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专”,钱仲联先生给姚奠中介绍认识了文坛著名作家《孽海花》的原创作者金松岑。此人是章太炎的朋友,吴江人,名天翮,学识渊博,小说《孽海花》他写了前五章后,因为没有时间再写下去,就交由曾朴完成全书。金松岑虽然名气很大,却十分谦虚,当下将他的木版刻印本《天放楼文集》赠送给姚奠中。并且劝他说,你读了许多诸子古书,算了,不必再学古学了,读点西方文学吧。姚奠中在名家面前也未隐藏自己的观点,说,我还年轻,把古学学好,以后还可以再学别的。金先生倒也未再表示什么,颇赏识地说,嗯,有主见!也好!
有一次,姚奠中看见无锡街头有一老者挂牌治印,看着看着就不忍离去。这老者治印的捉刀运刀法,显然与他的习惯大相径庭,这或许就是“江浙派”的风格吧。就拿出自己治的印章请老者赐教。老者也不加谦让,将他的印章端详良久,说道,你受汉铜印的影响太重了,刀法未脱火气。固然是一家之风,然行文为印,还是柔韧些为好。讲得姚奠中心服口服:多少年习印,他何尝不是抱着一本《汉铜印丛》死啃啊!真正是一语中的!从此,姚奠中治印又从《汉铜印丛》兼参浙皖印派风格,渐渐走出自己的道路。
姚奠中在无锡“国专”的学习与生活是非常愉快的,也是被师长们十分看重的。然而,尽管如此,只读了半年无锡“国专”的姚奠中,却突然做出一个令全校师生吃惊的决定:他要放弃无锡“国专”的学籍!
一次旁听引发的欲望
只读了不足半年无锡“国专”的姚奠中,突然提出要放弃无锡“国专”的学籍,另投章门,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有一次,他到苏州加表叔的货栈找加表叔取钱,意外地听说章太炎先生在苏州讲学。他以前曾不记得多少次听樊杰三老师提到章太炎先生,他们对这位国学大师是那么崇拜,章太炎大师的名字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姚奠中心头;后来考上无锡“国专”,教国文的老师们也是经常提到章太师;加上自己读的书渐多,又特别情钟“国学”,对章太炎先生逐渐增多了解,所以对当今无二的“国学大师”更是高山仰止,心仪已久。此刻,得知章太炎先生就在苏州讲学,“踏破铁鞋无觅处”,这岂不是天赐良机,能不一睹为快吗!一时心血来潮,姚奠中连钱也不取了,不管不顾地抽身便跑。一口气跑到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办公室,便自报家门,恳请准许自己旁听章太师讲学。
办公室的人听说他是山西人,又是情急火燎、十分渴望的样子,便对他说,我们这里倒是有你一个山西老乡,叫郑云飞,你可以去找找他,或许能成。
姚奠中转身就去找这位山西老乡郑云飞。
郑云飞(1904-1972)是山西万泉(今万荣县)人,由燕京大学毕业后,曾留学日本。在日本参加南汉宸领导的爱国革命运动。在一次反对日本政府侵华政策的游行中,被捕并被驱逐回国。先在冯钦哉军部做秘书,后因煽动反日,当局不容,冯钦哉爱莫能助,即转投杨虎城,在杨虎城将军办的教师训练所 (当时陕西无大学,此为最高学校)当教员。嗣后在杨将军部下也待不住,杨虎城将军不得不对他说,“你得离去”。恰巧当时(1935年)他听说章太炎先生在苏州讲学,经常住西安的景梅九先生介绍,即往苏州拜谒章太炎先生。从此专心志学。1936年,续范亭以身谏蒋介石,自杀未遂,赴杭途中,郑云飞曾留其在苏州盘桓数日。抗战开始后,郑云飞辗转四川,在三台东北大学任教年余。后应河南省税务局长续实甫 (续范亭之弟)之邀,做了许昌市税务局长。抗战胜利后,续实甫做了国民政府税务总局局长,又任命郑云飞做了山东省税务局局长。因其利用职权为共产党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新中国成立后,南汉宸做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特邀他做了银行监察员。郑云飞酷爱古代文化,一再请辞,重新回到教育界,先后在贵阳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学院等院校担任教授。“文革”中,自然难以幸免于难,于1972年病故。这是后话。
姚奠中十分顺利地找见郑云飞。郑云飞比姚奠中年长六七岁,两个山西老乡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大有他乡遇知音之慨。姚奠中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想来听课甚至转学的事告诉郑云飞后,郑云飞十分痛快地说,你先来听课就是了。章先生一礼拜讲两次,反正无锡离苏州不远,五六十里地,火车来去很方便;至于转学到这儿来,缓一缓,瞅机会再说。但有九分力气,我会用十分力气来帮你的。
就这样,姚奠中如愿以偿地第一次私自旁听了章太师讲学。
亲自聆听了章太师讲学,目睹了章太师的大家风范,姚奠中感到自己幸莫大焉,一辈子也忘不了,心灵里仿佛打开一扇天窗,眼前豁然开朗:哦!原来这片蓝天果然是那么美好!那么深邃莫测!那么浩瀚!
那天章太炎讲的是诸子略说,姚奠中事后记述,感到自己“茅塞顿开,得未曾有”。此前已讲过小学、经学、史学等略说,并印有单行本,姚奠中一本也不放过,都买到手,并悉心一一阅读。自此之后,他对章太炎先生崇拜得更加着迷。
此后,不分刮风下雨,他每周都要坐火车到苏州去旁听章太师讲学。几次旁听之后,姚奠中的心中便渐渐萌动了投奔章门的强烈欲望。
与此同时,姚奠中购得曹聚仁先生的《国学概论》一书,这本书是曹聚仁先生根据他听章太炎先生的讲学笔记整理出版的,姚奠中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反复阅读,很是激动。这也是促使他放弃无锡“国专”学籍,千方百计要投师章门的一个驱动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藩著的那本《汉学师承记》对他的影响,犹如火上加油,更加促进姚奠中做出最后的选择:坚定走学术道路,义无反顾地放弃“国专”学籍,投奔章氏讲习会!《汉学师承记》这本书即是把历代学术大家们的学术解释与主张,一一详加引述,对姚奠中的学术思想与追求,影响至深。
看了这本书后,姚奠中的心更野了,对无锡“国专”的教学内容与水平感到更不满足了,认为老师们所讲的那些,他早就读过了。他甚至“狂妄地感到一般大学所教教材内容,一看就懂,用不上再听讲”。
下期介绍:姚奠中把自己想离开“国专”,去苏州投奔章氏国学讲习会的想法,告诉了钱仲联先生。
王东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