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姚秀才”作诗 2014-04-20 07:51:00 来源: 赣南日报
“姚秀才”作诗
□黄敏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天气阴 早就听说姚师椿是樟斗镇双优村里小有名气的文化人,被村民们称作“姚秀才”。“三送”工作需要群众的参与,而且考虑到村里的留守孩多、农村文化活动不够丰富等问题,我决定今天去拜访下这位“秀才”。
一到姚师椿家门口,他就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自家小院,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老人今年75岁,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并在外工作。20多岁时,姚师椿曾考入原赣州师范学校,却因为体检没过关,未能迈进师范学校的大门,也未能实现当一名老师的愿望。但他并没有失去对大学的憧憬,而是勤恳劳作,含辛茹苦地把两个儿子送进了大学。平常农闲时,老人喜欢读读书、看看报、写写诗、拉拉琴,还曾经多次参加乡里的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
回首往事,老人眼里不免还显露着忧伤。我赶紧向老人介绍了当前党和政府为扶持农村文化繁荣、培养基层文化能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鼓励老人发挥特长,引领村里的老人和留守孩开展一些文艺活动,还可以创作一些健康向上的诗歌和散文,宣传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计划生育等好政策。临走前,我告诉老人,如果有好的作品,我一定会帮他推荐。
没想到,几天后当我再次上门走访时,姚师椿兴高采烈拿出了新作的一首打油诗。“新时代,新气象,人民生活达小康。原来住着土坯房,现在搬进小洋房。老人小孩有补助,耕田优惠不还粮。大家都说政府好,永远感谢共产党。”旁边的村民听后,都说写得好,讲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再看姚师椿读诗的神情,饱经沧桑的愁容早已不见了,活像一个“老小孩”。
姚师椿还笑呵呵地告诉我,今年暑假他打算召集村里的留守孩,带着孩子们在自家小院里练练毛笔字、讲讲历史故事,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暑假。这个建议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三送”工作队也打算捐助一些书籍和文具,让姚师椿的想法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大余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