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又发现一名远征军老兵,曾入缅作战,其所在部队全歼南京大屠杀元凶,后随部队起义,加入解放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 易伟仁 罗启心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在市二医院,83岁的抗日老兵姚伯英挥动仅存的左臂,高呼着抗日口号,仿佛又回到了壮怀激烈的当年。 虚报年龄 只为参军抗日 1943年,抗战正酣,姚伯英尚未满15岁,是今怀化市新晃县新晃中学的一名初中生。受上述口号的感染,他说服了父母,虚报一岁,报名参加了抗日青年远征军。姚老回忆说:“我当时个子蛮高,所以看起来不小。” 入伍后,姚伯英随部队从新晃往贵阳方向开拔,开始了他的远征生涯。穿着母亲缝制的布鞋,姚伯英没走几天,鞋子就破了。当时冬寒刺骨,赤脚步行冷、痛难忍。晚上宿营时,大家学着打草鞋,第二天清晨他穿上草鞋继续行军。 接受训练 增援印度基地 徒步行军多日,部队才走到贵阳市。姚伯英被编入青年军203师,师长为钟彬。他跟随部队转移昆明,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 不久,姚伯英被选入青年远征军先遣部队,任务是去印度的兰姆迦基地补充兵员,准备反攻缅甸。部队从邬家坝机场登上两架69航空队的运输机,飞达印度的伽姆德尔。在那里,姚伯英进入中美合办的学习班,接受美军教官的训练。 除了学开十轮大卡车,学开奇姆西、斯啻贝克等美军军车,姚老回忆,他们每天还要背诵孙中山的遗嘱,并高呼口号:“踏平三岛,消灭日寇,直捣东京,还我河山!” 入缅作战 全歼南京大屠杀元凶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在兰姆迦基地改编,开始了代号为“人猿泰山”的伟大反攻,目标直指缅甸。姚伯英被分配到机械化独立工兵第十八团汽车连,配属新一军,提供修路和运输服务。 胡康河谷战役、攻占瓦鲁班、反攻八莫……战事如火如荼。为保证运输,姚伯英和战友们经常要上山砍树架桥。“缅甸是热带地区,山上蚂蟥、蚁子非常毒,个头很大,吸人的血。还有蟒蛇,也时时威胁着战士的生命。” “八莫战役最惨,持续了一个多月,我们付出巨大代价,终于取得胜利。”姚伯英随部队继续向东攻击前进,全歼日军王牌部队、南京大屠杀的元凶第十八师团和第五十六师团,打通了滇缅国际交通线。 1945年1月28日,他们在畹町与霍揆彰、宋希濂将军率领的滇西远征军胜利会师。 随军起义 参加抗美援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姚伯英也随部队回到昆明。 不愿再打内战。1949年7月,姚伯英在安徽省宿县随部队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第50师第148团第3营机炮连。1951年,姚伯英又先后两次随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他作为一名汽车兵,参加过上甘岭战斗,一直打到了三八线附近。 1955年,姚伯英转业回原籍新晃县。3年后,他在选煤厂建设中负伤,失去了右臂。 没了右臂,姚伯英用左手练成了一手好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我们去采访,他当场书写了王昌龄的这首七绝,缅怀当年悲壮的军旅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