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课间,周娟都要带儿子去上厕所。 本报记者 李飞 摄
姚景文是一名早产儿,出生时仅二斤八两。因为窒息,脑部缺氧,他又成了脑瘫儿。不幸的他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好母亲。她十年如一日陪子康复训练,并在儿子8岁那年,送他进了校园,她则陪着儿子一起读书。
本报记者 李飞
实习生 刘甲 杨洋
为照顾脑瘫儿子,
她辞去工作
7日上午9点10分,上午第二节课刚上课,济南历下实验小学二年级2班的教室门口,姚景文的妈妈周娟还未来得及离开。就在刚刚的课间,她背着儿子去了一趟厕所。
随后周娟像往常一样走出学校,在门口守候,等待下一节的下课铃声。儿子姚景文到5月份就10岁了,读二年级,他的双胞胎妹妹在该校读四年级。
周娟说,儿子出生时早产,体重仅二斤八两。由于窒息,小脑积水,4个月大时诊断为脑瘫儿。周娟就辞去了工作,一心照顾孩子,陪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孩子智力正常,但肢体明显不协调,基本不会走路,坐着就倒,直到三岁才会说话。周娟家住和平路与燕子山路交叉口附近,每天天不亮,她就带着孩子赶公交车去儿童医院做康复训练,推拿、针灸、按摩,一做就是一整天。
日复一日陪儿子康复训练,周娟一坚持就是近十年。“孩子五岁时做了手术,再加上多年的康复训练,七岁半时终于能够坐稳了。”
每到课间,
背起儿子上厕所
2012年,看到儿子能坐住了,周娟将8岁多的儿子送进了历下实验小学。
儿子没上过幼儿园,刚刚进入小学紧张,胆小,每隔十分钟就要上一次厕所。周娟只好陪在教室里,和儿子一起上课。如今孩子习惯了,周娟不用再呆在教室里,但每个课间,她都要从校门口返回教室,帮儿子上厕所,然后再回到校门口等着。“人少的时候,就扶着孩子走。人多,就背着。”周娟说。
上午大课间,除了帮儿子上厕所,她还陪着儿子站在走廊看楼下操场学生们做操。随着广播体操的音乐声,姚景文也会跟着一起做。周娟就站在身后,随时保护他。
“没觉得累,现在陪孩子就是我的工作。”周娟说,儿子的每一点进步她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自从上了学后,儿子性格开朗了,笑容也多了。“他现在不愿意放假,就喜欢上学,总念叨老师和同学。”
“我有个信念:相信孩子一定会好起来。”周娟说,她现在就是儿子的拐杖,她会一直陪着儿子走下去,直到他能够自立,自己就可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