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0|回复: 0

保护文物VS破旧立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6-8 08: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护文物VS破旧立新
    卖祠堂,这事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13-01-25 00:28:19 星期五  责任编辑: 诸葛淼  作者: 舒珊珊
    来源: 金华日报



        古人将祠堂视为圣地,但凡族内有婚丧寿喜,便以此为活动之用。后人少了“崇宗祀祖”,族亲们不需在祠堂里商议族内大事。不过,祠堂是一个村落千百年历史的积淀,即使空闲无用,也该保留下来以示一个族群的生生不息。
        卖祠堂,在很多人看来,无疑带了些“欺师灭祖”的意味。但也有一部人觉得,鸡肋般存在的祠堂还不如拆去,建设代表新农村的设施场所更能物尽其用。

        百年祠堂卖28万元

        路经永康市江南街道的一处空地,只见几名工人正忙着将一车的木材搬到一座房子前用于建造。看那房子的构造,像个四合院。
        “这是祠堂,是我从其他村买来的。拆了之后原模原样地修建回去,摆在这里,感兴趣的买家上门看后,我再卖出去。”祠堂的现任主人朱老板是一名古董商人。据他所说,近些年永康市将祠堂出售的村子并不少,仅他知道的就有七八处。
        “祠堂一般年代都比较久,要想维持不倒,村里得不停地拿出资金来修葺,这对于一些集体经济不好的村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于是索性卖了祠堂,将那块土地和资金用于他用。”朱老板说,这是大多数村子卖祠堂的主要原因。
        朱老板购进的这座祠堂来自永康市唐先镇上仁村,约有百年历史,他花了28万元。祠堂原有400多平方,分上厅下厅。朱老板特意去武义等地收集古木,将其扩建至500多平方米,补上雕花,大约要投入20多万元。
        这么大一座祠堂,有人买吗?朱老板称,有。比如北方没有四合院式的房子,那边的商人就会买去用于观赏,或者生意人购去用于做农家乐。也有一些城市意向建造古建筑群区的,祠堂自然是个很好的选择。

        反对:这是我们的根

        说起祠堂被卖,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年长一辈,在觉得不可思议之余连称“卖不得”。
        “一个村子再穷,也不可能到卖祠堂的地步。祖祖辈辈的辛苦、奋斗都在那里,发丁兴旺,祠堂是我们的老祖宗,是我们的根。”81岁的姚茂兴说。
        永康市石柱镇姚塘村的姚氏祠堂建于明末。以前的永康县有“两个半”祠堂很有名,皆因不会结蜘蛛网,姚氏祠堂就属于那半个。对姚塘村的村民来说,祠堂是村里的发源地和象征。最近,姚塘村正筹划着将祠堂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
        “准备投入近200万元去修葺吧,光是设计费就花去了六七万元。”姚茂兴说。
        像姚塘村这样投入资金维护祠堂的村子在永康并不少见,比如江南街道马岭下村、唐先镇唐东村,都曾投入数十万元整修祠堂。
        在唐东村,对于这项保护老祖宗文化遗产的举措,村民举双手赞成,并付诸实际行动。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村民也拿出辛苦钱,村民周子仁的妻子身体有残疾,家里靠他打工维持生计,经济条件困难。谁知第一天开始捐款,他马上就捐出100元钱,一定要表表自己的心意。
        “小时候都在那里玩,祠堂是一代代人的共同记忆。拆了、卖了都觉得可惜,能留尽量留下吧。”85后俞志浩觉得。

        赞成:这也是一种保护

        “让一个村子去保护一座祠堂,我觉得这的确是一种负担,不仅仅指定期维修的费用。”市民俞敏觉得,祠堂的年代久远,简单的修葺仍旧不能对它起到太大的保护作用,时间久了,终究也会倒塌。倒不如让“有心人”买去,专业的护养或许能够让其存在得更加久远。
        市民小胡则认为:“如果是好好的祠堂,倒也没必要卖掉。我看有些村子的祠堂垮的垮,塌的塌,俨然是危房,也该拆。村里建休闲娱乐设施很好啊,标志性建设做得好的话,也是一种文化建设。”
        如果说,闲置的祠堂是“鸡肋”,那么将祠堂整改成老年活动室则无疑是物尽其用了。去年5月份修葺一新后,石柱镇的老年活动室无疑为当地200余位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舒适休闲的活动场地,这里有图书区、看报区,当然也能打牌、搓麻将,吃完晚饭,老人们便相约到这里喝茶、聊天、看电视,愉悦地度过每一天。姚塘村的祠堂也是老年活动室,里面的乒乓球桌是老年朋友健身娱乐的好设施。
        “近几年,很多农村掀起了利用古建筑发展文化阵地的热潮,闲置的祠堂成为村民们健身娱乐、学习教育的‘精神家园’。”学者认为,古建筑特有的文化积淀是难得的教育资源,将祠堂整改为重要的德育教育基地,也是对老祠堂的一种利用和保护。

        (舒珊珊 文/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12 20:37 , Processed in 0.1275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