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6|回复: 7

艺术收藏家姚谦 双城生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2-20 13: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艺术收藏家姚谦 双城生活2014年02月20日 06:00:53来源: 外滩画报



      音乐圈里的知名词人、制作人姚谦,也是一个资深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他热衷收藏印象派作品,还有赵无极、常玉、吴作人等名家画作。他把多年的音乐收入都用来购买艺术品,家中藏品够得上办一个小型艺术展。常有人劝他把手头一些抢手的画拿出来卖,他也不舍得。偶尔卖一两幅画,也是为了用卖画的钱去买些年轻画家的作品。
      姚谦从十多年前开始了北京和台北的双城生活,虽然曾经很担心无法适应北京的气候和文化,但如今已经习惯了看简体书,讲话也不自觉地带上了儿化音。
      姚谦在北京的家位于朝阳公园附近,碰面地点约在了离他家不远的蓝色港湾。之前在微信上,姚谦特别强调,蓝色港湾有两家星巴克,他在里面一家,因为那家有手磨咖啡。
      姚谦的新书《品味》里也提到了他喜欢咖啡这个细节。这是一本分享了姚谦对时尚、家居、饮食、艺术、收藏、旅行等私人品位的书,去年夏天出版了简体中文版,去年底又在台湾出版了繁体版,一帮娱乐圈中的好友帮他推广。
      从这本书里,大致可以知道姚谦目前的生活状态:过着台北、北京的双城生活,自从 25 年前无意中发现咖啡可以治疗偏头痛之后,就再也离不开咖啡。喜欢买有设计感的家居用品,喜欢老家具,很考究细节和生活质量。喜欢买书,尤其是各种艺术画册。年轻时喜欢开车,现在却喜欢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喜欢甜品和巧克力,还有一种不太好意思跟人分享的爱好—收藏毛绒玩具。谈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之后就一直一个人生活,但对于爱情、男女关系颇有研究,被朋友们当成情感心理师。近年来,随着年龄增长,对于中年危机这个问题有很多感慨和思考。
      进了姚谦家之后,书里的细节一一和家里的现实情景画上了等号。有设计感的家具分布在家里的各个地方,红色 MINI 单车停在厨房过道里,客厅和卧室里都放着可爱的毛绒玩具,满墙都是各种艺术杂志和拍卖行图录。当然,最显眼的还是家里的艺术品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3: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瓶瓶罐罐和五谷杂粮,被姚谦当作装饰品放在搁架上。
      创作了无数耳熟能详的歌曲,捧红了两岸三地无数歌手的 “金牌音乐作词人、制作人”姚谦,另一个身份是艺术品收藏家。他最早开始收藏艺术品,大致可以追溯到 1990 年代中期。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据说他收藏的名家画作不少,除了巴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也不乏一些今天在艺术圈里一作难求的艺术家的作品。
      姚谦在书中写到这个爱好,他说:“收藏艺术品是我这几年来逃离生活压力的一个很好出口,我所有的积蓄都花在这上面,至今仍然乐此不疲。”
      从美术史角度买画
      姚谦指着玄关处一幅蓝色的画问我们:“画上是八个字,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字?”
      正面望过去,这幅画上只是一堆按序排列的抽象几何图案。一群人只能摇摇头。姚谦有些得意地提示我们,可以侧过来看。借着灯光,八个字才渐渐显示了出来—“过去的是如此真实”。
      看着豁然开朗的大家,姚谦慢慢解释道:“这个作品的艺术家叫郑江。他的作品很有意思。你们知道吗?南方有种玻璃叫压花玻璃,透过压花玻璃,只能看见世界模糊的景象,需要观察者的猜想。这个艺术家的故事很感人。当时,他的妈妈生病住院,所以他常能透过病房门上的压花玻璃隐隐约约地看到医生的背影,包括后来的治疗过程,他都是透过压花玻璃观察到的。当然,压花玻璃后面的世界并不只是悲惨的。这段经历给了他灵感,他开始用压花玻璃拼构。你们现在看到的八个字,就是他照着透过压花玻璃看到的样子创作的。”
      这个例子似乎能解释为什么姚谦对中国当代艺术情有独钟。“其实当代艺术已经超越了以前所谓纯绘画的,或者纯照片的诉说,拥有更多的时代性、寓意性,有意识地让你去透过相同的经验解读而得到。”
      姚谦这次来北京,就是专程为了参加一场拍卖会。问他是不是有什么收获。他说:“买了一幅过世老画家的画,其他的太贵没买。”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是姚谦一贯的买画作风。关于姚谦的收藏经历,坊间总有一些很神奇的传闻,无非是他买过的很多画都几十、几百倍地升值,其中一个故事是:他数年前买的一幅刘小东的画,后来以 20 倍的价格出手。虽然常被人赞有投资眼光,姚谦却并不笑纳。他一直认为,自己买画是出于喜欢,从来不是追随流行,更不是为了升值。他也并不太关心自己买的那些画增值了多少,每次都是因为周转资金不得不出手时才知道,“哇,原来涨了那么多!”
      姚谦北京的家里,绝大部分艺术品都出自中国当代艺术家之手。虽然未必件件都出自名家之手,或者更准确地说,绝大多数都是出自默默无闻的年轻艺术家之手,但每一件作品,姚谦都发自内心喜爱和欣赏。卧室墙上艺术家陈文骥的布上油画《渐离》,是姚谦近些年来最喜欢的艺术品之一,两根渐渐分离的线条深刻地呼应了他人到中年的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3: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谦的家中,老家具、有设计感的当代家具和艺术品是三个永恒的主题。
      客厅墙上一幅东北年轻画家贾蔼力用化名创作的油画,是姚谦另一个觉得自豪的收藏。出生于 1979 年的贾蔼力近些年突然走红,作品拍卖价高涨,有很多人为投资买他的画。大概是东北人天生的偏执,画家本人一下子很困惑,决定用化名办一个展。正好姚谦的一个策展人朋友请他去看。姚谦一看,觉得这个画家跟贾蔼力很像,所以对策展人说,画得很好,但是太像贾蔼力,可能要注意一下,但还是把这幅画买了下来。收到画的那天姚谦才知道,画的作者真的是贾蔼力,而他只用了贾蔼力作品市场价的 1/30 或者 1/20。
      姚谦甚至亲自策划过一场亚洲西化艺术展,从美术史角度,对深受西方艺术影响的菲律宾、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 20 世纪的艺术进行了梳理。
      在姚谦眼中,如果一个藏家收藏画作能从美术史角度出发,那将是一个极高的评价,因为这意味着理性而非盲从。我们到他家的时候,发现他正在看之前的一期《外滩画报》,封面故事是《美术馆的女当家》。姚谦高度评价了文章提到的龙美术馆的馆长王薇:“我必须说,这几年她挑画越来越精准。所谓的精准就是说,她越来越往美术史靠拢,而不是追逐大牌了。”
      没有料到藏画卖得那么贵
      Q:《美术馆的女当家》这篇文章让你有很多感触吗?
      A:这几年国内有很多私人美术馆出现,我相信爱艺术一定是个出发点。可是美术馆某种程度上是需要时间累积的。比如欧美很多美术馆可能是某个藏家一辈子或者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努力。拥有了美术馆之后,商人在做商业运营方面会得到比较多的尊重和方便。但是这几年在亚洲,大多数美术馆是通过快速累积财富建成的。这也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但如果一个美术馆是财富快速累积出来的,除了藏品以外,更要注重美术馆的精神、定位和长期的目标。
      Q:你常去内地的私人美术馆吗?
      A:我觉得内地目前的私人美术馆都是拍卖品的整合吧,或者说是展示拍卖会上收获大牌的成绩单。我觉得内地的美术馆很好,最近尤伦斯美术馆新馆长的策展我很喜欢,中央美院这两年有几次展览也很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3: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谦最喜爱的画作之一,陈文骥《渐离》,呼应了他人到中年的心境。
      Q:这么多年来,你的收藏兴趣有什么变化吗?
      A:前些年会受男性荷尔蒙影响,很享受“拥有”的感觉,买画有时候也是这种心态。这几年退休了,音乐的收入减少很多,我也在调整我的收藏。有的时候,我会放一件,放出来的都是对拍卖公司比较重要的一些东西。所以,意外地也有很高收入。
      Q:我看到一个报道说,你有一幅刘小东的画是以 20 倍的价格卖出去的。
      A:我最高的还不止 20 倍,可以到 200 倍。(那得好几千万……)那就要看作品入手时的价格了。关于刘小东的画。当时刘小东还远远没有现在有名,有一次他去台湾办展,之前我就知道有这么一个受弗洛伊德影响的东北年轻艺术家。我跟诚品书店的画廊经理很熟,他告诉我刘小东每次到一个地方做展览,都希望画一个当地人,然后他问我愿不愿意。我说好呀,就这样和刘小东变成朋友了。这张肖像我自己收了,为了表示支持,还买了他的另几张画,因为我挺喜欢他这个人的。后来其中有一张拍卖公司跟我要了很久,也是因为我在现金上遇到了点问题,我想办某个歌手的演唱会,必须先付现金,就是制作的前期费用。那张画给卖了之后,现金上的问题就解决了。我才知道原来可以卖高 20 倍。
      Q:那你卖了 200 倍的那个是什么?
      A:唉呀……这个不能说。我要说的重点是在我卖了画之后,我会用卖画的钱转向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我不是为了投资挣钱而去买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因为等到他们成名我都已经老了死了。我觉得好的年轻艺术家,我会去赞助他的画展。你看那些有名的画家的画展我都不去,那些大牌画家,永远是女明星男明星的,然后穿名牌衣服,抽雪茄……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反倒是年轻画家,如果他们在宣传,要我出来亮个相,我都愿意,因为我知道媒体想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3: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谦家有很多艺术类书籍,主要是拍卖行图录和艺术杂志。
      Q:你买的画现在都升值了吗?
      A:没有没有,绝对不能这么说。其实这个是没有什么好骄傲的。所以你刚才说 200 倍我觉得这个话题好像不能再往下说,因为说了好像我买艺术品的最终目的就是沾沾自喜。其实,我这么说吧,那个是赵无极的画,拍卖的时候是要流标的,拍卖公司的主管是个新人,他很沮丧、压力很大。他说你要不要买这个。那时候我正好有一点点预算,画也挺好的,那我就买吧。谁知道 10 年之后真的涨了 200 倍。现在都不用推销赵无极,大家都抢着买。但是我觉得最大的“虚荣”就是在拍卖现场,当年我买的时候没人举手,隔了 10 年,再到拍卖会,台湾那些有钱人,内地那些藏家或者企业老板,那些聪明人,每次有人举手,我就看是谁在举,啊,我朋友也举,银行家也举,某个大企业老板也举……他们在举,我就觉得,啊,太过瘾了。其实我最大的虚荣是这个。
      Q:就是你收藏的眼光被认可了吗?
      A:不是我被认可,而是我会高兴说,“我早你一点看清楚这件事”;另外一点是高兴大家的审美,对于美术史的尊重终于还是回到常规。
      买下艺术品不意味拥有它
      Q:你摆在北京家里的都是一些不太有名的作品。
      A:这些只是一部分,我在台湾家里还有很多,也有交给艺术管理机构代管的。我有一些印象派作品,还有常玉、赵无极等人的,我有很好的徐悲鸿的人物肖像,很好的吴作人老师的油画。我最近还有两张民国女画家丘堤的画正在历史博物馆展出。昨天拍卖会,买了五六百万,小小一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3: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毛绒玩具是姚谦不大好意思跟人分享的一个爱好。
      Q:你有没有一些特别遗憾的、没有买到的作品?
      A:没有。当然会觉得很想买但买不到的东西。我觉得你没办法拥有艺术品。艺术品你买下来只是在有生之年让你得到更亲近它的机会,并不是拥有艺术品。艺术还是属于这个世界的。
      Q:你的收藏办个小美术展也够了。
      A:最近有美术馆来跟我谈,可是我觉得会不会就跟私人美术馆一样太招摇呢?我不想让人家觉得原来姚谦花那么多钱就为了这个。我现在比较难过的门槛是这个。其实当时我买这些都很便宜,所以才会有高出 200 倍价格的情况发生。
      Q:这些画你买回来会经常欣赏吗?
      A:当然。刚买回来的时候会特别高兴,常常看,慢慢地,它就跟你的生活越来越有关系了。比如贾蔼力的那幅画,带有某种政治哲学思考,而且有某种东北人固执和强硬的东西,而我这个空间比较抒情,他的画正好跟我的空间相平衡。房间里的那幅《渐离》其实是有点感伤。我在 40 岁以后经常都在思考人跟世界的关系,为什么有些人 40 岁以后会有危机、而有些人没有?危机是因为你还在眷恋青春吧。如果你接受,说明你是个中年人,所以说“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之后,最先要认同的是原来你会老去,身体是老天爷借给你的一个平台,你呼吸一亿次就要结束。所以谢谢老天爷借我这个生命,借我这个一亿次的呼吸。如果这么想了,中年就没那么可怕了,你对于死亡,面对老去就不再恐惧害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3: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谦观察一个人常从鞋子开始,他自己也是一个鞋子控。
      Q:这也是你最近几年才想通的吗?
      A:嗯。但我也谢谢唱片的死亡给我这个重新思考人生的机会(注:姚谦曾经说“唱片死了,音乐活着”)。我突然发觉,啊,我 50 岁了,应该思考下一段人生了,其实那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尤其那段时间我正好在北京和台北两个城市居住,每个月这样对望,就不会受一些区域文化的感染。如果我一直生活在台湾,现在也会做扔鞋子这样愚蠢的事情,或者成天在谈话节目骂东骂西。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是鼓励大家不要抱怨。为什么中年人都是悲剧呢?永远都在感叹一件事?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悲剧人物才觉得自己有价值呢?这个也会是我下一部小说的主题。
      再回音乐圈
      Q:你最近也帮一些歌手写歌,还做选秀节目的评委,有复出的意思吗?
      A:我去年突然间决定回来工作,因为我觉得我有做唱片的工作经验,而且大陆音乐制造已经开始成熟了,但是系统比较混乱。我现在主要做吉克隽逸的顾问。你看吉克隽逸在台上好像很霸气,但她台下就是个孩子,是个心思很简单的人。现在你让她说个谎,让她假装客套,她就结巴。我现在让她少商演少代言,但她也有经济压力,要达到业绩,也怕观众忘了她。但是我还是说要有进有退,退的时候要准备充电,准备下一个作品,再出来的时候耳目一新。但是在内地好像是你不露脸就会被忘记,不去炒作就会被忘记,这个是需要时间说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3: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谦年轻时喜欢开车,现在则喜欢步行和骑自行车。
      去年我还担任了《华人星光大道》评审,这个节目已经办了八年了,前面每一年他们都要参加我都拒绝了。前面收视率很好,预算很高,今年是他们最穷的一年。但是为了支持他们,我今年是赔钱进去的,我的酬劳都不够从北京飞回去的机票。
      我手头还有两个案子,说出来你肯定会大吃一惊,一个是凤凰传奇,一个是李玉刚。
      Q:这两个歌手已经定型了,还能再变吗?
      A:其实我是观察凤凰传奇和李玉刚很久以后才决定的。凤凰传奇从来不是俗气的,从来没有一些边缘的话题,甚至没有一些煽情的字眼,他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自我鼓励的,正面的。这是一个,第二个,他们的演唱会是不用公关送门票,是自然卖掉的,工作人员是不让任何人带“我爱凤凰传奇”的字牌进场的,歌手能做到这些我非常服气。我不会改变他们的风格,我就是用他们原来的东西。他们现在可能还是浅层的、表象的,我会再用深刻一点的方式。
      至于李玉刚,最早就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有一个很认真很漂亮的男生。后来他们说李玉刚很想跟你合作,你愿意吗?我突然觉得很有意思,听说他的《贵妃醉酒》是全场人会跟着唱的。他唱戏曲出生,喜欢流行音乐,然后定位在这个位置,但是他很多时间都是在做戏曲方面的东西,是有一些文化理想的人。我给他定位有一些变化,我要他听莎拉·布莱曼,要他听《魔笛》,其实在西方类似 diva(戏剧中的首席女主角)的概念。让他在现有基础上,加入一点点这些东西,新的流行元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2 10:37 , Processed in 0.1180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