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半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
清末潍县的一条巷子内出了曹鸿勋、王寿彭两位状元郎。从此,这条叫新巷子的小胡同就被称作了状元胡同。丰厚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名人辈出。上世纪六十年代,曹鸿勋故居的邻居,也就是状元胡同56号大院内,一个“象棋世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出现在状元胡同内,无疑又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全国著名棋坛名宿陈天才先生就不止一次地炫耀潍坊这个“象棋世家”。我市的象棋水平一直名列全省前三名,潍坊棋坛历来贤良接踵,群星灿烂。解放后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都得到极大的改善,人民政府对传统的象棋文化非常重视,奇迹地出现自然在情理之中。
第一代传人姚家义
姚家义(1886--1959)生于清光绪十一年,读过三年私塾,天资聪颖,为人侠肝义胆,在南门市场以作干果生意为生。上午忙于生意,下午稍微清闲时,他与摊主们就围坐起来弈棋论战。据记载,清光绪年间潍县民间象棋十分流行,涌现出了李子正、王尚纯等象棋高手。1897年,在潍县青龙桥西头的悦来茶馆就曾举办过全县的象棋比赛,十里堡的邵次明(1880-1969)力压群雄,战胜李子正获得“潍县棋王”的称号。不久后,逐鹿山左,又获得“山东棋圣”的殊荣。这对潍县的象棋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然,对自幼爱弈棋的姚家义的影响更大。
1906年,清朝政府将潍县开辟为商埠后,经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大量的外货、洋广(百货)进入潍县市场。姚家义瞅准了这一商机,看到平度县人民的生活较为富裕,但流通较差,他就把人们日常必用的“洋针”“洋线”等挑担到平度销售。后来发展到做妇女、儿童用的装饰品以及金银首饰生意。姚家义的生意特好,一是货真价实,二是为人厚道;另外,他爱下棋,以棋交友,到了那里也有棋友。在乡下人看来,他是“城里人”,是“大地方”来的,乡下爱下棋的人与他交手,感到是一种荣誉。姚家义的脾气正直,但说话嗓门大,擅长用炮,大家送了他一个雅号叫“姚大炮”。民国年间,从潍县到平度沿途百余里路上,说起“姚大炮”,几乎无人不晓。潍县人称他为“儒商”“棋商”,他用下棋牵线,联络各地的棋友,借劲使劲,生意越做越大,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为腰缠万贯的富商。回到潍县进货,无论如何也要抽时间会会潍县的棋友。
1933年陈天才(1909-1990)获得了潍县民众教育馆象棋比赛第一名,姚家义立即去拜访这位比他小23岁的年轻人,一是表示祝贺,二是切磋棋艺,二人的关系甚好。姚家义十分敬慕邵次明擅长的“斗炮局”和走棋神速的棋艺,两次赴青岛拜访(邵移居青岛),但由于邵次明经常外出下棋,他俩始终未能谋面。这也是姚老一生最大的遗憾。后来由于商务的繁忙,再也难以脱身。姚家义生前最敬佩的人就是陈天才,他曾多次嘱咐孩子们要像陈天才学习,他说:“从陈天才身上看到了中国象棋的希望!”
当时,潍县最大的货栈义德栈全权代理他的进货,姚家义从一介货郎发展到雇用马车、汽车送货的商贾,在当时是非常显赫的。货运到平度,平度的货栈负责向基层批发,他抽出时间下棋、交友。他没有参加过象棋大赛,也从来没有过名次,属于象棋界的乡野名人。他从民间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汲取了多种象棋秘诀,他为活跃城乡象棋文化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时年,土匪横行乡里,到处打家劫舍。当局虽然也喊剿匪,但官匪沆瀣一气,人们常遭劫难。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姚家义从平度返潍,半道遭遇了土匪的劫持,七支枪口对着他,把他身上所有的钱全部劫去,只留得性命一条。从此,姚家义心灰意冷,原来的生意完全败落,回家后只好以小生意糊口。他从此淡出江湖,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两个儿子的棋艺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真的为家乡培养出了二个象棋高手,那就是他的儿子姚敬成、姚敬德。
第二代传人姚敬德
长子姚敬成(1932-1976)初中文化,棋艺精湛,市机床厂职工。在我市棋坛颇具名气。
1976年因病英年谢世,享年44岁。
次子姚敬德(1934-2005),小学文化,市运输公司职工。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象棋,甚至达到嗜棋如命的程度。与哥哥姚敬成二人自幼就对垒下棋,互有胜负。兄弟俩经常下盲棋,一个东屋,一个西屋,一个喊“炮二平五”,一个说“马二进三”,老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1956年潍坊市首届象棋比赛,父亲为兄弟俩都报了名,结果二人过关斩将大获全胜,经组委会批准,姚氏兄弟积分相等,获得了大赛的双冠军。一时“姚氏双雄”在潍坊传为佳话。
姚敬德爱棋,更爱自己的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市进入了经济高度的发展期,交通运输作为全市的经济动脉显得格外重要。时年,姚敬德担任市运公司的调度工作,公司下属六个队,百余台汽车,几十辆大拖车、吊车,他与同仁们运筹帷幄,调度灵活,及时保证了各企业的物资运输。当一天繁忙的工作结束后,回到家里马上摆上棋盘,与早已约好的棋友对垒厮杀。家务事他从不过问,妻子胡桂芬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潍坊机械行业著名的供销员谭翱先生曾诙谐地称他“在单位上下大棋,调度车、马、吊(吊车),回到家里下小棋,再调车、马、炮!”
姚敬德对待象棋看作是一种事业,刻苦钻研,博采众长,虚心向陈天才等老一辈名师学习,他结交了郭用群、周传一、李富忠、周炳仁、李汉德、王成义、徐宝光、丁本寿、任建军、张月峰等潍坊棋坛名宿,深谙众名家之长。丁本寿当年卖冰棍时,只顾与姚弈棋,冰棍全化了,只好用碗挖着卖的逸闻至今还当美谈流传。徐宝光与姚弈棋经常至深夜,他们交情甚好。姚敬德经自己多年的探索,练就了一套“反宫马”的战术,利用自己独特的棋风,以守代攻,“反宫马”战术屡屡奏效,棋友称其为“姚氏反宫马”。在省、市、区多次比赛中获得好名次,一直在前六名之内。当地媒体多次予以报道。笔者采访了诸城市的象棋名家周传一,他说:“姚敬德先生应该属于潍坊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我们基层县、市、区的选手来潍坊就到他家里集中,真可谓高手云集于一堂;到了晚年,他的棋艺发挥地很稳定,多次夺得全省的老年赛冠军。”
象棋是国粹。但裁判、裁判长的工作是解放后才系统地发展与健全起来的。很多著名棋手只会下棋,不懂裁判。裁判工作质量的好坏事关重大,姚敬德先生刻苦学习《中国象棋比赛章程》,倾心领会其内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连续十几年担任过潍坊象棋比赛的裁判、裁判长。70年代就被授予国家二级裁判员称号,这在全市属于早期少数的几位国家级裁判之一。他担任裁判,运动员感到有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他培养出了多名年轻的裁判员,较出名的有张义信、张月峰、丰云功等人,有的成为了我市著名的裁判长。1983年10月1日,潍坊市工人文化宫成立象棋小组,行施全市象棋活动的指导、比赛等工作。姚敬德为组长,陈天才为副组长,成员有王成义、杜宝林、代其会、姚玉亮。1990年后,姚敬德多次代表潍坊市参加省老年象棋比赛,曾多次荣膺过团体冠军、个人冠军。
姚敬德为人和气,言谈谦逊,棋风正派,在潍坊属于德高望重的师长之一。他桃李满天下,今天活跃在棋坛上的风云人物很多就是他当年的学生。名将徐宝光、丁本寿、赵洪祥、杜宝林、于庆川等都曾受过他的点拨。山东省棋王,我市唯一有国家等级分的著名棋坛名将李强(39岁)对笔者说:“姚老是我市的一流高手,我的出道受到了他的扶持、提携、帮助,他多次带领我去各地征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姚老在潍坊有着良好的口碑。”
2005年6月,姚敬德突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辞世,享年71岁。众棋友含泪为姚老送行,潍坊市棋类运动协会常务副主席、棋坛名宿郭用群先生亲为姚老送行并赠送了花圈,对姚敬德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地哀悼。
第三代传人姚玉亮
姚玉亮,姚敬德长子,1957年生人,时年51岁,供职于潍坊新成达机械有限公司。说起下棋,姚玉亮可真是“奶功夫”。受家庭的熏陶,5岁就开始下棋,父亲、伯父两位亲人传授指点。在继承父亲的“反宫马”和伯父的“中炮”当家本领后,自己闯出了一条“大刀阔斧,猛杀猛攻”的棋风。同时得到了陈天才、周传一、李福忠、周炳仁、谭西坤、徐宝光、丁本寿、李汉德等前辈与师友的大力辅佐,在古城潍坊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棋手。
姚玉亮的主要战绩如下:1978年昌潍地区第十届全运会象棋比赛获得第八名(弟弟姚玉良获得少年比赛第二名)。1983年潍坊市职工中国象棋比赛中获得第五名。同年10月1日,26岁的姚玉亮在工人文化宫擂台赛上攻下74岁的擂主陈天才。1985年潍坊市迎春杯邀请赛获第三名。1988年6月我国集“棋圣”和“棋王”殊荣于一身的特级大师李来群来潍摆“车轮战”,姚玉亮在第三台逼和李来群。1989年潍坊市信托杯大奖赛(692人参赛)获第五名。1990年5月于青岛燕儿岛宾馆举办山东省一轻系统象棋选拔赛获第五名。1991年9月8日潍坊市首届象棋棋王赛获第四名。1992年7月7日潍坊市泰昆杯象棋特级大师邀请表演赛林宏敏“车轮战”在第三台13回合逼和。2004年5月海莱特杯潍坊象棋擂台赛,姚玉亮分别攻下任建军、王成义、王伟、裴春亮四名擂主。姚玉亮设擂,守擂3日,战13局,3负10胜。在潍坊历史上,攻擂者成为守擂主,姚玉亮是第一人。2005年5月潍坊市首届金川杯象棋锦标赛获第四名。
1987年3月被授予国家象棋三级裁判。
2008年1月被授予国家象棋二级裁判。
姚玉亮多年来还致力于下一代的培养。现在已经有多名徒弟开始“显山露水”,学生王义鹏曾获市少年象棋赛第3名;学生刘洪亮曾获得市少年象棋赛第3名;学生张义斌获得省少年比赛第2名,并授予省级二级棋士;学生李明阳(李振昆)获市少年象棋比赛第2名。
结束语
潍坊象棋冠军裴春亮先生对姚氏父子作了这样的评价:“姚敬德宽宏大量的胸怀,豁达开朗的性格,在棋友中有口皆碑。姚玉亮棋艺出众,年过五十,仍宝刀不老。最可贵的是,他对群众性的象棋活动非常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
笔者在采访后期,遇到了一位棋坛老将谭西坤,70岁,潍柴动力退休职工,几万人的企业中连续20年的象棋冠军,1996年获全市迎春杯第四名的好成绩。他与姚家是邻居,与姚氏三代人都曾对弈。老人说:“我年轻时与姚家义下过棋,他从来没胜过我,也许是他年逾古稀的原因;姚敬德的棋很厉害,我赢过他,但次数不多;姚敬成水平更高,但他过早的去世了;到了姚玉亮就更厉害了,我从来没赢过他!”谭老一席话为我的这篇文章写出了经典的结束语。“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历史的必然。
于家干
1983年潍坊市工人文化宫象棋小组成立时的合影。前排右起姚敬德、陈天才、代其会,后排右起杜宝林、王成义、姚玉亮。
一九六二年,著名棋坛名宿陈天才(左一)与谭资九、郭谷石、徐培基仲秋合影。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