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意思是说,历史上的圣明君王,正因为奉事父亲能够尽孝道,所以奉事上天也能明察;正因为奉事母亲能尽孝道,所以奉事大地也能明察。这里面就是把父亲比拟为上天,把母亲比拟为大地,由此联观之推论之,从对侍奉人而至于奉事天地之道的认知。当然也可以由天地而反观于侍奉父母之道,形成双向的、互通的理路。
2. 长幼顺,故上下治。
《注》:“君能尊诸父,先诸兄,则长幼之道顺,君臣之化理。”
这是说,明王又在宗族、长幼之中,皆顺于礼,那么上上下下的人都会自化了,比如长辈与晚辈之间能顺畅,君臣上下之间能化理了。
3. 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注》:“事天地能明察,则神感至诚,而降福,故曰彰也。”
“神明”,天地间一切神灵的总称。《周易•系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变,以通神明之德。”孔颖达疏:“万物变化,或生或成,是神明之德。”“彰”,彰明、彰显的意思。
这是说,奉事天地能够明察,那么神明会感应他的至诚,而彰显他的福分。这种福分的彰显,用常见的话来说,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又如《疏》云:“神明之功彰见,谓阴阳和,风雨时,人无疾厉,天下安宁也。”
二、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1.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注》:“父谓诸父,兄谓诸兄,皆祖考之胤也。礼,君族人,与父兄齿也。”“诸父”,如伯父、叔父等。父死,称为“考”;父以上祖先通称为“祖考”。“胤”,后代、后嗣。礼,君王在(,宴会,宴请)请族人的时候,均以卑贱与父兄列齿也,那就是说尽管是君王,还要排列在父兄之下。“齿”,排列的意思。
这是说,所以即使是至贵的天子,也必定有被他尊敬的人,是说他还有父辈;必定有先于他的人,是说他还有兄长。孔子要天子行尊父先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