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9|回复: 2

姚若丰——我只是一个方言的观察者和学习者(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0
  • 签到天数: 32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13 12: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8-13 12:53 编辑

    姚若丰——我只是一个方言的观察者和学习者(图)


    • [url=]复[/url]


    2012年03月10日15:15 |












      姚若丰是海宁市高级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海宁方言的记录者和研究者,教学之余,推敲海宁话是他的一大乐趣。1971年出生的姚若丰是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同时又是地地道道的“硖石人”,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在家里,他说的又是纯正的硖石话。

      爱上研究海宁方言是因为姚若丰觉得海宁方言有它独有的魅力。他举了个有趣的例子,如普通话中的“不吃夜饭”在硖石口语中常常变成了“夜饭弗吃”。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不同,事实上体现的是侧重点不同,硖石话中突出了宾语,类似于古汉语语法中的宾语前置。

      将这种兴趣转为研究是在大学。在首都师范大学,姚若丰读的是中文系教育专业,1993年毕业时他的学士毕业论文就是《吾拉硖石话》。

      在选毕业论文题目时,考虑北方地区吴语传播、了解都比较少,姚若丰于是决定将海宁方言的研究作为自己的课题。首都师范大学的语言学专家汪大昌是他的导师,对学生这一选题很支持。在汪老师的指导下,姚若丰趁假期回老家时展开了调研。“我母亲家三代都是硖石人。”姚若丰笑道。从身边的亲人朋友入手,总结实例,参阅书籍,对硖石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了整理研究,不知不觉就写成了10万字左右的论文。

      1992年,姚若丰的母亲到北京,汪老师对照论文初稿中的描述,考证了她的硖石话,最终肯定了这份论文的价值。连姚若丰自己也没想到,因为这篇论文不仅材料翔实,而且从学术性、系统性来讲都有一定的专业性,其架构成了他以后研究海宁其他地区方言的模板。

      2006年,市史志办征集资料文稿,姚若丰所捐献的积累多年的海宁话方言资料成了《海宁方言志》的蓝本,他本人也参与了编纂工作。编纂过程中他和史志办工作人员对海宁十个方言点进行实地录音和调查,最后还邀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明扬审稿。胡明扬编著了《海盐方言志》,并且在硖石居住多年,可说是半个海宁人。为避免主观性的错误,2008年7月,姚若丰和一位土生土长的海宁老太太随史志办的有关负责人前往北京,请胡教授考证。2009年,这本历经2年半调研编纂成书的《海宁方言志》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

      姚若丰有个教育博客,常常叙述海宁方言的趣事,博客名为“也无风雨也无晴”,似乎在印证他对方言的态度。方言作为生活化的地方语言,强行推广固然不可取,漠视方言、任由它在时代潮流中萎缩也是无法接受的。“方言虽然不及普通话规范,但是它承载着地方传统文化,地方认同感强,在古汉语研究上也有它的价值。”如“肥皂”,海宁人多读为“皮皂”,事实上“皮皂”保留了古音,有相应的研究价值,因此方言的消逝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流失,对海宁方言还是要以保护为主。2009年9月份,姚若丰在海宁大讲坛上作了题为《走近海宁方言》的主题演讲,谈了不少他对海宁方言的观察和理解。

      姚若丰表示,目前海宁方言中迫切需要抢救整理的是盐官话,目前很少能听到字正腔圆的盐官话,随着人口流动和普通话推广,使用这一方言的群体在不断缩小,盐官话正在逐渐成为语言的孤岛。

      就如何保存海宁方言,姚若丰说:“我的建议是对各镇方言进行地毯式调查,语音采录加文字记录双管齐下。”由于文字记录多采用同音字记录地方口语,显得并不可靠,如“大伯”一词,海宁话换成同音字便是“屠伯”或者“图伯”,与原意相差太大,因此一方面要设立规范的同音字表,另一方面要和录音档案组成双保险,待以后依靠这些资料重新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我只是一个方言的观察者和学习者,真正的"方言达人"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人。”姚若丰这样说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0
  • 签到天数: 32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3: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若丰

    2014-06-09
        姚若丰
        语文教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专业委员会成员,海宁市名教师,曾获嘉兴市双高课一等奖。人称“最有书卷气的海高人”。常年以读书写作为乐,热心地方文化事业,参与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创建工作、《海宁方言志》编著、海宁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在校内首创读书周、汉字文化节,在高中学校首开普通话课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8-13 21: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波 发表于 2014-8-13 13:03
    [/td][/tr]

           姚若丰,海宁市硖石人,海宁市高级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海宁方言的记录者和研究者。教学之余,推敲海宁话是他的一大乐趣。1971年出生的姚若丰是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同时又是地地道道的“硖石人”,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在家里,他说的又是纯正的硖石话。

         海宁市有姚姓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2-19 02:49 , Processed in 0.1297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