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回复: 2

[宋] 劉攽|太常博士充集賢校理孔平仲可祕書丞姚勔可 太...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1
  • 签到天数: 33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前天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彭城集[宋] 劉攽  卷十九


    原文:


    太常博士充集贤校理孔平仲可秘书丞姚勔可太常博士制:
    秘书图籍之府,奉常礼乐之司。国家以待硕儒之士,而养育其材,非夫博辨通识,温恭守义,未尝得而居之。尔等咸以德艺,见称缙绅,铨能授官,实宜其任,易地而处,亦为允称。勉自崇励,以副光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1
  • 签到天数: 33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关于)以太常博士身份充任集贤校理的孔平仲可转任秘书丞、(关于)姚勔可转任太常博士的任命书:
    秘书省是掌管图书典籍的机构,太常寺是执掌礼乐事务的官署。国家用(这些职位)来安置学识渊博的大儒,并培养他们的才能。如果不是学识广博、明辨通达、见识高远,并且温和恭敬、恪守道义的人,是从来不能担任这些职位的。你们二人都凭借德行和才学,受到士大夫们的称赞。根据才能选拔授予官职,确实适合担任这些职位,(即使)调换你们的职位来安置,也是完全相称的。希望你们各自勉励自己,提升修养,以不辜负朝廷给予的荣耀和恩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1
  • 签到天数: 33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


    这份制书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刘攽撰写的官方任命文件,核心内容是宣布孔平仲和姚勔两人的官职调动:


    1.  任命对象与调动:
    孔平仲: 由原职“太常博士充集贤校理”调任“秘书丞”。
    姚勔: (由原职,文中未明说,但根据“易地而处”和任命结果推断)调任“太常博士”(即孔平仲原来的职位)。


    2.  职位的重要性:
    秘书省(秘书丞): 制书开篇即强调秘书省是“图籍之府”,负责国家图书典籍的收藏、整理、校勘。秘书丞是秘书省的副长官(次于秘书监、少监),地位重要,常由博学之士担任。
    太常寺(太常博士): 强调太常寺是“礼乐之司”,掌管国家祭祀、礼乐、仪制等核心文化事务。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重要属官,负责礼仪制度的研究、咨询和具体执行。
    制书明确指出这两个机构是国家用来“待硕儒之士”、“养育其材”的地方,是培养高级文官和文化精英的重要平台。


    3.  任职要求:
    对担任这两个职位的人选,提出了极高的标准:“博辨通识”(学识渊博、明辨事理、见识通达)和“温恭守义”(品性温和谦恭、恪守道义)。这体现了宋代对馆阁(秘书省、集贤院等)和礼乐机构官员在学识、品德、能力上的综合要求。


    4.  对孔、姚二人的评价:
    制书肯定孔平仲和姚勔二人“咸以德艺,见称缙绅”。意思是他们都凭借自身的德行(德)和才学(艺),在士大夫阶层(缙绅)中赢得了声誉和称赞。这是对他们能力和品行的官方认可。


    5.  任命理由与原则:
    “铨能授官,实宜其任”: 说明这次任命是经过“铨选”(考核选拔)的,是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认为他们确实适合担任新的职位。
    “易地而处,亦为允称”: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且微妙的表述。字面意思是“(即使)调换你们的位置来安置,也是完全相称的”。
        这暗示了这次调动(孔去秘书省,姚来太常寺)是一种平级或相当职务的调换。
        更深层的含义是强调孔、姚二人都是符合“博辨通识,温恭守义”标准的优秀人才,他们的能力和资历相当,无论安排在哪个重要的文化职位(秘书省或太常寺)上都能够胜任,符合朝廷对这两个职位的要求。这既是对他们个人的肯定,也体现了朝廷人事安排的某种平衡考虑。


    6.  皇帝的期望:
    制书最后提出要求:“勉自崇励,以副光宠”。这是皇帝(或代表皇帝的中书门下)对两位新任官员的勉励和告诫,希望他们到任后要自我勉励(勉),不断提升修养和政绩(崇励),以不辜负(副) 朝廷给予的荣耀和恩宠(光宠)。


    总结:


    这份制书是北宋时期一份典型的、具有高度文化品位的官职任命文书。它清晰地展示了:


    1.  宋代对文化职位的重视: 秘书省(掌图籍)和太常寺(掌礼乐)被视为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硕儒”)的摇篮,对其官员的学识品德要求极高。
    2.  任命的依据与标准: 强调“德艺”(德行与才学)兼备,并通过“铨能”选拔。
    3.  对人才的评价: 高度肯定孔平仲和姚勔的才能与声望(“见称缙绅”),并用“易地而处,亦为允称”巧妙而有力地说明二人能力相当,适合此次平调。
    4.  官方文书的典雅与规范: 语言庄重典雅,逻辑清晰,体现了宋代官方文书的特点和刘攽作为大手笔的功力。


    这份文件不仅记录了孔平仲、姚勔两位历史人物的一次具体职务变动,也为我们了解北宋的官制、人才选拔理念以及官方文书写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13 06:23 , Processed in 0.1190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