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6|回复: 0

马年春节说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1-31 09: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尖耳、阔鼻、方额、长腿、发达的肌肉、瘦硬的骨骼、鬃毛飞扬、驰带铜声。
    马,属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我国是出产马,驯化马最早的国家,自周朝以前,马就是六畜之一。从史前到如今,马被人类用作驮、挽、拉、乘。在古代,马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的主要动力,马不但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而且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日常生活诸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马的多少、马的质量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军事水平的高低。

    马的故事,在古籍中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就讲几个。
    伯乐相马的故事,人们可能耳熟能详。伯乐,相传是秦穆公时期的人,名叫孙阳,善于相马。有个要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牵着骏马呆在集市上,无人问津。这人就去见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接连三天却没有人过问,希望你帮忙去看看,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伯乐接受了这个人的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几眼,临走时又回过头去看了它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七曰:“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代韩愈《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后来,人们就把善于发现人才的人称作伯乐。

    千金买马骨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昭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寻求了三年也没有得到。近臣郭隗对昭王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于是昭王就派郭隗去做这件事。过了三个月,终于寻到了千里马,但是却是匹死马,郭隗用五百金买下了马骨头,返回报告。昭王大怒,说:“我寻求的是活着的千里马,你怎么能用五百金买一匹死马呢?”郭隗回答说:“死的千里马都值五百金,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认为大王您有寻求千里马的诚意,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果然,不到一年,燕昭王就得到了许多千里马。后世的人们用这个故事比喻渴求人才、招聘人才得法。

    的卢马的故事,深含哲理玄机,引人遐思。的卢马额上有白色斑点,古人认为这种马妨主。三国时刘备的坐骑就是一匹的卢,奔跑的速度飞快,刘备为躲避樊城之难,骑着的卢过檀溪时,追兵已经很近,刘备对所乘的卢说:“的卢啊,的卢!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像是听明白了刘备的意思,一跃三丈,从水中奋力一跃,到了崖壁上,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宋代辛弃疾借用这个典故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写道:“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东晋庚亮主持朝政时,所乘的马也是的卢,史载:“……殷浩以为不利主,劝市之。亮曰:‘岂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

    驸马来历的故事,也颇为有趣。驸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晋文帝司马昭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专称帝婿。

    我国古代许多帝王爱马成癖,特别是一些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其武功文治更和马息息相关。《拾遗记》曰:“周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古今注》曰:“秦始皇有七名马:一名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翮,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在西汉武帝时代,乌孙国曾经送特产的好马数十匹,武帝亲自关照,派金日磾专饲喂养。武帝读《易》,上面又有“神马当从西北来”的谶言,他对此深信不疑。而当时的大宛国,出产“汗血宝马”远近知名。汗血马,是传说中的良马,因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汗水从肩部流出,呈血色,故得名。公元前一百零四年,即汉太初元年秋,武帝听使者说,大宛国有好马在貮师城,却藏起来不肯交出。他就再派壮士车令拿着千金去交换。大宛国依然不允,汉武帝闻报大怒。就派他宠爱的“绝代佳人”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征伐大宛。在付出了五万士兵的生命之后,最终得到了“汗血宝马”。《武记》载:“太初四年,贰师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可是“汗血宝马”究竟对大汉军力提高起到了什么作用,这种马为什么没有繁衍下来,史书却没有记载。

    唐太宗李世民以马上取天下,他在武力统一中原和边疆的过程中,多得力于骑射战术,因此对弓马特别精通。从晋阳起兵到登基做皇帝,他的生涯几乎是和弓马伴在一起的,他所用的弓箭,比平常人用的要大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他在指挥战争期间,每每乘骏马持大弓,冲锋陷阵。后来登基做了皇帝,他的娴熟的骑射技术仍然不减当年。唐太宗嗜好弓马,特别是对骏马的嗜好以至成癖。他在给自己修建陵墓时,就把自己最喜爱的六匹战马雕刻下来,称昭陵六骏,昭陵六骏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和白蹄乌。相传六骏的图形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工匠们雕刻得栩栩如生,既是唐初雕刻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唐太宗嗜马成癖与他驰誉战场的真实写照。

    在古代,给马命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对马的称呼极尽其妙,五花八门。《山海经》曰:“‘北海内兽,状如马。’騊騟,兽之善走者,既如马而又善走,故马之良者,取以为名,古之命马者,大抵皆如是。既取兽之狡轻者,而又参以其毛物。唯夫马之良者,既著称于世,而兽不常见,后之博物者,又鲜能考名实所从起,象类所从附,故往往但存良马之名,而沒野兽之实。”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把白身黑尾的马,叫六驳;白质黑文的马,叫騶虞;把缟身朱鬣的马,叫腾黄;把萃然而黄的马,叫麒麟。还有,黑马为骊,黄马为骠,苍白相杂为騅,黑鬃赤身白腹为骝。

    马还是国家大小,君王实力大小的计量单位。一车套两马为“騈”,套三马为“骖”,套四马为“驷”。一车四马叫乘,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就是说国家和君主的实力。

    文人墨客也喜马爱马,用各种艺术形式去表现马。诗圣杜甫就是写马的大家,在他的笔下,马的形象威武雄壮,和人相生相死的关系可歌可泣。在《房兵曹胡马诗》中,诗人写道:“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在《题壁画马歌》中,诗人写道:“一匹龅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除无数诗文之外,曹霸、韩干、仇十洲、赵孟頫都是画马的高手,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佳作。而开一代风气,独辟蹊径画马的当属当代大画家徐悲鸿,他用大写意画马,先以富有表现力的大块灰墨写出马的形体,然后寥寥数笔写出四肢,主要肌肉和骨骼,再用浓墨写头部和五官,最后以干笔焦墨扫出随风飘舞的鬃尾。徐悲鸿的马没有缰绳,看上去奔腾向前,势不可挡。每观斯画,不仅想起“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唐·李贺)的诗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4 22:59 , Processed in 0.0997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