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回复: 3

解读经典|《宋·姚希得》宋史[元] 脱脱 著 列传卷180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前天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8-9 08:03 编辑

    姚波收集录出整理解读,仅供参考!


    宋史[元] 脱脱 著 列传卷180 宋史卷421

    姚希得



    字逢原,一字叔剛,潼川人。嘉定十六年進士,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討論六經、諸子百家之言。調盤石令,會蜀有兵難,軍需調度不擾而集。更調嘉定府司理參軍,改知蒲江縣。巨室挾勢,邑號難治,希得綏彊扶弱,聲聞著聞。同知樞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聞,召審察,遷行在都進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爲通判也。召爲國子監丞,遷太府寺丞。時暫書擬金部文字兼沂靖王府教授。時帝斥逐權姦,收召名德,擧朝相慶。希得以爲外觀形狀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有類危亡之證,乃上疏言:“堯、舜、三代之時無危亡之事,而常喜危亡之言;秦、漢以來多危亡之事,而常諱危亡之言。夫危亡之事不可有,而危亡之言不可亡。後世人主乃履危如履坦,諱言如諱病。”又言:“君子非不收召,而意向猶未調一;小人非不斥逐,而根株猶未痛斷。大權若操握,而不能無旁蹊曲逕之疑;大勢若更張,而未見有長治久安之道。廷臣之所諷諫,封囊之所奏陳,非不激切,而陛下固不之罪,亦不之行。自古甘蹈危亡之機,非獨闇主,而明君亦有焉,此臣之所甚懼。朝廷者,萬化之所自出也,實根於人君之一心。夫何大明當天,猶有可議者。内小學之建,人皆知陛下有意建儲也,然歲月逾邁,未睹施行,人心危疑,無所係屬。秦、漢而下,嗣不蚤定,事出倉卒,或宫闈出令,或宦寺主謀,或姦臣首議,此皆足以危人之國也,陛下何憚而不蚤定大計?邸第之盛,人皆知篤於親愛也,然依馮者衆,輕視王法,請託之行,捷於影響。楊干,晉侯弟也,亂行於曲梁,而魏絳戮其僕,晉侯始怒而終悔,晉卒以霸。平原君,趙王弟也,不出租税,而趙奢刑其用事者,趙王賢而用之,趙卒以彊。皆足以興人之國也,陛下何爲而不少伸國法?今女冠者流,衆所指目,近璫小臣,時竊威福,此皆陛下之心乍明乍晦之所致,豈不謂之危乎?國有善類,猶人有元氣,善類一敗一消,元氣一病一衰。善類能幾,豈堪數消,消極則國隨之矣。陛下明於知人,公於用人,固無權姦再用之意,然道路之人徃徃竊議,此元祐、紹聖將分之機也。禍根猶伏而未去,不幾於安其危乎?”帝改容曰:“朕决不用史嵩之。”遷知大宗正丞兼權金部郎官。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雖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經幄,亦足爲朝廷重。”又言:“財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費,以實軍儲,以厚民生,敬天莫大於此,豈在崇大宫宇,莊嚴設像哉?”又條救錢楮三策,請置惠民局,帝皆以爲可行。
    進祕書丞,尋遷著作郎,授江西提舉常平。役法久壞,臨川富室有賂吏求免者,希得竟罪之,遂提點刑獄,加直祕閣。未幾,加度支員外郎,尋直寶章閣,移治贛州。盗有僞號“崔太尉”者,據石壁,連結數郡,劉老龍等聚衆焚掠,一方繹騷。希得指授方略,不五旬平之。以直寶謨閣、廣西轉運判官兼權靜江府。尋授直徽猷閣、知靜江府、主管廣西經略安撫司公事兼轉運判官。母喪,免。召爲祕書少監兼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入對,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辯,且曰:“君子犯顔敢諫,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爲國計,非爲身計也。小人自植朋黨,擠排正人,甘言佞語,一切順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爲身計,非爲國計也。”遷宗正少卿兼國史編修、實録檢討兼權給事中,兼權刑部侍郎、同修國史、實録院同修撰。時西方用兵,有爲嵩之復出計者,謂非此人不能辦。帝有意再用,知希得必執之,出旨諭意。希得毅然具疏密奏,不報。又繳鄧泳予祠之命。右正言邵澤、監察御史吳衍、殿中侍御史朱熠相繼論罷。久之,以集英殿修撰提點千秋鴻禧觀。未幾,依舊職兩淮宣撫使司判官,俄加寶謨閣待制,移京西、湖南北、四川。詔叙復元官。護江陵有功,召爲户部侍郎。帝曰:“姚希得才望可爲閫帥。”乃進煥章閣待制、知慶元府、沿海制置使,繼升敷文閣待制。詔增沿海舟師,希得爲之廣募水軍,造戰艦,蓄糧食,蠲米一萬二千石,舊逋一百萬。去官庫餘羡悉以代民輸。召爲工部尚書兼侍讀,入侍經筵,帝問慶元之政甚悉。以華文閣直學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行宫留守。希得按行江上,慰勞士卒,衆皆歡説。溧陽饑,發廪勸分,全活者衆。創寧江軍,自建康太平至池州列寨置屋二萬餘間,屯戍七千餘人。帝聞之,一再降詔奬諭。加寶章閣學士,尋加刑部尚書,依舊任兼淮西總領。景定五年,召爲兵部尚書兼侍讀。乃言用人才、修政事、治兵甲、惜財用四事。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會星變,上疏引咎,乞解機務,兼權參知政事。度宗即位,授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尋授參知政事,以言罷,授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宫。起知潭州、湖南安撫使,以疾甚辭,乃仍舊職奉祠。請致仕,詔不許。力請,以資政殿大學士、金紫光祿大夫依舊潼川郡公致仕。咸淳五年卒,遺表聞,帝輟朝,贈少保。希得忠亮平實,清儉自將,好引善類,不要虚譽,蓋有誦薦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廣西官署以錦爲帟幕,希得曰:“吾起身書生,安用此?”命以繒纈易之。蜀之親族姻舊相依者數十家,希得廪之終身,昏喪悉損己力。晚年計口授田各有差。所著有續言行録、奏稿、橘州文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史·卷四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八十·姚希得传》并解读其核心内容。


    译文:


    姚希得,字逢原,又字叔刚,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嘉定十六年(1223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小溪县主簿,等待补缺三年。这期间他早晚研读讨论《六经》及诸子百家的言论。后调任盘石县令,恰逢蜀地发生兵乱,他调度军需物资,没有扰民就完成了征集。后又调任嘉定府司理参军,改任蒲江县知县。当地有豪门大族仗势欺人,蒲江县素来号称难治,姚希得安抚强横、扶助弱小,声名显著。同知枢密院事游似将姚希得的名声上报朝廷,皇帝召他进京接受考察,随后升迁为行在都进奏院(负责朝廷与地方文书传递的机构)的官员,又任太平州通判,改任福州通判。他步行到候官县,当地官吏都不知道他就是通判。


    后被召入朝任国子监丞,升迁为太府寺丞。当时他暂时代理起草金部(户部下属机构,掌库藏、钱帛等)的文书,并兼任沂靖王府教授。当时理宗皇帝(赵昀)正斥退驱逐权奸(指史嵩之等),召用有名望德行的君子,满朝互相庆贺。姚希得却认为,从外表看似乎像是政治清明的朝廷,但内在体察国家的脉息,却有类似危亡的征兆。于是他上疏说:


    “尧、舜、夏商周三代的时候没有危亡的事情,却常常喜欢听危亡的言论;秦、汉以来多有危亡的事情,却常常忌讳谈论危亡。危亡的事情固然不能有,但危亡的言论却不可消失。后世的君主却像走平地一样走向危险,像忌讳疾病一样忌讳(危亡的)言论。”


    又说:“君子并非不被召用,但朝廷的意向仍未统一协调;小人并非不被斥逐,但他们的根基尚未彻底铲除。大权看似在握,却不能排除有旁门左道干预的嫌疑;大势看似正在革新,却未见有长治久安的方法。朝廷大臣的讽谏,密封奏章的陈述,并非不激烈恳切,但陛下固然不因此治他们的罪,却也不采纳实行。自古以来甘愿陷入危亡境地的,不只是昏君,明君也有这种情况,这是臣最为恐惧的。朝廷是万物变化的源头,其根本实在于君主的一心一念。为何在陛下圣明如日当空之时,仍有可非议之处呢?


    宫内小学的设立,大家都知道陛下有意确立皇储(太子),然而岁月流逝,未见施行,人心危惧疑虑,无所归属。秦、汉以来,继承人不早日确定,一旦仓促出事,或是后宫下令,或是宦官主谋,或是奸臣首倡提议,这些都足以危害国家。陛下为何畏惧而不早日定下立储大计呢?


    亲王宅邸的兴盛,大家都知道陛下对亲人的厚爱,然而依附的人太多,(宗室)轻视王法,请托行贿的行为,快如影随声。杨干是晋侯(晋悼公)的弟弟,在曲梁扰乱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晋侯开始发怒最终却悔悟,晋国因此称霸。平原君是赵王(赵惠文王)的弟弟,不交纳租税,赵奢依法处罚了他手下管事的人,赵王认为赵奢贤能而任用他,赵国因此强大。这些(依法行事)都足以振兴国家,陛下为何不稍稍伸张国法呢?


    现今那些女道士之流,是众人所指目的对象;亲近的宦官小臣,时常窃取威权福禄。这些都是陛下之心时而清明时而昏昧所导致的,难道不称之为危险吗?


    国家有正人君子,如同人有元气。正人君子一次次被挫败、消减,元气就一次次受损、衰弱。正人君子能有几个?怎能经受多次消减?消减到极点,国家也就随之危亡了。陛下在知人方面很明智,在用人方面很公正,固然没有重新任用权奸的意思,然而道路上的人们常常私下议论,这是元祐(司马光等旧党执政)、绍圣(章惇等新党复起)党争将分的征兆啊。祸根还潜伏着没有去除,这不近乎安于危险之中吗?”


    皇帝(理宗)听后脸色改变,说:“朕决不会再用史嵩之。”于是升迁姚希得为知大宗正丞兼代理金部郎官。


    李韶因病请求离职,上了十次奏疏。姚希得进言:“李韶有德行声望,虽然因病告假,何不留他在京内宫观任职(奉祠),或在经筵侍讲,也足以成为朝廷的重臣。”他又说:“国家财政困顿枯竭,百姓生活困苦憔悴。转移这些不必要的开支,用来充实军需储备,用来丰厚百姓生计,敬奉上天没有比这更大的事了,难道只在于兴建宏大的宫殿庙宇,庄严地设置佛像吗?”他又分条陈述了挽救纸币(钱楮)贬值的三个策略,请求设置惠民局(惠民药局)。皇帝都认为可以施行。


    姚希得升任秘书丞,不久升迁为著作郎,被任命为江西提举常平(掌常平仓、义仓等,负责赈济、水利等)。当时差役法败坏已久,临川有富户贿赂官吏以求免役,姚希得最终依法治了他们的罪。随后他被提拔为提点刑狱(掌管一路司法刑狱),加直秘阁衔。不久,加度支员外郎衔,很快又加直宝章阁衔,调任治理赣州。有盗贼伪称“崔太尉”占据石壁山,连结几个州郡;刘老龙等聚众焚烧抢掠,一方动荡不安。姚希得指挥部署方略,不到五十天就平定了他们。


    后以直宝谟阁、广西转运判官身份兼任代理静江知府。不久被正式任命为直徽猷阁、知静江府、主管广西经略安抚司公事兼转运判官。因母亲去世,离职守丧。


    守丧期满后被召为秘书少监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负责审查各部文书)。入宫奏对时,他谈论辨别君子小人邪正的方法,并说:


    “君子敢于犯颜直谏,拂逆陛下的心意,退下来甘于在家赋闲,这是为国家谋划,不是为自身谋划。小人则自己培植党羽,排挤正直人士,用甜言蜜语,一切顺从陛下的心意,以此求取陛下的官爵,这是为自身谋划,不是为国家谋划。”


    后升任宗正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代理给事中,又兼代理刑部侍郎、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当时西部边境有战事(指蒙古入侵),有人为史嵩之复出谋划,说非此人不能主持局面。皇帝(理宗)有意再次起用史嵩之,知道姚希得必定会坚持反对,就下旨告知意图。姚希得毅然写好密奏上呈,没有答复。他又驳回了授予邓泳宫观闲职的命令。右正言邵泽、监察御史吴衍、殿中侍御史朱熠相继弹劾他,姚希得被罢官。


    很久之后,以集英殿修撰身份提点(管理)千秋鸿禧观(宫观闲职)。不久,以原职任两淮宣抚使司判官,很快加宝谟阁待制衔,调任管辖京西、湖南北、四川(负责协调这些地区的防务)。朝廷下诏恢复他原有官职。他保卫江陵立下功劳,被召为户部侍郎。皇帝(理宗)说:“姚希得的才干和声望可以担任军事统帅(阃帅)。”于是晋升他为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今宁波)、沿海制置使,后又升为敷文阁待制。朝廷下诏增加沿海水军,姚希得为此广泛招募水兵,建造战舰,储备粮食,免除了一万二千石米税,以及旧欠赋税一百万贯。离任时,府库多余的财物全部用来代替百姓缴纳赋税。


    后被召为工部尚书兼侍读,入宫侍讲经筵(为皇帝讲读经史),皇帝详细询问他在庆元府的政绩。后以华文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身份知建康府(今南京)、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姚希得巡视长江防务,慰劳士卒,大家都欢欣喜悦。溧阳发生饥荒,他开仓赈济并劝谕富户分粮救灾,救活了很多人。他创建宁江军,从建康府、太平州到池州,设立营寨建造房屋两万多间,驻军屯守七千多人。皇帝听说后,一再下诏嘉奖。加宝章阁学士衔,不久又加刑部尚书衔,依旧任职并兼淮西总领。


    景定五年(1264年),被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于是他就任用人才、修明政事、整治军备、珍惜财用四件事提出建议。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枢密院副长官)兼太子宾客。恰逢出现星象变异(古人认为预示灾祸),他上疏引咎自责,请求解除机要职务(指签书枢密院事),并兼代理参知政事。


    度宗(赵禥)即位后,任命他为同知枢密院事兼代理参知政事,不久正式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后因言论触怒皇帝被罢免,授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宫观闲职)。后起用为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因病情严重推辞,于是仍以旧职担任宫观闲职。请求退休,朝廷下诏不许。他坚决请求,最终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身份,保留潼川郡公爵位退休。咸淳五年(1269年)去世。遗表奏上,度宗停止临朝,追赠少保。


    姚希得忠诚正直、平实稳健,清廉节俭自我约束,喜欢引荐贤良人士,不追求虚名。常有被他向皇帝称颂推荐而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广西官署用锦缎做帷帐,姚希得说:“我出身书生,哪里用得上这个?”命令用普通丝织品替换。蜀地来投靠他的亲戚、族人、姻亲、故旧有几十家,姚希得供养他们终身,婚丧嫁娶都尽力资助。晚年按人口分配田地,数量各有等差。他的著作有《续言行录》、《奏稿》、《橘州文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


    姚希得是南宋中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生平与思想体现了南宋在那个内忧外患时代背景下士大夫的典型特征:


    1.  务实干才与地方治理:
    他早年长期在地方任职(小溪主簿、盘石令、蒲江知县、福州通判、赣州知州、静江知府等),展现出卓越的行政能力和务实作风。
    在蜀地兵乱时能“军需调度不扰而集”;在号称难治的蒲江县“绥强扶弱”;在江西整顿败坏已久的役法,惩治行贿富户;在赣州迅速平定“崔太尉”叛乱;在庆元府(宁波)积极加强海防(增舟师、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并减免赋税,以库羡代民输。
    在静江府、建康府(南京)任上,他更是展现出战略眼光:创建宁江军,沿江大规模修筑防御工事(列寨置屋二万间,屯戍七千余人),加强长江防线以抵御蒙古威胁。在溧阳饥荒时有效赈灾。
    这些经历证明他不仅是清官,更是有胆识、有能力、关心民瘼、重视国防的实干家。


    2.  深刻的忧患意识与直言敢谏:
    这是他最突出的特点。在理宗“斥逐权奸(史嵩之)、收召名德”,举朝庆贺的“小阳春”时期,他敏锐地洞察到国家深藏的危机(“外观形状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有类危亡之证”),并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
    他的著名奏疏系统阐述了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危亡之言”的重要性: 他对比了“三代喜危亡之言”而安,“秦汉讳危亡之言”而危的历史教训,提出“危亡之事不可有,而危亡之言不可亡”,批评君主“履危如履坦,讳言如讳病”。
        对时局的尖锐批评: 他指出朝廷虽召君子逐小人,但“意向犹未调一”,“根株犹未痛断”;大权有旁落之疑,新政无长治之道;皇帝虽不罪谏言,但也不采纳实行(“固不之罪,亦不之行”)。警告“明君”也可能蹈危亡。
        三大隐患:
    储位未定(“建储未行”): 认为这是最大的政治风险,可能导致宫廷、宦官或权臣擅行废立(“宫闱出令”、“宦寺主谋”、“奸臣首议”),动摇国本。
    宗室(外戚)违法(“邸第之盛”): 指出宗室权贵仗势藐视国法、请托公行,主张效法晋国魏绛、赵国赵奢,依法严惩其仆从或管事者以振纲纪、强国势(“伸国法”)。
    近幸(女冠、近璫)干政: 批评皇帝宠信的女道士、宦官窃弄威福,认为这是皇帝“心乍明乍晦”的表现。
        保护“善类”(正人君子): 将国家正人君子比作人之元气,强调其珍贵和易损(“善类一败一消,元气一病一衰”),警告“善类能几,岂堪数消,消极则国随”。
        对史嵩之复出的警惕: 直接点明“道路之人窃议”史嵩之复出是“元祐、绍圣将分之机”,暗示党争再起,认为其“祸根犹伏”,国家“安其危”。
    这份奏疏切中时弊,言辞激烈而恳切,充分体现了他深沉的忧国之心和非凡的政治洞察力。他后来也以实际行动(密奏反对起用史嵩之、缴驳不当任命)践行其原则,即使因此被罢官也在所不惜。


    3.  经济与民生思想:
    他关注财政困竭和民生憔悴,主张“移此不急之费,以实军储,以厚民生”,认为这才是最大的“敬天”。反对大兴土木和奢华的宗教活动(“崇大宫宇,庄严设像”)。
    他提出挽救纸币贬值的“救钱楮三策”和设置惠民药局的具体建议。
    在地方任上,他蠲免赋税、以库羡代民输、在饥荒时有效赈济(“发廪劝分”),都体现了他体恤民生的理念。


    4.  知人善任与道德操守:
    他重视人才,曾为有德望的李韶辩护,请求留他在京任职。
    他区分君子小人:君子为国谋敢谏言,小人为己谋顺君意。这是他识人的标准。
    他自身“忠亮平实,清俭自将”。拒绝奢华(拒用锦帟幕),廉洁奉公(去官以库羡代民输)。重视亲情乡谊,供养数十家亲族故旧的终身生活,资助婚丧。晚年“计口授田”,颇有仁者之风。
    他“好引善类,不要虚誉”,荐人而人不知,足见其荐人唯公,不图回报。


    5.  晚年与评价:
    他在度宗朝官至副宰相(参知政事),后因言被罢。最终以资政殿大学士、潼川郡公致仕。
    去世后获赠少保,度宗辍朝以示哀悼,足见其地位和朝廷对其的认可。
    史家评价他“忠亮平实”,高度概括了他忠诚正直、稳重务实的一生。


    总结:


    姚希得是南宋中后期一位兼具地方治理才能、战略眼光和深刻思想的政治家。他最大的历史价值在于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直言敢谏的精神,尤其是在理宗朝看似“更化”实则危机四伏的时期,他发出了系统而深刻的警告,直指立储、宗室、近幸、党争等核心问题,并提出了保护正人君子、整顿纲纪、重视民生、加强国防等主张。他不仅是能干的官员,更是有独立思想和道德勇气的士大夫典范。他的清廉自守、体恤亲族也体现了传统儒家士大夫的德行。他的生平与奏议,为我们理解南宋晚期的政治困境和士大夫心态提供了重要的个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冉|晚宋名臣姚希得考述
    http://bbs.sjysz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887&fromuid=4
    (出处: 世界姚氏宗亲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8-11 21:11 , Processed in 0.1097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