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3|回复: 2

送水工6年写50万字小说 养鸡养鸭也未停笔(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7-9 09: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7-9 09:16 编辑

    送水工6年写50万字小说 养鸡养鸭也未停笔(图)
    2014-07-09 06:02

    来源:青岛网络电视台        



    姚彩亚在送水

     黝黑的皮肤,壮实的身体,单从外形上看,姚彩亚与普通送水工人没有两样。但在这副“粗犷”的外表下,却是一颗热爱文学的心。在家里养鸡养鸭时,抽空写文章;不会打字,就边干活边背诵五笔字根。从2008年至今,这名送水工“作家”已先后完成了两部小说,总计50万字。他说自己对文学纯粹的热爱不会因为生活困难而改变,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写好的两部小说出版,让更多人读到。

      农村大叔有颗“文学心”,养鸡养鸭时也不停笔


      姚彩亚今年54岁,老家在淮安涟水的农村,从高中时就对文学十分喜爱。1979年高中毕业后,作为老大,他放弃了读书,留在农村劳动。虽然离开了学校,姚彩亚爱读书写文章的习惯没变。1981年,他的一篇文章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这也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婚后孩子陆续出生,生活的压力让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赚钱养家上:养猪,养鸡,养兔子。不过只要抽出空来,姚彩亚就会拿起笔,写自己在养殖中的心得体会,在当地的养殖户中很受欢迎。

      十多年前,姚彩亚来到太仓,成为了一名送水工。每周,他都会抽空去太仓图书馆借一本书,下次归还时再借一本,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多年。不断的“充电”,再加上对文学的热爱,姚彩亚至今已经公开发表了几十篇文学作品。在他的书橱里,整齐地摆放着10多本荣誉证书,都是他参加征文比赛获得的。其中一篇《路,就在脚下》,获得了2001年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一等奖。

      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姚彩亚总是很“低调”,身边同事少有人知道他在文学方面的“特长”。一次,他的文章《快乐的送水工》在太仓当地报纸上发表,被老板看到了,老板拿着报纸找到他,“老姚,这篇文章是不是你写的呀?”姚彩亚笑笑没说话,从那时起,同事才知道身边藏着一个“作家”。

      为学打字,送水路上遇到红灯也不忘背字根

      2008年,姚彩亚加入太仓市作家协会,萌生出把自己10多年打工经历写出来的想法,谁知道这一写“根本停不下来”。6年里,他完成了《江南寻梦》和《穷村破事》两部长篇小说。前一部30万字,已修改完成;后一部20万字,还在修改中。

      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姚彩亚只能在工作之余写作。白天送水,经常扛着几十斤重的水桶爬楼梯,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晚上,他回到家里,等家人睡着了,再开始构思写作。他回忆说,过去这几年自己几乎没有在“晚上11点前”和“凌晨4点后”躺在床上过。

      为了防止灵感溜走,姚彩亚总是随身带着一个本子,有了灵感随时记下来。后来,本子变成了手机,哪怕在送水过程中,突然来了灵感,他也会先把车停在一边,把想到的全记录在手机的记事本上。

      姚彩亚的两部长篇小说都是用电脑打出来的,可在2008年之前,他连电脑都不会用。为了提高写作效率,姚彩亚决定学会打字。因为拼音不标准,他下决心学会五笔打字。为了记住字根,他把五笔字根表复印了10多张,贴在电脑、床头、厨房、厕所,甚至送水的摩托车上,“遇到红灯就停下来背一背,绿灯亮了再开车。”不到两个星期,这个完全没有电脑基础的中年男子熟练地掌握了五笔输入法。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年底前两部长篇小说能够出版。”然而姚彩亚也坦言,自己目前经济较紧张,无法承担出书费用,“希望能得到好心人的赞助,帮助出版,让更多人读到我的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09: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一出版机构愿意免费为姚师傅出书2014-07-11 03:35:00 来源: 现代快报 



    北京一出版机构

    愿意免费为姚师傅出书



    7月9日,现代快报报道了太仓一名送水工人姚彩亚热爱文学创作,6年时间写出了50万字小说的励志故事。被称为“送水工作家”的姚彩亚说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有好心人能帮助他把写好的这两本小说出版。昨天,北京一家出版机构联系现代快报,表示愿意免费为老姚出版他的作品,帮他完成心愿。

    昨天上午,北京一家出版机构的负责人王先生致电现代快报,称看到了快报对姚彩亚的报道,很是感动。王先生说,2012年,北大一名保安曾出过一本书,名叫《站着上北大》,讲述了自己从一名北大保安,奋斗多年考上北大中文系的励志故事。他觉得老姚的经历也很励志,他们公司愿意免费帮其将这两本书出版,让更多读者读到。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姚彩亚,得知有公司愿意帮自己实现梦想,他很兴奋,表示愿意跟这家公司接触,就出版事宜进行详谈。老姚作品出版的心愿究竟能否实现?现代快报将进行跟踪报道。蒋文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09: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仓励志"送水哥"终圆作家梦 30万字小说将出书
    2014年7月16日07:27江南时报评论


      梦想再大也不嫌大,追梦的人再小也不嫌小。54岁的太仓励志“送水哥”姚彩亚上周梦想着能有人资助其出版长篇小说,不到一周,这个作家梦就圆了。这“速度”让老姚激动得几夜没睡着,直向江南时报道谢。7月9日,江南时报刊发的《太仓励志“送水哥”有个作家梦 已创作两部长篇小说长达50多万字,期待有人资助出版》新闻引发多家媒体转载和社会关注。昨天,北京一家文化公司被老姚执着的文学梦所感动,抛来了为其免费出版小说的“橄榄枝”。

      文化公司抛来免费出版“橄榄枝”


      好多次,夜里写着写着,老姚趴在桌上睡着了,醒了再继续写;为了记住字根,他把五笔字根表复印了10多张,贴在电脑上、床头、厨房里、厕所里,甚至摩托车上;来了灵感他偷偷蹲在厕所里写,蹲的时间长了,腿酸脚麻,累得他差点没站起来……

      7月9日本报报道的《太仓励志“送水哥”有个作家梦 已创作两部长篇小说长达50多万字,期待有人资助出版》的新闻被多家媒体转载,也吸引了北京瑞鑫祥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中心)的注意。新闻见报后的第二天,该公司主动联系本报有意帮姚师傅免费出版30万字的长篇小说《江南寻梦》。而姚师傅得知这一喜讯更是高兴得几夜没睡好觉。

      “我水平有限,不知道编辑能不能满意。”昨天,当记者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姚师傅时,他谦虚地说。

      昨日,老姚怀着忐忑的心情将稍作修改的样稿传至北京瑞鑫祥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编辑处。该文化公司的总经理许念告诉江南时报记者,他们被姚师傅的执着和坚持所感动,将免去出版发行的近5万元费用,免费为姚师傅出版发行并推广此书。

      小说争取10月底前完成出版

      记者了解到,2008年姚彩亚突然萌生出把自己10多年打工经历写下来的想法。几年来,他克服重重困难,以他自己为原型,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江南寻梦》顺利完成。

      “现在个人出版的书很多,但像姚师傅这样一线的打工者用心血创作的作品并不多。”许念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安排了责任编辑与姚师傅对接。接下来将会拟定出版合同,包括图书的制作和推广、出版社、出版周期、影视改编等,除了国内市场的推广还有海内外的推广。”许念说,按照该公司的计划,书争取在10月底之前完成出版,年底参加北京书展,明年3、4月份参加伦敦书展。

      记者了解到,老姚的《江南寻梦》起印数在3000册,届时再根据市场量来推广,“我们本身从事的就是文化行业,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个人梦想的实现,姚师傅的梦想也代表了他们这个群体的梦想,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坚持自己的文学梦并实现它。相信姚师傅的精神可以传播得更广,让更多的人受益。”许念说。


     “送水哥”圆梦几夜没睡好觉

      作为一个到苏州太仓打工的淮安涟水人,姚彩亚说江南是他祖祖辈辈梦想的天堂。

      在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姚彩亚和妻子南下来到太仓打工,从此,幸运之神开始向他垂青。白天,他扛着几十斤重的水桶爬楼梯;晚上,等家人睡着了,他开始“爬格子”。凭着对文学的热爱,他加入了当地作协,并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长达50多万字。

      老姚的儿女们也相继来到这里,现在他们都在太仓有了家,孙子、外孙都会跑了。除了享受天伦之乐,最让他得意的是业余时间的文学爱好。10多年来,他有20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并获得11本荣誉证书,写了两部(《江南寻梦》、《老村新梦》)长篇小说。

      “这个喜讯让我高兴得几夜没睡好觉。我为什么总是这么幸运?”姚师傅说,细想一下,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更与这个社会上许多好心人、热心人的支持与帮助是分不开的。

      江南寻梦


      (节选)

      “吱呀、吱呀……”在新千年第一个春天里的一个凌晨,在一条差得不能再差的苏北农村土路上,有一辆行走的自行车,在一对男女重压下呻吟声洒落一路。这辆破得不能再破的自行车是在诉说自己超负荷的痛苦,还是替主人诠释在穷乡僻壤的苦闷?

      此时正处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是让人说不清是冷、还是暖的含糊季节,正与这骑车男人道不明是喜、还是忧的矛盾心情相吻合。

      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朝霞,大地懒洋洋地苏醒过来。

      在路过自己的责任田时,男人深情地注视着亲手种下的麦苗,苗儿带着的是露水还是泪水?一个个探出头来,含情脉脉、依依不舍似地为主人列队送行。

      ……

      就是这片土地给汉子打上了农民的特殊称号,他在土屋里出生,玩着泥土成长,一生没离开她的手掌,让他又爱又恨。为了想抛弃农民这一身份,他几乎要花去一生的精力,先想通过校门来跳出农门,可成绩不争气,两次高考皆名落孙山;之后又想以参军来达到目的,可当他满腔热忱去报名参加体检时,脚底的一个水泡打碎了他的参军梦想;随后求亲告友找关系想进社办厂来逃避,结果还是让他失望。他好像是专门为这土地而生、而活,如同这田里的庄稼一样,生死都属于这片大地。

      ……

      问渠那得清如许


      ——读朱凤鸣散文集《过年》有感

      (节选)

      ……

      捧读《过年》,让我感动的地方很多,当我献宝似的传给我的同行和老乡们品尝时,出现了感动传染着感动。太多的感言竟让我不自量力地产生了写此稿子的念头,虽然很清楚自己浅薄的知识底线,怕不成熟的笔墨亵渎了本书的神圣部分,但有话不吐不快的性格,使我抛弃种种顾虑,以我这个社会最底层人的视角,斗胆表达读《过年》的体会。

      从《过年》18万洋洋洒洒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向真向善向美的诚心实意。从《一位老党员的最后日子》里,我读出了好家风;从《母亲这一生》里,我读出好儿子;从《陪跑父亲》中,我读出好父亲;从《包饺子》里,我读出好军人;从《献血的感觉》里,我读出好公民;从《老人与残孩》中,我读出好心人……先生先从军再从文至今,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尽心尽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将做人放在作文之上。透过《过年》,让我看到了一个好人的心路,一个好人写作的心路。

      ……

      《江南寻梦》简介

      《江南寻梦》以午牛这个老实巴交的苏北农民工为主人公,新千年,午牛来到昆仓,开始打工、寻梦的现实之旅,虽然生活在一群同行的外来打工者中,在精神空虚之时差点迷失方向,但午牛的文学爱好让他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从底层的一个送货工,奋斗成一个新昆仓人,孩子大学毕业事业有成,自己也实现了文学梦。江南时报记者 李晓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2-23 13:43 , Processed in 0.1108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