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9|回复: 2

姚富强:从士兵到全军通信技术专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13 11: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富强:从士兵到全军通信技术专家

    严本贤 陈飞琼
      来源:解放军报第11版



      人物小传:姚富强,总参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全军通信系统优秀科技骨干、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90余篇,3次荣立二等功。
      有决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

        科研如登山。

        打开姚富强研究员的履历表,你会发现他在科研“登山”过程中留下的足迹特别艰辛。

        1976年,他应征入伍,成为海军某通信总站的一名通信兵。在完成训练和执勤任务的同时,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看书学习,一心考军校。周围一些战友认为希望渺茫,劝他别白费功夫。面对周围怀疑的目光,他丝毫没有动摇,坚持不懈地刻苦攻读,2年后考入了海军某学院。

        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不分白天黑夜,把实验室当成家,累了就在实验室的板凳上躺一会儿。就连春节,他也没有和家人团聚,而是在单位的实验室度过……

        6年后,他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多少个日日夜夜,换来了优秀的成绩。1990年2月,他被破格免试录取为该校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他共发表论文20多篇,毕业时被评为“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博士毕业生”。

        谈起自己从士兵到博士的这段传奇经历,姚富强研究员淡定地说:“只要有决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




      有恒心,就不会被失败击倒

        科研需要坚强的毅力,而坚强的毅力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历练出来的。

        总结海湾战争的教训中,姚富强敏锐地发现:未来战场上,通信装备的战场生存和协同互通能力,将是制约我军战斗力的“瓶颈”问题。他站在三军联合作战的高度上,提出了实现全军某类通信战场统一管控的新思路,以解决高密度网系运用难题。

        一种新的思路要得到认可,绝非易事。面对周围的质疑,姚富强不声不响地带领科研团队攻关。

        当时正值酷暑,野外连树叶都被晒蔫了。他们争分夺秒试验,为了节省时间,吃饭基本上就靠方便面和饼干。由于疲劳,他出现了“便血”,可他没有停下,因为试验还在继续。

        失败、改进、失败、再改进……试验在一步步地艰难推进。疲惫时刻,试验中遇到了用传统技术不能解决的“拦路虎”,大家都泄了气。作为“指挥员”,姚富强鼓励大家:“搞科研创新,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决不能被失败击倒。”在仪器不够先进的情况下,他将数据资料一张一张地对比、分析……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

        几多荆棘与泥泞,换来了丰盈回报。目前,该项成果已批量装备部队,大大提高了我军通信装备作战效能,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有真心,就能让科研阵地变大

      “培养一个人才比做好一个项目更重要”,姚富强说。高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姚富强在从事装备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同时,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军事通信抗干扰是一门随着信息化战争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领域,以前全国、全军没有一个院所设置该学科。姚富强作为该学科带头人,为“全军通信抗干扰研究中心”的筹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并以此为基础,相继建立了第一个军事通信抗干扰研究方向博士和硕士点,形成了较完善的军事通信抗干扰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体系。“作为科研领军人物,不仅做到人在阵地在,还要做到人不在阵地仍在,培养起良好的人才队伍,才能实现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人才理念下,姚富强真心热忱对待每名学生。学术上,他耐心指导、严格要求;生活上,他无微不至。每逢过节,他总把不能回家的学生叫到家中,为他们营造家的氛围。刘忠英是姚富强的第一个博士生,交给她的研究任务是一个国际前沿课题。她感到压力很大,多次哭着要“逃跑”。姚富强耐心地鼓励她:“我相信你一定行,而且会做得很好”。后来,她不仅完成了毕业论文,而且出色完成了相关试验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1: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富强,总参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全军通信系统优秀科技骨干、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90余篇,3次荣立二等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1: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8-13 11:35 编辑

    激情推荐天之骄子——姚富强





    激情推荐天之骄子——姚富强
    昨天下午,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我们的家乡又出了一位天之骄子——解放军总参63所所长、少将姚富强!
    姚富强先生的诸多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军内科技进步大奖。有些成果填补了国家和军队技术的空白!许多成果已经用于军队建设。
    姚富强先生的许多学术专著和论文居世界领先水平,国际检索收录22篇次!
    姚富强先生经院士提名和部委遴选,成为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详见下述链接)
    笔者认为,姚富强先生是家乡的骄傲!希望家乡的媒体多宣传类似姚富强先生的家乡精英们的精神,以激励枞阳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奋发图强,再铸辉煌!

    以下是相关链接:
    ——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公布
    中国工程院 2011-7-1 14:47:34 点击3171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公布
      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各学部经过候选人材料审阅、专业组评审、全学部评审和投票等程序(其中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在相关背景学部进行评审),从485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163位,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予以公布,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投诉受理截止日期为8月15日,匿名投诉信原则上不予受理。
    中国工程院
                                             2011年6月30日
    注:姚富强先生经院士提名和部委遴选,成为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详见:以下名单的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编号:18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各学部名单按照姓名拼音排序)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2)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陈志杰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
    褚 健
    48
    控制系统工程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3
    段宝岩
    56
    雷达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
    高 文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
    何 友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6
    姜会林
    65
    应用光学
    长春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7
    李天初
    6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8
    刘泽金
    47
    激光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部委遴选
    9
    吕跃广
    47
    信号处理技术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0
    马佳光
    69
    光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11
    苏 毅
    69
    激光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12
    孙凝晖
    43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13
    王清月
    72
    激光技术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
    14
    王耀南
    53
    控制理论与技术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15
    吾守尔·斯拉木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新疆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6
    杨秉新
    71
    光电子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〇八所
    院士提名
    17
    杨小牛
    50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六研究所
    部委遴选
    18
    姚富强
    54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9
    余少华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0
    张广军
    46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部委遴选
    21
    赵沁平
    6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育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2
    郑纬民
    6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姚富强:从士兵到全军通信技术专家

    ——姚富强,《通信抗干扰工程与实践》一书作者
    姚富强,1957年5月生,1990年和1 993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国外做访问教授。现为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军通信兵通信抗干扰方向特聘首席研究员,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解放军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并兼任国家、军队和相关高校多项学术职务。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通信抗干扰与电磁频谱管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国际检索收录22篇次,出版著作2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立二等功3次。
      
    ——解放军通信抗干扰手段多样 解决两点将战力大增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陈飞琼
    2009年10月15日08:20
      要点提示
      ●信息化战场上,通信抗干扰不仅是保障通信畅通的充分条件,而且被赋予了防御作战的新功能。
      ●使用通信抗干扰装备时,一定要切记对抗干扰参数进行统一的战场管控,特别对跳频通信装备更是如此。外军在信息化战争中的惨痛教训表明:如果没有统一的跳频参数战场管控,就会出现你也跳,我也跳,大家都在跳,最后乱了套,该互通的通不了,不该互通的乱通,并且互扰严重,抗干扰能力和组网效率大大降低。这既是顶层设计问题,又是组织运用问题。
      ●通信抗干扰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多维空间的广义抗干扰,其中研究抗动态干扰、抗灵巧干扰等新技术,提高多层电子防御能力和智能抗干扰水平又成为前沿中的前沿。
      新闻背景
      前不久,我军举行了“跨越-2009” 跨区实兵系列演习,其规模之大、行程之远、装备之精,在我军历史上尚属首次。各媒体对此争相报道,新闻中时常出现“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抗干扰能力”一词。那么,什么是复杂电磁环境?通信抗干扰与复杂电磁环境和未来的信息作战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特意采访了通信抗干扰专家姚富强研究员。
      姚富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总参某研究所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是全军通信兵军事理论通信抗干扰方向特聘首席研究员、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多次完成国家、军队重点通信工程项目,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00多篇,荣立二等功3次。
      问:“跨越-2009”烽烟散去,作为通信抗干扰领域的专家,您怎么看这次演习呢?
      姚富强:我认为,“跨越-2009”是一场近似信息化条件下的全域作战演练,涵盖了远程机动能力、情报获取能力、指挥控制能力、态势感知能力、火力打击能力以及综合保障能力等多个领域。我们在电视上看见的画面主要是其有形的一面,而其无形的一面同样也如影相随,那就是复杂电磁环境中的作战能力。
      问:如何理解通常所说的“复杂电磁环境”?
      姚富强:复杂电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空域、时域、频域和功率域上,多种电磁信号同时存在,对武器装备运用和作战行动产生一定影响的电磁环境。可以从定量上,将复杂电磁环境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要素有很多,比如:人为有意电磁干扰、人为无意电磁干扰、工业干扰和自然干扰等。有资料显示,在一个师部署的面积3000平方公里地域内仅无线电台就可达3000余部,一个集团军有上万部之多,再加上其他军民用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战时还有敌方干扰,可见现代战场形成的电磁环境是相当复杂的。
      问:面对复杂电磁环境,通信抗干扰到底有多重要?
      姚富强:未来信息作战的核心是信息制胜,首先就是要保证信息的畅通,面对复杂电磁环境尤其是敌方的电子进攻,通信抗干扰无疑是起了一个“盾牌”的作用,可以保护通信指挥和武器装备间的信息传输不受干扰,或降低干扰的影响。可见,通信抗干扰不仅是保障通信,而且赋予了防御作战的功能,这是军事通信区别于民用通信的一个重要标志,已经成为体现军队战斗力的一个新的竞赛场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20世纪中后期的几场现代局部战争,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无不说明了一个道理,谁不重视电磁空间的斗争准备,谁就会丧失战争的主动权。
      问:通信抗干扰最早登上战争舞台是什么时候?
      姚富强:通信抗干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典型的战例是1914年英、德两国在地中海展开的一场海战中的通信电子战行动,德舰向英舰发射了与英舰无线电通信频率相同的噪声干扰,英方多次人工改变通信频率企图避开干扰,从此拉开了人类历史上通信干扰和抗干扰的序幕。到了1991年海湾战争,电子战运用的规模和层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各国军队也从此对通信抗干扰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地位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问:目前国际上通信抗干扰技术的水平如何?
      姚富强:在“一战”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一些国家主要采用手动改频或人工加大功率等抗干扰手段。后来逐步出现了技术抗干扰手段,尤其是上世纪60~70年代出现扩展频谱通信理论以后,加上新技术、新器件的应用,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装备开始得到发展和应用。时至今日,不少军事强国已实现了时域、频域、空域、功率域、速度域、网络域等多维空间的通信抗干扰,其装备已覆盖了所有战术、战役和战略无线通信,甚至有的通信平台都具备了抗干扰能力。据报道,目前国际上抗干扰能力较强的装备是美军的受保护卫星通信系统,如:“军事星(MILSTAR)系统”、“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通信系统”等。
      问:能简单介绍一下我军通信抗干扰发展的情况吗?
      姚富强:我军通信抗干扰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技术研究和装备建设上,最早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数十年的拼搏努力、自主研发,目前通信抗干扰装备已涵盖了主要军用通信频段,手段多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且进一步深化到通信电子防御体系的构建。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先后建立了全军相应的专业方向的研究中心、博士点与硕士点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定期为部队举办“通信抗干扰组织运用培训班”,形成了较完善的通信抗干扰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问:随着一些通信抗干扰新装备陆续配发部队,您对基层部队在使用这些新装备过程中有什么建议?
      姚富强:这里有一个误区,有些人认为部队有了通信抗干扰新装备,就等于通信抗干扰能力提高了。其实不然,至少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要统一发展,否则就容易出现单装抗干扰能力提高了,但协同互通能力却降低了,这与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需求相悖,很多国家在这上面都有深刻的教训。当然,这属于顶层设计问题。二是要求对通信抗干扰参数进行统一的战场管控,特别是跳频通信装备更是如此。外军有不少战争中的惨痛教训表明:如果没有统一的跳频参数战场管控,就会出现你也跳,我也跳,大家都在跳,最后乱了套,该互通的通不了,不该互通的乱通,并且互扰严重,抗干扰能力和组网效率大大降低。这既是顶层设计问题,又是组织运用问题。
      问:请您再介绍一下未来通信抗干扰
    ……
    ——
    从士兵到博士全军通信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
    ——姚富强:决心+恒心+真心=成功
    2007-9-25    解放军报


       2007年9月25日 来源:解放军报第11版 作者:严本贤 陈飞琼
       从士兵到博士,从屡次碰壁的科研“新手”到全军通信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姚富强研究员一步一个脚印搞科研的实践诠释出一个道理——
    决心+恒心+真心=成功

         人物小传:姚富强,总参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全军通信系统优秀科技骨干、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90余篇,3次荣立二等功。
    有决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

       科研如登山。
       打开姚富强研究员的履历表,你会发现他在科研“登山”过程中留下的足迹特别艰辛。
       1976年,他应征入伍,成为海军某通信总站的一名通信兵。在完成训练和执勤任务的同时,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看书学习,一心考军校。周围一些战友认为希望渺茫,劝他别白费功夫。面对周围怀疑的目光,他丝毫没有动摇,坚持不懈地刻苦攻读,2年后考入了海军某学院。
       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不分白天黑夜,把实验室当成家,累了就在实验室的板凳上躺一会儿。就连春节,他也没有和家人团聚,而是在单位的实验室度过……
       6年后,他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多少个日日夜夜,换来了优秀的成绩。1990年2月,他被破格免试录取为该校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他共发表论文20多篇,毕业时被评为“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博士毕业生”。
       谈起自己从士兵到博士的这段传奇经历,姚富强研究员淡定地说:“只要有决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
    有恒心,就不会被失败击倒

       科研需要坚强的毅力,而坚强的毅力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历练出来的。
       总结海湾战争的教训中,姚富强敏锐地发现:未来战场上,通信装备的战场生存和协同互通能力,将是制约我军战斗力的“瓶颈”问题。他站在三军联合作战的高度上,提出了实现全军某类通信战场统一管控的新思路,以解决高密度网系运用难题。
       一种新的思路要得到认可,绝非易事。面对周围的质疑,姚富强不声不响地带领科研团队攻关。
       当时正值酷暑,野外连树叶都被晒蔫了。他们争分夺秒试验,为了节省时间,吃饭基本上就靠方便面和饼干。由于疲劳,他出现了“便血”,可他没有停下,因为试验还在继续。
       失败、改进、失败、再改进……试验在一步步地艰难推进。疲惫时刻,试验中遇到了用传统技术不能解决的“拦路虎”,大家都泄了气。作为“指挥员”,姚富强鼓励大家:“搞科研创新,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决不能被失败击倒。”在仪器不够先进的情况下,他将数据资料一张一张地对比、分析……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
       几多荆棘与泥泞,换来了丰盈回报。目前,该项成果已批量装备部队,大大提高了我军通信装备作战效能,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有真心,就能让科研阵地变大
     
        “培养一个人才比做好一个项目更重要”,姚富强说。高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姚富强在从事装备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同时,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军事通信抗干扰是一门随着信息化战争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领域,以前全国、全军没有一个院所设置该学科。姚富强作为该学科带头人,为“全军通信抗干扰研究中心”的筹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并以此为基础,相继建立了第一个军事通信抗干扰研究方向博士和硕士点,形成了较完善的军事通信抗干扰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体系。“作为科研领军人物,不仅做到人在阵地在,还要做到人不在阵地仍在,培养起良好的人才队伍,才能实现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人才理念下,姚富强真心热忱对待每名学生。学术上,他耐心指导、严格要求;生活上,他无微不至。每逢过节,他总把不能回家的学生叫到家中,为他们营造家的氛围。刘忠英是姚富强的第一个博士生,交给她的研究任务是一个国际前沿课题。她感到压力很大,多次哭着要“逃跑”。姚富强耐心地鼓励她:“我相信你一定行,而且会做得很好”。后来,她不仅完成了毕业论文,而且出色完成了相关试验系统。
    后记:昨天下午,学长姚成立先生来肥,我们闲聊中,成立学长谈到其弟姚富强的成长及其对我国的通讯与抗干扰技术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卓越贡献。当时,笔者非常吃惊!这样的大学者、大功臣,家乡竟然没有很好地宣传,我作为信息比较灵通的枞阳人居然不知道!晚上,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有关姚富强先生的报道——姚富强先生取得的巨大科学成果令我震撼和激动!
    笔者最近特忙,博苑已经是荒野了。但,我还是要挤出时间,向不了解姚富强的父老乡亲们隆重推荐我们家乡的天之骄子、我们人民军队的又一位英雄——姚富强先生!


    jiedf/飞龙在天(东方杰)http://blog.sina.com.cn/jied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5 12:58 , Processed in 0.1134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