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何清 来源:中国旅游报·乡村周末
在九华山风景区西麓的池州市贵池区姚街村,有这样一群钟爱民间艺术的人们,他们为了传承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而坚持着。 姚街的祠堂很古朴,徽派建筑,前后四进,建于明清时期。在祠堂的第三进,今年45岁的姚惠文正在为演员们准备戏衣。姚惠文的父亲曾是傩戏会的成员,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小就喜爱上了傩戏,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高跷马”。 “高跷马”作为傩戏的一种表演方式,要求演员在高跷上完成武生打斗等动作。演员身着戏服,腰系布马,手持刀叉,在1.6米的高跷上表演,这要求表演者有扎实的平衡技巧和功底。当初“高跷马”在姚街近乎失传,而在其他地方的傩戏表演当中,并无这种表演形式。2007年,为学到“高跷马”的真功夫,姚惠文一边在田间劳作,一边开始学习“高跷马”。经过一年多的苦练,他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艺。
排练前,已经是教练的姚惠文认真地给孩子们绑腿,以确保他们的安全。考虑到孩子们岁数还小,姚街傩戏会将高跷的高度缩短,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增加高跷的高度,让孩子们放心大胆学习。 开始排练后,姚惠文不停地让孩子们记住要领。在孩子们对练的空隙,这位憨厚的庄稼汉对我们说:“傩戏是古老的民间艺术,我们现在最担忧的是传承问题,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傩戏兴趣不大,即使有兴趣也得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学习,表演傩戏又没什么收入,全凭个人的爱好。怎么办呢,年初,村里一批读初中的孩子对傩戏很感兴趣,同时家长又很支持,协会商量后,就选中了这批孩子,希望他们早点入门,这不,今天他们又来排练了。” 就这样,姚惠文和他的同行们坚持表演姚街傩戏,也希望孩子们能尽快熟练地掌握它,好好地传承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