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教子从严,家规彰显无悔选择―― 不怕儿女不顺,就怕家风不正 家风连着党风。作为党员干部,姚树兰不仅严于律己,对子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孩子们还在上学时,姚树兰就和丈夫商量,定下了3条家规:一是子女不准打着父母的旗号捞好处;二是父母不准动用社会关系为子女谋利益;三是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召开“家庭年会”,盘点每个人的工作学习情况…… 1968年,大女儿郑杰从兰州医学院毕业,按计划回到上饶等待分配。那时,郑金士也已离休,举家迁回了老家上饶。 然而,当有关部门征求分配意见时,姚树兰和丈夫却主张让女儿下乡锻炼。郑杰不理解,找到母亲发脾气:“不帮也就算了,怎么还把我往外推,你到底是不是我亲妈啊?” 姚树兰语重心长:“我和你爸都是离休干部,生活在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不仅不能沾光,还要经受更多考验,这对你们成长有利……” 听得似懂非懂,但母命难违。最终,郑杰到上饶地区条件最艰苦的负家墩大队卫生所当了一名赤脚医生。 儿行千里母担忧。郑杰走后,50多岁的姚树兰多次带着干粮,步行数十公里山路去看女儿。一次次长途跋涉,一次次语重心长,让郑杰渐渐打开了心结。她农忙时跟着农民一起种地干活,农闲时和卫生所其他赤脚医生一道上山采制草药,其经验还被全省推广。 喜讯传来,姚树兰勉励女儿戒骄戒躁,继续勤奋工作。后来,卫生所其他5名赤脚医生陆续返城工作,只有郑杰一直坚守到卫生所撤销,她才回到上饶县人民医院工作。 后来,医院准备提拔科班出身的郑杰当副院长。有了先前的经历,每当遇到重要抉择,郑杰都会听听母亲的意见:“妈妈,我是当副院长,还是继续当医生?” “那得看你最适合干什么。如果不具备相应素质,仅仅因为名利诱惑而走上领导岗位,不仅会荒废技术,还会拖累医院。”母亲的话让郑杰坚定地选择了后者,从此把患者需要当作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对儿子,姚树兰也是一视同仁。郑金士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没几天,大儿子郑志强就给姚树兰写了“求援信”。原来,正在当兵的郑志强走到了军旅路的岔口:一是到军校学习两年后提干,二是到陕西参加技能培训,归队后还是战士。为了上军校,郑志强希望母亲给父亲“吹吹风”,给部队领导说说情。 收到儿子来信,姚树兰非但没“吹风”,反倒对儿子进行了批评:“不要打个人的小算盘,一切听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后来,郑志强服从组织决定,参加了技能培训。 令姚树兰倍感自豪的是,如今,4个子女个个都是共产党员,都在各自岗位上干出了优异成绩:大女儿郑杰多次被省市表彰为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大儿子郑志强成为信息专家,多次立功受奖;小儿子郑润生被表彰为全国检察机关先进个人,5次荣立三等功;小女儿郑晓媛被省市表彰为优秀教师、青年突击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