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姚波

杨庆骞|姚希孟研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8
  • 签到天数: 33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4-17 08: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文献
    一、古籍文献
    [1](明)姚希孟.清閟全集[M].明崇祯刻本.
    [2](明)郑元勋.媚幽阁文娱[M].明崇祯刻本.
    [3](明)牛若麟修,王焕如纂.(崇祯)吴县县志[M].明崇祯刻本.
    [4](明)冯士仁.(崇祯)江阴县志[M].明崇祯十三年刻本.
    [5](清)汤斌修,孙珮纂.(康熙)吴县县志[M].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6](清)顾沅撰,孔继尧绘.吴郡名贤图传赞[M].清道光九年长洲顾氏刊本.
    [7](清)黄本骥.明尺牍墨华[M].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
    [8](清)李铭皖等修,冯桂芬等纂.同治苏州府志[M].清光绪九年刊本.
    [9](清)姚仁寿重修.城西姚氏宗谱[M].清光绪三十年手抄本.
    [10](清)陈遹声、蒋鸿藻编纂.(光绪)诸暨县志[M].清宣统二年刻本.
    [11](清)善广修,张景青等纂.(光绪)浦江县志[M].民国五年铅印本.
    [12](清)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3](清)计六奇.明季北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14](清)计六奇.明季南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15](清)陈济生.天启崇祯两朝遗诗[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6](明)张岱.石匮书后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7](明)陈子龙等.皇明经世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8]明神宗实录[M].“中研院史语所”校印本,1962.
    [19]明熹宗实录[M].“中研院史语所”校印本,1962.
    [20]崇祯长编[M].“中研院史语所”校印本,1962.
    [2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2](明)叶盛.水东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3](清)李清撰,顾思点校.三垣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4](明)彭孙贻辑,陈协琹、刘益安点校.平寇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5](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初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6](明)黄煜.碧血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7](明)周顺昌.周忠介公烬余集[M].丛书集成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28](明)归有光.三吴水利录[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3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9](清)朱彝尊.明诗综[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0](清)陈鹤撰,(清)陈克家续.明纪[M].四部备要·第5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
    [31](明)朱长祚撰,仇正伟点校.玉镜新谭[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2](明)文震孟.姑苏名贤小纪[M].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综录类,第42册.台北:明文书局,1991.
    [33](明)徐曾铭.续名贤小纪[M].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综录类,第43册.台北:明文书局,1991.
    [34](明)文秉.姑苏名贤续纪[M].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综录类,第44册.台北:明文书局,1991.
    [35](清)陈鼎.东林列传[M].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综录类,第44册.台北:明文书局,1991.
    [36](明)徐鸣时编.横溪录[M].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7]东林籍贯[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38]东林朋党录[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39]东林同志党[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40](明)王绍徽.东林点将录[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41]盗柄东林夥[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42](明)杨循吉.吴邑志[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8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43](明)沈Ṙ.吴江水利考[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2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44](明)姚希孟.循沧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5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45](清)钱谦益,(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有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6](明)陈建撰,沈国元订补.皇明从信录[M].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47](明)张国维.抚吴疏草[M].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48](清)邹漪.启桢野乘一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49](清)邹漪.启桢野乘二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50](明)王世德.崇祯遗录[M].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51](明)吴之甲.静悱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7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52](明)张世伟.张异度先生自广斋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6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53](明)郑元勋.媚幽阁文娱[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7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54](明)姚希孟.公槐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7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55](明)姚希孟.棘门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7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56](明)姚希孟.文远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7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57](明)姚希孟.沆瀣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7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58](明)姚希孟.松瘿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7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59](清)钱鑅修,俞燮奎、卢钰纂.庐江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60](清)顾炎武著,黄坤、顾宏义校点.顾炎武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1](清)陆世仪.复社纪略[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3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2](明)吴应箕.东林事略[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3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3](明)吴应箕.启桢两朝剥复录[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3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4](明)夏允彝.幸存录[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4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5](明)申时行等修,赵用贤等撰.大明会典[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8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6](清)姚觐元编.清代禁毁书目四种[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9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7]禁毁书目不分卷[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9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8](清)褚人获.坚瓠集[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126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9](明)黄道周.黄石斋先生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4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0](清)朱彝尊撰,(清)姚祖恩辑.静志居诗话[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9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1](清)文秉.烈皇小识[M].于浩辑.明清史料丛书八种·第1册.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5.
    [72](明)叶邵袁.启祯记闻录[M].于浩辑.明清史料丛书八种·第7册.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5.
    [73](清)黄虞稷著,瞿凤起、潘景郑整理.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4](清)张朝瑞撰.南国贤书[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
    [75](明)姚希孟.风吟集[M].沈乃文主编.明别集丛刊·第五缉.第34册.合肥:黄山书社,2015.
    [76](明)姚希孟.秋旻集[M].沈乃文主编.明别集丛刊·第五缉.第35册.合肥:黄山书社,2015.
    [77](明)姚希孟.秋旻二刻[M].沈乃文主编.明别集丛刊·第五缉.第35册.合肥:黄山书社,2015.
    [78](清)周广业著,徐传武、胡真校点.经史避名汇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二、今人著作
    [1]孙殿起.贩书偶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王毓铨.明代的军屯[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屈万里.明代登科录汇编[M].台北:台湾书局,1969.
    [4]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6]洪焕椿、罗仑主编.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许培基、叶瑞宝主编.江苏艺文志·苏州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9]张仲谋.兼济与独善:古代士大夫处世心理剖析[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10]葛荃.立命与忠诚——士人政治精神的典型分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1]尹恭弘.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晚明小品七十三家评述[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1.
    [12](美)黄仁宇著,阿风等译.十六世纪明代中国财政与税收[M].北京:三联书店,
    2001.
    [13]谢贵安.明实录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14]樊树志.晚明史:1573-1644[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5]翟国璋.中国科举辞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6.
    [16]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7](日)小野和子著,李庆、张荣湄译.明季党社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8]陈忠平、唐力行主编.江南区域史论著目录(1900-2000)[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19]宋文辉.千秋风范——五百名贤祠人物小品[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7.
    [20]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M].合肥:黄山书社,2009.
    [21]王家范主编.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2](美)邓尔麟著,宋华丽译.嘉定忠臣——十七世纪中国士大夫之统治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23]范金民.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4](美)沈艾娣著、赵妍杰译.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5]杨昇.长洲文氏文化世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6]陈宝良.明代流氓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7]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8]李华彦.民之所欲:崇祯朝蓟辽兵变与饷税重整[M].萨尔布吕肯市:金琅学术出版社,2015.
    [29]赵园.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0]赵园.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1](日)森正夫.“地域社会”视野下的明清史研究-以江南和福建为中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
    [32]李佳.君臣关系与明代士大夫政治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
    [33]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34]罗宗强.明代后期士人心态[M].北京:中华书局,2019.
    [35]侯官响.明代苏州府赋税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36]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M].上海:中西书局,2021.
    [37]朱曦林.纶扉宦梦:黄景昉与晚明政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三、期刊论文
    [1]孙文范、李治亭.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人物评价[J].史学月刊.1982(1).
    [2]薛宗正、龚允怡.反封建启蒙思想家冯梦龙[J].学术研究.1985(5).
    [3]金苏.关于冯梦龙的社友之质疑[J].学术研究.1986(5).
    [4]吴廷嘉.历史人物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安徽史学.1986(3).
    [5]李洵.论明末政局[J].史学集刊.1986(1).
    [6]李伯重.兼论“江南地区”的界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1).
    [7]何明.周顺昌与五人义[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2).
    [8]周振鹤.释江南[J].钱伯城主编.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1992.
    [9](日)岸本美绪.崇祯十七年的江南社会与关于北京的信息[J].清史研究.1999(2).
    [10]范金民.江南重赋原因的探讨[J].中国农史.1993(5).
    [11]何孝荣.叶向高与晚明政局[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4(3).
    [12]廖志豪、程德年.试论周顺昌[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4).
    [13]高春平.论大同在明代北部边防中的地位[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1).
    [14](日)森正夫.日本八十年代以来明清史研究的新潮流[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4).
    [15]巴根.明清绅士研究综述[J].清史研究.1996(3).
    [16]林剑.论人的社会交往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4).
    [17]常建华.日本八十年代以来的明清地域社会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2).
    [18]刘仲华.孙承泽生平及其学术思想[J].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2000.
    [19]樊树志.东林非党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0]周绍良.明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J].文献.2002(4).
    [21]郭培贵.明代科举各级考试的规模及其录取率[J].史学月刊.2006(12).
    [22]王恩俊.复社成员的家世及其影响[J].史学集刊.2007(1).
    [23]李柯.姚希孟时文批评中的文论思想[J].科举学论丛.2007(2).
    [24]周晓光.明代归有光<三吴水利录>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25]赵承中.东林是党非党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1).
    [26]石俊杰.徐霞客游峨眉考[J].徐霞客研究(第19辑).2009.
    [27]李竞艳.20世纪以来晚明士人群体研究综述[J].史学月刊.2011(2).
    [28]郭培贵.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J].历史研究.2011(6).
    [29]冯贤亮.清初嘉定侯氏的“抗清”生活与江南社会[J].学术月刊.2011(8).
    [30]陈宝良.明代的士大夫、士大夫家族及其关系网络[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2(2).
    [31]谢湜.16世纪太湖流域的水利与政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2]郭培贵.明代科举中的座主、门生关系及其政治影响[J].中国史研究.2012(4).
    [33]李玉宝.晚明松江士人冯时可考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34]汪维真.明清会试十八房制源流考[J].第十四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35]张学亮.明中后期士大夫社会交往与事功追求论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14(5).
    [36]冯贤亮.明清江南士绅研究疏论[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6).
    [37]张羽净、吴超.近二十年来国内明清士绅研究综述[J].阴山学刊.2014(1).
    [38]杨茜.聚落与家族:明代紫隄村的权势演替与地域形塑[J].史林.2016(2).
    [39]赵洪涛.明清士人的生活美学研究综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
    [40](日)清水浩一郎.日本江南史研究管窥——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研究为中心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
    [41]冯贤亮.袁黄与地方社会:晚明江南的士人生活史[J].学术月刊.2017(1).
    [42]巍巍、林金水.家族·科举·诗社—明末莆田奉教士大夫黄鸣乔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17(5).
    [43]冯慧鑫.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明清士绅研究综述[J].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8.
    [44]冯贤亮.布衣袁仁:晚明地方知识人的生活世界[J].学术月刊.2018(8).
    [45]陆林.金圣叹佚文新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46]展龙.舆论史:中国历史场景中的公众意见与政治秩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47]张旭东.文乘之子[J].中国文化.2020(1).
    [48]丁修真.科举的竞争:明代南直隶地区<春秋>专经现象研究[J].中国史研究.2020(1).
    [49]李金松.晚明骈文批评的理论向度[J].中南大学学报.2020(4).
    [50]李思成.明代庶吉士留馆因素分析[J].文史.2021(3).
    [51]杨茜.姚希孟的<家书>:明末的科举焦虑与父子情感[J].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二
    十期).2022.
    四、学位论文
    [1]赵楠.陈继儒——晚明士风的一项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肖瑶.李成梁与晚明辽东政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张亭立.陈子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陈超.曹学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陆岩军.张溥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
    [6]汪礼霞.祁彪佳及其日记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1.
    [7]胡玺.冯梦祯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胡克诚.明代江南逋赋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9]杨茜.从地方到国家:晚明江南士绅丁宾的行政实践与社会活动[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2.
    [10]徐梅.顾启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范凡.晚明士人王宗沐经世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朱曦林.黄景昉及其著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3]冯晓雪.徐士俊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14]汪丹.孙致弥及其词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5]冯莉.徐增研究[D].黑龙江博士学位论文,2017.
    [16]刘樱.周之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7]张宇杰.钱士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8]刘海侠.侯方域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19]朱亦灵.明清鼎革之初嘉定士绅侯岐曾的生活史——以<侯岐曾日记>为中心[D].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19.
    [20]张雄伟.“看花客”与“卖菜傭”——清初嘉定士人赵俞的生活世界[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
    [21]施林霞.顾文彬的日常生活研究——以<过云楼日记><过云楼家书>为中心[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22]白雪.明人许国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23]李定波.“东林”与“阉党”之间——王永光与明末党争[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7 04:20 , Processed in 0.1197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