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李鹏被周总理点名
“我第一次听到周恩来总理点李鹏的名,是在[size=+0]1970年总理接见水电会议代表的那个晚上。当时我就在现场做记录。”翻开《李鹏回忆录》,首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姚振炎向记者讲述起那段历史,他曾与李鹏同志共事多年。
[size=+0]1970年[size=+0]5月[size=+0]29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十条要求。此后水电部形成了一个全国电力工业增产节约的报告。这一年[size=+0]6月[size=+0]18日,周恩来总理挤时间在凌晨接见了水电系统三个会议的代表,对水电部的这个报告提了很多问题。“我就在第一排角上做记录。”姚振炎清晰地记得,周恩来总理提到了鞍山电业局郑代雨拿着毛主席语录进行带电作业,“这时他问道‘李鹏来了没有’,然后李鹏站起来了。书里写的这个过程是真实的。”回看这段历史,姚振炎感慨说,总理一方面问得很细,不给工作人员泼冷水,另一方面也说得很清楚:这个报告还需经过实践考验。姚振炎说,实际上这个报告提出的一些做法,是破坏了电力安全生产规律的。
缺电背景下的电厂建设
[size=+0]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上世纪[size=+0]70年代初,京津唐电网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李鹏回忆录》中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北京缺电的情况,特别提到了国家计委宿舍突然停电的例子,姚振炎至今仍记忆深刻。“那时候电力实在紧张,我也是亲身经历的。”姚振炎说,“缺电到什么程度呢?北京经常拉闸限电,我们常说的是‘[size=+0]1234567’,也就是供电分级,特别重要的用户才保七天电。还有‘[size=+0]56789’,大家得在五点、六点[size=+0]......九点错峰上班,真是缺电缺得没办法。”而解决缺电问题的根本措施,应该是增加发电装机容量。
增加发电装机容量的办法,一种是扩建老电厂,一种是建设新电厂。李鹏率领北京电力设计院的专家,进行了唐山新火电厂的选址工作,就是后来的陡河电厂。姚振炎也随李鹏同志进行过电厂选址工作。[size=+0]1981年[size=+0]5月,河南干旱缺电,姚振炎随李鹏同志到洛阳考察新建电厂厂址。“原来选的厂址在洛阳的东边,偃师附近。李鹏同志看得很仔细,因为听说地下有文物,所以把厂址稍微挪动了一下特意避让。”姚振炎回忆说。
唐山抗震龙羊峡抗洪:到一线去!
[size=+0] 陡河电厂刚试运发电,唐山大地震发生了。
[size=+0] “其实当天晚上,厨房里的狗都往外跑,水库里的鱼往上翻,现在看来是很明显的地震预兆,但那时候没经验。”姚振炎回忆说。《李鹏回忆录》里也记录了这次抗震救灾的经历:地震发生在[size=+0]1976年[size=+0]7月[size=+0]28日凌晨[size=+0]3时[size=+0]42分,凌晨[size=+0]5时李鹏已经到达电网调度所,并率第一批北京供电局抢修人员到了唐山。“他指挥抗震救灾,抓得很关键,首先把电恢复了。”姚振炎说,这对受灾的群众来说是很大的鼓舞。
从[size=+0]1976年开始建设的龙羊峡水电站,施工导流是按[size=+0]20年一遇洪水设计的,而在[size=+0]1981年[size=+0]9月,龙羊峡水电站经受了[size=+0]200年一遇的大洪水考验。“我就在现场。”对《李鹏回忆录》里记录的这段抗洪抢险经历,姚振炎直到现在还觉得“紧张”。[size=+0]9月[size=+0]12日,他随李鹏同志乘飞机到达西宁,当天下午乘车翻过海拔[size=+0]4000多米的日月山到达龙羊峡工地。“李鹏同志主持过龙羊峡截流,这次出险他一定要自己去一线。后来香港的报纸报道说,已经派了李鹗鼎这样一流的专家坐镇处理,他要怕负责任的话可以不去一线。但在整个抢险过程中,他及时拍板决策,还专门听取气象部门汇报,调查核实水文数据。他亲自察看下游围堰的底部,发现冲刷还可能加大,要求死守下游这道防线。”姚振炎说,龙羊峡的防汛取得了胜利,李鹏同志的现场指挥得到了中外舆论好评。
打开办电局面重视水火电比例
[size=+0] 1981年[size=+0]10月,李鹏同志到山东各地考察办电的情况。“因为我们到过山东,跟他说过山东电力局生产安全形势良好,基建质量过硬。”姚振炎这次也与李鹏同志同行,当时山东正在搞集资办电,基建和生产两不误,投资省、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李鹏同志一直在动脑筋怎么打开电的局面,多年来始终在考虑电力建设。看了山东的做法,他打开思路,就是要多家办电、多渠道办电,包括一把手必须上生产一线,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发展。”
由于在水电部负责基建工作,姚振炎到过许多电厂。他翻到《李鹏回忆录》中的一页,指着上面的一张照片说:“你看,这里也有我。”那是[size=+0]1982年[size=+0]7月,李鹏同志随胡耀邦同志考察内蒙古昭乌达盟。在赤峰元宝山电厂,电厂的生产班组与他们合影留念。“这次李鹏同志提到了水火互济。他对水电火电的比例一直非常重视,因为他在东北管过水电火电的调度,很注意水火电比例的处理。同时他也重视搞坑口的特大煤电厂。”姚振炎说,第二年,李鹏同志就到内蒙古准格尔考察几个电厂厂址。“我参与了这次考察的规划会议纪要。托克托县厂址被列为第一期开发对象。李鹏同志考虑问题非常实在:要把电厂摆在煤矿里还是煤矿外?这里面有水的问题,也有煤的问题。”
实事求是处理问题
姚振炎回忆说,李鹏同志处理问题一直是实事求是,非常客观。[size=+0]1955年[size=+0]10月,丰满发电厂[size=+0]2号机组的发电机定子着火,被迫停机,经检查是发电机定子上端的一排线圈被烧断了。“李鹏同志不给人乱扣帽子,他召集技术人员研究,后来查明了事故原因。”姚振炎说,《李鹏回忆录》还提到[size=+0]1980年乌江渡水电厂水淹厂房事故,那也是李鹏同志亲自去处理的。乌江渡水电厂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建起来的,周边地形复杂,建设非常艰难。“那时候都是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上游来水大的时候,乌江渡水电站建起来了,但上边一条电缆沟没有封,因为当时施工单位还没移交,防汛措施不完备,对预报也不清楚,一出事儿就很严重。”姚振炎说道,李鹏同志到现场调查,首先肯定了施工单位水电八局做的工作,同时主张出了事故要平心静气、实事求是地调研,弄清究竟是什么原因,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size=+0]
[size=+0] “这本《李鹏回忆录》从[size=+0]1928年一直讲到[size=+0]1983年,我自己也从里面看到许多历史。[size=+0]1983年以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期待下一本书里的精彩记录。”姚振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