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12-17 09:59 编辑
墓志与家族史研究——以陕郡姚合生卒世系为例 王兰兰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期刊>·社会科学Ⅱ辑;·哲学与人文科学·考古;·哲学与人文科学·人物传记;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页 数】 6 页 ( 第62-66页+第71页 )
摘 要:
目前, 学界对中晚唐著名诗人姚合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多侧重文学研究, 多从正史与姚合诗作入手考察, 虽对其生卒世系有所考证, 却仍有一些隐微之处尚未为人们所注意。本文以历史研究的视角, 从几方陕郡姚氏家族出土墓志考辨入手, 略考姚合生卒世系, 为这一问题的研究从另一角度提供证明, 力求接近历史的真实。
作者简介:王兰兰 (1972-) , 女, 陕西凤翔人, 历史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2-03-36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11JK0229);
唐代开元名相姚崇, 以其卓越才能名垂盛唐历史。其后代子孙中, 姚合是一位比较杰出的人物, 作为中晚唐之交的著名文士, 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对姚合的研究, 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 迄今为止, 出版相关专著、校考各一部, 论文约60篇左右, 且多出自文学研究的视角, 但相比其在中晚唐文坛的领袖地位, 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 有必要对这一重要人物进行深入挖掘, 并略考姚氏家族的变迁与唐代历史的演进。
一
关于姚合的生卒年月, 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 迄无定论。目前, 其生年有大历十年 (775) 、大历十四年 (779) 、建中元年 (780) 、建中二年 (781) 、建中三年 (782) 五种说法, 卒年有会昌五年 (845) 、会昌六年 (846) 、大中元年 (847) 、大中九年 (854) 、大中十三年 (858) 五种说法。
考诸两《唐书》相关传记, 《旧唐书》记载:“ (姚崇) 玄孙合, 登进士第, 授武功尉, 迁监察御史, 位终给事中。” [1] (P3029) 《新唐书》记载:“ (姚崇) 曾孙合、勗。合, 元和中进士及第, 调武功尉, 善诗, 世号姚武功。迁监察御史, 累转给事中……历陕虢观察使, 终秘书监。”[2] (P4388) 再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 姚勗为姚崇玄孙, 姚合为姚崇曾孙。[2] (P3173、3178) 两《唐书》记载姚合与姚崇关系, 相差一代。《新唐书》两处记姚勗与姚崇的关系也相差一代, 而且, 同是《新唐书》, 对姚崇与姚合、姚勗的关系记载殊不一致, 必有一误。
姚合墓志至今未见面世, 但其季妹墓志已被披露, 姚勗墓志也已有学者进行了简释。下面, 试就这两方墓志做一比照考察, 以期有助于对姚合生卒年月的探讨。
姚合妹姚氏墓志撰者为其从子、乡贡进士姚潜, 志文称:“有唐中书令梁国文贞公曾侄孙, 宗正少卿府君讳元景之□曾孙, 汝州司马府君讳算之孙, 相州临河县令赠太子右庶子府君之季女。起居舍人郭公闰之外孙女也, 秘书监赠礼部尚书我府君之女弟也……以大中八年八月十三日, 殁于兖州金乡县官舍, 享龄六十九……以十年丙子四月一日, 号奉鲭车, 发自金乡。其月二十三日乙未, 疺于河南府河南县伊汭乡中梁村北谷祔于赵郡茔, 礼也。”[3] (P1008-1009) 由于古人所说年龄均为虚岁, 据姚氏卒于大中八年 (854) , 可推知她生于贞元二年 (786) 。比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有宗正少卿元素、潭州刺史元景, 无宗正少卿元景。为姚氏作志的是其从侄, 作为姚氏家族成员, 怎会不知自己曾祖的名字?这有些令人困惑。除此外, 姚氏墓志记载其父、祖情况均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致。
姚勗墓志2008年出土于洛阳市伊川县彭婆乡许家营村, 万安山之南原, 已为新安千唐志斋博物馆征集, 墓志记载:“唐幽、嶲都督, 赠吏部尚书府君, 讳善懿, 谥文献, 实勖五代祖也。高王父府君, 皇中书令、梁国公, 谥文贞……曾王父府君, 皇邓海二州刺史、光禄少卿……王父府君, 皇河南府河南县丞, 赠太常少卿……烈考府君, 皇宣州泾县主薄, 赠刑部元外郎……由梁公至元府君, 讳字具在《烈考玄堂记》、《平凉颖川二公之祠》……府君以大中七年三月改夔王傅, 分司东都。其年八月廿三日辛巳启手足于道化里, 享年六十九。”[4] (P11) 记载与世系表也基本一致。
行文至此, 需要说明:勗与勖为同音异体字, 可通用。上文所称姚勗, 是以《新唐书》为依据, 现据墓志, 下面除引文外, 均称姚勖。
上文已述, 就姚合与姚崇关系而言, 《新唐书》相关表、传均称姚合为姚崇曾孙, 《旧唐书·姚崇传》称其为玄孙, 两《唐书》说法不一致;就姚勖与姚崇关系而言,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其为姚崇玄孙, 《新唐书》传称其为曾孙, 《新唐书》记载不一致, 而《旧唐书》无姚勖传。由于上述记载均以姚崇为坐标, 所以需先对姚崇生卒年月进行必要的考察。《旧唐书·姚崇传》称:“ (姚崇) 开元九年薨, 年七十二, 赠扬州大都督, 谥曰文献。”[1] (P3026) 《新唐书·姚崇传》所记与此完全相同。[2] (P4386) 作为唐代乃至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 正史对姚崇的记载本应是相对准确的, 不过, 此处的谥号出现错误, 应为“文贞”, 已出土的姚崇父善意玄堂记可资佐证。文中, 姚崇自称第十子。[3] (P459) 张说作姚崇神道碑文也称其“文贞公”, 但称其卒于71岁, [5] (P2327-2329) 鉴于目前姚崇神道碑尚未出土, 两《唐书》对姚崇谥号的记载出现错误, 其所记姚崇享年是否可以取信?张说与姚崇同为玄宗朝显贵, 故以张说记载的姚崇年龄为准。据此计算姚崇生年应为永徽二年 (651) 。姚勖墓志记其卒于大中七年 (853) , 享年69, 则其生年应为贞元元年 (785) 。从姚崇与姚勖生年差距看, 长达135年, 倘若姚勖为姚崇玄孙是可以成立的。仔细观察还可发现:陕郡姚氏家族各代子孙取名是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规律的, 姚崇一代均含“元”字, 子辈名字均为上下结构, 孙辈均以“門”字框为偏旁, 曾孙名字均以“亻”或“忄”为偏旁, 因此, 《新唐书·姚崇传附姚勗传》称其为姚崇曾孙, 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 应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姚勖墓志视其为姚崇玄孙。据前引李公夫人姚氏墓志, 推算姚氏生年, 与姚崇生年相差136岁, 与姚勖生年仅相差一岁, 似应同为玄孙才对, 但墓志称其为姚崇曾侄孙, 倘若姚氏墓志可信, 姚合似也应为姚崇曾侄孙, 姚氏墓志所称世系似乎有难解之处。
是否《旧唐书》记载姚合为姚崇玄孙更可信呢?《旧唐书》记载:“崇长子彝, 开元初光禄少卿。次子异, 坊州刺史。少子奕, 少而修谨, 开元末, 为礼部侍郎、尚书右丞。天宝元年, 右相牛仙客薨, 彝男闳为侍御史、仙客判官, 见仙客疾亟, 逼为仙客表, 请以奕及兵部侍郎卢奂为宰相代己。其妻因中使奏之, 玄宗闻而怒之, 闳决死, 奕出为永阳太守, 奂为临淄太守。”[1] (P3029) 从史料来源看, 至五代编修《旧唐书》时, 唐代史馆遗留下的史料有武宗以前的实录, 肃宗以前的国史, 宪宗以前的《唐历》。此后, 后梁、后唐、后晋又大量征集史料, 为编修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 《旧唐书》文武显贵列传的史料来源主要有:实录中附的重要人物小传;国史中旧有的列传;征集到的私家传状、谱牒等。[6] (P10-11) 但这样的记载不可能征自姚氏私家传状、谱牒等, 只可能是出自唐代原有的官方著录, 也因此《旧唐书·姚崇传附姚彝、姚异、姚奕传》的可信度较高。但能否就此认为《旧唐书·姚崇传附姚合传》也可信呢?似乎还不能下结论, 因为学界关于姚合卒年的五种说法均在武宗之后。
相比较而言, 《新唐书》补充了许多中晚唐史料。据《新唐书》记载, 姚合最终官至秘书监, 秘书监为秘书省长官, 从三品, “秘书监之职, 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有二局:一曰著作, 二曰太史……著作局:著作郎二人……佐郎四人……著作郎、佐郎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1] (P1855) 自然, 管理官员传记资料也在其职掌范围内。近水楼台先得月, 当时年事已高的姚合也可能为自己准备传记资料,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或可以此解释《旧唐书》只有姚合传而无姚勖传的原因。但姚合是否这么做了呢?为何《旧唐书·姚合传》记载其仕历不如《新唐书》完整呢?莫非是姚合准备了自己任职秘书监前的资料, 他离世后, 秘书省官员未及时补充完善, 至《旧唐书》编修时而出现了缺录?但据《新唐书》, 姚合曾历官陕虢观察使, 品阶显然高于给事中, 倘若姚合自己准备传记资料, 应记至此职才对。显然, 以上假设并不存在。反而《新唐书》编撰时, 据新收集的姚氏私家传状、谱牒所得姚合传记资料更完整一些。
那么, 姑且假设姚合真是姚崇曾侄孙, 以现在学界关于姚合生年的五种说法来考察, 取最小值和最大值为例。即取大历十年 (775) 和建中三年 (782) , 即使为前者, 姚崇与姚合年龄相差也达124岁, 则姚合曾祖、祖父、父亲与姚合本人四代年龄差平均为40岁左右;若为后者, 二人年龄差则为131岁, 这种情况除需要满足姚合至其曾祖四世平均年龄差更大。太宗时规定男子应在20岁左右、女子在15岁左右婚娶, [2] (P27) 玄宗时下诏令男十五, 女十三嫁娶, [2] (P1345) 有学者计算唐代平均婚龄为25.9岁。[7] (P107) 根据唐人婚俗推测, 一个世纪之内通常可能出现四世同堂的现象。姚氏家族的一方墓志可证明这点, 墓主徐公夫人姚氏“曾祖善意……祖元素, 皇朝散大夫, 潭州别驾……父孝孙……少孤, 为叔祖梁公之所器念……徐公讳恽, 东海人也。故王屋县令士安之孙, 晋陵丞有道之子……历官至御史中丞、河南采访、汴州刺史…… (姚氏) 大历九年四月十八日, 薨于南阳升平里之私第, 春秋八十有五……以十三年七月壬申, 合祔于河南万安山之南原, 礼也。” [8] (P87) 则她生于天授元年 (690) , 与姚崇生年仅隔39年, 基本为三代。笔者认为此墓志较为可靠, 因为关于徐恽及父、祖姓名、仕宦的记载均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致。[2] (P3424、3427) 徐恽父徐有道之兄徐有功为武周时名臣, 以执法公正著称, 与姚崇均列位武周朝堂, 联姻是有可能的。以此徐公夫人姚氏墓志与前述李公夫人姚氏墓志对照, 徐公夫人姚氏祖父是姚元素, 李公夫人姚氏墓志中称曾祖为元景,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有姚善意子潭州刺史姚元景, 元景子孝孙, 宗正少卿姚元素, 可因此推定《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著录有误, 应该为“潭州别驾元素、宗正少卿元景”。以此徐公夫人姚氏生年与前述李公夫人姚氏生年对照, 相差近百年, 怎可能仅相差一代而一为姚崇孙辈, 一为曾孙辈? 只有姚合曾祖、祖、父三代人婚娶生子时间均与社会习俗不符时, 上文假设才能成立, 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呢?故暂且对李公夫人姚氏墓志存疑。
二
再来看看正史与墓志针对姚勖的记载。
《新唐书》姚勖传记载:“勗字斯勤。长庆初擢进士第, 数为使府表辟, 进监察御史, 佐盐铁使务。累迁谏议大夫, 更湖、常二州刺史……终夔王傅。自作寿藏于万安山南原崇茔之旁, 署兆曰‘寂居穴’, 坟曰‘复真堂’, 中剟土为床曰‘化台’, 而刻石告后世。”[2] (P4388-4389)
姚勖墓志称:“勖长庆元年进士出身, 后选授右司御率府仓曹参军事, 忠武军辟为掌书记, 授试太常寺协律郎, 改试大理评事, 充武宁军节度判官, 又守本官充忠武军节度判官, 罢累月授监察御史, 里行充浙江西道观察支使, 入台为监察御史, 转殿中侍御史, 改检校礼部员外郎, 赐绯鱼袋, 充盐铁转运推官, 迁尚书职方员外郎, 又改检校礼部郎中, 充盐铁转运判官, 迁尚书水部郎中, 又迁尚书都官郎中, 兼御史中丞, 赐紫金鱼袋, 知盐铁江淮留后, 摄盐铁副使, 入迁尚书右司郎中, 加朝散大夫, 改守湖州刺史, 加朝议大夫, 迁尚书吏部郎中, 又迁右谏议大夫, 改常州刺史, 加通议大夫。大中四年受替, 遂权居润州别业。”[4] (P11)
附带说一下, 此墓志录文断句有误, 如:“罢累月授监察御史, 里行充浙江西道观察支使。”应为“罢, 累月授监察御史里行, 充浙江西道观察支使。”监察御史里行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太宗贞观年间, “贞观初, 马周以布衣进用, 太宗命于监察御史里行。自此因置里行之名。龙朔元年, 以王本立为监察里行也。”[1] (P1863)
《旧唐书》虽无姚勖传, 但可找到印证新传和墓志所载姚勖仕历的旁证。“盐铁判官姚勗知河阴院, 尝雪冤狱, 盐铁使崔珙奏加酬奖, 乃令权知职方员外郎……温坚执不奉诏, 乃改勗检校礼部郎中。翌日, 帝谓杨嗣复曰:‘韦温不放姚勗入省, 有故事否?’嗣复对曰:‘韦温志在铨择清流, 然姚勗士行无玷, 梁公元崇之孙, 自殿中判盐铁案, 陛下奖之, 宜也。’”[1] (P4379) 不过, 此处“梁公元崇之孙”之语应只是笼统而言, 并非确指。
从仕历看, 《新唐书》姚勗传与墓志基本一致, 但姓名用字应从墓志为姚勖;但从世系看,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与墓志吻合, 从上文对姚崇、姚勖年龄差的推论, 应该说, 《新唐书》姚勗传仕历记载可靠, 但姚勖一支世系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更可靠。为何在同一本书中, 对同一人物的记载会出现如此不一致的情况?或许, 这与《新唐书·姚崇传》将二人合记有一定关系, 原来可能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致, 写作“曾孙合、玄孙勗”, 后来在传抄过程中出现缺落, 误写成了“曾孙合、勗”。
但姚合进士及第在元和十一年 (816) , 姚勖在长庆元年 (821) , 只相差五年, 年龄可能相差一辈吗?
现将李公夫人姚氏、姚勖墓志与另几方陕郡姚氏家族成员出土墓志做一比较。2002年, 姚崇玄孙姚栖云墓志出土于洛阳市伊川县彭婆乡许家营北, 万安山南原, 志称:“君字栖云, 其先吴兴人也, 七代祖讳安仁……六代祖讳祥……五代祖讳善意……高祖讳元崇……曾祖讳异……祖讳闳……考讳惇…… (栖云) 以元和四年五月廿五日将寝疾……, 享年廿七。”[9] (P160-164) 则墓主生于建中四年 (783) , 作为姚崇玄孙, 其生年与姚合、姚勖很接近。
还有姚崇曾孙姚伓、姚侑兄弟墓志也可参证, “维圣武元年七月六日, 唐魏郡贵乡县令姚府君讳□长男伓、字天赞卒……春秋一十有六。”[10] (P242) “贞元十八年五月廿二日, 有唐试詹事府司直、兼蕲州黄梅县令、赐绯鱼袋姚公, 启手足于东都慈惠里之私第, 享年五十有六……公讳侑, 字百华……曾祖元崇……祖彝……父闉, 魏州贵乡县令…… (侑) 以其年九月十八日, 葬于河南县伊汭乡万安山之南原, 克从先茔, 礼也。”[10] (P298) 从墓志推算, 兄弟二人应分别生于开元二十九年 (741) 和天宝六载 (747) , 姚合与此两位姚崇曾孙辈年龄相差三四十年左右, 至少差一代。这又如何解释?似乎李公夫人姚氏墓志确实存在问题, 姚合确应为姚崇玄孙辈。
但据新出的姚崇父姚懿墓志, “高祖宏……曾祖宣业……祖安仁……父祥, 隋怀州长史…… (懿) 以龙朔三年十二月一日, 薨于馆舍, 春秋七十三……妻彭城郡夫人刘氏……景龙二年正月八日, 薨于洛阳慈惠之里舍, 春秋八十四。长子银青光禄大夫、守越州都督元之, 次子朝散大夫、行洛州汜水县令元景。”[10] (P104-105) 据此推算, 姚懿与妻刘氏分别生于开皇十一年 (591) 和武德八年 (625) , 年龄差距34岁, 联系姚崇生年和自称第十子的说法, 则他应在其父60岁时出生, 与正史记载“年少而孤”可相印证, 推测其母应为继室。至于姚元景, 除《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姚懿墓志, 今存姚元景造像记, [11] (P226) 李公夫人姚氏墓志也均提及此人, 其存在应是无疑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将元景列于姚崇之前, 不符合二人的兄弟关系, 从排行恰好可证明前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将元素、元景误写的推定。
姚懿逝于73岁, 姚崇弟元景与其年龄差不应过大, 姑且认为在5岁左右。既然姚崇出生时其父已年逾六旬, 那么姚崇与其长兄年龄差距应在40岁左右, 姚元景各辈子孙与姚崇同辈子孙年龄差距大到40岁左右, 也在合理范围内。姚合与两位姚崇曾孙辈姚栖云、姚栖简年龄相差三四十年也就似乎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至此, 李公夫人姚氏墓志反映的其本人与姚合世系虽令人费解, 但并非无从解释。
三
好在姚氏墓志作者姚潜的墓志现也已出土, 志文称:“汝州别驾算之曾孙, 相州临河县令、赠右庶子閛之孙, 秘书监、赠礼部尚书合之子……举进士, 大中丁丑岁, 登上第, 其年戊寅, 徐帅田公奏为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试秘书省校书郎……奈何忽告病气, 信宿长往……是乙酉之正月十九日也, 寿止四十五。”[8] (P204) 据姚潜墓志, 他生于长庆元年 (821) , 此年恰也是姚勖及第之年;卒于咸通六年 (865) 。试想:姚崇有玄孙已经年近四旬, 进士及第, 另一玄侄孙却刚刚出生, 是否符合情理?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大中十年, 姚潜为其姑姚氏夫人撰写墓志时36岁, 尚未及第, 故自称“从子、乡贡进士”。二志文保持一致。姚潜还曾为人撰写墓志, 署名为“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试文馆校书郎姚潜撰”[3] (P1018) , 也与姚潜本人墓志一致。面对这样的一组信息链条, 从姚合与姚氏夫人生卒年月的契合程度看, 二人可能确为兄妹关系, 从姚合与姚潜生卒年月的时间差距看, 二人也可能确为父子关系。那么, 李公夫人姚氏墓志记载的真实性似乎也就可以得到旁证了。
或许, 由于当时家族的庞大和生育孩子数量的繁多, 我们不能用今人的常识去考量古人, 李公夫人姚氏与姚勖两方墓志的真实性都是可以合理解释的, 两《唐书》对姚合、姚勖世系记载的混乱也就可据此得到厘清:姚合为姚崇曾侄孙, 姚勖为姚崇玄孙。
至此, 可对姚合生卒年月做一总结讨论。对其生年的考证, 学界现在主流观点是以姚合元和十一年 (816) 进士及第的史实为基础, ①[12] (P5) 参考其《武功县中作》二十三中“年来四十余”、“三考千余日”的自叙, [13] (P5658、5656) 结合及第初年与贾岛的诗歌唱酬, 推测姚合长庆元年 (821) 至三年 (823) 任武功主簿, [14] (P43) 若将“四十余”之说认为41岁至44岁, 则其生年也就可约略推测为大历十二年至十四年 (777—779) , 尚无法确认到具体年份。与李公夫人姚氏年龄比较, 年长7至9岁。
至于其卒年, 河南学者姚学谋曾披露洛阳新出姚合墓志记载姚合卒于会昌二年 (842) 。[15] (P163) 这与现存数首唐诗内容抵牾, 如现存有姚合诗作《哭贾岛》, 而贾岛卒于会昌三年 (843) , 这如何解释?又如会昌六年 (846) 李频所做《夏日宿秘书姚监宅》, 还有大中元年 (859) 姚合《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大中六年 (864) 李德裕被贬崖州时姚合所做的赠诗《辞白宾客归后寄》及上述大中八年 (866) 的《寄李频》等。此外, 墓志称姚合有子名覃, 但前述李公夫人姚氏墓志的撰写者乃姚合之子, 却署名姚潜, 这又是一处疑问。究其原因, 不外乎两种:或者是唐诗与姚氏墓志有误, 或者是姚合墓志系伪。尽管姚合墓志所载世系、生年与笔者分析基本一致, 但由于墓志收藏于私家之手, 现仅见录文, 所记载的姚合卒年又存在令人费解之处, 故以存疑为妥。因此笔者认为:根据李公夫人姚氏墓志所列姚氏生卒年、其与姚合的兄妹关系、其父祖世系, 再结合大中八年李频进士及第时姚合《寄李频》诗, 可将姚合卒年暂定在大中九年。
总之, 两《唐书》均成于众手, 史料来源不一, 学界过去对两《唐书》所记姚合世系的混乱情况缺少考辨, 对其生卒年涉及的李公夫人姚氏墓志等家族相关墓志也缺少深入、综合研究, 表面看, 姚合与姚勖的生年、卒年、进士及第年岁均很接近, 似乎应为一代人, 根据他们与姚崇的年龄差, 应认定为姚崇玄孙辈, 而不应该一为姚崇曾孙, 一为玄孙。但由于古人婚育情况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今人, 笔者据墓志仍认定如下:姚合为姚崇曾侄孙, 姚勖为姚崇嫡玄孙, 即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为准, 这正符合清代史家的评价, “新书最佳者志、表, 列传次之, 本纪最下, 旧书则纪、志、传美恶适相等。”[16] (P368) 姚合生年大致在大历十二年至建中元年 (778—780) , 卒年为大中九年。
当然, 本文的解释并非定论, 一些环节中的推测分析, 尚期待姚合墓志的公开或新出可靠史料的问世, 方可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① 又:晁氏在此称“姚合诗十卷。唐姚合也, 崇曾孙。”而且记载姚合仕履详于两《唐书》。晁氏当亲见过较完整的姚合诗集, 集中或有对姚合世系、科举、仕宦等的介绍。晁氏之说可为姚合世系的佐证。
参考文献:
[1] ( 后晋) 刘昫. 旧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1975.
[2] ( 北宋) 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1975.
[3] 周绍良,赵超. 唐五代墓志汇编续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 张应桥. 唐名相姚崇五世孙姚勖自撰墓志简释[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 5) .
[5] ( 清) 董诰. 全唐文[M]. 北京: 中华书局,1983.
[6] 黄永年. 唐史史料学[M].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7] 姚平. 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8] 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八册[M].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5.
[9] 杨作龙,赵水森. 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M].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0] 吴钢. 全唐文补遗: 千唐志斋新藏专辑[M].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6.
[11] 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六辑[M]. 西安: 三秦出版社,1999.
[12] ( 南宋)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M].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
[13] ( 清) 曹寅. 全唐诗[M]. 北京: 中华书局,1960.
[14] 郭文镐. 姚合仕履考略[J]. 浙江学刊,1988,( 3) .
[15] 姚学谋. 姚崇研究辑存[M]. 香港: 银河出版社,2011.
[16] (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M]. 南京: 凤凰出版社,2008.
附 陕郡姚氏世系表( 含部分成员生年) | 宏 | 宣业 | 安仁 | 祥 | 懿 591 年,夫人刘氏 625 年 | 元素 | 元之 651 年,夫人刘氏 652 年 | 元景约 656 年 | 孝孙 | 彝 | 异 | 弈 | 算 | 徐公夫人姚氏 690 年 | 闢 | 闉 | 閎 | | 閛 | | 偁 | 伓
741年
| 侑
747 年
| 惇 | | 合约 777 -779 年 | 李公夫人姚氏 786 年 | | 勖 785 年 | | | 栖简 | 栖云 783 年 | | 潜 821 年 | | | 还 | 瓒 | 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