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回复: 0

舜裔吴兴姚氏的世系与源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313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10-5 21: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4-10-5 21:27 编辑

    舜裔吴兴姚氏的世系与源流

    The lineage and origin of Yao family in Wuxing

    姚景顺1姚 彦2姚健龙3

    ★1大连舰艇学院教授 116018 ★2清华大学教授 100084 ★3云南康恩贝生物谷发展有限公司 665000
    摘要:吴兴姚是虞舜嫡裔孙,自西汉后期南渡荆吴,扎根吴兴,枝繁叶茂,成为吴兴旺族。自东汉起,吴兴姚不断分支,至宋元时期,逐步发展到浙江以外的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福建、广东、山东、辽宁等10多个省。元明清代以后,吴兴姚几乎遍布全国,并形成四大支派和众多分支。作者在阅读各地吴兴姚分支族谱时发现,其世系源流描述存在较大出入。在综合历代史学家对姚氏源流研究成果和妫汭五姓族谱的基础上,考证了自舜帝到吴兴姚始祖的世系,纠正了家谱记载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对研究舜裔族谱文化、姓氏演变和世系推算考证等有所裨益。
    关键词:舜裔、世系、源流  Shun’descendant, lineage, origin
    中图分类号:C95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姚姓出自上古帝舜,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多支多派。据唐代《元和姓纂》记载,姚姓主要有两大支。一是出自江南吴兴郡,二是出自陇西南安郡。据(唐)史学家姚思廉《姚氏源流变迁世系直说》1,汉昭帝时大司农田延年坐事,其子田渊避走吴兴归安,自念田本妫氏可安也,遂复姓妫,居霅溪之涯。渊子名曰妫征,征子平,聪慧好读书,游学四方,闻京房以易高天下,师事之……叹曰:妫源于舜,本姚姓。妫平即改为姚平,居吴兴归安(今湖州),在此扎根,成为吴兴姚氏的开基之祖。

    对舜裔姚氏的世系,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和战国时期的《尚书》中就有零星的记载,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有妫满至到秦朝的完整世系,唐朝史学家姚思廉《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以下简称直说)记载有从舜帝到姚思廉的完整世系,清朝目录学家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以下简称百世源流)记载有二汉至清朝的完整世系;当代也有许多人进行过研究,如姚昶《舜裔姚氏世系研究》和姚钟尧《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等。但阅读中也发现其中许多矛盾的地方,例如:
    1、舜帝至妫满的世系是34世,还是36世?
    2、敬仲是陀的儿子,还是跃的儿子?
    3、武子开与厘子乞是兄弟还是父子?
    4、吴兴世系中族谱记载与正史存在较大差异,那个可信?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疑存问题进行综合考证。对西汉前的世系,本文以《史记》为基础,参考《上虞姚氏谱》等旧谱,对照《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左传》、《世本》和《竹书纪年》等资料,并结合胡、陈、田姓的世系表,进行辨析与考证。对西汉至吴兴世系,则依据姚振宗考证的为依据,参照《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历朝的书志,以及各种姚氏家谱进行辨识。从而梳理出从舜帝到吴兴姚的完整世系,供研究姚氏世系的宗亲和学者参考。

    1、姚姓起源
    姚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姬、姜、妫、姒、嬴、妘、姞一起称为上古八大姓。这些姓氏都带女旁,发源于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因此,这些姓氏又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姓。

    姚姓起源于舜帝。舜的祖先是皇帝,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2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从皇帝到舜帝的世系依次为: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蟜牛→瞽瞍→重华(帝舜)

    也即舜是皇帝的八世孙。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卷五3载:“虞舜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4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 南宋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辩证》5记载:舜因生于姚墟而姓姚,因居妫水而姓妫,故姚与妫可通。南宋宋祁《新唐书·宰相世系》6记载:“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睦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为姚氏”。

    可见,姚姓源自上古帝舜。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史称“妫汭五姓”,其血缘先祖是五帝之一的虞舜。

    2、夏商世系
    自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历时1130年,称为夏商世系。这部分史料较少,据唐史学家姚思廉《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与浙江《上虞姚氏宗谱》(1878年版)7,以及《陈氏世系源流》8、《田氏网》9,皆列舜至妫满共34世,只是个别字形有别,如:“夷伯”与“箕伯”, “友龙”与“有龙”,“寿旰”与“寿肸”,“猷子”与“献子”。《中华胡氏网》则列出36世10,上述文献中的世系如表1所列。

    表1 夏商世系
    世系
    世系直说
    上虞姚氏谱
    胡氏网
    陈姓族谱
    田氏网
    1
    舜帝
    舜帝
    舜帝
    舜帝
    虞舜
    2
    商均
    商均
    商均
    商均
    商均
    3
    夷伯
    夷伯
    箕伯
    箕伯
    箕伯
    4
    强馀
    强馀
    强余
    强余
    强余
    5
    虞颉
    虞颉
    虞颉
    6
    梦熊、虞思
    虞思
    虞思
    梦熊、虞思
    虞思
    7
    汶,梦熊子
    友龙,思子
    友龙
    友龙
    友龙
    有龙
    8
    寿盻,友龙子
    寿盻
    寿旰
    寿肸
    寿旰
    9
    叔仪
    叔仪
    叔仪
    叔仪
    叔仪
    10
    康伯,叔仪子
    康仲,康伯弟
    康伯,叔仪子
    康仲,康伯弟
    康仲
    康伯、康仲
    康仲
    11
    祖妫(康仲子)
    祖妫(康仲子)
    祖妫
    祖妫
    祖妫
    12



    直柄


    13
    妫方
    妫方
    妫方
    妫方
    妫方
    14
    妫振
    15
    妫维



    虞遂


    16
    寿固
    寿固
    寿固
    寿固
    寿固
    17
    18
    19
    元捷
    元捷
    元捷
    元捷
    元捷
    20
    21
    姑疆
    姑疆
    姑猛
    姑猛
    姑猛
    22
    公允
    公允
    公允
    公允
    公允
    23
    24
    慎叔
    慎叔
    慎叔
    填叔
    慎叔
    25
    26
    无斁
    无斁
    无执
    无羁
    无执
    27
    28
    叔正
    叔正
    叔正
    叔正
    叔正
    29
    献子
    献子
    献子
    献子
    献子
    30
    亚寿
    亚寿
    亚寿
    亚寿
    亚寿
    31
    原寿
    原寿
    原寿
    原寿
    原寿
    32
    梦延
    梦延
    梦延
    梦延
    梦延
    33
    阏父
    阏父
    伯戏
    阏父
    阏父(遏父)
    阏父
    34
    妫满
    妫满
    妫满
    妫满
    妫满

    进一步追溯上述世系的来源,不难发现基本上都是源于唐朝史学家姚思廉《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目前能考证有关这一时期的文献资料主要有:《竹书纪年》、《世本》、《尚书》、《左传》和《史记》等。
    《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是记载夏商周三朝最真实的历史书,所记史事属于编年体。在西晋太康二年(281年)被盗墓者发现,由于它是埋藏于魏安厘王(一说应为魏襄王)的墓中,得以避过秦末大乱的毁灭。西晋时期出土并被整理成魏国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据传有13篇,上记于三皇五帝及夏、商、周三代史事,本可完善自黄帝以来一脉相承的中华历史年表,可惜存世不久却被亡佚。现存的《古本竹书纪年》仅留下“尧元年景(丙)子”(公元前2145年)这一记录,无有关舜帝后裔世系的记载。
    《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周代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世本》成书在秦朝,比《竹书纪年》要晚上六七十年,作者不详。但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世本》的意义在于证实谱学研究始于周代,是家谱研究的源头。《世本》,又作世、世系、世纪、世牒、牒记、谱牒。世是指世系;本则表示起源。由先秦时期史官修撰的,记载从黄帝到春秋时期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记载帝王的都邑、制作、谥法等。全书可分《帝系》、《王侯世》、《卿大夫世》、《氏族》、《作篇》和《居篇》及《谥法》等十五篇,作者不可考,在《王侯世》和《氏族》篇中,有少量有关舜裔的记载。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春秋时期的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托古作品。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汉人传说先秦时《尚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从今存《尚书》中,没有发现有关舜裔世系的资料。

    《左传》又名《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作品。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或两汉之间。作品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现存最早的《左传》注本为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传世有宋刻本;清代有顾炎武《左传杜注补正》、惠栋《左传补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等;现代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左传》中有不少关于舜裔的记载。

    《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是所有史书中用时最长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其中《五帝本纪》、《陈杞世家》、《田敬仲完世家》中详细记载了舜裔的世系。
    胡恒俊在《舜帝至胡公满世系表》10一文中提到,根据《世本》11中宋忠的注释“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及《左传·昭公三年(前539年)》12载有齐国大夫晏婴,奉齐景公(前547年至前490年)之命出使晋国联姻期间,回答晋国大夫叔向对齐国政权的看法,预言齐国政权终将被田氏取代时说:“齐其为陈氏矣!……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意‘随’)胡公、大姬,已在齐也。”古人言朝代、封国的兴衰,往往只言首、尾的王者、君主之名。晏婴生活的时代,史料相当丰富,之所以被称为“晏子”,显系学问大家,且比生活于“焚书”之后的宋忠,早千余年。其言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已经跟随胡公夫妇,来到齐国享受奉祀,是把箕伯与直柄,虞遂与伯戏,分别作为夏、商两代舜帝后裔,在虞、陈封国的首、尾君王的。而且,言朝代、封国的“中衰”帝王、君主,自古只指一人。所以认为在12世发和13世妫方之间有一个直柄,在15世维和16世固寿之间还有一个虞遂,这样舜帝至妫满的世系为36世。

    胡恒俊的质疑是合理的。夏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权,对舜的后裔进行打压,迫使他们背井离乡,从中原逃到边疆,他们的踪迹也从典籍中消失。《史记·陈杞世家》用“夏后之时,或失或续”八个字来形容姚氏的这段历史。加上年代久远,史料不全,难以考证。所以,在分子人类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等溯源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前,今后满公后裔修谱,采用以下姚、陈、田家谱认可的34代世系较为合理:

    1舜帝→2商均→3箕伯→4强馀→5颉→6虞思→7友龙→8寿盻→9叔仪→10康仲→11→祖妫12发→13妫方→14振→15维→16寿固→17敖→18胜→19元捷→20偃→21姑疆→22公允→23蔺→24慎叔→25野→26无斁→27菑→28叔正→29献子→30亚寿→31原寿→32梦延→33阏父→34妫满。

    3、陈国世系
    自公元前11世纪(约前1046)周武王封妫满为侯爵,到公元前479年被楚惠王兼并,陈国共传20世,历时568年,称为陈国世系。司马迁《史记·陈杞世家》13、姚思廉《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1,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14,以及胡氏网15、陈氏网16、田氏族谱17所载世系如表2所示:

    表2 陈国世系
    世系
    史记/直说
    百世源流
    胡氏网
    陈氏族谱
    田氏族谱
    1(34)
    胡公满
    胡公满
    胡公满
    胡公满
    妫满
    2(35)
    申公犀侯
    相公皋羊
    申公犀侯
    相公皋羊
    申公犀侯
    相公阜羊
    犀羊
    相公皋羊
    皋羊(申公
    3(36)
    孝公突
    孝公突
    孝公突
    孝公突
    突(孝公
    4(37)
    慎公圉戎
    慎公圉戎
    慎公圉戎
    慎公圉戎
    围戎(慎公
    5(38)
    幽公宁
    幽公宁
    幽公宁
    幽公宁
    宁(幽公
    6(39)
    釐公孝
    釐公孝
    厘公孝
    厘公孝
    孝(厘公)
    7(40)
    武公灵
    武公灵
    武公灵
    武公灵
    灵(武公
    8(41)
    夷公说
    平公燮
    夷公说
    平公燮
    夷公说
    平公燮
    夷公说
    平公燮
    燮(平公
    9(42)
    文公圉
    文公圉
    文公圉
    文公圉
    圉(文公
    10(43)
    桓公鲍
    厉公陀
    桓公鲍
    五父陀
    桓公鲍
    厉公佗
    桓公鲍
    鲍(恒公)
    11(44)
    完,陀子
    厉公跃
    庄公林
    宣公杵臼
    庄公林
    宣公杵臼
    完,佗子
    厉公跃
    庄公林
    宣公杵臼
    跃(厉公)
    12(45)
    完,厉公跃子
    穆公款
    完,跃子
    完,跃子
    备注:1、陈国自穆公款后历共、灵、成、哀、悼、惠、怀、愍8世,愍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8年)为楚国所灭
         2 、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厉公跃之子完逃至齐国,其世系传承见田齐世系。

    下面以《史记·陈杞世家》为主线,考证如下:

    一世:胡公满,舜帝之后。夏封舜子商均于虞城,夏后之时,或失或续。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公元前1045年建立陈国(今河南淮阳),后代以国为姓,改姓陈,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是陈姓、胡姓的得姓始祖。据考,陈胡公生于公元前1067年,卒于公元前986年。

    二世:犀侯,申公,胡公长子;在位25年,公元前985-公元前959;

           皋羊,相公,申公弟,在位45年,公元前959-公元前915。

    三世:突,孝公,申公子,在位36年,公元前915公元前879。

    四世:圉戎,慎公,孝公子,在位23年,公元前879-公元前856。

    五世:宁,幽公,慎公子。在位23年,公元前856-公元前833。

    六世:孝,厘公,幽公子,在位36年,公元前833公元前797。厘公六年(公元前827年),周宣王继位。

    七世:灵,武公,厘公子。在位15年,公元前797-公元前782。

    八世:说,夷公,武公长子。这一年(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在位5年,公元前782-公元前777。

    燮,平公,武公次子。平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周平王继位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在位23年,公元前777-755年。

    九世:圉,文公,平公子。在位10年,公元前755-前745

    十世:鲍,桓公,文公长子。在位38年,公元前745前707。

    佗,文公次子。

    十一世:跃,厉公,桓公鲍之次子,即位第二年(前705)生子完,字仲。跃在位7年,于周桓王二十年辛巳(前700)八月卒,谥厉。时陈完年幼,跃卒,传位于弟林。

    庄公林,桓公鲍三子,继跃而立,在位7年,卒于周庄王四年(前693),谥庄。

    宣公杵臼,桓公鲍幼子,庄公林胞弟。周庄王五年(前692)继兄庄公而立。宣公生子御寇,立为太子。又嬖姬,生子款。周襄王四年癸酉(前648)十二月卒,在位45年。谥宣。

    十二世:完公,厉公跃之子,谥号敬仲,宣公二十一年(前672),杵臼欲立其宠姬之子款,遂杀太子御寇。御寇素爱厉公之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为避免遭到追杀,改姓田)

    陈国世系在前10世都是相同的,主要差别在厉公和陈完。司马迁在《史记·陈杞世家》中称“佗为厉公,生子完;跃为利公”,浙江上虞姚氏宗谱6和胡氏网14则认同太史公的结论,现考证如下:

    1、关于厉公,《春秋左传正义》18曰:“跃为厉公,《世本》文也。” 《左传·桓公六年》 19(公元前706年)“秋八月壬午,大阅,蔡人杀陈佗”。《左传·桓公十二年》20“ (公元前700年),八月壬辰,陈侯跃卒” 。所以厉公为跃,不是太史公司马迁认为的佗,厉公在位7年病逝。


    2、关于陈完,《左传·庄公二十二年》21(公元前672年)称“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说明陈完是厉公跃的儿子。

    姚振宗(清)在《姚氏百世源流考》14已将史记中的错误改过了,网上陈氏家谱和田氏家谱也都与姚振宗的一致。所以,今后陈完后裔修谱,从胡公满到陈完采用以下世系比较合理 (括号中数字是自舜帝的世系) :
    1胡公满(34)→2申公犀→3孝公突→4慎公圉戎→5幽公宁→6厘公孝→7武公灵→8平公燮→9文公圉→10桓公鲍→11厉公跃→12陈完(45)。

    4、田齐世系
    田齐世系,自公元前672年陈完奔齐,到公元前221年齐王建被秦所亡,历时452年,传17代。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22、史学家姚思廉《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1以及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14、陈氏家谱23、田氏族谱24所载世系如表三所示:

    表3 田齐世系
    世系
    史记
    直说
    百世源流
    陈氏族谱
    田氏家谱
    1(45)
    敬仲完
    敬仲完
    陈完
    敬仲完
    2(46)
    稺孟夷
    穆公,讳孟夷
    稺孟夷
    稚孟夷
    3(47)
    愍孟庄
    伯考,穆公子
    愍孟庄
    4(48)
    文子须无
    续,伯考子
    文子须无
    文子须无
    文子须无
    5(49)
    桓子无宇
    文子须无
    桓子无宇
    桓子无宇
    桓子无宇
    桓子无宇
    6(50)
    武子开
    厘子乞
    武子疆
    武子开
    厘子乞
    武子开
    武子开
    7(51)
    成子常
    僖子乞
    成子恒
    厘子乞
    厘子乞
    8(52)
    襄子盘
    成子恒
    襄子盘
    成子常
    成子常
    9(53)
    庄子白
    襄子盘
    庄子白
    襄子盘
    襄子盘
    10(54)
    太公和
    庄子白
    太公和
    庄子白
    庄子白
    11(55)
    桓公午
    太公和
    桓公午
    太公和
    太公和
    12(56)
    威王因齐
    桓公午
    威王因齐
    桓公午
    桓公午
    13(57)
    宣王辟强
    威王因齐
    宣王辟强
    威王因齐
    威王因齐
    14(58)
    愍王地
    宣王辟强
    愍王地
    宣王辟强
    宣王辟疆
    15(59)
    襄王法章
    愍王地
    襄王法章
    愍王地
    闵王地
    16(60)
    齐王建
    襄王法章
    齐王建
    襄王法章
    襄王法章
    17(61)

    齐王建

    齐王建
    末王建

    下面以《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为主线,结合姚、陈、田族谱进行辩析。
    一世:陈完,字仲,公元前705年生,陈国厉公跃之子。厉公跃卒后,因陈完年幼不得立。到了陈宣公时,宣公的宠妃生子款,深得宠爱,宣公欲立款为君,就杀死了太子御寇。公子完素与御寇善,恐祸及己,于齐桓公十四年(前672)奔齐,史称“陈完奔齐”。完公入齐后,齐桓公要拜他为卿,陈完以“羁旅之臣,不敢当高位”,坚辞,就封他为“工正”(管理百工之长),并赐给他很多田地。为避免遭到追杀,改姓田),陈完死后谥“敬”。生子穉,字孟夷。

    二世:穆公,稺讳孟夷,完长子;在位16年,公元前647-公元前632年;生子愍。
    密公,完次子;
    伾公,完三子;
    洙公,完四子;
    宰公,完五子。
    三世:愍,字孟庄,孟夷之子。生子文子须无。

    四世:文子须无,孟庄之子。历仕灵、庄、景三朝,开始进入齐国权力中心,是主导齐国田氏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生子桓子无宇。

    五世:桓子无宇,文子须无之子,勇谋兼备。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即受命灭莱,而后亦得庄公宠信。《左传》“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自陈完入齐开始,五代子孙正是桓子无宇。无宇生武子开。

    六世:武子开,字子疆,桓子无宇之子。其活动期间大致在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之后及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之前。《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还记载陈武子生得白面大口,须眉浓黑(有君子白皙,鬒须眉)。生子乞,即“僖子”。

    七世:厘子乞(《左传》作“僖子”),武子开之子。约公元前491~481年在位。齐景公晚年封为大夫。厘子乞继其先祖之德,向百姓征赋税以小斗收进,大斗放贷,深得民心,由是家族益盛。晏婴曾经出使晋国并私下对叔向说:“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悼公即位,任乞为宰相。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八世:成子恒,厘子乞之子。公元前481~456年在位。公元前481年继承厘子乞相位,与阚止共掌朝廷大权。对外归还鲁、卫土地;西同晋、韩、魏、赵订约;南与吴、越通使臣。对内减负惠民,民安心;修功行赏,国安定。继续实施厚贷薄收之法,齐民归心。时齐人为之歌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成子生男百余人。卒后谥“成”。成者,成功也。到了成子恒,基本掌控了齐国大权,应验了“八世之后,莫之与京”的卦兆。
    九世:襄子盘,成子常之子。约公元前(455~?)年在位,辅佐齐宣公。齐宣公时,晋国的韩、赵、魏三家杀死知伯,瓜分了晋国知伯的领地,史称“三晋杀知伯”。襄子执政时,“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把权利渗入齐国基层。对外,加强与韩、赵、魏的关系,“与三晋通使”。卒后,其子庄子白接替相位。
    十世:庄子白,襄子盘之子。约公元前(?~411年)年在相位。此时,陈氏在齐国已经牢牢站稳了脚跟,开始对外政策由防御型转向进攻型。先后伐晋、伐鲁,扩大齐国疆域。齐宣公四十五年,庄子白卒。
    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宣公四十五年,田庄子卒,子太公和立”。而《史记》司马贞索隐引《竹书纪年》25载:“齐宣公十五年,田庄子卒,明年,立田悼子。悼子卒,乃次立田和。”方诗铭、王修龄校注《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修订本)》引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卷五论“齐宣公十五年”实为“齐宣公四十五年”,此与《史记》同,从之。

    庄子白卒于齐宣公四十五年(公元前411年),接替相位的是悼子,而不是太公和。公元前(410~405年)年悼子在位;继位次年改元,在位前后六年,卒于齐宣公五十二年(前405年)。关于悼子,《史记》漏记了。
    十一世:齐太公和,庄子子,生年不详。齐宣公五十二年(前405年)继承悼子相位,次年改元。齐康公贷在位十四年,因沉溺酒色,不理政事,故太公和迁齐康公于海滨,仅一城食邑,奉祀祖先。公元前395年废掉齐康公,自立为国君,完成了田氏齐国代替姜氏齐国的全过程。,田和自立为田太公,是陈完的第十一代孙。康公十八年(前387年),太公和与魏文侯会浊泽,求为诸侯。魏文侯使臣告知周天子和各国诸侯,请立齐相陈和为诸侯,周天子准命。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周天子封田和为齐侯,列于周朝诸侯的行列中,此年即为田和称诸侯的元年。二年去世。接替侯位的是齐侯剡。

    有人说悼子为庄子白之长子,在位六年早卒,因其子剡年幼,乃立和,和卒,又因桓公午年轻而剡。十年后“田午弑田侯(剡)及其孺子喜而兼齐”,剡之长子出逃在外。这个推测虽合理性,但要找到史据却很难。录之备考。

    十二世:桓公午,太公和之子,公元前375年继齐侯剡位,次年改元。桓公五年,齐国利用秦国、魏国进攻韩国之际,出兵燕国,占领桑丘。六年救卫。公元前357年逝世,公元前375-公元前357在位,谥“桓”,享国18年。子威王因齐继立。

    十三世:威王因齐,桓公午之子,公元前378年生。因齐于公元前357年继位,公元前320年卒,公元前357-公元前320在位,谥号“威”。在威王时齐国得到很好治理。他精选郡守,加强边防。使檀子守南城拒楚,田肹守高唐拒赵,黔夫守徐州拒燕。用种首为司寇以安境内;用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教兵习战,以谋征伐。公元前353年和公元前342年,齐国出兵围魏救赵,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桂陵战役和马陵战役。两次打败了强大的魏国,称雄诸侯。到了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十四世:宣王辟强(强),威王因齐之子,谥号“宣”。十九年(前301)宣王卒,公元前320-公元前301在位,子愍王地立。

    十五世:愍王地(《系本》名遂),宣王辟强之子。公元前301年即位,虽在位只有18年,却屡建惊世武功。齐愍王执政初期,国力强盛,兵力亦盛。后谥号为“愍”,意其一生,即哀壮又昏味。愍王即位侯南攻宋、楚,西击三晋,连年征战,国力日耗。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楚、韩、赵、魏五国军队攻齐。由于齐愍王骄傲残暴,失去人心,乐毅在短短的六个月内,竟然攻占了齐国七十几座城池。齐王不得已退守莒城,不久又被部将所杀,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个地方。

    十六世:襄王法章,愍王地之子。愍王死后,法章改变姓名到莒太史敫家中做佣人,并私得太史之女钟爱。公元前283年,莒人立法章为襄王,在莒5年。公元前279年,田单依靠即墨军民并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齐地,迎接襄王返回都城临淄。襄王封田单为君。此时虽然勉力复齐,但齐国元气已大伤,从此退出了中原列强的争霸战争。齐襄王在位19年,卒于公元前265年,谥“襄”。

    十七世:齐王建,襄王法章之子。公元前(264~221)年在位,长达44年。在这44年间,前41年因为得到太君王后的扶持而使国家安定,另一方面也由于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齐国,才得以安享太平。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后胜是个贪官,在秦国不断贿赂下,齐国对其它五国与秦战争而袖手旁观,坐视不管,终于在秦灭五国后,公元前221年田齐也被秦国所灭。

    如史载:齐王建六年,秦攻赵,齐王不听劝谏,未与诸侯合纵攻秦。秦军在长平败赵军四十多万。十六年(前249),秦灭周室。三十五年,秦灭韩。三十七年,秦灭赵。三十八年,燕国荆轲刺秦王未果。次年,秦军破燕都,燕王逃辽东。再一年,秦灭魏。四十二年,秦灭楚。四十四年(前221),秦攻齐。齐王建听从宰相后胜计,未战而率军降秦,秦国终于一统天下。秦虏建迁至共城,困饿而死。时齐人歌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抱怨田建不审时势,听信奸臣而亡国。

    田齐世系中最大的问题是《史记》“(桓子无宇)生武子开与厘子乞。……田乞卒,子常(恒)代立,是为田成子”的这一记载。考证如下;

    1、《左传》记载桓子无宇活动的年代在鲁襄公六年(前567)至鲁昭公十年(前532);而禧子(即厘子)乞活动的年代是在鲁哀公四年(前491)至鲁哀公十一年(前484);从公元前532年桓子无宇不在位,到公元前491年厘子乞继父爵位,中间约有四十年的间隔无记载。这一时期正值宋国大夫向戌弭兵之后的相对和平时期。显然,桓子无宇与厘子乞不是父子,在他们中间应该还隔着一代人。

    2、《汉书》卷九十八之《元后传》26载:“完字敬仲,奔齐,齐桓公以为卿,姓田氏。十一世田和有齐国,二世称王。”若武子开与厘子乞为父子,则太公和正好为陈完第十一世孙。

    3、更为直接的证据是金文考古:陈逆在《陈逆簠》中说是桓子陈无宇之裔孙,又在《陈逆簋》中说是陈纯之裔孙(所谓裔孙,即远代子孙,至少是三代以上可称裔孙),则无宇、纯无疑是上下代关系。无宇上代世系清晰,则陈纯应为无宇子辈、庶出。因此,在陈纯与陈逆中间隔一代,即陈逆为无宇四世孙。另外,《左传》明确指出陈恒(成子常)与陈逆是兄弟,所以都是陈无宇四世孙。按其世次排列:五世无宇;六世开、纯;七世乞;□?八世恒、逆……(见金文拓片陈逆簠和陈逆簋)27。

    从以上分析可知,《史记》所述春秋齐国陈氏世系有误。这条记载应更正为“(桓子无宇)生武子开,武子开生厘子乞”。把武子开与厘子乞改为父子,在桓子无宇与厘子乞中间增加武子开一代,这样不但传位次序合情合理,而且活动年限及世系代数都与《左传》相符。

    所以,今后陈完后裔修谱,从胡公满到陈完采用以下世系比较合理 (括号中数字是自舜帝的世系) :
    1世陈完(45)→2稺孟夷→3愍孟庄→4文子须无→5桓子无宇→6武子开→7厘子乞→8成子恒→9襄子盘→10庄子白→11太公和→12桓公午→13威王因齐→14宣王辟强→15愍王地→16襄王法章→17齐王建(61)。


    5、吴兴世系
    从公元前221年齐降秦灭国到吴兴十八世祖姚僧垣之间姑且称为吴兴世系。在族谱中这一时段的世系相对丰富,但问题也最多,主要有姚思廉的《姚氏源流变迁世系直说》1、上虞《姚氏宗谱》(1878年版)6、姚钟尧《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28、台湾《妫汭五姓联宗谱》29、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14和姚维平《万年姚与陕郡姚渊源之新考》30。现将其世系列于表4。为方便起见,下面以吴兴始祖姚平为界,分二段加以考证:

    表4 姚平世系
    思廉直说/
    上虞姚氏谱
    姚钟尧
    妫汭五姓联宗谱
    姚振宗
    百世源流
    姚维平
    渊源新考
    1(61)
    2(62)
    良,建三子
    升,建长子
    3(63)
    疾佑、疾祚
    疾佑、疾祚
    疾佑、疾祚
    4(64)
    留,疾祚子
    5(65)
    牟,留子
    6(66)
    延年
    延年,牟长子
    延年
    延年
    7(67)
    渊(前汉始祖)
    前汉始迁祖
    8(68)
    佚名
    9(69)
    平,复姓姚
    4(70)
    佚名
    5(71)
    丰(代睦侯)
    6(72)
    恢(改姓妫)
    恢,后汉始祖
    7(73)
    佚名
    8(74)
    文范
    佚名
    9(75)
    膺/信
    佚名
    10(76)
    逄/巡
    伯/逄/巡
    佚名
    11(77)
    子恒
    子恒
    敷(恢5世孙)
    敷(恢5世孙)
    12(78)
    信,吴太常
    13(79)
    陶,宁浦太守
    14(80)
    15(81)
    佚名
    佚名
    16(82)
    佚名
    禋之
    17(83)
    郢(信5世孙)
    姚滂,郢
    18(84)
    佚名
    仲和,佚名
    19(85)
    纲/纪
    纲/纪/普提
    菩提
    姚宏,菩提
    20(86)
    僧垣
    宣业,纲子
    僧坦,菩提子
    僧垣(信8世)
    宣业
    僧垣,宣业

    5.1 始祖姚平前的世系
    这段世系,姚思廉的《姚氏源流变迁世系直说》、上虞《姚氏宗谱》(1878年版)、姚钟尧《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28和台湾《妫汭五姓联宗谱》29基本上是一致的,简述如下:

    1、齐王建,襄王法章之子。公元前264年立,在位44年。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被秦所灭。子三,长嘉、次修、三良。

    2、嘉公,齐王建长子,居共城,生子安。项羽灭秦,立为济北王,子孙世系失传。

    修公,齐王建次子,避秦改姓王,其后八世传至王莽,仕汉,以汉为尧后,己为舜后,当受汉禅,在位18年,国号新莽。

    良公,齐王建三子。秦兵入宫,以奔走折足,得免诛死。子二:长疾佑,次疾祚。

    3、疾佑、疾祚,汉高祖8年,蒙诏入关,家长陵。

    4、昌,疾佑子。昌得故燕王臧荼(臧荼,?-前202年,秦末燕地将领、后被项羽封为燕王)孙女臧儿,生二子长蚡、次胜,先臧儿适王仲生子女各一,子王信,女纳太子宫中生武帝,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封母舅田蚡左丞相武安侯,田胜周阳侯。
    留,疾祚子,子牟。

    5、蚡,昌长子,汉武帝封蚡为武安侯,官居太尉,六月晋升丞相。子梧,袭武安侯。
    胜,昌次子,汉武帝封胜为靖侯,传子偃,袭侯爵。
    牟,留子,子贵封大司农。子延年。

    6、延年,字子宾。汉昭帝时,以材略给事大将军霍光幕府,霍光重之,迁为长史,后拜为大司农。坐罪,为不入狱,自刎。子渊。

    7、渊,延年子,见父自刎,即逃吴兴郡而改姓妫,卜居于霅溪之崖。子征。吴兴有归安县与妫同音,改姓妫。

    8、征,居吴兴,子平。

    9、平,西汉末年担任谏议大夫、京房易博士,后担任冀州刺史。自他开始,恢复古老的姚姓。姚平是重华第六十九世孙,吴兴姚氏因他兴盛起来,于是尊其为吴兴姚氏开基始祖,为舜裔血眿繁衍永续奠定基础。姚平卒于公元9年。

    齐国灭亡前,在(汉)司马迁《史记》,(宋)裴骃《史记集解》31,(唐)司马贞《史记索隐》32,(唐)张守节《史记正义》33和(晋)皇甫谧《帝王世纪》34等古书中均有舜裔的世系。但齐国灭亡后,虽然在《史记》七十篇列传中有《田单列传》35、《田儋列传》36、《田叔列传》37和《魏其武安侯列传》38仍记载有4位齐田后裔的传记,但无世系源流。姚振宗在《姚氏百世源流考》中指出:齐王建三子后的世系处于“无书可采,无谱可征”的状态。所以,对上述世系,只能根据已有各家姚氏的族谱,加以比较,得出比较合理的世系:

    1、关于齐王建的三个儿子

    (清)目录学家姚振宗在《姚氏百世源流考》引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北宋元符三年剡水七世孙光禄少卿景梁敬爱堂谱,提出:齐王建的儿子是升、桓、轸,被秦灭后,桓称王氏,王莽是其九世孙;轸称陈氏;长子升的六、七世孙延年为汉大司农。与姚思廉等族谱的提法不同,但无法考证。

    2、关于徙长陵的人物

    《资治通鉴·汉纪四》39载:太祖高皇帝下九年(公元前198年)11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桀于关中,与利田、宅,凡十馀万口。但没有提到田氏是谁,齐国灭亡时间是公元前221年,从时间上判断,家谱中提到齐王建孙疾佑、疾祚奉诏徙关中,家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咸阳)是合理的。
    3、关于田蚡、田胜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载: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资治通鉴·汉纪八》40载:孝景皇帝下六年(公元前151年),燕王臧荼有孙女曰臧儿,嫁为槐里王仲妻,生男信与两女而仲死;更嫁长陵田氏,生男蚡、胜。孝景皇帝下三年(公元前141年)帝崩于未央宫。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年十六。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按时间推算田蚡、田胜与堂兄弟牟为疾佑、疾祚的孙子辈也是成立的。

    4、关于田延年
    《资治通鉴·汉纪十六》41载孝昭皇帝下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田延年自刎。姚思廉在《姚氏源流变迁世系直说》中描述:汉昭帝时大司农田延年坐事,其子田渊避走吴兴归安,有关田延年的生平,可查到是:田延年字子宾,是战国时齐国王室的后代,汉高祖九年,他的家族被迁徙到阳陵。

    5、平均每代年数

    齐王建,公元前264年立,在位44年,公元前221年灭;田延年公元前72年自刎。从齐王建到田延年历5代,147年,平均每代29.8年,合理的。姚平卒于公元9年,从齐王建到姚平,历228年8代,平均每代28.5年,也是合理的。

    所以,今后吴兴郡后裔修普,从齐王建至吴兴始祖姚平的世系,采用以下世系比较合理(括号中数字是自舜帝的世系) :即:

    1、建(61)→2、良→3、疾佑、疾祚→4、留→5、牟→6、田延年→7、田渊→8、妫征→9、姚平(69)


    5.2
    始祖姚平之后的18世系
    这部分差异最大,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是姚思廉派,上虞《姚氏宗谱》(1878年版)、《吴兴堂·姚氏世谱·姚平世系》42和姚钟尧《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都采用姚思廉的世系,其世系完整,但缺乏相应的史料证据。二是姚振宗派,在其《姚氏百世源流考》中,根据北宋元符三年剡水七世孙光禄少卿景梁敬爱堂谱(这是目前能看到的最老姚氏家谱),《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吴兴府志,列出了经过考证的世系。姚振宗所列世系为:

    前汉三世(69):平,景梁谱序曰:田渊避父难徙吴兴称妫氏,孙平复称姚氏。汉冀州刺史,通京房易,为吴兴起家之祖。

    前汉四世(70):无考
    前汉五世(71):丰, 公元9年1月,王莽建立新朝求舜后, 封平孙代睦侯,奉祀帝舜,居于鲁。景粱谱序:王莽代汉封平孙代睦侯丰奉舜祀居于鲁。
    后汉始祖(72):恢,公元23年10月王莽建立的新朝被推翻。景梁谱序曰:丰子恢避莽乱复居吴兴。唐书·宰相世系表:丰子恢避莽乱复居吴兴,改姓妫。
    后汉二世(73):无考;
    后汉三世(74):无考;
    后汉四世(75):无考
    后汉五世(76):无考;
    后汉六世(77):敷,《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恢五世孙敷复改姚姓,居吴兴武康。武帝骑侍,复改姓姚,其后一直不变。吴郎中。敷生信。
    后汉七世(78):信(公元207-269年), 敷子,吴选曹尚书。 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姚信等备官僚中,建衡元年(公元269年)任太常卿。
    后汉八世(79):陶,信子,吴国宁浦太守。
    后汉九世(80):奋,陶子;晋选部尚书、太傅。
    后汉十世(81)无考
    后汉十一世(82)无考。
    后汉十二世(83世)郢,《周书·艺术传》:姚僧垣,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曾祖父郢宋员外散骑常待、五城侯。
    后汉十三世(84)无考
    仲和,后魏步兵校尉、秘书监
    后汉十四世(85)菩提,周书·艺术传:姚僧垣父菩提,梁高平令。
    姚宏,子宣业。

    后汉十五世(86):僧垣,《唐书·宰相世系表》:八世孙僧垣,隋开府仪同三司、北绛公。二子:察、最。察隋太子内舍人,生思廉、思才;最隋蜀王友,生思聪。为京兆姚分支。

    宣业,南朝陈国(公元557-587年)征东大将军,陕州姚姓《姚氏家谱》尊姚宣业为始祖。
    对这一段的世系,史书上有记载的人物有平、丰、恢、敷、姚信、菩提、僧垣,考证如下:

    1、恢之后四世

    姚振宗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恢五世孙敷复改姚姓,居吴兴武康。但没有查到期间四世的人名,所以将其列为无考。恢过江避乱,此后仕途不畅、人物不盛、宗族力量较弱,社会地位明显偏低,所以不见史书记载,这种情况到南北朝后期才有所改观,至唐代宦位荣显。绍兴会稽姚启圣后裔姚国强考证认为恢与敷之间的四世为:
    显,隐居不仕,钧于箬川,号智川醉翁。显生翔。

    翔,恢之孙,避祸迁先祖田延年封侯地颍川,生子寔复国姓而叫陈寔,即太邱公,是为颍川陈氏始祖。
    实,东汉颍川太丘长、文范先生。

    奕,西汉时为西陵县令。万姓统谱云,(后)汉时有尚书郎(后升为吴兴陵墓志所称的汉尚书左仆射)妫皓,与吾始祖葬处同知与此公同族,同时又改妫氏为姚氏,惟不知其辈份,今附谱于此。

    2、关于吴太常姚信

    姚信是吴兴后裔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在《三国志·吴书》、《晋书·志》、《宋书·志》《隋书·志》等都有记载。《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43载:宝鼎二年十二月,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备官僚中军步骑二千人,以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晋书·志》44第一章载:吴太常姚信造昕天论云:“人为灵虫,形最似天。今人颐前侈临胸,而项不能覆背。近取诸身,故知天之体南低入地,北则偏高。又冬至极低,而天运近南,故日去人远,而斗去人近,北天气至,故冰寒也。夏至极起,而天运近北,故斗去人远,日去人近,南天气至,故蒸热也。极之立时,日行地中浅,故夜短;天去地高,故昼长也。极之低时,日行地中深,故夜长;天去地下,故昼短也。”姚思廉所著《陈书·姚察传》45载:臣九世祖信,名高往代,当时纔居选部,自后罕有继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丰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但姚思廉在《姚氏源流变迁世系直说》中竟然没有提到,由此怀疑姚思廉《姚氏源流变迁世系直说》可能非姚思廉本人所说;在姚钟尧《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中将姚信列为75世祖,是姚平(69世祖)的6世孙,两人相隔260年,平均每代43.3年,显然是不太合理的。而在姚振宗所列的世系中,姚信是姚平的9世孙,平均每代为28.8年,比较合理。

    3、关于姚信之后的世系

    《周书》卷47《姚僧垣传》46(《北史》卷90《艺术传》)载僧垣“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父菩提,梁高平令。”

    姚维平在《万年姚与陕郡姚渊源之新考》一文中,根据《新唐书·卷七十四,宰相世系表》及新近出土的《大唐故幽州都督姚(懿)府君墓志铭》、《唐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勖)府君墓志(自撰)》以及《唐故朝请大夫秘书监礼部尚书吴兴姚(合)府君墓铭并序》,得出吴兴姚敷后的世系如下:

    1、吴郎中姚敷→2、吴太常姚信→3、吴宁海太守姚陶→4、晋太傅姚奋→5、佚名→6、晋(宋)渤海太守、五城侯姚禋之→7、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姚郢→
    8、佚名→9、梁高平令姚菩提→10、隋北绛郡公姚僧垣
    8、后魏步兵校尉、秘书监姚仲和→9、姚宏→10、北周征东将军姚宣业
    与姚振宗所列的世系基本一致。

    基于正史的严谨性和墓志记的准确性。所以,今后吴兴姚平后裔修谱,从始祖姚平到十八世祖僧垣/宣业,采用以下世系比较合理 (括号中数字是自舜帝的世系) :

    1平(69)→2佚名→3丰→4恢→5显→6翔→7文范→8奕→9敷→10信→11陶→12奋→13佚名→14禋之→15郢→16佚名/仲和→17菩提/宏/→18僧垣/宣业(86)。

    6、结束语
    姚氏的世系源流,首先得益于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唐代史学家姚思廉的《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公、北宋史学家宋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清代目录学家姚振宗的《姚氏百世源流考》,再是《春秋左传》、《尚书》,以及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等古书中的一些零碎记载,最后是姚氏后人的族谱,例如浙江上虞《姚氏宗谱》和莆田《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尽管其中存在一些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但为我们研究自远古舜帝时期至近代姚氏的源流提供了史料基础。本文主要采取源流比较排除法,综合史、志、谱进行考证。原则上以史、志为准,谱为辅。在时间上根据《史记》中的资料,分为夏商、陈国、田齐和吴兴四个时段,每个时段首先列举姚、陈、胡、田主流族谱,以及《史记》等其他资料所载的世系传承图典例,再针对存在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比较,查找史料中可能的记录,进行比较取舍,排除一些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然后提出比较合理的世系传承图。

    在吴兴世系中,本文主要采用了姚振宗考证的世系。姚振宗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父雅嗜典籍,收藏大量古籍,分甲乙等部藏书于室。振宗恣览群书,博稽书目,深究考证;融目录学、校勘学、考证学为一体。对历代正史、艺文、志和经籍志进行补撰、补注。他根据正史艺文志、列传,参考旧目录和相关资料,竭十余年之心力,完成了《汉书艺文志拾补》6卷、《汉书艺文志条理》8卷、《后汉艺文志》4卷、《三国艺文志》4卷、《隋书经籍志考证》52 卷及《七略别录佚文》一卷和《七略佚文》一卷等七种目录学著作。光绪三十年(1904年),姚振宗完成了《姚氏百世源流考》,其中的世系源流都是经过考证的,可信度极高。
    参考文献
    1) 【唐】姚思廉,《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O],
    2) 【西汉】司马迁着,陶新华译.史记全译·五帝本纪第一[M].北京:线装书局, 2016:1-9;
    3) 【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下平声先韵至凡韵】_元和姓纂_林宝_在线阅读_中华典藏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leishuwenji/yuanhexingzuan/81782.html
    4) 【宋】郑樵着,《通志·氏族略》卷二十六 氏族略第二 以国为氏,詹招琳编校,1995年11月,
    5) 【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国学典籍网, http://ab.newdu.com/book/s160016.html
    6) 【北宋】宋祁,新唐书·宰相世系新唐书卷七四下·表第一四下,姚氏宰相二人,璹、元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915/134063980.shtm
    7) 浙江上虞姚氏宗谱(1878年),〔EB/OL〕
    8) 陈氏世系源流 - 360文库  https://wenku.so.com/d/5c184921a8512e28b905b2100bdb2bf8
    9) 黄帝—舜帝—妫满—田完世系 - 华夏田氏网  http://www.hxtian.cn/NewsView.asp?ID=3180
    10) 舜帝至胡公满世系表|胡氏源流 - 中华胡氏网, http://bbs.zhhusw.com/simple/?t310.html
    11) 世本,(汉)宋忠注,(清),承德孙冯翼集,王侯大夫谱,陈。http://www.360doc.com/showwebdoc/0/0/1014929013.aspx
    12) 左传·昭公·昭公三年_古诗文网, https://so.gushiwen.cn/guwen/bookv_2965.aspx
    13) 【西汉】司马迁着,陶新华译.史记全译·陈杞世家第六[M].北京:线装书局, 2016:340-345;
    14) 【清】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上卷)[O],〔EB/OL〕
    15) 妫满“陈国世系”,中华胡氏网,http://www.zhhusw.com/connotation107.html
    16) 陈氏受姓满公派下世系总编
    17) 田氏网,沿河田谱中的妫满封陈,以国为姓 - 华夏田氏网  http://www.hxtian.cn/NewsView.asp?ID=2981
    18) 春秋左传正义,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jinbu/ssj/zz/index.htm
    19) 左传·桓公六年_古诗文网 ,https://so.gushiwen.cn/guwen/bookv_2798.aspx
    20) 左传·桓公·桓公十二年_古诗文网,https://so.gushiwen.cn/guwen/bookv_2804.aspx
    21)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_古诗,https://so.gushiwen.cn/guwen/bookv_2832.aspx
    22) 【西汉】司马迁着,陶新华译.史记全译·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M].北京:线装书局, 2016:473-484;
    23) 陈氏研究网 文史 选载 第一章 陈姓源流考(新考)田齐世系
    24) 田齐世系(收录供稿:田平华) - 华夏田氏网  http://www.hxtian.cn/NewsView.asp?ID=7565
    25) 史记三家注所见之竹书纪年, https://tieba.baidu.com/p/1345930122?red_tag=2718104427
    26) 汉书·元后传全文_原文,http://www.shuzhai.org/gushi/hanshu/7549.html
    27) 陈逆簠铭文补释 - 百度文库, https://wenku.baidu.com/view/b764f5caeff9aef8951e061a.html
    28) 姚钟尧,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2014-06-23,〔EB/OL〕
    29) 妫汭五姓联宗谱 ,1975版_电子家谱_图 谱_中华姚氏商务网(姚商网)  http://www.yaogens.cn/club/photo/show.php?itemid=83&page=65#p
    30) 姚维平,万年姚与陕郡姚渊源之新考, 2015-3-6〔EB/OL〕
    31) (宋)裴骃,史记集解_裴骃_在线阅读_中华典藏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lishizhuanji/shijijijie/
    32)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_司马贞_在线阅读_中华典藏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lishizhuanji/shijisuoyin/
    33)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_张守节_在线阅读_中华典藏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lishizhuanji/shijizhengyi/
    34)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古籍网  https://www.bookinlife.net/book-105056.html
    35) (西汉)司马迁着,陶新华译.史记全译·田单列传第二十二[M].北京:线装书局, 2016:732-734;
    36) (西汉)司马迁着,陶新华译.史记全译·田儋列传第三十四[M].北京:线装书局, 2016:818-820;
    37) (西汉)司马迁着,陶新华译.史记全译•田叔列传第四十四[M].北京:线装书局, 2016:872-875;
    38) (西汉)司马迁着,陶新华译.史记全译•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四[M].北京:线装书局, 2016:899-906;
    39)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太祖高皇帝下,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39.
    40)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八,孝景皇帝下,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52.
    41)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六,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上,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74.
    42) 《姚氏世谱》吴兴堂-姚平世系,〔EB/OL〕
    43)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_古诗文网  https://so.gushiwen.cn/guwen/bookv_46653FD803893E4F865E491EB3D5BD13.aspx
    44) 晋书·志·第一章,古文典籍,翻译,赏析-古诗文网
    45) 姚思廉,陈书,卷27,列传第21姚察传,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cs/026.htm
    46) 周书·列传·卷四十七_古诗文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3 04:18 , Processed in 0.1707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