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4|回复: 0

老上海的大刀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7-10 14: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上海的大刀面
    日期:2014-07-10 作者:胡克廷 来源:新民晚报
     
     


    老上海的大刀面
      文/胡克廷
      近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5月9日上午,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参加并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午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用餐,吃“兰考大刀面”的新闻报道,由此,我忆起在老上海,也有很著名的“大刀面馆”。
      上世纪初,在上海金神父路(现瑞金二路)上,就有一家颇有名气的“面馆”叫“新兴馆”,供应的就是“大刀面”。我在编纂《卢湾区饮食业行业史》时,采访过当时该店的学徒、现已九旬多高龄的姚炳生,他对我叙述了当时生产“大刀面”的情景。他说,那时生产“大刀面”不但极为讲究,生产师傅也极为辛苦,要经过“和面”、“揉面”、“醒面”、“压面”、“叠面”、“切面”等多道工序;“和面”要将面粉、鸡蛋清和水,凭经验按不同季节的气温,按不同配比来和好面;“揉面”要揉到面团表面有较好的光泽度;“醒面”要把揉好的面,放在布袋里密封,醒约一小时取出砸打一回,再次放入袋中醒约一小时,取出再砸打一次,如此要反复多次,至砸打好的面团,其光泽度明显好于“揉面”;“压面”更辛苦,要用一根长的粗棍,一头顶在墙上,粗棍压在面团上,制面师傅骑在粗棍的另一端,凭师傅的体重和“跳压力”,不但要把面团跳压成又薄又匀的面皮;而且要使面皮呈长方形,制面师傅因长期这样“骑跳压”,因而大多留下了“疝气”职业病;接下来要“叠面”,把骑压好的薄面皮叠成若干层后,就进入“切面”工序,制面师傅手拿一把又长又重的大刀,手指上戴上一个铜皮戒子,既起不慎刀伤手指作用,更起掌控面条规格作用,使凭手感切出既粗细合乎规格要求,又匀称的“大刀面条”。
      “新兴馆大刀面”下面时的“捞面”,与“夜光杯”4月10日刊载的吴翼民先生的大作《苏式面的花头经》里描述的一样:“师傅捞面也有讲究,用小的篾斗笊(俗称‘观音斗’),大师傅‘刷刷’几下,就将面卷紧在笊里,一拳一拳放进碗汤里,看似少,一挑就多。”
      “观音斗捞面”现已少见,“观音斗”这样的叫法,是饮食业的“行话”,那么这种“篾斗笊”为什么会称为“观音斗”?我请教过行家,他告诉我:因用这种“篾斗笊”,经下面师傅运用“捞功”、“翻功”、“卷功”、“甩功”,入碗中的面条外观呈“观音头”状,故称为“观音斗”;“观音斗捞面”很讲究,面不但要翻卷得紧,且面条形“整齐”得像观音之发梳理过这样,还得甩干斗内之水分,业内称要下“甩水面”,不下“拖水面”;因那时的“面汤”是比吴翼民先生描述的还要讲究,“甩水面”不但不影响“面汤”之鲜美,而且面的吃口爽而不腻;“拖水面”因把“下面水”带入“面汤”,不但冲淡了“面汤”之鲜美,而且使面的吃口变得腻而不爽口,因而“下面师傅”不但要肯下“辛劳劲”,且得有绝对过硬的基本功。
      更有特色的是现已失传的“响堂服务”,这与已故滑稽泰斗姚慕双、周柏春的经典段子《各地堂倌》差不多。那时“新兴馆堂倌”,个个身怀“端面绝技”,两手不但一次可端十多碗面,而且送到吃客桌上,面的浇头、分量和要求,能做到绝对一丝不差!这还不算稀奇,更绝的是:那时是先吃后付账,顾客吃完后,离座去账台会账,堂倌只需眼睛一瞄,便能立即心算报出正确数,任你吃了多少,怎样繁复,报账能做到绝对不错!
      当时靠近新兴馆的肇嘉浜还东西横贯,航运柴草、沙石等船舶众多,这些船客还有这样的迷信习俗,因“大刀面”很长,吃“长面”象征船出浜能拉住“魂”,因而这批被称为“柴爿帮”、“沙石帮”的航船人,船一停码头,就先要赶到新兴馆吃“大刀面”;对面那时被称为“东方巴黎拉丁区”的“新新街”(即现今瑞金二路409弄的新新里)里的居民,又大多是小商贩、小职员和一般劳动者,“大刀面”既饱腹又美味,更经济实惠,因而又是新兴馆的常客,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顾客,故那时新兴馆的“大刀面”生意十分兴隆。
      我在编纂《卢湾区饮食业行业史》时,还参加卢湾区政府的《区报》和台办的“写作组”,成员中有年长且资历丰富,参与编写《卢湾史话》的老同志,在闲聊中说起新兴馆的“大刀面”,有的还真吃过“大刀面”,并说“大刀面”比现在吃的机制面条不知好吃多少倍。这次习总书记吃“兰考大刀面”,也赞扬说:“大刀面非常好吃,不错!”
      为什么“大刀面”比现在吃的机制面条好吃?这个问题我也请教过业内行家,他为我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一是:“大刀面”不但和面时的用水量比机制面条多,而且“大刀面”的工艺,经过“和”、“醒”中的多次“砸打”和“骑压”,不但能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能最大程度地吸附水分,而且极佳地生成“面筋”,使“大刀”切下的面条,具有韧而有弹性的特性,而机制面条不但含水量少,又靠机械力上下碾轧,这样不利于面团中的蛋白质形成“面筋”,而且因电动机械速度快,产生的热量,会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变性,更降低了面条的“面筋”生成度,因而产出面条的“韧性”和“弹性”,当然就不如“大刀面条”;二是:下面时我们知道要待水沸时下面条,沸水就成良好的传热介质,把温度传递给面条,促使面条成熟;“大刀面条”不但面条内含水量较多,且水的分布均匀,因而外面的沸水,不但能很快传递到面条内之含水至沸,且面条受热面匀称,故稍煮面条就成熟了,捞出之面口感不但有“韧劲”且“滑爽”,然而机制面条在煮时,不但本身含水量少,又是靠外部之沸水将面条浸湿后,才能逐渐由外至内传热至面条,因而煮面时间要较“大刀面条”长2倍以上,面条煮制时间越长,面条的水解程度就越严重,故煮熟之面条,口感当然不如“大刀面”那样有弹性、筋道和爽口。家煮干制的挂面条,口感不如机制面条,就是这个道理。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已经吃不到新兴馆的“大刀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9-29 17:36 , Processed in 0.1037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