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5-8 08:05 编辑
姚(福)公墓碑
古邑任城后学生贾宗理撰文 文林郎知元氏县常廉夫书篆 尝謂一善录于时而有一善之名闻于人□事著于世,而有一事之誉传于后,是皆实德实行,所为而无秋毫私意注流者也。推而明则为之明贤,幽明为之鬼神。上则应闻乎列潘,下则制乎群勋,此莫之为而为、莫之□而至者,又有大过于彼者焉?若济宁卫前所百户侯姚公讳福,先祖乃直隶扬州府泰州凤凰池名家人也。自伯祖讳成从行武造基本,成卒祖父讳清代继征进,累有武功,获百户侯职。以斯职传授父讳杰,父传授兄,兄讳贵,兄无嗣;传授二兄讳广时,又无嗣,传授福。盖福之为人也,天资质实,罔务华靡,治家勤俭,临事公平,恤人疾苦,拯救贫乏,漕运有劝政之声,会储有计,当之羡如此,可谓有善有事者,不录不著不闻不传可乎?壬子冬十月初九日得疾于家,一旦呼其子奎曰:“生寄死归人之常也,惟汝母安人黄氏在堂,汝能养终吾有托矣。”言竟而逝,时癸丑正月初五日也,年六十有二。于三月十七日葬青山之原,新创茔也。古云:有阴德者有福报。姚公所为固有阴德矣。其家殷富绵绵,子孙绳绳,不谓阳报者乎?其□男一即奎是也,奎娶千户侯女刘氏。夫正女四:长惠聪,适同郡郭智;次惠明,适庠生赵冀;次惠睿,适千户舍人郑辅;次惠智,适千户舍人贾澜。孙男三:长宪,次章,次文。夫□之为人恳为醇厚,丰姿清爽,承其意而宗之,述其业而守之待焉,循乎辙迹事焉。率乎规模,因疾卒,卜源地,创祖茔,以为一枝之宏毅彼先一非不美也。但葬者□□地,地狭然,于葬有此不使非泽而处之,不得已也。其所创之茔地,□□□有青山,山之耸□自北而南以自于西,均一山也。地之西南有溪水,水之源派自东而西以至于此,均一水也。地之东南有流山,流山乃□□□身分有此石地之峦;北有社山,社山乃原有之山,旧有此□;东西南北俱有山,前后左右皆有流水,此地可为美地矣。彼葬岳有龙姓氏八方卦生九星形势等说,纷纷不一,无□虚延耳。考宋朱夫子云:凡泽地必先论其主势之强弱,风气之聚散,□□之浅深,穴道之偏正,力量之全否,不丁但以五音为相背也。於戏!葬虽不可以无,术而术不外此五者。今创茔请文书于石碑,祭扫睹之思亲,则姚公实德实行悠悠不庶奎哉?亦可谓孝子者矣。作诗以系之。其辞曰: 圆方茫茫阔无垠 人托斯际渺其才 三才往参在心神 公心一固郁是仁 先世善源基南民 飘然移来作北人 户侯仁爱贤且醇 圹充慱施本诸身 陶镕富贵赋洪钧 运斡休戚乃天宜 八隅之山塚占春 四面之水绕津津 地势灵时山水均 人心杰日山水邻 九源俟后年愈臻 善念将来岁益新 大明弘治六年葵丑春吉日 孤子 姚奎
【姚波整理版】
古邑任城后学生贾宗理撰文 文林郎知元氏县常廉夫书篆
尝謂:一善录于时,而有一善之名闻于人;一事著于世,而有一事之誉传于后。是皆实德实行所为,而无秋毫私意注流者也。推而明,则为之明贤;幽,则为之鬼神。上则应闻乎列潘,下则制乎群勋。此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者,又有大过于彼者焉?
若济宁卫前所百户侯姚公讳福,先祖乃直隶扬州府泰州凤凰池名家人也。自伯祖讳成从行武造基本,成卒,祖父讳清代继征进,累有武功,获百户侯职。以斯职传授父讳杰,父传授兄讳贵,兄无嗣;传授二兄讳广时,又无嗣,传授福。
盖福之为人也,天资质实,罔务华靡,治家勤俭,临事公平,恤人疾苦,拯救贫乏。漕运有劝政之声,会储有计当之羡。如此可谓有善有事者,不录不著,不闻不传,可乎?
壬子冬十月初九日得疾于家,一旦呼其子奎曰:"生寄死归,人之常也。惟汝母安人黄氏在堂,汝能养终,吾有托矣。"言竟而逝,时癸丑正月初五日也,年六十有二。于三月十七日葬青山之原,新创茔也。
古云:"有阴德者,有福报。"姚公所为,固有阴德矣。其家殷富绵绵,子孙绳绳,不谓阳报者乎?其男一,即奎是也。奎娶千户侯女刘氏。夫正女四:长惠聪,适同郡郭智;次惠明,适庠生赵冀;次惠睿,适千户舍人郑辅;次惠智,适千户舍人贾澜。孙男三:长宪,次章,次文。
夫之为人,恳为醇厚,丰姿清爽。承其意而宗之,述其业而守之待焉。循乎辙迹事焉,率乎规模。因疾卒,卜源地,创祖茔,以为一枝之宏毅。彼先一非不美也,但葬者地,地狭然,于葬有此不使非泽而处之,不得已也。
其所创之茔地,有青山。山之耸自北而南,以自于西,均一山也。地之西南有溪水,水之源派自东而西,以至于此,均一水也。地之东南有流山,流山乃身分有此石地之峦;北有社山,社山乃原有之山,旧有此;东西南北俱有山,前后左右皆有流水。此地可为美地矣。
彼葬岳有龙姓氏、八方卦、生九星形势等说,纷纷不一,无虚延耳。考宋朱夫子云:"凡泽地必先论其主势之强弱,风气之聚散,水土之浅深,穴道之偏正,力量之全否,不必但以五音为相背也。"於戏!葬虽不可以无术,而术不外此五者。
今创茔,请文书于石碑。祭扫睹之思亲,则姚公实德实行悠悠,不庶奎哉?亦可谓孝子者矣。作诗以系之,其辞曰:
圆方茫茫阔无垠,人托斯际渺其才。 三才往参在心神,公心一固郁是仁。 先世善源基南民,飘然移来作北人。 户侯仁爱贤且醇,圹充慱施本诸身。 陶镕富贵赋洪钧,运斡休戚乃天宜。 八隅之山塚占春,四面之水绕津津。 地势灵时山水均,人心杰日山水邻。 九源俟后年愈臻,善念将来岁益新。
大明弘治六年癸丑春吉日 孤子 姚奎
【白话译文】 【姚公墓碑文白话译文】
济宁古县后学贾宗理 敬撰 元氏知县常廉夫 题额篆刻
古人说:做一件善事会被世人记录,善名将广为流传;成就一番事业会赢得赞誉,美名将永垂后世。这些都是靠真才实学和实际行动得来的,没有掺杂丝毫私心。这样的人,在世时是贤明之士,去世后能成为神明。上可感动天庭仙官,下能教化世间百姓。这种不刻意追求却自然成就的境界,难道不是最高尚的吗?
济宁卫前所百户姚福公,祖籍直隶扬州府泰州凤凰池名门。自伯祖父姚成从军建功立业,成公去世后由祖父姚清继承军职,屡立战功获封百户侯。这一职位传给父亲姚杰,又传给长兄姚贵,因长兄无子;续传给二兄姚广,二兄也无后,最终传给姚福公。
姚公天性淳朴,不尚奢华,持家勤俭,处事公正,体恤百姓疾苦,常救济贫困。督办漕运政绩卓著,管理仓储颇有建树。这样德才兼备的人,其善行伟业岂能不载入史册?
壬子年十月初九日,姚公染病在家,临终前对儿子姚奎说:"人生如寄,死是归途。只要你好好奉养母亲黄氏,我就安心了。"说完便与世长辞,时在癸丑年正月初五日,享年六十二岁。同年三月十七日安葬于青山新辟的墓园。
古人云:"积阴德者必有福报。"姚公一生行善积德,如今家业兴旺、子孙满堂,这不就是现世的福报吗?其子姚奎娶千户侯之女刘氏为妻。四个女儿分别嫁给:长女惠聪嫁同乡郭智,次女惠明嫁秀才赵冀,三女惠睿嫁千户舍人郑辅,幼女惠智嫁千户舍人贾澜。孙辈三人:姚宪、姚章、姚文。
姚公为人忠厚老实,仪表堂堂。后人继承他的遗志,恪守他的教诲,遵循他立下的规矩。因原墓地狭小,特在青山另择吉地新建祖坟。这里群山环抱:青山自北向南绵延至西,西南有溪流自东向西流淌,东南有流山余脉形成的石峦,北靠社山故址。四面青山环绕,处处流水潺潺,确是风水宝地。
那些讲究龙脉姓氏、八卦方位、九星地势的说法,实在繁琐不实。宋代朱熹先生说:"选择墓地要看主山气势、风水聚散、水土深浅、墓穴方位及地脉完整,不必拘泥五行生克之说。"啊!选墓地虽要讲究方法,但方法不外乎这五点。
如今新建墓园并刻碑纪念,后人祭扫时睹物思人。姚公的德行永世流芳,其子姚奎立碑传世,可谓孝矣。特作诗赞曰: 天地苍茫浩无边 人生如寄若微尘 三才至理存心田 公心仁德永世传 祖德南疆植善根 北迁立业谱新篇 百户仁心厚且纯 广施恩泽润乡邻 富贵如陶钧造化 祸福皆天命所归 八面青山春常在 四围活水绕吉壤 地灵恰逢山水谐 人杰更添山水辉 福泽绵延代代盛 善念传承岁岁新
大明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春吉日 孝子 姚奎 敬立
注:
译文采用半文半白风格,既保留原文典雅,又便于理解
官职、地名等专有名词保持原貌
铭诗译为七言古体,保持韵律
风水术语适当解释,避免晦涩
人物关系梳理清晰,世系传承一目了然
(注:□为碑文残缺处,译文根据上下文意补全。铭诗采用七言古体,保持原文典雅风格的同时增强韵律感。地理风水术语如"流山""社山"等保留原称,辅以白话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