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回复: 1

姜荭|谈清代书画篆刻家姚正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清代书画篆刻家姚正镛

    姜 荭
    (营口市第一中学,辽宁营口115000)

    原载: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总118期)

    收稿日期:2018-05-12
    作者简介:姜荭(1988-),女,山东蓬莱人,营口市第一中学,中学一级,主要从事美术、书法教学研究。


    摘 要: 清咸丰同治时,姚正镛官至江苏知府,也是颇具影响的书画篆刻家。其书法楷行草篆隶无一不工,其篆刻师从吴熙载“至精斯业”,并获取世人认可。尤其是与著名书画篆刻家吴熙载之间交游趣事,为后人关于吴熙载的研究提供重要说法,具有非常意义。


    关键词: 姚正镛;姚熊飞;迟云山馆;吴熙载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18)04—0026—02

    姚波收集录出,以原文为准


    据《盖平县乡土志》记载,清道光年间,盖州城东万福庄芹菜沟有一位名人姚熊飞,其幼时贫苦,有赖私塾繆和椿先生的教育培养,渐进仕途。辛巳年(1822年)中进士,曾官至江西饶州广信知府,又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再升任江苏按察使。


    姚熊飞的次子姚正镛,字仲海、仲声(或中海、中声),亦作姚十一,号柳衫、渤海外史等。姚正镛自幼聪颖,喜书画,工词曲,治金石,嗜收藏。其书法精研各体,楷、行、草、篆、隶无一不工。其绘画以山水、花鸟见长,所作梅花,饶有古致。姚正镛官至江苏知府,为正四品,掌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公正无私,为百姓所爱戴。姚正镛是清咸丰同治时颇具影响的政治家和书画篆刻家。


    一、寻绎姚正镛


    姚正镛,生于1811年,卒年不详,据推测应在1883年之后,因为姚的老师吴熙载是同治九年(1870年)去世。十三年后,好友汪鋆带着画作“绿阴庵图”和吴熙载的一方印请姚正镛题字作跋,据此推算,姚正镛卒年当在同治二十二年以后。关于姚正镛的死因,《盖平县志》记载说姚正镛奉命查一桩要案,苦无头绪,一日在馆驿吃面后暴卒。暴卒其中必有事故,一说是案犯害怕姚正镛彻查而下毒,二说朝廷认为姚正镛查案无果而自杀。其实姚正镛也同其父姚熊飞的品德一样,大公无私,与人为善,只可惜姚正镛后人年幼,未能为其昭雪白于天下。


    笔者曾约姚正镛之五世孙姚福堂先生一同拜谒先祖坟冢,只见姚熊飞,不见姚正镛,不知暴卒于何年何时,葬于何处。如果草草葬了扬州,应该能在扬州觅到踪迹。关于姚正镛,又见《续纂泰州志》:泰州在江苏中部,通扬运河经过于此。姚熊飞、姚正镛父子成为清咸丰年间的泰州首富,姚熊飞在泰州为儿子留下房产并辟为书斋,曰:“迟云山馆”,这里成为当时文人聚会之所。


    姚正镛是著名书画家。据《画录识余·清代画史补录·广印人传》记载,姚正镛书法六朝,画山水、花鸟、梅花,饶有古致。书法六朝,是指三国的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凡都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首都者,历史上合称六朝,期间总约三百余年。


    从目前所见到的姚正镛书法传世作品看,他钟情于东晋时羲、献父子,留意那时的铭刻书迹墓志,或者体势多变的六朝篆隶楷,也临习东汉的隶书等,都涉笔其中。融会贯通后的姚正镛书法不难得出其中的DNA,当然还有以下三点不容忽视:第一,他毕竟是塞外辽南盖平人,其父姚熊飞读私塾时必临颜柳或北碑,必然接受其熏陶与影响。他笔下的字,如认真读起,会发现有北方的雄壮,也有南方的秀美,将南北书风融合得当。第二,他结交群贤,集聚或寄居“迟云山馆”,如吴熙载、陈守吾、朱筑轩、徐震甲等大家,切磋琢磨,研习领教,对姚正镛来讲是绝好机会,此说法见金石家汪鋆的《扬州画苑录·吴让之》中记载“终日晤于泰州姚氏迟云山馆”可证。第三,“扬州八怪”之影响。清乾隆年间,汪士慎、金农、黄慎、郑板桥等一批书画家陆续来扬州以卖画为生,其书风画风多继承徐渭、朱耷、陈道复等,与正统不同,所以为“怪”,其笔墨技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姚正镛等人的“迟云山馆”雅集应是清嘉庆十五年即公元1811年左右,距扬州八怪活跃时的1736年后七十年左右,所以影响依然。


    关于姚正镛书法之来龙去脉,其风格主要源于吴熙载。又知吴熙载师法邓石如,邓石如篆书源于秦李斯和唐李阳冰,所以“李斯———李阳冰———邓石如———吴熙载———姚正镛”一脉相承。邓石如是清代中叶一位富于创造性的书法家,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尤精篆隶,别具一格,正如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赞:“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后世以篆书擅名的书家,无不对邓石如的篆书进行临摹和研究,所以康有为甚至说:“篆书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吴熙载是著名书法理论家包世臣的学生,而包世臣又是邓石如的学生,所以吴熙载的篆书也取法邓石如。吴熙载(公元1799-1870)江苏仪征人,原名廷飏,字熙载,后改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是清末著名书画篆刻家。吴熙载的篆书汲取了邓石如的端庄浑厚,又加以自己的主张,使之更加飘逸舒展,柔中带刚,法度严谨,较邓石如更加细腻,所以成为姚正镛的榜样。


    二、关于姚正镛、吴熙载之交游


    姚正镛和吴熙载的交往应在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攻打扬州时,吴熙载到了朋友比较多的泰州。此前,吴熙载于道光二十九年分典“文汇阁”秘书,并分辑《南史》注。咸丰三年二月江宁失守后,吴熙载作《穷湖》诗记录了他这时的心境。随后,千余太平军突围扬州,珍藏四库全书的“文汇阁”被付之一炬,所以吴熙载避兵出逃,时为清咸丰三年(1853),他五十岁后寓居泰州首富姚正镛家十多个春秋,这也是姚正镛师事吴熙载的最好机会。据《扬州画苑录》证,吴熙载“终日晤于泰州姚氏迟云山馆”,曾先后为姚治印一百二十方之多,现不知这多印如今落藏谁家。吴熙载寄寓泰州,以金石书画为生,到处战火弥漫,故园萧寂,客中虽得旧友新知同情与关怀,但伤感之情亦然。


    在中国书法史上,吴熙载堪称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大师。其书法诸体皆擅,而篆隶功夫尤深,特别是他的圆劲流美的小篆为时人所重。隶书颇有古意,被誉为清初以来篆隶书体创新者,影响甚大。其行书流动通畅,楷书也苍厚郁茂并掺以北碑意韵。吴熙载艺术成就主要还表现为金石篆刻,被誉为“晚清篆刻六家”之首。姚正镛的“迟云山馆”引进吴熙载,并与之密往交游,对于姚正镛的诗书画印艺术水平攀高以及后世享有的历史评价至关重要。


    据清咸丰十年(1860)姚正镛辑印成《槐庐印谱》,收入吴熙载为姚正镛治印百二十方中选录100印,是吴熙载自55岁至65岁期间的作品。据考,清咸丰七年(1857),吴熙载为姚正镛刻有“盖平姚正镛仲声诗词书画之章”和“盖平姚氏藏书”等印。其中,吴熙载在朱文“盖平姚正镛仲声诗词书画之章”的边款中云:“咸丰七年秋八月作转蓬吟馆。近日读仲海之作,兴会既集,为作小印钤之。惜目力昏耗,不能工也。熙载记。”可见吴姚之间关系密切。又见咸丰十年时,吴熙载为姚正镛所刻两方印中可以看出,一款云“仲海仁兄法家削之”,二款云“仲翁(指姚正镛)至精斯业,削政是幸”,称姚正镛“法家”或“至精斯业”,均表明吴熙载对姚氏刻印之评价是认可的。以上,我们得知吴熙载继承和发扬了邓石如篆刻新境界,又姚正镛坚守了吴熙载渐成体系的个性与印风。姚正镛在吴的悉心指导下,临汉印,也直临吴熙载,如将二人的印作略加比较,很难立刻读出你我。有的印之印面为吴熙载,边款却是姚正镛,或者印面为姚正镛,吴熙载却兴致勃勃奏刀边款,二人之交游确有不少这样的趣事佳话。


    姚正镛在吴熙载的引领下,平生刻印很多,惜今得见极少,且真假良莠不分,但从仅存的印作中可以认定为吴熙载门下。他精通篆法,以书入印并刀笔相融。其章法也如吴熙载,稳健求奇,疏密合宜。其刀法飘逸自如,一般以冲刀为主,中锋刻得也深直。其边款酣畅流动,落刃信手。还如吴熙载用三面有刃的尖刀,顺势直刻,行气连贯,姚正镛的篆刻继承了吴熙载之衣钵,刀刀见笔、刀笔浑融、驱刀如笔,成为清晚期的知名篆刻家。


    综上,姚正镛作为清咸丰同治时期的政治家和书画篆刻家是当之无愧的。虽然,关于他的研究几乎是零,关于他的名字,在他的祖籍盖州万福庄知道的人不多,在他曾经为官的地方也无多少痕迹可寻。但,丝毫无碍他在中国书法篆刻史上的位置与名份。相信随着关于姚正镛的作品与文献陆续见世,伴着关于姚正镛的研究寻隐探赜,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其中。他的艺术成就与影响会更加显然。


    参考文献
    〔1〕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00-207.
    〔2〕盖平县乡土志〔M〕.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1920.
    〔3〕盖平县志〔M〕.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4〕沈阳文史〔M〕.辽宁:沈阳市文史研究馆,2013:38-40.
    〔5〕方去疾.明清篆刻流派印谱·吴熙载〔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18 21:33 , Processed in 0.1101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