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姚过年—— 一位外来务工者在杭州的第14个春节
www.3nzj.cn 2010年02月1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华社杭州2月13日专电 这是小姚在浙江杭州度过的第14个春节。 小姚老家在邻省安徽农村,距离杭州也就4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但从他踏上杭州的那一天起,每个春节都在单位度过,这一过,就是14年。 小姚在杭州一家新闻单位的收发室工作。每天,他要分发近千份报纸杂志,信件包裹,还要烧一锅炉的开水。天还没亮,小姚就到单位的锅炉间,准备单位一天的饮用开水。烧锅炉间隙,他就翻看当天刚送到的报纸,找出单位里记者采写的文章,一一发短信告诉他们。日复一日,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小姚因此被单位的记者称为“报喜鸟”。 虎年春节,小姚依旧在单位过。“安徽老家还有老母亲,快80岁了,但是,这么多的报纸信件要发,我怎么能离开呢?”小姚说:“每年过年,我就给老母亲寄钱表达心意。” 小姚原来在安徽老家种地。后来跟师傅出来打工,先到苏州,再到杭州,先做泥工,后来经人介绍,来到现在这个单位的传达室,开始做临时工。“我刚到杭州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500元,现在每月有2000多元,还有福利,也办了医保和养老保险等。我很知足了。”淳朴的小姚感动地对记者说。 小姚对他现在生活的城市和周边的人充满感恩。他告诉记者,“十多年前,别家孩子读书是哪个学校好选哪个,我是哪个学校便宜选哪个,附近的学校要5000元赞助费,我就选了远的那一家,只要2000元。” 小姚的妻子身体不太好,就在这家单位宿舍的传达室工作,宿舍传达室也是他们一家3口在杭州的家。女儿姚姚是小姚的骄傲,特别懂事,成绩也很好,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一直当班长,还被评为杭州市的“三好学生”。“刚来时,孩子上学很难,后来政府很关心我们这些外来务工者,出台了很多政策,跟城市里的孩子就没什么差别了。女儿读高中时,政府还每年给1500元的奖励。现在她读大一了,我们一家都很好,都很好!”小姚一口气说了两个“都很好”,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小姚告诉记者说,“听到电视在播‘过年啦’,我还是会忍不住想家。但这里的人很好,经常有人来给我们送年货,有的还拉我们一家去吃年夜饭。”小姚扳指一一道出帮助过他的人。 14年来,小姚一家在杭州这个原本陌生的城市站住了脚,扎下了根。他很少说起经历过的艰辛,常常提起的是感谢和感恩。小姚非常珍惜他现在的工作,“如果不出来打工,如果不来到这个单位,我一家的生活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好。我很知足,很感谢单位,感谢周边的人。”小姚一再说。他问记者:“你说我现在是不是真的是杭州人了?是不是真的是这个单位的人了?”小姚笃信,他的女儿一定会过得更好。前几天,单位评选先进,小姚全票当选。披红挂绿的小姚走上领奖台,深深地给大家鞠了一躬,大声地说:“谢谢单位,谢谢大家。” 这个时候,有些人才知道,小姚的大名叫姚杰胜。 过完年,小姚就48岁,快变老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