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0|回复: 0

侗族风俗习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0:24
  • 签到天数: 33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12 1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侗族风俗习惯
    分享到:

    [size=1.2em]

      侗家人喜聚居,一寨一姓或数姓,一般是房族关系。干栏式房屋。每个村寨周围有寨门、凉亭、风雨桥、鼓楼,很有特色。其服饰,男装较简单,夏穿白色,冬秋青兰色高领对襟衣,宽腿裤;女子服装讲究,上着青、紫、蓝色,园领宽袖开襟。下着精致、大而肥的百褶裙。女有“穿不离银”之说。项圈、手锡、耳环等,尤其银项圈以多和大为美,有的从小到大戴七、八个,银光闪闪,叮当作响为最美。侗族地区向来自由恋爱,并有诸多自由恋爱的方式。如“坐仓脚”、“行歌坐月”,村寨有专门公房,让青年男女交谈、对歌。有婚后不落夫家习俗,即新婚不得同房,待一、二年后女方才在夫家长住。这是母系社会的遗风。仍保留浓厚原始公社制残余,村寨有公山、公田、公林,不分强弱,男女所得进行平均分配。对老弱孤寡,全村有赡养义务,不准乞讨或流落他乡。侗家人好客、讲礼貌、喜交际,有文明礼貌之乡的美称。其丧葬较简单,兴土葬。其传统观念认为,人死是魂归“雁鹅村”即到西方一个极乐世界去了。

    文学艺术 

    侗族以民间文学为主,在内容上,反映了本民族的社会生活,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如侗族“远祖歌”探寻人类之源,以及先民战胜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作品形式上,有本民族特殊形式。在艺术手法上,也有民族特色,如对大自然及环境的朴实描写,对英雄、祖先的歌颂,对人物故事的有头有尾、栩栩如生的描写,以及优美的语言,音调上合拍押韵等等。使其口头民间文学得以流传不衰。唐以前的以民间“创世歌”、“劳动歌”、“人类起源歌”为主。具有神话传说艺术。元明清时期,则以史诗如“祖公之歌”、“萨岁之歌”、以及“款词”、“条理话”及英雄传说故事较多。在清以后说唱文学、故事、侗族的发展,以及文人文学开始产生。如祖籍沅陵的侗人姚复旦和杨廷芳的诗词,对民族起义领袖的歌颂,民国以及1949年以后侗族文人文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歌唱艺术之一。大歌的形式有领唱、合唱,合唱为多声部。其民族特色是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附合、派生的,与一般以上声部为主旋律的合唱规律相反。合唱程度有大二度、大小三度、绝四度、纯五度居多。由于大歌是以大自然变化万千为摹本,因此它具有纯朴的乡间音乐特色、低声部如徐徐缓流的小河,中声和高声部如叮哆不息的溪流,还有鸟声、蝉呜三部声交融,有声有色,显示了侗族民间音乐的特色。被称之为“最有赋力的复调音乐。”

      侗戏是侗族戏曲剧种之一。是在说唱文学基础上演变而形成的艺术形式。一般村寨都有业余戏班子和行头。逢年过节一定要唱戏。传统侗戏,只有二个演员对唱表演。正面人物着侗族盛装。丑角还要画花脸,有专门服装,是很受欢迎的角色。伴奏乐器有二胡、锣鼓、 、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侗戏吸取了话剧、大歌表演艺术,舞台设备和伴奏都得到了充实,侗戏得到提高。保留的剧种有数十种。有“吴勉王”、“梅良玉”、“三郎五妹”、“美道”等等。

      哆耶舞是侗族民间舞蹈。是一种群众性的大型歌舞。“哆”是指“唱”和“做”的意思,即边唱边跳的舞。“耶”是领唱与合唱结合的一种集体合唱的歌舞。宋时对此舞记载:“农闲时,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即指侗族的“哆耶舞”。跳舞时,男女分开,各自围陇圆圈,男子互相手搭肩上,女子则手牵手,边唱边前进,后退或绕圆圈。由于动作简单,唱词内容生动,男女老少皆宜,很受欢迎。每逢重大节假日都要跳哆耶舞,以尽情欢庆。

      侗锦是侗族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侗锦又分为12种类型。被面、垫毯、衣服料布、头帕、背带、盖布、绑腿等。都是以侗锦为原料作成的。这些锦的用料大都是自纺、自染的棉布、麻布、棉线、麻线等。用于刺挑的彩线、彩绸、镶嵌用的玻璃珠片、玉石等贵重材料,则从外购来。侗锦有彩色、素色之分。素锦有黑白二色。青色是侗锦的底色和基本色调。彩锦则是红绿相间,并以中色如黄,白、彩红为底料,使侗锦更艳丽,五彩缤纷,赏心悦目。锦的制作工艺很精细。锦的图案多以几何图形。有棱形、四方、圆、三角形等等,并用绣、挑、雕补等手工艺集锦于一体。雅的图案精美锦秀,其内容丰富,有反映自然界的万千变化的远古神话传说,以及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还有乡情风物方面的等等。锦的织法有二种:一种用斜架形的织布机,或织锦机来编织;另一种是用木梳式的手工编织机编织,这种编织机大都自作,小巧、可以随身携带,妇女到山上看牛、采青时可以随时随地编织。这种编织只能编织出一些细窄长条的锦,如作腰带、绑腿、衣襟的花边等等。

    二月二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萨神”的祭日。“萨神”即最古老的祖神,侗族自称是萨的后裔。这天全寨都把外嫁的女儿接回村,杀猪宰羊,在萨堂摆酒宴,进行集体祭祀。还诵念歌诵“萨神”祭词,跳祭祀舞蹈、对歌等等,异常隆重。

    三月三节(侗)

      农历的三月初三是播种节,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就可以下种育秧了。这天各地方村寨之间互访,集体作客,邻近村寨的大聚会,历时三、四天。有的青年男女集体约会,唱对歌、赛歌,互相赠送礼物,然后一双双、一对对进人情网。有的地方又叫“恋爱节”。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侗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有很古老的桐木树,每年三月三开花。桐树开花时,种下谷种,禾苗长得又齐又壮。寨老们决定,每年“三月三”为播种节,并进行庆祝活动。从三月一日起,各家的主妇、姑娘们为节日准备米酒、佳肴,姑娘、后生们为各自的情人准备礼物。还有一种传说,是萨神托梦给各村款首,要在“三月三”农忙之前,给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时间,因而“三月三”也往往是青年们的“歌会节”,通过对歌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

    四月八节 

      农历四月初八是侗族的“牛节”。传说四月八是牛的诞辰日。这一天吃黑糯米饭。清早家家户户都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也要用黑米饭喂牛,表示对牛的敬意。

    侗 年 

      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初是侗年比侗族以农业经济为主,四时劳作,以农忙、农闲、收获季节为节日。由于农历十一月的一切农耕事务完毕。这时禾谷满仓,禽畜满圈,正是庆祝丰收之时。家家杀猪宰羊,以示庆贺。各村寨举行大规模的踩堂歌、跳芦笙舞、放鞭炮等等。由于与汉族交往频繁,特别近数十年受汉族习惯影响,很多地方也以春节过年。并被春节代替。但仍有一些依照古习,在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

    忌戊日

      每年年初的六个戊日,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甲、戊戌,不准动土、不准进菜园、不准挑水。据传,戊日动土,田被冲走,戊日下田,天旱三年,戊日挑水,穷得如洗。逢戊日,老年人在鼓楼里谈天,唱琵琶歌;青年妇女到通道与广西交界的云雾山,举行盛大的歌会,又叫上大雾梁。

    不踩生

      家中有生小孩坐月子的妇女,禁止外人进宅。未满月的妇女,也不得进别人家的门,否则犯大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8 12:11 , Processed in 0.1202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