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李希慧走失 北师大官微寻人”追踪
走失5天的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李希慧老人终于被找到了。昨日早上6点,东城一对环卫工夫妇在崇文门附近发现了李希慧,并联系上家属送医。接诊医生称老人营养缺乏导致身体严重脱水以及肾功能损伤。
7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李希慧走失,12日晚上,北京师范大学的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寻人,称李老师处于病休状态,伴有轻度智力障碍,比如健忘、失忆和不懂求助。
教授走失睡路边花园旁
找到李希慧教授的是东城环卫工人刘小军、姚文菊夫妇。
姚文菊回忆,12日下午5点,她就在崇文门东大街发现了这名老者,但当时不知道这就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北师大走失学者李希慧。
“我看他坐在路边一动不动地,有点奇怪,上前问他,他光看了看我没说话,我以为他在乘凉,就没再多问。”姚文菊说,到了昨天早上5点多,她和丈夫刘小军出来工作时,正好看到一张寻人启事,感觉失踪者就是当天她发现的那个老者。
他们赶紧跑到原处,发现李希慧靠在一个小花园外边的台阶上,看起来像睡着了。姚文菊问他话,没获回答,但当打通寻人启事上的电话之后,他好像听出爱人的声音了,就说“我是李希慧”。
随后,李希慧家人马上打电话通知学院老师,而北师大的崔老师和袁老师恰好正在附近寻找,就赶紧到现场,将李希慧送至医院。
而据记者利用地图测量,发现李希慧处距其走失地点小西天约13公里。
营养缺乏致严重脱水
参与救治李希慧的急诊科医生李建彬昨日表示,如今李希慧的生命体征仍然有反复,主要的问题是营养缺乏导致的身体严重脱水以及肾功能损伤。现在看来,至少还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再观察3天,才有可能考虑转到普通病房。
李建彬称,从李希慧的身体状况看,这5天应该几乎没吃没喝,非常缺乏营养,于是他们紧急给病人补充营养液。
谈到李希慧的病症,李建彬医生说属于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目前医学界对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发生的原因没有定论,但从临床病例看,越是高智商高知识的人群越有患上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的危险。
■ 追访
环卫工夫妇将获奖5万
北师大刑科院曾发布公告“悬赏”寻回李希慧者,如今人已找回,是否将兑现诺言?昨日,环卫工刘小军称,校方已通知他们今天上午10点参加发布会,领取5万元奖金。
刘小军、姚文菊都是四川广安人,来北京干环卫工作10多年了。对于找到走失教授将获奖5万元,姚文菊表示,寻人启事上没写有奖金,当时只想着把人平安送回家就行了,后来才接到通知,让7月15日10点去参加发布会,要给5万元奖金。
“我们说明天还得上班,就不去参加会议了吧。但是人家家属和学校说一定要我们去。”姚文菊说。
■ 故事
有外地学生返京寻老师
这段寻人故事的开始是在7月9日晚。
据校方介绍,当晚,李希慧在与家人一起骑自行车到学校附近积水潭物美超市购物后,返回途中在小西天附近走失。不巧的是,他还在生病期间,并伴有轻度智力障碍(健忘、失忆、不懂求助)。
在寄希望于寻人启事、广播寻人、警方寻人等手段之外,家属和学校也在找人,学校为此还组织了100余人的队伍。
在读北师大法学院硕士一年级的李同学就参与其中,他说,寻人队伍分成了10几个组,走访询问、散发传单,希望能从中找出一丝线索。
一有线索,他们就会马上赶去,但总是无功而返。尽管如此,仍有老师、学生或自发,或在学校、学院号召组织下,加入寻人队伍中。北师大刑科院的刘老师说,李希慧远在河南、湖北等地的学生在得知老师走失后,还专门跑到北京帮忙寻人。
■ 人物介绍
李希慧曾挂职最高检
在同事、学生的眼中,李希慧是一个钻研学术的法学家。
1957年出生的他,已是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刑法研究所所长,著作《刑法解释论》被视为我国第一部研究刑法解释的专门著作。
著名刑法学者高铭暄认为,这部著作使对刑法解释的专题研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为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
但李希慧并不满足于在书斋关注我国的刑法领域,他还以律师、官员身份参与其中。曾先后在当时的崇文区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挂职担任副检察长和侦查监督厅副厅长。挂职期间,有机会遇到一些一线检察官,他就对人家接触的案例和碰到的困惑感兴趣。
这些将办案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的方式,在李希慧看来,对自己的法学研究颇有帮助,而当他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时,还能感受到理论的作用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