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儿童动容,自发成立关爱小组,筹建爱心基金,开办希望村塾,自拍微电影《春韵》,并组织义卖筹集20万资助留守儿童……7月13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了湖西新区(送桥镇)大学生村官、团委副书记、庙家村党支部副书记姚龙超的故事,展示了区镇大学生村官扎根乡村,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给农村带来活力。
自拍微电影,引导社会关注留守儿童
“我叫王强,1988年我出生在高邮天山镇……”一段温情的告白,拉开了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的微电影《春韵》的序幕,昨日这段视频出现在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荧幕上。
这部微电影核心创作出自姚龙超之手,讲述了一个寄养在村长家的孤儿成长为大学生村官,并关爱贫困和留守儿童的故事。短短十分钟,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孤儿的成长与蜕变,更敏锐地触及了当下中国农村最需关注的贫困和留守儿童群体。
“创作这样一部微电影,让更多人来关注他们。”2011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姚龙超当上了村官,经过几个月的走访调研。发现全镇还有不少这一类的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所以就倡议全镇的大学生村官成立了一个关爱小组。
姚龙超发现,仅仅凭关爱小组的力量远远不够。他觉得,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孩子,帮助这些孩子。2012年下半年,他萌生了拍微电影的念头。没有影视行业工作经验的姚龙超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是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历时半年,姚龙超在村委会和市、镇政府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微电影《春韵》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播放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开办希望村塾,筹资20万资助留守儿童
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受到关爱,姚龙超带头自发成立关爱小组,筹建爱心基金,开办希望村塾,并组织义卖筹集20万资助留守儿童。
2011年年底,姚龙超自发成立关爱小组,筹建爱心基金,并将转正后的第一个月工资1780元放进去,总计4380元。
2012年5月28日,在天山镇举行了书画义卖活动。50多幅扬州书画家作品拍出18万。这些钱将存入“大学生村官关爱留守儿童”基金,用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姚龙超还在庙家村成立了扬州市首批、高邮市首家希望村塾,为贫困和留守儿童服务。为此,他赶到江都区的希望村塾去取经。
“希望通过希望村塾不仅拉近与农村孩子的距离,更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新的窗口。”姚龙超说。
连线姚龙超,将一如既往关爱留守儿童
13日晚上10时许,记者连线姚龙超,对方告诉记者,上周央视记者前来采访他,前后拍摄了三天时间,没想到昨天晚上就播放了。“栏目是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大学生创业季,我也是12号才刚刚获得这个消息。”姚龙超说。
“第一次报道我的故事是扬州晚报。”姚龙超表示,早在2011年,他萌生了拍摄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微电影的想法,自发成立关爱小组,筹建爱心基金都是扬州晚报第一时间报道。
“目前我们已经关爱了10多名留守儿童,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大学生村官行列。”姚龙超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一如既往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扬州晚报 居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