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方的《全真列祖赋》 宋德方系全真七子中刘处玄的嫡传大弟子,逝于定宗贵由二年(1247),历事刘长生,王玉阳、丘长春等全真高道,全真教史有“三灯传一灯,一灯续三灯,”[44]之誉。他的<全真列祖赋>历记自全真创教至蒙古帝国时期全真传法世系,其内容有不见于另外两谱者。这份<列祖赋>保存了较早时期全真教内部对宗系传承的看法,是一份很珍贵的文献。 此赋可以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全真教与传统道教的联系,反映作者极力将年轻的全真教与道教大传统牵联结合的尝试。其云:“三清,全真之主也。不全其真,曷为三清?四帝,全真之师也。不全其真,曷为四帝?由是言之,龙汉以前,赤明以上,全真之教固已行矣。”[45]此种将传统道教崇奉之主神三清、四御与全真教牵联之企图颇值得注意。它表明作为一种道教精神新产物之全真道最终仍复归于中国道教的大传统。按王嚞开创全真教,标榜不主一相,不居一教,凡立会必以三教名之,设教多引六经为据,又教人读《孝经》《般若心居》及《道德经》。表明其意在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重新冶为一炉,一洗旧有三教之陈弊,开创一全新之宗教。居于这一动机,在宏道传教时,他虽然也提到以太上为祖,[46]但却很少牵涉传统道教的三清、四帝等神谱。宋德方<全真列祖赋>将传统道教的三清、四帝重新纳入全真传承谱,表明这一时期全真教风出现一次大转变。 第二部分专论全真列祖之传承,文长不录。兹概述如次:东华帝君(其师为白云之叟)正阳子钟离公――纯阳子吕公――海蟾子刘公――重阳子王公――玉蟾子和公――灵阳子李公――丹阳子马公――长真子谭公――长生子刘公――长春子丘公――玉阳子王公――广宁子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仙姑――〔缺文〕――默然子刘师叔――长清子严公――醴泉史风子――回阳子于公――云中子苏公――云阳子姚公。 这一部分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虽列东华为开教之祖,然又指出其师承为白云之叟。其徒秦志安《金莲正宗记》承之。其二将玉蟾子和公、灵阳子李公列入七真之前,显然系以师礼待之。这种处理方法亦见于秦志安《金莲正宗记》。此书于重阳王真人之后紧接玉蟾和真人、灵阳李真人,然后再另分一卷载七真传记。按秦志安、字彦容,道号通真子,又号樗栎道人。金末,蒙古大军破河南,因北游,师事宋德方,并奉师命主修元《玄都宝藏》“于是补完订正,出于其手者为多。”[47]他逝于太宗十一年(1239),尚未入元。宋德方、秦志安列玉蟾、灵阳二人于师行,虽没有为后世全真宗祖谱所接受,但却是远有端绪。考玉蟾和真人名和德谨,号玉蟾子,灵阳李真人,终身不告人名字,里人但以李先生呼之。[48]大定三年,二人与王嚞同于刘蒋村结茅共处。二人虽非重阳正式弟子,但在内丹修炼方面却曾得到他的指点。《重阳全真集》有诗云:“传以和公与李公,首先一志三人同。”[49]因此重阳与和、李二人的关系实介于师友之间。和、李二人与早期全真教团之关系当重建于重阳仙逝之后。大定十年,重阳归化于汴梁,马丹阳率丘、刘、谭三子入关,致力于重建关中全真道基地。他们首先拜谒和玉蟾、李灵阳于终南太平宫,待二人以师叔礼,二人后亦会同四子修道祖庭。此即《金莲正宗记》所载早期全真道尊和、李二人分别为二、三祖之理由。[50]又马钰《金玉集》屡称和氏为师叔。和玉蟾逝于大定十年,即王嚞归逝后两月之后。李灵阳逝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时丘处机为主丧事。其三宋德方全真宗祖谱最后新奇之处表现在,于七真之后续以若干位重阳、丹阳在关中度脱的弟子。他们分别是:默然子刘师叔、长清子严公、醴泉史风子、回阳子于公、云中子苏公、云阳子姚公等六人。据碑文,此名单尚有缺漏。对此诸人,我们于此参照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予以考明。 默然子刘师叔即刘通微,道号默然子,东莱掖城人。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游东海,途经掖城,“与之同话,机缘契合,授以修真秘旨及今名号。”[51]刘通微于金时道价甚重,章宗曾诏见问道。他归化于承安元年(1196),有《全道集》行世。长清子严公名严处常,道号长清子,京兆栎阳人,系重阳外戚。大定三年(1163)师事重阳于终南刘蒋村修道之所,后复蒙丹阳印可。严处常化于大定二十三年(1183)。醴泉史风子即史处厚,乾州醴泉人。大定二年(1162)礼重阳于终南,重阳授其全真性命之学,并训名处厚,号洞阳子。“(大定)七年丁亥,重阳将游东海,欲令侍行,先生辞以母老,不敢远游,重阳遂画三髻道者立于云中,傍有一松一鹤付之。”[52]丘刘谭马四子入关,与其重续道缘,“师即与四师同葺刘蒋庵居之。丹阳屡以诗词训告,将第诱掖。”史处厚逝于大定十四年(1174),初葬醴泉,次年丹阳迁葬于刘蒋祖庭。回阳子于公未见李书载述,疑即于通清,道号真光子,河东隰州人。大定十九年(1179)师丹阳于祖庭,获授道要。明昌年复追随丘长春,居山东栖霞太虚观。后尊师命,传道北京(今辽阳)华阳观宏道,度弟子千人。兴定元年(1217)归化。云中子苏公即苏铉,道号云中子,陕西蒲城人。系马丹阳在关中点化的大弟子。大定十一年(1171)师丹阳于终南祖庭,丹阳留侍左右并付以道妙。苏铉深得师传,道行精深,关中道小丹阳,道缘甚兴。他归化于乃马真后称制之四年(1245)。云阳子姚公即姚铉,道号云中子,终南蒋夏村人。系重阳表亲。丘刘谭马四子抵祖庭,“乃弃家捐累,乞受道于丹阳宗师。[53]丹阳赐今名、号,并道要。姚铉著有《破述集》行世。 上述六人,刘通微、严处常、史处厚系王嚞之及门弟子,入道时间均早于全真七子,然除刘通微外,严、史二人又复蒙丹阳印可。可见他们的丹道修持实未臻精妙。此外于宏道传教方面,三人均无太多建树。宋德方将他们列于七真之后,显然系因为他们都及门祖师重阳,辈份与七真相同。至于苏铉、姚铉、于通清则为马丹阳居终南祖庭时度化的弟子,辈份与宋德方本人及十八士同。将他们也列入宗祖谱似乎不太合适,因为如果像这样一概律以入道先后的修谱思路,则后世的全真宗谱势必无法延续。此后不久出世的两种系谱均将此六人从传承世系中汰弃,实是一明智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