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7|回复: 0

“启蒙蕃社著先鞭之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3-14 16: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启蒙蕃社著先鞭之士”
    ——沈光文在台湾的传奇人生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发布日期:2012-11-30 |
    叶雨


    台湾台南文庙中的沈光文像。资料图片

      明末清初,有一位著名学者把祖国的灿烂文化带到了台湾,把自己的智慧传播给台湾人民,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花蕾在宝岛盛开。他就是被称为台湾文献初祖的沈光文。今年恰逢沈光文诞辰400周年,在沈光文的祖籍地宁波以及他生活了半生的台湾,都组织了各种活动以示纪念。

      鬼使神差成内应 绘图相助郑成功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军在赤嵌登陆,一举收复台湾。而在此前,台湾已被荷兰殖民者占据达37年之久。郑成功成为一代民族英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郑成功能顺利登上神秘宝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有一张台湾地图。为他提供这张地图的,就是9年前流落到台湾的沈光文。

      沈光文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16岁时考中秀才,崇祯三年(1630年)又中浙江乡试副榜,崇祯九年(1636年)25岁时进南京国子监读书。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覆灭,清军攻占南京,浙东义师在钱肃乐领导下慷慨北上,守卫钱塘江。沈光文于此时束装回乡,加入鲁王的抗清队伍,被授予太常博士,参与钱塘江划江之役。1646年,清兵攻陷绍兴,沈光文随鲁王入闽,晋升为工部郎中,在金门诸岛部署抗清,后相继任兵部职方郎中、太仆寺少卿。其间,他奔波于浙江、福建、广东之间,做鲁王与郑成功之间的联系人。

      1651年8月,清军攻陷舟山,鲁王逃奔金门。沈光文见明政权大势已去,便于1652年秋天取水路移家去泉州。路上忽遇飓风,在惊涛骇浪中,小船竟一直漂至台湾岛。

      当时台湾正被荷兰殖民者占据,荷兰太守富尔普根据报告,派华人听事许杏、胡光调查虚实。在查清实情、确认沈光文并非“间谍”后,派人将沈光文救上岸,并以礼相待,还给他们提供住所和粮食。沈光文从此开始了他在台湾30多年的漂泊生涯。

      富尔普为了巩固殖民统治,企图拉拢沈光文,但被沈光文拒绝。半年后,新任太守凯撤上任,一反前任太守对沈的态度,对沈再无礼遇可言。

      恰在此时,宝岛同胞终因难以忍受侵略者的种种凌辱压榨,揭竿起义。义军失败后,荷兰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进行了残忍的报复,对此,郑成功声言要兴师问罪。凯撤惶惑不安,严禁岛人与郑成功联络,实行封海防明的政策。凯撤得知沈光文与郑成功关系密切,便认为沈是郑派到台湾的“间谍”,对沈光文监视更严,甚至将他和儿子逮捕入狱。后来,沈光文的哥哥将其营救出来。为了逃避荷兰侵略者的暴行,沈光文隐居于荒野穷乡之中,不想这却成就了他的一件大功绩。

      在艰苦的求生过程中,沈光文行医济世。他为了采草药治病,登山问水,把台湾的一草一木分纲目记载下来,为后人提供了文献资料,且与大陆纲目相通,列有共同的名称。

      在跋山涉水之际,沈光文踏遍了台湾这块神奇的土地,制作了《台湾舆图考》。《台湾舆图考》以赤嵌城(台南市)为轴心,东西南北四方由近及远延伸,记载了台湾人迹可到之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沈光文全心全意支持郑成功驱逐荷兰入侵者,在荷兰殖民者的残酷压迫下,他竟然真的成为郑成功的内应。据说,沈光文所绘制的海防设施地图,通过何斌(荷兰殖民者当时想恢复闽台贸易而派出的使者)秘密带给了郑成功,后来郑成功进攻台湾时,因有图在手,减少了很多麻烦。

      再见明朝遗贤士 合力推行儒文化

      话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听说沈光文也在台湾,非常高兴,他以非常隆重的礼仪召见了沈光文。那时,很多明朝的遗老遗贤们也纷纷随郑入台,沈光文见到他们也很高兴,相互感慨能在有生之年相见也算幸事。

      这些不愿归顺清朝的文人学士入台,大大提高了台湾社会崇尚文化的风气。以较早到台的沈光文为主,还有较著名的王忠孝、辜朝荐、郭贞一、李茂春等人,开始提倡和宣传传统文化,将儒家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他们以传统的诗文形式,写下了台湾最早的文学作品,成为台湾文化的开拓者。

      沈光文在台湾为提倡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他不仅积极提倡文教为先,而且身体力行。他给后世留下的著述有《台湾舆图考》1卷、《草本杂记》1卷、《流寓考》1卷、《台湾赋》1卷、《文开诗文集》3卷,后来由他的同乡全祖望寻访刊刻出来。由于沈光文在台湾生活30多年,从荷兰占领台湾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及郑氏家族的盛衰情况,他都亲眼目睹。以前也有人记述过这些历史变迁过程,但由于战火,许多文献都没有保存下来。唯有沈光文,不仅用文字记录了这段历史,且保存至今,为后人研究台湾历史提供了真实而宝贵的资料。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的一段日子,是沈光文在台湾最快乐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半年后郑成功染病而亡。其子郑经一改郑成功的施政方法,取消了对遗老们的优待措施,这使沈光文忧愤交加,便在诗文中暗加讽谏,这使得郑经极为恼怒,对沈光文百般刁难。

      无奈之下,沈光文去了大岗山超峰寺落发为僧,法名超光。身入佛门的沈光文心却在尘世。1674年,经各方人士说情,郑经才免沈光文一死,使其从空门还俗,回到目加溜湾居住。

      攻坚克难事教育

      “沈子”美名留台湾

      自1624年被荷兰侵占后,台湾的汉语文几乎全被荷兰文所替代。清高又愚忠的沈光文能忍受外来侵略者的迫害、郑经的嫌忌,也能抑制自己“一臣不二主”的心态折磨,却万万不能忍受中华民族文化被摧残。哪怕他频频搬迁住地、无米下锅,仍必就地设馆,以汉语文教育当地汉族和台湾少数民族。

      在目加溜湾居住的这段时间,虽然生活十分艰苦,倒还有个较为平静的生活条件,这使得他有机会为奠定台湾的教育、文学、方志等事业作出开拓性的贡献。在此期间,他招收生徒,教授汉字,讲授国学,同时兼行医术,治病救人。直至1681年,郑经去世,郑氏家族才对沈光文复礼如故。沈光文的日子又好过了。

      沈光文长期孜孜不倦的教学,激发了台湾同胞的爱国心,中国文字渐渐在台湾推广和普及起来。人们说,郑成功能驱荷获胜,“实有赖沈公十载教化之功也”。由此,沈光文被称为“启蒙蕃社著先鞭之士”。1684年,诸罗县(今台南附近)第一任清朝知县季麟光评估沈光文在台湾教育上的功绩时说:“台湾无文也,斯庵来而始有文矣。”现今台湾学者认为“台湾之教育,实始自沈公教学蕃社始继荷人而教以汉字也”。

      1683年,清兵入台,台湾被划归福建,而闽浙总督姚启圣和沈光文是旧交好友。听说沈光文依然健在,姚启圣不但致信问候,还邀他出山入仕,但一生抗清愚忠的沈光文拒绝了姚启圣的邀请。对此,姚启圣并不介意,他知道年老的沈光文归乡心切,就答应派人送他回鄞州安度晚年。孰知此约还未来得及践行,姚启圣突然因病而逝。沈光文痛心万分,所幸的是,时任诸罗知县的季麟光崇文尊老,对沈光文非常尊敬,不但按期拨给钱粮,而且每10天看望他一次,这使晚年的沈光文有了优裕的生活条件。

      沈光文曾和从大陆赴台的诗人韩文琦、赵行知、华裘、王际慧等人组建了当地最早的诗社——东宁社,相互切磋、互相唱和,以抒情言志,并将诗作编为《福台新咏》。现代台湾学者认为“台湾之文献,始于沈公之《台湾舆地图考》”;沈光文撰写的另一台湾首见的史地篇——《台湾赋》,被誉为“台湾之赋,始于沈公之《台湾赋》”,这也成为后人作台湾赋的蓝本。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77岁的沈光文于诸罗逝世,葬于善化里东堡。在台湾这36年的日日夜夜,沈光文虽过得辛苦,但他为开发宝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台南市庆安宫的文庙里,祭祀的是孔子、孟子、朱子(朱熹)和沈子(光文)。台湾人民把他与孔子齐名,称他为台湾的孔子;在台南市延平郡王(郑成功)祠西厅也立有他的神位,这些足见他在台湾人民心中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9-29 21:33 , Processed in 0.1018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