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1|回复: 0

沐云楼诗词联话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天前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3-26 21: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3-26 21:47 编辑

    沐云楼诗词联话

    1 姚茂初之咏梅词
        姚茂初,字以霖,因嗜杯中之物,晚号抱瓶老人。先生萍乡市湘东区姚家洲人氏,然长居芦溪,先为教职,后为芦溪县政协文史办主任,以词名于江右。然观其词,间亦有混韵者。余主编之《四季心河》一书“古风新韵”栏目中载其《卜算子·咏梅》:“不是想专寒,多谢天公逐。万树萧条我独荣,雪压枝如玉。    血泣枝头红,谁解其中苦。一自人间有冷香,莫问春何处。”词中上阕之“逐”、“玉”,属词韵第十三部,而下阕之“苦”、“处”,属词韵第四部。“逐”、“玉”,入声字也;“苦”、“处”,上声字也。先生为何会混韵?因其讲萍乡西路方言故。萍乡方言,西路北路一片无入声,将“逐”读平声,将“玉”读去声,而且“处”亦读去声,“玉”与“处”与“遇”同韵。而萍乡东路南路一片方言,则多合于古平水韵,保留了入声,“逐”、“玉”与其方言中“肉”同韵。故操萍乡西北两路方音者,作诗多有混韵之病。先生此词首发于2002年,余审稿时发现不合词韵后,往先生住地请其修改,先生语余曰:“已难以改易矣,随它去罢。”余曰:“如此,岂非效毛公《游仙》词乎?”答曰:“然也。”始发。

    (撰于2013年8月30日晨)




    2  挽姚公茂初联
    姚公茂初先生,余之师友辈也。因患不治之症,于己丑年八月初四日殁于芦溪。翌年农历三月初六日,余为其撰《抱瓶老人姚先生行状》。先生女弟子刘向红女史亦撰有《蝉韵声渐逝,斯文蜇此间》长文凭吊,洋洋数千言,感人至深。《芦溪诗词》总第二期,为先生特辟专栏供其友人诗文挽联缅怀凭吊,庶几为传统诗词专刊史上前所未有。今撮其挽联数副,以供后来人赏之。
    余所撰之联为:“读万卷书,赏几树梅,怀满腹诗文空去也;吃百家饭,喝千盅酒,历一生爱恨可终乎?”联后附有余之自注云:“茂初先生生前在政界、诗词界、戏曲界、企业界、医学界均有不少朋友,亦常有好友个人或单位请其小酌,故戏谓之‘吃百家饭’。”先生最恨者,文革也;最爱者,其前妻周小玉也。其友人均知之。
    其关门弟子张吉群,老来学诗者也。其与芦溪张维铉老师合撰联曰:“锦文璀璨,姹紫嫣红模样,曾记誉满京都,名噪昭萍大地;友道恢弘,江云渭树情怀,夸何诗吟蓼莪,泪湿司马青衫。”上联中“曾记誉满京都”,暗指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组织的“京都房地产杯纪念邓小萍诞辰百年全国诗词大赛”中,先生以《念奴娇·邓小平小道》一词荣获三等奖事。下联中之“江云渭树”,语出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联中用以表达离别情意之深厚。《蓼莪》系《诗》经中《小雅》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联中因以“蓼莪”指对师友的悼念。想此联中所用之典,当系出于维铉老师之手。惜两年之后,维铉老师亦作古矣。
    上栗县孙斌老先生撰挽联云:“意气挹青云,忆平时立德立言,如玉润珠圆,翁有芳型风后学;灵魂归紫府,当此刻成仙成佛,愧囊空力拙,我无佳酒奠先生。”此联通俗易懂,亦见真情感。孙斌系一老中医,长住长沙。能诗,其诗集稿系由茂初先生审定,亦尝馈余一册。先生尝评孙老诗曰:“此老诗,初读若干令人感奋,然再多读便觉味乏矣,因其语汇重复过多,有叠床架屋之虞。”余细读之,深以为然。
    姚以祥,茂初先生族弟也,湘东诗人,与先生过从密切。其联云:“登堂仰斯文,穷且益坚,直似古道西风瘦马;酹酒怀耆宿,公亦无憾,何其杏花春雨江南。”上联引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喻先生中年坎坷悲苦、晚景孤独凄凉的生活;下联引元代四大诗人之一的虞集的名句“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感叹先生在文学创作上卓有建树,如江南杏花在潇潇春雨中绽放,风光无限,因曰“公亦无憾”。虞集《风入松》词:“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剪朝衫。    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姚以祥此联文学色彩较浓厚,对古人诗词曲名句信手拈来,颇具特色。以祥青年时毕业于萍乡中学,二十世纪曾任《百花文艺》月刊主编一职。
    姚季良联云:“数千篇诗词溢彩,五千年文化延伸,有儒风之扬世,无俗虑之伤情,能雅诗坛,能抱瓶;若干个编记献诚,若等闲光阴流逝,施牛劲以耕云,逐阳春以播雨,尽劳筋骨,尽劳神。”此联几近茂初先生晚年生活之写实,以文学语言道出。“数千篇”,夸张也。先生诗词,数百首耳,然多脍炙人口。联有小疵:上联出两“千”字,与下联中两“若”字错位;又上联中两“诗”字,然下联对为一“光”一“筋”,有违联律也。季良兄今萍乡市安源区登岸乡人,初任小学教师,后从事建筑行业,为工程师、经理,现为萍乡武术协会会长。退休后方始学诗,曾任萍乡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忆茂初先生出殡之日,余曾与季良、以祥在太阳城小区内共席饮酒,然今又闻以祥去岁已殁矣。

    (撰于2013830上午)



    3   为武功山征诗
    壬午初,余忽发一奇想:以个人名义为武功山名胜风景向国内著名诗家征诗征书。乃草就一函,打印三十份,实际寄出二十余份。余知所寄名家,均未曾登临过此山,于是各附武功山风景名信片一册、旅游地图一张,随函同发。过两月,仅有三位诗家来稿:南昌胡迎建君、桂林唐甲元君、韶关毕彩云女史。
    胡迎建君,江西星子县人,供职江西省社科院,时为研究员,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西诗词》主编。其诗《武功山游后作》:“控压衡庐两岳间,崔巍高扼赣西关。瀑群声撼紫垣动,金顶云萦白鹤娴。睡美人愁雷打峡,神龟石觅鲤鱼湾。归来犹梦回音壁,翠湿衣襟勇更攀。”翌年九月,省诗词学会在萍乡新泉乡月池山庄召开常务理事会议期间,副会长董志奇、杨小春、胡迎建等十余人登武功山白鹤峰,下山后之吟诗会上,胡迎建君亦吟此诗一过。人谓此诗于此次登山所作,实非也。胡君当年寄诗与余同时,并书此诗墨宝一副,至今仍藏于吾家。
    毕彩云女史,吉林长春人,国内知名女诗人。曾定居辽宁葫芦岛,后客居广东韶关。其时,毕女史为韶关市政协编小报《阳光书简报》,常寄与我,故知其通讯地址。其《江西武功山》绝句云:“瀑布神龟四季风,潭幽草美雾迷濛。青松古刹飞来石,尽掩千山万壑中。”
    唐甲元,广西玉林人,时为《桂林诗词》副主编,知名诗家。其作有三:一绝、一律、一词。七绝为《高山草甸》:“茵茵草甸漫山冈,宛似绿云连昊苍。若使牛羊登此牧,挤来奶汁胜琼浆。”七律为《武功胜景》:“武功名胜誉瀛蓬,秀冠江南万古崇。百里纵横龙出海,千寻挺拔凤凌空。云瑰松怪红岩谷,雾逸潭幽白鹤峰。冰碛丘连终碛垄,人间绝景叹神工。”词为《减字木兰花·游武功山》:“横空出世,莽莽苍苍三百里。秀色堪餐,不愧江南第一山。     峰奇岩险,洞异瀑湍千景见。画意诗情,归去宵宵梦尚萦。”词是好词,唐君俨然似已登临过此山者也。真登临过此山者,未必能做出如此佳作也。
    以上各诗,均刊于壬午所印《四季心河》一书矣。余当日为寄彼图函,花余两日工银,仅收三人诗作,值乎?抑或不值乎?

        (撰于2013830下午)

    4  此尽心与彼尽心

        萍乡芦溪县武功山北麓,有一古石桥名曰“尽心”,昔登武功白鹤峰必经之道也。此桥上游数步远之仙池石坝上,书刻有繁体“尽心”二字,尝过此桥者无人不知。此处乃芦溪一古名胜也。京华有一奇女子,供职于北京海关总署,系北京青年诗词学会首任会长。此女姓靳名欣,笔名取其谐音为“尽心”,为其妹取笔名“尽力”。靳欣年纪轻轻,却已出版诗集《二十四番风信花》,以喻其廿四年华。仅数年间,靳欣便名满京华。辛巳年十一月廿九日,余观武功山风景明信片上尽心桥,于是作七绝一首,题为《咏武功山尽心桥兼赠靳欣》:“一簇花香沁入魂,流泉映月透清纯。尽心桥畔莺声绿,啼破空山万木春。”此绝实为双关,既写尽心桥边风景,亦喻靳欣神貌。腊月十一日,余将此绝抄录在该明信图片之背面,随即寄与靳欣小友。未几,靳欣回赠余《乂二集》一册,亦系其诗集也。余之初衷,欲使其亦为尽心桥作诗一首流播后世,惜未果。翌年,姚茂初先生主编《萍乡山水诗词选》一书,收入此诗时改诗题为《咏尽心桥》。甲申年二月初三,于萍乡市广播电视局演播中心召开《萍乡山水诗词选》一书首发式。余在会上诵己诗三首,并向诗界同仁介绍创作此诗之经过。原市委书记谢生闻后倍感惊讶,问余曰:“靳欣之名,汝何以知之?”答曰:“靳欣诗名,远播四方,余岂不得闻哉?”盖因谢生尝任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其与靳欣相识,未料远在萍乡亦有知靳欣之名者。

    (撰于2013830傍晚)


    5  姚茂初尝试作竹枝词




    甲申年二月二十九日,芦溪县政协文史办公室召会,议题为汇集各人已收集之民间文艺资料。余行前电话通知姚公,属其携自作五首竹枝与会,以饱余眼福。余亦携近两年所作竹枝二十七首前往。会前,余将己作与其交流切磋。姚公诗作素以古香古色闻名,然其偶有自苦于未得清新之气。此次姚公试作竹枝,意在突破樊篱也。其竹枝名《春歌》,兹录如后:

    阳春三月燕双飞,远足踏青上杨岐。

    人面桃花相若醉,潺湲十里是双溪。

    紫竹林中莺乱飞,村女林边拣草莓。

    一颗莓子两般味,甜在心里酸在眉。

    立春过后下江东,千里迢遥去打工。

    造化也知离别苦,缠绵细雨又斜风。

    闹过元宵待花朝,柳向东风舞细腰。

    靓女妆成摇曳去,娉婷一路竞风骚。

    村外清粼一道河,风吹汀浦弄清莎。

    洲中时有关鸠语,领取春光鸭最多。

    余观之,此五首果与姚公以往诗风大异,有民歌风焉,余亦喜之。彼最感自得者,“甜在心里酸在眉”也。姚公请余挑刺,余曰:整体大好,若真欲尽除文人气味,诗中之“人面桃花”、“造化”、“花朝”、“汀浦”、“领取春光鸭最多”似可弃之。问何故,余笑曰:“人面桃花”源自唐崔护诗也,“领取春光鸭最多”化自东坡“春江水暖鸭先知”也;“造化”、“汀浦”,文人语也;“花朝”为古节令名,其风俗不再,故不切今俗。姚公闻后,不以为然。姚公《鸡肋集》中此五首后有按云:“以上作于2005年春节前后,写于深圳西丽。”此“按”中所记创作时间有误,安有诗尚未作,而数月前乃可评欤?


    撰于2013年9月1日上午)



    6  姚茂初改余红岩谷诗

        甲申闰二月二十八日,余偕妻袁莲香往本县麻田乡蔡家村表哥易荣珍家。下午,表哥、表嫂许宝珍及表哥之好友周继刚陪同余夫妇往游红岩谷。余等行至仓老,复租乘摩托车到蛤蟆石。攀至红岩谷休闲山庄,遇李腾勇、黄萍华、王文华三领导在山庄饮茶。山庄全用木料建成,傍一山瀑。适逢小雨,小憩后雨歇,余与妻二人复往上行里许,至一木屋处,过石桥而止。下山时复大雨,众人衣发皆湿透,成落汤鸡矣。至山下售票处木屋,入内避雨多时。次日与妻返回县城家中,晚作一律云《携妻游红岩谷》:“小趁春风进此冲,同游尚有谢陶公。心宽赏得层林绿,水急漂来落瓣红。幽径鸟鸣天外语,斜坡藤绕石间枫。休闲木屋临山瀑,避雨品尝茶几盅。”同年,市诗词学会组编《萍乡当代诗词选》,茂初公任主编,余与好友陈布仑、李汝启为副主编。余以此律入编,公欲将此诗中“落瓣红”改为“落雨红”,余持异议。公谓余云:“改‘雨红’,因红雨意指桃花也,似比‘瓣红’文采更甚焉。”余云:“红雨,历代诗用已滥矣,余故不用也。且末句中亦用‘雨’字,若依公意,改后岂非一诗二‘雨’乎?”终未改。
    (撰于2013年9月2日晚)




    天山一剑的BLOG 欢迎您!http://blog.sina.com.cn/tsyjzj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2-24 00:15 , Processed in 0.1061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