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回复: 3

解读经典|《跋姚雪齋(姚燧)贈周定甫詩後》雪樓集[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7-31 07: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7-31 07:25 编辑

    姚波收集录出整理解读,仅供参考!


    解读经典|《跋姚雪齋(姚燧)贈周定甫詩後》雪樓集[元] 程鉅夫 撰 卷25



    跋姚雪齋(姚燧)贈周定甫詩後

    右少師姚文獻公贈周君定甫先生詩一卷。定甫事世祖潜邸,中統建元,召爲中書詳定官。明年,置行省平陽,授左右司郎中。又明年,建十路宣慰司,遷北京平灤廣寧宣慰司參議。至元元年,詔以中書都事從姚公董選西京、平陽大原,時姚公爲左丞。六年,立提刑按察司,僉河南按察司事。姚公贈詩,蓋此時也。十年,遷遼東副使。十三年,改江東宣慰副使。十八年,進湖南按察司。居五年,改湖北,以翰林侍讀學士召,竟引年謝歸。定甫博學遠識,所至立名節。姚公與周旋久,故知之深,號一時賢公卿。順德忠獻王之平章湖廣行省也,用其子德貞爲掾。大德中,余廉問湖北,始識之,渾然才德君子也。延祐改元夏,忽持是卷來謁。嗚呼!翰墨猶新,典刑如昨,余與子亦俱老矣,能無慨乎?尚世守之哉!六月日。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7-31 07: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跋姚雪齋贈周定甫詩後


    右少師姚文獻公贈周君定甫先生詩一卷。定甫事世祖潜邸,中統建元,召爲中書詳定官。明年,置行省平陽,授左右司郎中。又明年,建十路宣慰司,遷北京平灤廣寧宣慰司參議。至元元年,詔以中書都事從姚公董選西京、平陽大原,時姚公爲左丞。六年,立提刑按察司,僉河南按察司事。姚公贈詩,蓋此時也。十年,遷遼東副使。十三年,改江東宣慰副使。十八年,進湖南按察司。居五年,改湖北,以翰林侍讀學士召,竟引年謝歸。定甫博學遠識,所至立名節。姚公與周旋久,故知之深,號一時賢公卿。順德忠獻王之平章湖廣行省也,用其子德貞爲掾。大德中,余廉問湖北,始識之,渾然才德君子也。延祐改元夏,忽持是卷來謁。嗚呼!翰墨猶新,典刑如昨,余與子亦俱老矣,能無慨乎?尚世守之哉!六月日。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7-31 07: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题写在姚雪斋赠予周定甫诗卷之后
    右边是少师姚文獻公(姚燧)赠送给周定甫先生的一卷诗。定甫(周定甫)曾在世祖皇帝(忽必烈)即位前的藩邸任职,中统元年(1260年)建立年号时,被征召为中书省详定官。第二年(1261年),设置平阳行省,被任命为左右司郎中。又过一年(1262年),建立十路宣慰司,升任北京、平滦、广宁宣慰司参议。至元元年(1264年),奉诏以中书都事的身份跟随姚公(姚燧)主持选拔西京(大同)、平阳、太原等地官员,当时姚公担任中书左丞。至元六年(1269年),设立提刑按察司,周定甫被任命为河南按察司佥事。姚公(姚燧)赠送诗卷,大概就在这个时候。至元十年(1273年),升任辽东按察副使。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任江东宣慰副使。至元十八年(1281年),晋升为湖南按察使。在此任五年后,改任湖北(按察使),后受召为翰林侍读学士,最终以年老为由辞官归乡。定甫学问广博,见识深远,所到之处都树立了名声和气节。姚公与他交往相处很久,所以对他了解很深,(他们)都被称为当时的贤能公卿。顺德忠献王(哈剌哈孙)担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时,任用他的儿子周德贞为属官(掾吏)。大德年间(1297-1307),我(程钜夫)在湖北担任廉访使(肃政廉访使),才得以认识他(周定甫),他是一位德行深厚、才德兼备的君子啊。延祐元年(1314年)夏天,他(周定甫或其后人)忽然拿着这卷诗来拜访我。唉!墨迹还像新写的一样,典范仪容宛如昨日(指姚燧),而我与您(指周定甫)也都老了,怎能不感慨万千呢?希望(周家)世代珍藏守护它啊!六月某日。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7-31 07: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


    这篇跋文是程钜夫为姚燧(姚雪斋,谥文獻)赠送给周定甫的一卷诗所写的题跋。内容精炼,信息量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交代诗卷来源与内容:


    开篇点明跋文对象:姚燧(姚文獻公)赠送给周定甫的一卷诗。
    这卷诗是两位元代重要人物交往的见证。


    2.  详述周定甫生平仕履:


    这是跋文的核心部分。程钜夫用编年体方式,清晰勾勒了周定甫的官场生涯:


    起点:侍奉忽必烈于潜邸(即位前的王府),显示其很早就受信任。
    中统元年(1260):中书省详定官。
    中统二年(1261):平阳行省左右司郎中(行省核心幕僚)。
    中统三年(1262):北京、平滦、广宁宣慰司参议(负责地方军政事务)。
    至元元年(1264):中书都事(中书省重要属官),随姚燧(时任中书左丞)主持选官于西京、平阳、太原。
    至元六年(1269):河南按察司佥事(负责地方司法监察)。重点点明:姚燧赠诗大约就在此时。 这是理解诗卷背景的关键时间点。
    至元十年(1273):辽东按察副使(副司法长官)。
    至元十三年(1276):江东宣慰副使(副军政长官)。
    至元十八年(1281):湖南按察使(省级司法长官)。
    五年后(约1286):湖北按察使。


    后受召为翰林侍读学士(皇帝近臣,侍从讲读),最终以年老辞官归乡。


    这段履历展现了周定甫仕途显赫,长期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要职,涉及行政、司法、监察、军事等多个领域,是元初一位重要的汉族官僚。


    3. 评价周定甫为人与姚周关系:


    个人品质: “博學遠識,所至立名節” - 学问渊博,见识深远,在每一个职位上都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气节。程钜夫在大德年间亲自结识他后,评价其为“渾然才德君子也”(浑然天成、才德兼备的君子),这是极高的赞誉。


    与姚燧关系: “姚公與周旋久,故知之深” - 姚燧与周定甫交往相处时间很长,所以对他了解非常深刻。两人“號一時賢公卿”(并称为当时的贤能公卿),说明他们地位相当,声望相仿,关系密切。姚燧在周定甫担任河南按察司佥事时赠诗,正是基于这种深厚情谊和对周定甫才德的赏识。


    家族关联: 提到顺德忠献王(哈剌哈孙,元朝名相)在湖广行省平章任上,曾任用周定甫的儿子周德贞为属官(掾吏),侧面反映了周定甫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4. 写作跋文的契机与感慨:


    时间与事件: 延祐元年(1314年)夏天,周定甫(或其后人)忽然拿着这卷姚燧赠诗来拜访程钜夫,请他题跋。


    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翰墨猶新”:诗卷上的墨迹仿佛还是新的。形容保存完好,也暗含对姚燧书法文采的赞叹。


    “典刑如昨”:姚燧这位典范人物的仪容风范仿佛就在昨天(指其形象在记忆中鲜活)。表达了程钜夫对已故前辈姚燧的深切怀念和景仰。


    “余與子亦俱老矣”:我(程钜夫)和您(周定甫)也都老了。点明时间流逝,物是人非。


    “能無慨乎?”:怎么能不感慨呢?强烈的感叹,将睹物思人、时光荏苒、故人凋零的复杂情感推向高潮。


    嘱托: “尚世守之哉!” - 希望(周家)要世代珍藏守护这卷诗啊!这既是出于对姚燧、周定甫两位贤者的敬重,也是对这份承载着友谊、才德与时代记忆的文物的珍视。


    总结:


    这篇跋文虽短,但意义重大:


    1. 珍贵的史料: 详细记录了周定甫这位《元史》无传的重要官员的生平履历,补充了元代官僚制度史和人物传记资料。


    2.  人物关系的见证: 是元代名臣姚燧与周定甫深厚友谊的直接物证,展现了当时汉族官僚精英群体内部的交往。


    3. 情感的真挚流露: 程钜夫在题跋中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既有对前辈姚燧的追思,也有对老友周定甫的敬重,更有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沉感慨,使文字超越了简单的记录,具有感人的力量。
    4.
    4.  文物价值的强调: 最后的嘱托“尚世守之哉”凸显了作者对这卷诗作为历史文物和精神财富的珍视。


    程钜夫以精炼的笔法,将人物生平、时代背景、深厚情谊和个人感慨熔于一炉,使这篇跋文成为理解元代士大夫交往、情感世界以及程钜夫本人思想情感的一篇重要文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8-11 21:10 , Processed in 0.1508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