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0|回复: 1

姚桐斌故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 21:57
  • 签到天数: 8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2-26 11: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桐斌故居
    编辑

    姚桐斌故居,国务院第五批颁布的锡北地区唯一一个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2年10月被江苏省确认为同意修复的省级文保单位。

    故居介绍





    故居坐落在有着悠久历史的黄土塘老街东段,建于民国36年(1947),是典型简约的民国时期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二进。第一进是沿街五柱式平屋。第二进为花窗门木结构二层楼房,中间有个花木庭院。故居沿街大门上方悬挂有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的“姚桐斌故居”红木匾额。前厅为姚桐斌生平事迹陈列室,正中是无锡籍雕塑大师钱绍武塑制的姚桐斌半身铜像,四周陈列柜中布有姚桐斌生平的珍贵资料图片100多幅及部分实物样品,可供来访者系统地了解姚桐斌的光辉一生。
    2
    故居现状编辑
    中间院落花木扶疏,西北角的一侧尚有一口年代久远的石栏井,东北侧植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绿荫婆娑,据说已有100多年树龄,每年金秋桂花盛开,芬香浓郁,旁边还种有腊梅花、天竹等花卉。两边院墙上镶嵌有江泽民、李鹏、聂荣臻、张爱萍、宋任穷、薄一波、刘华清、宋健、邹家华、钱学森等党

    姚桐斌故居


    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央军委和其他各部委领导人,还有许多著名科学家的花岗岩碑刻题词。这些题词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姚桐斌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

    第二进为二层楼房,门口花窗落地门上方悬挂有红木雕刻的“耕读世家”4个字,通过楼下东间靠北的木楼梯到楼上是姚桐斌的卧室,室内尚保存着具有民国时代特色的床、橱、镜台等家具。楼下底层是三间联通式客厅,正中高悬姚氏“三乐堂”的匾额,中间挂着一幅酣墨淋漓而精致的《墨龙取水图》中堂,两侧挂的是以朱柏卢先生治家格言中的名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内容的一副对联,四周靠墙摆放的玻璃柜中陈列有姚桐斌生前用过的一些文化用品、生活用品和部分文书档案,墙上挂着姚桐斌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资料图片以及他与家人合影的放大照片。
    姚桐斌故居自2002年10月开始动工修葺,至2005年9月修复开放,现已成为无锡市锡山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姚桐斌故居始建于1947年,现保存完好,2002年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神五、神六飞天梦圆之际,为更好地纪念为航天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代功勋,锡山区投入170余万元对

    姚桐斌故居


    姚桐斌故居进行修缮,并收集有价值的资料和实物,建姚桐斌生平事迹陈列室,供后人瞻仰。

    位于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村是我国“二弹一星”元勋——姚桐斌的故乡。近日,整洁一新的姚桐斌故居迎来了近百名科普爱好者。这是无锡市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市科协举办的“科普一日游”活动。
    据了解,锡山区的姚桐斌故居被列为“科普一日游”的活动景点。姚桐斌是我国航天材料工艺奠基者,1947年赴英国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他曾说,“我回来不是为了名誉和地位,而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建设。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
    姚桐斌故居被列为“科普一日游”的活动景点,将对提高黄土塘老街的知名度,吸引广大群众走进科普基地、走进新农村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3
    姚桐斌简介编辑
    姚桐斌是我国航天材料工艺的奠基人,1922年黄土塘出生,1946年考取公费留学,1956年在国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回国参与“两弹一星”的研究和建设,成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姚桐斌


    第一任所长。他主持开展的研究课题达500多项,对火箭的制造起到了指导性作用。1968年被“革命群众”以“反动学术权威”的名义暴打致死,时年46岁。1978年被追认为烈士,1999年授予“两弹一星”勋章。

    4
    免费开放编辑
    2005年11月12日上午,位于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的省级文保单位,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故居,经修复后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5
    参观指南编辑
    位于无锡市,锡北镇,黄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 21:57
  • 签到天数: 88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11: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访姚桐斌故居 (2010-03-30 12:41:38)
    标签: 姚桐斌 璜土塘村 杂谈       
    德昭日月感后人
    ——访姚桐斌故居

    文化墙上百幅浮雕随人而行,展现着久远的生活形态,老年书场内茶香氤氲,表演的者和听者同样投入。这里面有文化的魅力,有人间的暖意,使初冬的黄土塘安静而温和。
    转一个弯,街道更加狭窄,建筑更有古意,我们脚下的石板路更有岁月磨蚀的痕迹,更有江南水乡的味道。这里就是黄土塘老街。姚桐斌故居就在这条安静温和的老街上。
    这是一幢三开间两进深的民国时期建筑,朴素含蓄,与老街其他建筑十分协调。故居大门上方悬挂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写的“姚桐斌故居”匾额。前厅为姚桐斌生平事迹陈列,后部为一幢二层楼建筑,恢复了姚桐斌卧室和部分面貌。
    前厅正中是姚桐斌铜像。2000年6月,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为姚桐斌塑像题词:“我国航天材料工艺奠基者”;
    2000年1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姚桐斌塑像落成典礼题词:“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
    铜像下方是姚桐斌的生卒年月。简单的减法之后,我感到巨大的震惊: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只活了46岁!
    46岁,男子的黄金时期,正是出成果的年龄。而姚桐斌,在这个年龄上,失去他热爱的航天事业,失去他的奋斗,他的聪慧,他的火焰般的生命。
    46,这个数字把我击中。这位在46岁去世的科学家,让我沉入一种复杂难言的心情之中。我仔细地看着那些照片和实物。照片上,他聪慧的眼神和明朗的笑容,穿越岁月的风霜,深深打动着我。他纯洁,热情,有信仰,有追求,有成就,他的生存是像火焰一样的生存。
    姚桐斌1922年9月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黄土塘,1945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矿冶系,1947年赴英国留学,1954年到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工作。他有崇高的理想和赤诚的信念,1956年在国外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到英国许多地方作报告,声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并积极为祖国募捐。他背着背包自费跑遍英伦三岛,演讲极具感染力,被人们称为“红色信使”。好多留学生就是听了他的演讲才回国的。姚桐斌在国外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都较优越,但他怀着“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几次三番要求回国参加建设,坚信祖国将来一定会强盛起来。 1957年姚桐斌回国时,中国的材料工业很落后,而研制一枚火箭、一颗卫星,需成百上千种材料和上万个零件,并且要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工作。他回国后不去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当教授、研究员,而到当时只有12名大学毕业生和一台老式显微镜的国防部五院材料研究组报到。他说:“我回来不是为了名誉和地位,而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建设。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具体事情,和大家一起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
    他是一个把生命和激情贯注到工作的人。他说:“只要能把我国的航天事业搞上去,我就是死了也甘心。同志们,我们大家努力吧!” 他患有严重的花粉过敏症,有时还要发高烧。医生要他休息,他说:“只要能起床,我必须去工作。”有一次,他和几位工程师到西北地区出差,因在火车上讨论工作错过了站,为不耽误工作日程,他们在茫茫黑夜里手持木棍,步行几十里走到了目的地。他注重科研管理,对实验室东西堆放乱提出批评,要求实验室做到文明、整洁、有序。他组织科研作风展览会,用大量的实物事例来分析科研作风对科研质量的影响,对全所同志震动很大,教育极深。他还经常深入一线进行业务指导。
    辛勤忘我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958年底,身为航天材料研究室主任的姚桐斌,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大家艰苦探索,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试制新材料近300种,满足了导弹仿制的要求。当我国第一枚火箭上天时,它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已全部为国产材料。1959年,铜合金棒断口缺陷问题久攻不克,他指导课题组利用真空吸注法解决了这一难题。1960年,组织上安排他去北戴河休养,他却随身带了一箱子书刊资料。同去休养的钱学森发现后笑着对他说:“哪有像你这样休养的?”1961年,他将蜂窝结构研究列为重要预研课题。目前,我国各种型号的火箭整流罩都采用了蜂窝结构工艺。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位优秀的科研管理者,姚桐斌的去世让人扼腕痛惜。1968年6月8日早上,他像往常一样按时上班。中午12点,他批改完文件后回家吃午饭,还未坐稳,便被暴徒毒打致死。周总理对姚桐斌的被害极为气愤,说:“姚桐斌是我从海外要回来的专家,国家需要这样的专家!”并马上采取措施,将一大批重要的科学家保护了起来。他的追悼大会于1978年3月18日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为其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已是1983年。
    姚桐斌在我国航天事业初创阶段组建、领导了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为我国火箭有卫星研制提供了材料保证,为国家培养了一代航天材料及工艺人才,为我国运载火箭及导弹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航天材料及工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决定》,姚桐斌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里已成为无锡市锡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姚桐斌故居后部的房屋是全木结构,庄重沉稳,“耕读家风”的匾额端端正正,庇护和见证过姚桐斌的成长。院子里的广玉兰在初冬的寒意中仍然青翠,叶片饱含水分,看上去湿漉漉的,沉甸甸的。也许,自姚桐斌去世之后,这株广玉兰和其他植物,就以这种忧伤的方式静静地绿着,怀念故人。再回到前厅,感觉姚桐斌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在这里形成强烈的气场,包裹着我,感动着我。黄土塘人把姚桐斌用过的办公桌椅从北京运来,陈列在此。我抚摸着朴素厚实的实木桌椅,想:它们会为自己感到庆幸吧,因为它们被姚桐斌的家乡人所珍惜,因为它们陪伴过这样杰出的人,因为它们在主人去世后,终于走进了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在办公桌的右侧,安放着姚桐斌生前陈列在自己办公室里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模型。火箭模型仍然是一飞冲天的姿态,告诉人们,中国的航天梦凝聚着多少人的智慧与心血,奋斗与牺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1-5 15:11 , Processed in 0.1044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