蝗会违背天命。心急如焚的姚崇就立刻写下《答捕蝗奏》,文中列举了魏时发生蝗灾不敢灭而导致草木皆尽、饥荒遍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现象的事例劝诫唐玄宗,指出修德免灾并非对灾祸听之任之,而是要主动救灾,如果为了保护蝗虫而栖牲人命并招致国家危殆,才是真正违抗天命。姚崇为民请命的坚强决心终于打动了唐玄宗,玄宗遂下令灭蝗。 姚崇能够真正体恤百姓的疾苦,主张从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这一点从短小的《东幸疏》中就可以看出:“举畯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1事实证明姚崇的改革政策确实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朝政生机勃勃,让唐朝进入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时代。
①《全唐文》卷二百六,第3册,第2080页。
(二)奖惩分明的思想 奖惩分明是姚崇在官员制度上坚持的原则之一。在唐玄宗邀请姚崇担任宰相时,他明确提出:执法从亲近之人始、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皇亲国戚不得担任台省要职、杜绝外戚干政,这四条意见旨在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官吏制度,拒绝官员腐败不作为的风气,也给予了实干者强大的信心和鼓励。 在《请褒赏刘子玄吴兢奏》一文中,姚崇详细描述了史官刘子玄、吴兢等人的功绩,并且向上建议应该如何奖赏这些功臣,这是对踏实认真的工作者的肯定,对正义的为官之道的肯定。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奖励这一行为有利于提升队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团队的工作制度,姚崇的奖励制度即使在当代的管理中看来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当然,有奖赏必定有惩罚,对于那些抱着侥幸心理的奸佞小人决不能任之逍遥法外,能为清白之人证明清白之身是作为一位领导者的责任,这一点在姚崇的《对问冤狱疏》中能够体现。当时社会风气不正,“被告者类自诬,当是时以告言为功,故天下号曰罗织,其于汉之钩党”1,姚崇不能理解,因此上奏恳请皇上查明幕后小人,为备受苦难者讨回公道。从管理学角度看,姚崇的惩戒制度也是现代团队运作过程中必须执行的,适当的处罚在于告诫犯错者纠正错误、规范行为,以便自身和团队更好的发展。 ①《全唐文》卷二百六,第3册,第2080页。
(三)反对迷信的思想 作为封建社会的高级官吏,姚崇不拘泥于封建传统观念和封建迷信,在处理问题时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较合理、正确的决定。②史书称其“善应务”、“吏事明敏”与此是有联系的。 在治理蝗灾这一事件中,姚崇一共写了四篇公文。大多数百姓和地方官员认为蝗虫是神虫,不敢杀害,反而烧香跪拜,乞求上天把蝗虫收回去,皇上对此情况也不敢轻举妄动。姚崇得到报告后连忙写下《请遣捕蝗疏》,并下令各地官员带领百姓立刻捕杀蝗虫,另指明了捕杀的方法:“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迺可尽。”③ 另有地方官员始终坚持蝗虫不可杀害,姚崇便写下《报倪若水捕蝗牒》和《答卢怀慎捕蝗说》对他们一一回复,文中表达了姚崇对他们荒诞理论的驳斥,并坚持捕杀蝗虫。 终于,灾情得到了控制,姚崇越来越被人民所信服。在整个治蝗事件中,姚崇挑战封建迷信观念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毛泽东曾称赞他为大政治家、唯物论者。
①《全唐文》卷二百六,第3册,第2080页。 ②《全唐文》卷二百六,第3册,第2080页。 ③闰新华:《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姚崇》,《运城高专学报》1993年第2期,第44页。
四、姚崇公文的艺术特征 (一)语言简洁凝练 姚崇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写文章行云流水,援笔立成;做事情简捷干练,效率超群。①他的大多数公文篇幅都较为短小精悍,而且能够恰如其分的运用三字和四字短语,因此文句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最典型的一篇是《东幸疏》: 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畯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② 全文仅仅54个字,虽然篇幅极短,但它仍然格式规范,结构完整,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文章主题即为“改革”,在“如何改革”的论述中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加名词的三字和四字结构,不仅明确表达了姚崇主张的变革政策,而且如此简洁凝练的语言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富有表现力。
(二)多用修辞手法 1.用典 《谏造寺度僧奏》中提到“图澄最贤,无益於全赵;罗什多艺,不救於亡秦。何充、苻融,皆遭拜灭;齐襄、梁武,未免灾殃。”③姚崇反对大肆修建寺庙,为了劝诫唐玄宗,列举了图澄、罗什、何充、苻融、齐襄、梁武这些历史上的失败案例,起到了增强说服力的作用。这篇奏的主题与姚崇“十事要说”中的一条“寺庙宫殿止绝建造”一致,事实证明姚崇的这一主张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经济发展,百姓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再有《答卢怀慎捕蝗说》开篇“楚王吞蛭,厥疾用瘳;敖叔杀蛇,其福乃降。赵宣至贤也,恨用其犬;孔子将圣也,不爱其羊”④,姚崇为了反驳愚蠢无知的思想观念,连用四个历史故事据理力争,让对方哑口无言。
2.排比 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在形式结构上就显得尤为突出,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使文章读起来富有气势和节奏。在公文中运用排比手法,使得论证更严密、更透彻,大大加强了表达效果。
①《全唐文》卷二百六,第3册,第2084页。 ②陈晓光:《姚崇的变通智慧》,《人才资源开发》2013年第6期,第61页。 ③《全唐文》卷二百六,第3册,第2080页。 ④《全唐文》卷二百六,第3册,第2080页。 《请褒赏刘子玄吴兢奏》就是很好的例子:“制封元龄一子为县男,赐物一千段;敬宗一子为高阳县男,赐物七百段;敬播改授太子司议郎,赐物五百段”①,姚崇先巧妙的列举出三位被赏赐的有志之士,然后引出自己推荐褒赏的人选,这篇文章的存在既表达了姚崇主张公平公正,又体现了他爱贤惜才的非凡气度。这样的文章任何人看了都难以拒绝,可谓公文中的典范。
3.反问 反问手法以疑问句的形式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达到发人深思、增强气势的效果。姚崇在回答倪若水时反问道:“若言修德可勉,彼岂无徳致然?”②意思是要是做了有德行的事,就能免掉蝗灾,你管的地方蝗虫这样多,难道说你是个没有德行的人吗?单凭这一句就把自以为是的倪若水反驳得哑口无言。再有《答卢怀慎捕蝗说》中“今蝗虫极甚,驱除可得,若其纵食,所在皆空,山东百姓,岂宜饿杀?” ③一句也是在治蝗事件中姚崇反驳卢怀慎的反问句,这两句话都传达出了姚崇坚决的态度,如此强大的气势让所有怀疑他的人都转变了想法。
(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唐代对公文质量非常重视,强调公文的准确无误,以显其权威。然而姚崇的这篇《报倪若水捕蝗牒》格式却明显不齐全,这是因为当时灾情严重,焦急万分的姚崇顾不上繁杂的格式要求,只求尽快传达捕杀蝗虫的指令,再加上文中坚定的语气,急切和愤怒的心情跃然纸上。同样,《答捕蝗奏》的最后一句“若除不得,臣在身官爵,并请削 除”④,由此可见姚崇不除蝗虫宁可削除官位的决心,进而表现出一种真正为民着想、忧国忧民的思想。 姚崇的公文篇目数量并不多,但每一篇都值得慢慢品读,细细研究。虽然公文要求严谨规范,但是不能过于刻板,如果忽略了思想性那么文章将变得索然无味。这一点姚崇做的十分到位,从《东幸疏》、《对太庙屋坏奏》等篇目中就能看出他不仅能规范写作,更能紧扣政策思想,这样的文章才是富有灵魂的好公文。
①《全唐文》卷二百六,第3册,第2080页。 ②《全唐文》卷二百六,第3册,第2079页。 ③《全唐文》卷二百六,第3册,第2081页。 ④《全唐文》卷二百六,第3册,第2084页。
五、姚崇公文对当代秘书工作的启示 (一)练好办文基本功 1.明确公文写作对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姚崇拥有非凡的政治能力,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治家,他在佐理朝政期间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论,而这些政策的载体就是他的公文写作。他的每一篇公文都搭载和传递了他的思想方针,因此公文写作是作为一个秘书工作者来说是一件最基本的事情,是秘书的本职工作,其重要性也不得而知。 在现代而言,公务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向社会公众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公文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能否顺利、高效地运转,同时决定着秘书人员的发展空间,对其职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要明确公文写作对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2.有深厚的阅读积累 姚崇公文的写作,离不开自己早期的阅读积累,即使担任了宰相职位,也坚持读书。他拒绝奢侈的生活,不住京城的豪宅而是选择离朝廷较为偏远的郊区,这样的环境更加利于他日积月累的学习和工作,因此他的文章就像他的生活一样纯朴又不失内涵。 因而,优秀的公文写作需要以深厚的阅读积累为基础。当今社会的诱惑太多太多,我们要想写出优秀的公文就必须学习姚崇“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一点一滴、任何形式的阅读内容都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总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因此日常知识的不断累计是提升办公室秘书公文写作能力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知识变更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需要办公室秘书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阅读不断接受新生事务,否则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公文写作能力。办公室秘书除了要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内涵,更需要重视和自身工作相关内容的阅读,通过日常的阅读积累以及对知识的融合来提升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在写作内容中通过运用文字来体现自身的功底。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牢记方针政策 公文写作要注重符合政策理论,这在姚崇公文中有所体现。不管是《东幸疏》、《对太庙屋坏奏》、《答捕蝗奏》还是《谏造寺度僧奏》等,姚崇始终坚持他的“十事要说”纲领。 当代秘书人员撰写公文具有更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熟练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始终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这是做好秘书工作的前提,是秘书人员进行公文写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些公文在行文过程中可能不会出现对于政策的引用,但公文观点都是在对政策理论的深刻体会和领悟中形成的,公文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实施方案必须符合上级规定。因此,秘书学专业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把握政策的能力。无论写一份决定、报告,还是计划、讲话稿,都要符合政策规定,贯彻领导精神。只有在政策理论的指导下,秘书人员才能在辅助领导执行政策时既保持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写出的文章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同时头脑更清晰,思维更灵活,处理问题更加周到和有效,由内而外严格规范公文写作,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2.在实践中完善写作 公文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练习中体会公文写作的方法。姚崇的公文行文流畅,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与他诸多的锻炼息息相关,这体现在姚崇文学创作上颇为丰富的经验使得他的公文写作也更为便利,这都是源于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强大的文字功底在他的公文中充分表现了出来。 秘书学专业学生在学校掌握许多相关理论,但与写作实践明显脱节,要想提高写作能力,还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实践。如今大学生活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譬如校园活动、研究调查或兼职工作等,很多时候都要与校外的商家、企业接触,进行一些策划、调查报告等文章的撰写;临近毕业学生有校外实习的环节,要学会创造和把握机会,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并进行公文写作的锻炼,这些实践经历对于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坚持不懈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和规范,懂得如何恰当地安排结构和选用素材,并且正确使用一些语法和修辞,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六、结语 总结全文,通过对姚崇公文的解读,了解了姚崇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公文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特征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首先内容必须大于形式,一篇优秀的公文要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不然就是徒有其表。当然,必要的写作表现手法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不能刻意追求技巧,同时又要注意公文的规范性,这些在姚崇的公文中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因此通过对姚崇公文的分析,我们能收获公文写作方面丰富的启示。 对后代的启示有:公文写作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认识公文写作的重要性并掌握理论技巧仅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学生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语言文字的锤炼。面对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秘书学专业学生应把握自身学科优势,重点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多读、多学、多写、多练,使写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自如应对各种公文,为进入工作岗位培养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 [2]姜正成:《盛世基石——姚崇》,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3]赖瑞和:《唐代中层文官》,中华书局2011年版。 [4]潘林杉:《中国古代秘书通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6]姚学谋:《大唐贤相姚崇》,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7]姚学谋:《姚崇研究辑存》,银河出版社2011年版。 [8]姚学谋:《姚崇研究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二、期刊论文 [1]陈良:《姚崇:以不贪为宝》,《政策瞭望》2016年第9期。 [2]陈晓光:《姚崇的变通智慧》,《人才资源开发》2013年第6期。 [3]沈天鹰:《试论姚崇为政思想的现实意义》,《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5卷第4期。 [4]郭绍林:《从姚崇的官员关系看他的政治品格和政治追求》,《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 [5]田廷柱:《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姚崇》,《文史知识》1984年第12期。 [6]汪秀枝:《几起几落的“救时宰相”姚崇》,《领导科学》2002年第19期。 [7]闰新华:《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姚崇》,《运城高专学报》1993年第2期。 [8]姚学谋:《两<唐书>传、表中有关姚崇史料考正》,《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9]远山:《不信邪的宰相姚崇》,《文史天地》2006年第6期。 [10]赵映林:《姚崇:三起三落的宰相》,《文史天地》2018年第8期。 三、学位论文 [1]高云飞、高佳敏:《浅析唐开元宰相姚崇的秘书能力》,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2]郝宏桂:《论姚崇的社会改革与开元之治》,盐城师范学院,1994年。 [3]黄庆丰:《<全唐文>公文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4]梁红仙:《思想与政治之间:唐玄宗时期政治思想研究》,西北大学,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