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回复: 2

星火燎原,根脉永续——蚌埠五河沫河口耕山堂姚氏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3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7-22 08: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7-22 16:58 编辑

    星火燎原,根脉永续——安徽蚌埠五河沫河口耕山堂姚氏致散居四海宗亲书


    尊贵的姚氏宗亲钧鉴:
    吾族姚氏,源远流长,赫赫煌煌!乃上古圣君舜帝重华公之嫡系苗裔,血脉绵延一百八十余世,跨越四千余载春秋。史册昭昭,功德巍巍,此乃吾族无上之荣光与坚实之根基。
    溯及明朝烽火连年、饥馑交迫之际,我吴兴郡耕山堂先祖姚梓祥公,怀揣家族薪火,忍痛离别故土——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枣林庄。筚路蓝缕,辗转南迁,终落足于凤阳府明陵北区(今蚌埠境内),依傍悠悠淮水、古之金山湖畔、钓鱼台东南。彼时,先祖们拓荒垦殖,以勤勉立身,遂聚族成村,筑姚家桥(今姚桥),开基立业,迄今已逾五百春秋,生生不息凡十九代。
    五百载风雨滋养,我姚氏如参天巨木,根深叶茂,枝桠遒劲,自然向四方舒展。血脉相连,迁徙繁衍,遂成今日星罗棋布之格局:
    四百余年前(约四至五世祖时):一支宗亲率先迁出,定居于五河县安子口西约二公里处,即今北姚家,人丁兴旺,已逾三百。
    约六至七世祖时:二房一支迁至淮河北岸,今姚宋之地,开枝散叶,族人约三百。
    同期:另有一支(三房)迁入长淮东风姚家,现亦有族人二百余众。
    十六世纪中叶(清中期,十一世祖时):
    行一姚朋清公迁居石王圩里,其后裔今约五百人。
    行二姚朋堆公迁至洼张。
    行三姚朋友公则坚守祖根之地姚桥。
    更早渊源:二世祖姚朝鲜公因婚配赵桥赵氏而迁居赵桥。三世祖姚德启公复与曹刘刘氏联姻,遂迁曹刘定居,形成重要支脉。
    虽山川阻隔,分居各处,然我姚氏子孙,血脉同源,亲情永系,家族之念,历久弥坚! 早怀敬宗收族、续修谱牒之宏愿。
    公元一九八六年,锡平公、树潭公等贤达首倡义举,续定十六字辈序,泽被后世(治、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此为光耀门楣之始章。戊戌年正月初四(公元2019年2月8日),更值铭记!在淝南治兴公等宗彦奔走联络、呕心沥血之下,凝聚各支共识,隆重成立姚氏家族理事会,并设编纂组、财经组。治兴、志松、治轮等族贤肩负重任,遍访耆老,考稽源流,务求谱系精详,传承有序。此乃功在当代,泽被千秋之伟业,凝聚着我姚氏敦亲睦族、慎终追远之赤诚精魂!
    今日持此谱牒,如同怀抱千年根脉。字里行间,流淌着先祖筚路蓝缕之艰辛,镌刻着族人开枝散叶之足迹,更寄托着后世子孙瓜瓞绵延之祈愿。 诚盼散居四海八方的姚氏宗亲,无论您身处北姚家、姚宋、东风姚家、石王圩里、洼张、赵桥、曹刘,抑或更远的他乡,见此文如闻乡音,识此字辈如见亲人。
    若您源出蚌埠五河沫河口姚桥(耕山堂),或上述诸分支,尊奉“治”字辈(及后续十五字)为世系传承,您便是我们血脉相连、苦苦寻觅的宗亲!
    为凝聚亲情,完善谱系,恳请外迁宗亲速与祖源地联系:
    蚌埠五河沫河口耕山堂姚氏宗亲会(或修谱理事会)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续华章,使我舜帝遗风,姚氏荣光,永世昌隆!
    姚波编记202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3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08: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沫河口镇《姚氏宗谱序言》
    我姚氏家族,系舜帝重华之后裔,脉传千载,史记在册,功德昭彰。至舜帝己沿袭一百六十多代,至今己一百八十多世。
    从公元前二千多年至今,宗族繁盛,名人辈出,先后迁移全国各地,望族居吴兴郡,(今浙江吴兴县)其中,我吴兴郡耕山堂姚梓祥在明朝时期,由于遭受兵火之灾,又遇到饥饿之年,只有背井离乡,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枣林庄迁至凤阳府城明陵北区,距城四十余里。淮河北、肥水沿北下游(古之金山湖),钓鱼台东南,后建立姚家桥(故起名姚桥),以种地为生。
    我姚氏家族迁至已五百多年,在这五百多年里,繁衍生息了十九世。人口呈蓬勃发展之势,就像一颗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分枝发叉,自然就出现迁出入住的现象。早在四百多年前,也就是四至五世祖时,就有一支脉迁出至五河县安子口西约二公里处,现北姚家居住,现已有三百多人。大约在六至七世祖时,又有一支脉(二房)迁入淮河北岸,现姚宋居住,现有人口三百左右,又有一支迁入长淮东风姚家,两百多人口(三房)到了十六世纪中叶,也就是清朝中期十一世祖姚朋清(行一)迁至石王圩里居住,现已五百人左右,行二姚朋堆迁至洼张居住,行三姚朋友仍居住姚桥。
    另外,在二世祖姚朝鲜与赵桥赵氏成婚,故迁入赵桥居住,到三世祖姚德启与曹刘刘氏成姻,随之又迁入曹刘居住至今,所以形成姚朝鲜一支脉。
    我族人口虽然居住分散,但家族观念很强,早就有修谱之望。在 1986 年,姚锡平、姚树潭发启曾续谱十六辈(十七~三十二世)即:治、国、安、 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这只是开始,后由淝南姚治兴发启,有姚树宗、姚树森、姚树桥、姚治学等人多次商讨,决定完善我姚氏家谱,由姚治兴负责联络各支谱,研究定于 2019 年 2 月 8 日(农历戊戌年正月初四)召开姚氏家族理事会成立大会,大会产生了:会长姚志东、副会长志建、志军、树锦、志轮、树利等人,编纂组成员:(淝南姚治兴、姚治轮)、姚桥姚志松,财经人员:志松、治轮,最后由淝南姚治兴负责排版印刷。
    续修家谱是族人之所望,不仅增加本族人的凝聚力,更呈现出我姚氏家族的团结精神,是势在必行之事,续修家谱同时又是既细致又复杂的事。因此,我们本着求真务实,严谨负责的态度,与各支脉联系,走访老人,调查取证,尽量把我谱续写完美,给子孙后代一个满意的交代。
    由此可见,我们所开展的姚氏家族编纂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
    义的工作。


    本谱今日得以修成,实属不易,望持有者妥善保管,不得外传。


    备注:各分支脉一定要按八六年续谱十六字辈份起名(治、志),(国、卫)、(安、晋)、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3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08: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1: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沫河口镇姚桥村,字辈, 梓,永,德,文,5—10遗失朋,春,(泳,荣),万,锡,树,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2: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沫河口镇石王村圩里组姚字辈, 梓,永,德,文,5—10遗失朋,春,荣,万,锡,树,治,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3: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沫河口镇洼张村淝南组姚字辈 梓,永,德,文,5—10遗失朋,春,荣,万,锡,树,治,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4: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浍南镇安子口西姚家字辈 梓,永,德,文,5—10遗失朋,春,天,玉,锡,树,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5: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沫河口镇姚宋村字辈 梓,永,德,文,5—10遗失维,春,荣,万,锡,树,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6: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沫河口镇曹刘姚字辈 梓,朝,德,文,5—10遗失朋,春,荣,万,锡,树,治,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7: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镇东风大队后姚家字辈, 梓,永,德,文,5—10遗失朋,春,泳,万,锡,树,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8: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沫河口镇姚字辈, 荣,万,锡,树,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9: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沫河口镇曹顾张姚字辈, 春,(天,荣),万,锡,树,(治,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10: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沫河口镇洼张姚,字辈, 梓,永,德,文,5—10遗失朋,春,荣,万,锡,树,(治,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11: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浍南镇元集姚字辈, 春,天,玉,锡,树,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12: 安徽省蚌埠市小蚌埠镇芦小庙姚字辈, 仁,为,春,永,万,锡,树,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13: 安徽省蚌埠市小蚌埠镇东庙大队姚台子 仁,为,春,永,万,锡,树,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14: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叶圩大队姚字辈 仁,为,春,永,万,锡,树,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15: 安徽省蚌埠市小蚌埠镇桃园村姚,字辈, 梓,永,德,文,5—10遗失朋,春,(泳,荣),万,锡,树,志,国,安,邦,东,亚,昌,盛,风,海,贵,景,阔,原,全,新, 注明:昌字辈放在姓名后面用


    16: 86年以前锡字辈往下是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部首作为辈分的,锡,树,治,炜,培,以前是这几个字


    联系人:姚治兴:138650556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30 07:33 , Processed in 0.1161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