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5|回复: 1

街巷中隐藏的故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3-12 18: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忆一条消失的街道(上)

    文/陶师舜

        美国著名学者马歇尔·伯曼说:“街道的主要目的是社交性,这赋予其特色:人们来到这里观察别人,也被别人观察……”出色的街道,通常是既能沿途驱车又可以步行其中的公共场所,不过步行是这里的主流。


        商业繁盛的街


        昆明的人民中路,从前称武成路,因武庙的武成门而得名。从明代洪武年间筑昆明城起,它就是昆明一条重要的街道。


        在老昆明人的印象里,从前的武成路确乎算得上一条保存最完整、文化积淀最深厚的老街。这条街,元代就已初具规模。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昆明始建砖城,武成路遂被围入城内。清光绪后,武成路与土主庙街、城隍庙街、武庙街、小西门正街连接,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统称为武成路,全长800多米,成为昆明的一条繁华街道。


        从前的武成路,人们常常可以在街道中间行走。笔者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居住在武成路,走遍了这里的街街巷巷。


        旧时的武成路,路面均用青条石铺成,与今天的人民中路相比,狭窄得多,车道仅宽8米,两边铺檐下人行道仅宽2米。雨天,青石街道被雨水洗得干干净净,有月光的晚上,路面闪闪发亮似银河。


        记得街边两廊的铺房,全为上铺板的青瓦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为防火,每隔三五间铺面,必有一道覆瓦的厚实封火砖墙高高耸起。铺房门面,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一律漆成红褐色,与青石街路相配,极为古朴素雅。1935年,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到昆明,蒋夫人见到这座边疆省会的街道和建筑,不禁感叹:“昆明城的街道十分干净整洁,建筑物都是同一色彩,和我们在其它地方见到的那些杂乱的建筑相比,使人感到更舒服。”(宋美龄《蒋夫人言论汇编》)


        武成路从街头到街尾,两廊各类大小商铺鳞次栉比,多得数不清。有土杂铺、百货铺、纸品铺、文具铺、眼镜铺、钟表铺、毛笔铺、书铺;有茶馆、理发铺、浴室、租碗铺、瓦盆铺;有布庄、成衣铺、裁缝铺、中药铺、医馆、客栈;有饭庄、羊肉馆、牛菜馆、饺面馆、甜浆馆、豆花米线铺、糕饼铺……


        靠近大富春街、洪化桥与武成路相交的十字路口,有清代光绪年间就开设的老字号“福元堂”中药铺,坐堂医生都是有名气的老中医,记得常有姚氏家族的医生坐堂把脉,其医德医术之高,至今犹令老昆明人赞不绝口。


        在中和巷与武成路正街相交处的街口,还有一家在民国年间就已存在的租碗铺。从前很多昆明人家自办宴席,都会上门租用餐具。铺面里是长长的深色柜台,宽宽的台面抹得光亮。柜台后,靠墙竖立的高大黑漆木柜,一直排到铺子的深处。木柜内,一台台分门别类地收藏着景德镇出产的各式碗、盘、碟、杯、盏、壶及大小勺具。各类酒席需要的器皿,这里差不多都有。这些瓷器的制作年代,从清代至民国的都有。若是现在这些东西还存留人间,随便拿出一件,恐怕都算得上是精美珍贵的文物吧。


        武成路中段,江西人张学成开的毛笔铺、江苏浴室、国际理发室,也都很有名气。


        记忆中的美食与茶馆


        武成路上段,华山巷(土主庙巷)对面的“玉珍园”牛菜馆,店主姓马,他家的粉蒸牛、羊肉,颇得市民青睐。劝业场(城隍庙街)南口的“燕鸿居”,专营肠旺米线、焖鸡米线、鳝鱼米线;大众茶馆(实验剧场)斜对面的一家甜浆馆,专营豆浆、油条、包心汤圆、凉饺。所谓凉饺,即是用糯米面制皮,蒸熟放凉后,以甜豆沙为馅,做成形似水饺而较大者,表面染上几点绿色和红色,故又称五彩凉饺。凉饺颇获昆明人青睐,尤其是夏日炎炎的午后,买一个吃着,甜蜜清凉,十分爽口。据罗养儒《纪我所知集》记载,凉饺早在清光绪末叶就已是昆明常见的民间特色小吃。此外,武成路铁局巷口的“锅魁”,三一圣堂斜对门的汆肉米线、火巴肉米线,武成路下段(小西门正街)的豆花米线、凉卷粉、凉豌豆粉……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吃,至今回想还让人垂涎。


        整条武成路从街头的劝业场,至街尾的洪化桥和小西门正街,大小茶铺少说也有30多家。这些茶铺绝大多数属乱弹茶铺,除喝茶外,还有说评书、唱滇戏京戏、弹三弦拉二胡的。


        五一电影院一带原是城隍庙,庙门外两侧边各有一茶馆,里面有艺人说书,日夜都坐满了人。辛亥革命后,这一带茶馆和小吃摊日益增多,十分热闹,人称城隍庙街。民国二年(1913年),城隍庙改为公祠,后又在原址建电影院(今五一电影院处),并在两廊建了砖木结构的两层青瓦铺房百余间,有茶铺、饭铺、小吃铺、书铺、阅览室、杂货铺,直达十字街口。这一段街区,又称劝业场。194149日,27架日机空袭昆明,城隍庙街的街前街后各中一弹,全街毁于一炬。19428月,劝业场开始重建。一年后,劝业场的大众茶馆又飘荡起说书声和滇戏声……


        有些茶铺,其实就是在民居住家的天井里或四合院里,摆上几张方木桌、几条长木櫈。本地老茶客围桌而坐,每位茶客面前放一杯盖碗茶。茶客们谈天说地,有时,在烟雾氤氲的茶铺里,有茶客一时兴起,吼出一段滇戏或京戏,引来一阵叫好声……


        我最难忘的是劝业场北口那个大众茶馆,里面竟有个小戏台,戏台下是一排排木靠背椅,可坐八九十人,算是一个可以边喝茶边看戏的小小戏院。每天午夜两场演戏,由于票价不高,演员又演得相当认真,且又是讲本地方言土语的老滇戏,故场场客满。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有个姨妈在武成路与劝业场交叉的十字街口附近,开了个土杂铺,我经常跟着外婆去姨妈家,姨妈总是买了戏票,让外婆和我去看戏。看戏的人,多是附近城乡居民,大多数文化不高,甚至还有不少文盲(如我的外婆),但他们却能从传统戏曲里,学到些忠孝节义,识得清忠奸,辨得明好坏,为英雄落泪,对奸人瞪眼。






        武成路上的三座大庙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昆明城中的寺观庵堂有近百座。武成路老街则更是一街数庙。从街头到街尾,著名的古庙就有土主庙、城隍庙、武庙。


        街上段的土主庙(后为华山小学,今是某中学分部),建于唐(南诏),原名大灵庙,元末改为土主庙,志书称其为昆明城“最古之庙”,内供三头六臂骑白牛的大黑天神。院内有一株名贵奇异的菩提树,传闻乃南诏大又法师自西天竺(印度)携带之念珠丸子种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滇时,曾“过土主庙,入其观菩提树”。清顺治年间,该树枯死,清康熙丙午年被大风连根拔去。笔者翻阅史料得知,昆明自古多风,三月常有狂风。如史料记载:“明弘治十六年,昆明大风,贡院腾蛟、起凤坊额吹去十余里”,“清道光七年,昆明三月,大风拔木。”可知大风将土主庙中菩提树连根拔去之说,并非虚妄之词。


        20世纪初,在土主庙开设昆明市立第五小学,约上世纪四十年代又改为华山小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随当教师的母亲在里面住过一段时期。虽已为学校,但寺庙的建筑格局没有改变,仍为三进院落。第一进,据说抗日战争时遭日机轰炸,被夷为平地,后成为学校操场。第二进,一座大殿巍然雄踞于高高的石级之上,殿内神像早已荡然无存,变成学校的礼堂。19425月,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于此礼堂内,举办过为抗日劳军募捐义卖的画展。石级下的院落十分宽敞,院内还矗立着一座四面四级石头阶梯的塔式四方碑柱,听说碑文是云南著名教育家龚自知先生撰写的。第三进院落里面,有一座二重檐歇山屋顶的老楼,有之字形木楼梯曲折而上,光线十分黝暗。老楼两厢,各有二层青瓦木楼三五间。此院落比起第二进院落,窄小了很多,却花木扶疏,环境清幽。此地,据说过去是长老居住、会客、兼坐坛讲经之处,后来成了教师宿舍。


        土主庙门口,是一条青石路面的宽巷,清代叫土主庙巷,民国后改称华山巷。巷口的正街,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称土主庙街,后为武成路上段。土主庙巷的两旁,十分热闹。那里有卖蟋蟀和屎克螂的,有租小人书的,卖“洋画”的,看“西洋景”的,有玩打转盘赌赢沙糕寿星和糖人武将的,还有卖油炸洋芋粑粑和鸡蛋米浆粑粑的,成了我少年时最爱逗留的地方。


        城隍庙位于武成路中上段,大门正对十字街口,后殿至翠湖边的荩忠寺坡。庙门前有一个大戏台。民国年间在这一带建起劝业场,即后来的五一电影院一带。


        在武成路中下段,是供奉关帝的武庙。1923年,武庙改建成小学校,即今武成小学。


        三一圣堂与普天寺


        武庙东侧,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起一座基督教堂,名曰“三一圣堂”。


        “文革”前夕的一个傍晚,我从武成路下段的住家,去单位参加每晚必有的“政治学习”。路经三一圣堂,只见这座中式大屋顶的双檐三层砖木结构的教堂,大门紧闭,二层的六扇窗口,除两个窗内透出一点昏黄的灯光外,其余皆黑漆漆地无一点亮光。底层的礼拜大厅内,竟传来钢琴的演奏声,弹的是一首我不知道的基督教圣歌。我因要参加“政治学习”,没敢多停留,便快速离开了教堂。等我从单位学习回来,已是夜里11点半。经过教堂时,却惊讶地发现里面的钢琴声并未停息。我站在教堂门外听了一小会儿,琴声的节奏很快,超乎寻常。就在那天半夜,教堂突然失火。消防车的尖啸惊醒了一街居民。我从楼上推窗东望,见教堂二楼三楼的所有窗口,都冒出了红红的火舌。经消防队员奋力扑救,大火终于扑灭。失火的原因,至今仍是难解之谜。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政府才又拨款修复了这座古老的教堂。


        武成路中下段的静安里巷内,有一座不知建于何代的普天寺,后改为丝竹会馆,内有戏台,主要唱滇戏。20世纪五十年代初,这里改为新滇电影院,巷名也改叫新滇巷。新滇电影院专门放映过期的电影。如果错过新影片,在这家小影院都可以补看到,故其生意比放映新片的大影院还红火。放映厅除正厅以外,还有仅有五六排座位的矮小的木楼厅,并连着左右两厢极其逼仄的古色古香的木结构厢楼。厢楼上也设数排座椅,每排三至四座。厢楼及正楼下,均有几根细木柱撑着。全场最多只能容纳400多个观众,虽属公私合营,却更像私人开设的小型戏院。原丝竹会馆的老戏台还在,银幕就挂在戏台里壁,故第一排的观众距离银幕也并不觉得近,还挺合适。记得我在新滇电影院看过的影片有:《天仙配》《山间铃响马帮来》《神秘的旅伴》《徐秋影案件》《羊城暗哨》《智取华山》《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地下航线》《列宁在1918》《攻克柏林》《两亩地》等,至今回想这些老电影,仍印象很深。






    作者单位:昆明市前卫西路中段世纪半岛茶溪谷

    原载2013915日《云南日报》第7版:云之美·文史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8: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街巷中隐藏的故事

        老武成路两廊,有40多条历史悠久的巷子,巷中有巷,大巷套小巷。昆明地名专家张科仁先生经过认真实地调查得出结论:武成路是昆明老城小巷最多的一条街道。

        连接武成路的巷子,几乎都是青条石路面,干净清爽,雨天也很少泥泞,大多数巷名古雅独特,颇有历史渊源——

        中和巷。清代称沈官坡,是一条缓缓的长下坡巷,所有路面均为青条石铺筑。因其与明代江南巨富沈万三有关,故名沈官坡。明初,江苏昆山县周庄人氏沈万三,号称“江南巨商”,因商而官,后获罪于朱元璋,被戍云南,曾隐居于昆明武庙街中和巷内。沈万三在昆明期间,为人忠厚守信,常不分亲疏慷慨助人,深受仕民和邻里敬爱,后来人们将他居住过的中和巷称为沈官坡。中和巷有四个出口,分别连接武成路中段(武庙街)、翠湖南畔、劝业场(城隍庙街)与磨盘山荩忠寺(城隍庙)、桑梓巷。

        从武成路至翠湖南畔一段,是中和巷的主巷道,是一条弯曲多拐的青条石长下坡路。巷内房屋,多为清代和民国初期建盖的青瓦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环境十分清幽。沈官坡一侧的高地上,耸立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屏会馆。会馆分三进,房屋较多,里面的住家基本为石屏籍人。会馆大门为青砖砌筑的拱形门,门额上镌刻的“石屏会馆”四字为袁嘉谷先生亲笔所书,书法极其精湛,增添了这座古老会馆的文化含量和墨香文气。

        大富春街。虽称街,其实是较宽的巷。明末清初,从江浙一带迁滇的人,多在此建房,并以故乡的富春江取巷名,有江浙人思乡之意。大富春街内,还有芭蕉巷、通济巷、永井巷、庆合巷等,巷中有巷。芭蕉巷因巷内有芭蕉树而得名。

        小富春街。与大富春街相连而东拐,稍窄,取名与大富春街相同。巷内弯弯拐拐地连着几条小巷,如三转弯、汲水巷、饮泉巷、梅子巷等,曲径通幽。

        上马巷、下马巷。清代,文武官员到城隍庙、武庙祭祀,均在此处上下马。原为一片空地,后建房若干,形成两条巷道,便称上马巷、下马巷。
        饮甘巷。清代,巷内有水井,味甘。每当武庙、城隍庙、土主庙祭典时,文武官员的马匹来此饮水,故名。

        洪化桥。清初,吴三桂填菜海子(即翠湖)之西造平西王府。府前有洗马河,河上有石桥。后吴三桂叛清称帝,其孙吴世璠继位,伪号洪化,河上石桥始名洪化桥。此桥正对一条如巷的甬道,便称此巷为洪化桥。清代,官吏士绅纷纷在洪化桥两旁建房,多为砖木结构庭院式建筑,又形成咸阳巷、佘家巷、三阳巷、肴美巷等几条巷道。

        咸阳巷。地处洪化桥,青条石铺巷路,两旁青砖巷墙高耸。元初,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平章政事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又治理盘龙江和滇池有功,深得百姓拥戴。1729年赛典赤操劳成疾,在昆明亡故,百姓无不悲痛,“王葬之日,百姓巷哭”。后来元朝皇帝追封他为“咸阳王”。为纪念赛典赤·赡思丁,遂命名此巷为咸阳巷。1938928日,9架日机空袭昆明,咸阳巷及蒲草田一带民居惨遭破坏。

        料香巷。民国初年,巷中有做香料的人家,故名。

        可以说,武成路上的几十条巷道,大多有来历,有故事,在此难以一一讲述。

        历史名人的足迹

        武成路曾留下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滇时,曾来到武成路上段(土主庙街),入土主庙观赏庙中之菩提树,并对菩提树作了生动细腻的描述:“树在正殿陛庭间甬道之西,其大四五抱,干上耸而枝盘覆,叶长二三寸,似枇杷而光。土人言,其花亦白而淡黄,瓣如莲,长亦二三寸,每朵十瓣,遇闰岁则添一瓣……”

        1911年农历九月初七日雷雨之夜,蔡锷、唐继尧、李鸿祥、谢汝翼、黄毓英、刘存厚、黄之和等20余位力主共和的革命党人,聚集在武成路富春街口“福元堂”中药铺后院正房的唐继尧寓所,秘密召开会议。这样的秘密会议前后举行过五次,这是起义前的最末一次会议。隆隆的雷声中,神色庄重的全体与会者举起右拳宣誓……两天后(九月初九日),震惊全国的辛亥“重九起义”爆发。

        1925年秋,著名作家艾芜也曾到过武成路中上段城隍庙街(又称劝业场)。当时,艾芜是一个在饥饿线上挣扎的来自成都的漂泊青年。艾芜在著名的《南行记》首篇——《人生哲学的一课》中,这样写道:“初秋早上的阳光,抹在我颓然的脸上。市声在一碧无云的天空下面,轰轰地散播着……我是无所选择的了,只要有安身之处,有饭吃,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有没有工资,都得干了……走到城隍庙街,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业场的楼上,同时还想给脑筋一点粮食,就完全不顾及由污旧衣衫表现出的身份了。一间临街的小楼屋做的阅报室,桌上放些杂志,放些书,放些报纸。窗外射进一两线阳光……翻看报,华安机器厂招收学徒的大字广告,跳到我眼里来了……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大师茅盾夫妇来昆,曾在武成路下段(小西门正街)武新巷内的孙家花园小住,不久去了重庆。孙家花园虽有“花园”之名,其实是一座古老的大宅院。我少年时的住家,就离此处不远。记得我曾和几个邻居小伙伴,趁孙家花园那镶着铜门环的高大黑漆大门开着时,溜进去玩耍。印象里,那是一处深藏于民居中的有些不同凡响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宅院,灰瓦高墙,内有青石板铺地的长方形天井,有走马转角楼的二层楼房,门窗雕饰精致。楼后的花园,花木扶疏,竹篁幽然,环境古雅清幽。听街坊老人讲,孙家花园过去的主人,是民国年间的军界名人孙永安。后来读纳国庆先生著的《清末昆明留日回族人士》一文,才知道孙永安是清末云南首批留日官费生,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回国后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追随蔡锷和唐继尧,是其麾下的重要将领,在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成路靠近小西门一间临街的两层楼的铺面,曾经是开明书店所在地。19407月间,文学大师巴金先生到昆明,就住在开明书店楼上。(《盘龙文史资料》第17134页)

        据闻一多先生的次子闻立雕所著《闻一多图传》一书介绍,19388月,闻一多全家曾租住在武成路福寿巷3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房东姚医生家住楼下,闻一多一家连保姆在内8口人,住三间正房和两间东厢房。闻一多先生将书房取名为“璞堂”。“璞”者,待琢之玉也。这一时期,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开了《楚辞》《尔雅》《诗经》等课,所发表的文章就冠以“璞堂”二字,如《闻一多全集》收入的《璞堂杂识》。

        笔者曾听武成路父老传闻,抗日战争时期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也曾住过武成路。有位老人还言之凿凿,说胡志明就住在武成路一家越南人开的裁缝铺里。近来,笔者翻阅昆明著名摄影家廖可夫先生的摄影作品集《瞧瞧老昆明》,读到这样的文字:“华山南路68号,是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从事救亡工作的栖身之所。他常住在二楼东面二间屋,楼下设书店。”华山南路68号,与武成路上段(土主庙街)紧连,构成“丁”字形街,相距不足百米。胡志明当年因工作或生活需要,行走在咫尺之遥的两街之间,应属常事。他有时住在武成路越南人开的一家缝纫铺里,也是有可能的。故而,武成路父老所言,并非虚妄。

        武成路仅是边疆省城的一条老街,竟与如此众多的古今名人有关,这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并不多见。

        回想旧街武成路风貌,恍如隔世。我不由想起我单位原来的总工程师、昆明著名古建筑专家、九旬高龄的李岱传先生,生前曾对我说过:昆明的老街老巷老建筑,积淀着太深的历史文化和乡情亲情,可以说,它就是这座城市凝固的历史和文化精脉。

    作者单位:昆明市前卫西路中段世纪半岛茶溪谷
    原载2013918日《云南日报》第 7版:云之美·文史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9-29 21:27 , Processed in 0.1216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