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82|回复: 3

姚莘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8
  • 签到天数: 29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19 17: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莘农




    姚莘农,原名姚志伊、姚莘农、笔名姚克。祖籍安徽歙县,生于福建厦门。东吴大学毕业。30年代初致力于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介绍和翻译。




    基本信息
    个人概况
    姓名:姚莘农别名:姚志伊、姚莘农出生地:福建厦门

    个人背景
    东吴大学



      姚莘农,原名姚志伊、姚莘农、笔名姚克(1905~1991)。祖籍安徽歙县,生于福建厦门。东吴大学业。30年代初致力于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介绍和翻译。民国21年(1932年)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作家,翻译完成了鲁迅《短篇小说选集》的英译本,并与鲁迅成为交往密切的朋友。鲁迅对姚克“以西文介绍中国现状”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民国26年卢沟桥事变后,姚克是全国文艺界最早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剧作家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并参与集体合作的三幕剧《保卫卢沟桥》,有近百人演出。是年8月,赴苏联参加全苏第五届戏剧节,在欧期间为争取欧洲国家支持中国的抗战,数度举行广场演说。而后赴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进修。民国29年回国,此时上海已处于抗战的“孤岛时期”。姚克在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任教,同时参与戏剧活动,为复旦剧社排演戏剧。在进步话剧运动的影响下,姚克参与了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上海剧艺社的戏剧活动。民国30年和费穆创建天风剧团,主持演出了《浮尘若梦》、《十字街头》、《梅花梦》等,编写了历史剧《清宫怨》。太平洋战争后,上海已沦陷,这一时期姚克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创作了许多历史剧,如《楚霸王》、《美人计》、《蝴蝶梦》、《西施》、《秦始皇》、《银海沧桑》等,撰述了专著《怎样演出戏剧》等。在戏剧活动上,姚克与佐临等组建了苦干剧团,任总干事。抗战胜利后担任兰心剧场经理,首演剧目是由他编剧的《热血五十年》,内容描写台湾回归祖国。
      民国37年姚莘农赴香港,将《清宫怨》改为电影《清宫秘史》,由永华影业公司拍摄。其后,他主要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联合书院任教。1968年赴美国,在夏威夷大学执教现代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1980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就《清宫秘史》之案为姚克平反,是年北京人民出版社重印了《清宫怨》剧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8
  • 签到天数: 29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7: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剧作家姚莘农先生二三事
    王鹏
    2012年03月22日10:46   来源:《人民政协报》





    [tr=rgb(233, 233, 221)][/tr]
      现代剧作家姚莘农(1905年~1991年),笔名姚克,安徽歙县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毕业于东吴大学文学系。他在青年时期就精通中国戏曲的历史和理论,精通英文。

      和鲁迅相处的日子

      上世纪30年代初,姚莘农致力于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介绍和翻译。1932年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作家,他翻译完成了鲁迅《短篇小说选集》的英译本,并与鲁迅成为交往密切的朋友。鲁迅对他“以西文介绍中国现状”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从1933年至1936年,姚莘农在与鲁迅交往的四年间,鲁迅日记中有关他的信息多达95处,姚莘农致函鲁迅52封,多是因翻译鲁迅著作求教于先生,鲁迅则复函29封,两人见面交谈也有数十次。鲁迅不但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他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还就做人作文、观察社会给了他不少教诲。他曾将自己翻译的《鲁迅评传》寄给鲁迅校正。

      1936年5月,在姚莘农的陪同下,鲁迅在家中亲切地接待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行了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谈话,回答了斯诺提出的有关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一系列问题。此外,斯诺还与姚莘农通力协作,将鲁迅及中国左翼作家的代表作源源不断地介绍给西方世界的广大读者,其经典之作是迄今仍在熠熠闪光的《活的中国》。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溘然逝世。姚莘农惊闻噩耗,潸然泪下,急忙赶到鲁迅先生家里,在遗体前默哀致敬。接着他又去万国殡仪馆守灵,参与所有治丧活动。上海各界人士举行的隆重葬礼中,茅盾、巴金、萧军等12位作家抬灵柩,他也是其中之一。他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了一副挽联,与斯诺一同署名,敬献在先生灵前。

      《鲁迅先生不死》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直至1966年,他在《从憧憬到初见》一文中,仍然对鲁迅表示景仰和感念之情。

      从事抗战戏剧活动

      卢沟桥事变后,姚莘农是全国文艺界最早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剧作家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并参与集体合作的三幕剧《保卫卢沟桥》,有近百人参加演出。1937年8月,他赴苏联参加全苏第五届戏剧节,在欧期间为争取欧洲国家支持中国的抗战,数度举行广场演说。从1940年开始,他在“孤岛”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任教,同时参与抗战戏剧活动,为复旦剧社排演戏剧。在进步话剧运动的影响下,他参与了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上海剧艺社的戏剧演出活动。1941年他和费穆创建“天风剧团”,主持演出了《浮尘若梦》、《十字街头》、《梅花梦》等,编写了历史剧《清宫怨》。太平洋战争后,他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创作了许多历史剧,如《楚霸王》、《美人计》、《蝴蝶梦》、《西施》、《秦始皇》、《银海沧桑》等,撰述了专著《怎样演出戏剧》等。在戏剧活动上,他与黄佐临等组建了“上海职业剧团”,任总干事。抗战胜利后,他担任兰心剧场经理,首演剧目是由他编剧的《热血五十年》,内容描写台湾回归祖国。

      与上官短暂的爱情

      从上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姚莘农已是上海颇有名气的翻译家和剧作家,他与费穆创建天风剧社后,上官云珠加入其间,这是姚莘农和上官云珠两人关系的起点。

      姚莘农根据光绪皇帝和珍妃的一段爱情悲剧编写了一个话剧——《清宫怨》,上官在里面演一个跑龙套的无名宫女。上官云珠与姚莘农结识后,经常主动向姚请教表演上的一些问题,风度翩翩的姚也给上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在姚莘农的帮助下,上官很快成为上海演艺圈的红星,两人的关系也成为许多报刊议论的主要话题之一。1943年5月,他们在北平闪电结婚。婚后,上官不仅成为姚家的女主人,更成为他话剧里的女主角。然而,他们这段令人备感幸福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三年。三年后,在他们曾经约会过的咖啡馆里,协议离婚。

      《清宫秘史》受到批判

      1942年姚莘农创作话剧剧本《清宫怨》。剧本取材于清朝末年,通过对清廷内部改良派和反改良派之间激烈斗争的描写,深刻揭露和鞭笞了以慈禧为首的腐朽、反动的顽固派,对支持维新变法的光绪给予同情和赞扬。1943年,此剧在上海公演时,轰动了剧坛。1948年,上海永华影业公司把话剧《清宫怨》改编为电影《清宫秘史》,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部电影仍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放映。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红旗》杂志第一期发表了姚文元的《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一文,披露了毛泽东在1954年对影片是卖国主义的评说,并含沙射影地指明“鼓吹《清宫秘史》的‘大人物’当中,就包括有在当前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提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人”,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批判影片《清宫秘史》成为批判刘少奇的动员令。在文章发表后不久,数万的造反派围攻中南海,揪斗刘少奇。

      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12月北京《光明日报》载文《评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指出,《清宫秘史》虽然有缺点、错误,但大致反映了“历史的实际”,肯定了姚莘农和他的作品。1980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就《清宫秘史》之案为姚莘农平反,是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再版了剧作《清宫怨》,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定居香港和美国

      1947年5月16日,姚莘农和吴雯在南京结婚,并在龙门大饭店举行盛大婚礼,曹禺等多位剧作家出席并见证。1948年姚莘农夫妇移居香港,姚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联合书院教授。吴雯创立了南风出版社,并担任制作人,从台前到幕后协助姚的创作和演出。1968年,他们夫妇携子女移民美国,先后任教于夏威夷大学和旧金山州立大学,执教现代中国文学和中国哲学史。1976年他一度回香港,担任电视戏剧顾问及丽的电视编剧训练班导师。

      姚莘农于1991年12月18日因心脏病辞世,墓地位于美国旧金山南郊面向太平洋的山坡上。姚家大女儿姚兰说,父亲自1948年离开大陆,终未了却回老家的心愿。如今他长眠太平洋西岸,永远面向故乡。

      姚莘农,原名姚志伊,学名姚莘农,祖籍安徽歙县,1905年1月24日生于厦门,后来随家迁居苏州。上世纪20年代末考入苏州东吴大学文学系,为戏曲家吴梅的学生。1931年毕业。

      早期的姚莘农,在新文学史上有其特殊的贡献。正是他将埃德加·斯诺同鲁迅维系在了一起,从而为中国和世界文坛留下了一段佳话。

      上世纪四十年代,姚莘农执教复旦及圣约翰大学。编写了历史剧《清宫怨》,并改编成电影《清宫秘史》,该剧在“文革”初期被讨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姚莘农赴美,先后执教于夏威夷大学、太平洋大学和旧金山州立大学,讲授现代中国文学和中国哲学史。他古典文学颇有造诣,钻研李贺诗很有成就。1980年3月,《清宫秘史》之案平反,是年北京人民出版社重印了《清宫怨》剧作。1991年12月18日,姚莘农在旧金山去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8
  • 签到天数: 29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7: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莘农(姚克)――斯诺的好友。鲁迅去逝,他是抬棺者之一。姚克,原名姚志伊,学名姚莘农,于上个世纪20年代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文学系。从20年代末开始,姚克凭籍娴熟的英文技巧,在英美人办的《字林西报》、《密勒氏评论报》和《亚西亚》杂志上频频发表文章,重在介绍鲁迅著作,并由此结识了刚刚抵达中国不久的美国青年记者埃德加・斯诺。不久,出于同样的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心情,自《呐喊》着手,俩人携手同译鲁迅著作。30年代初,斯诺在北京撰写《鲁迅评传》,亦由姚克一手译成中文,并亲寄鲁迅本人审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8
  • 签到天数: 29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7: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克与电影《清宫秘史》
    2010-07-07 20:48:00 来源:博览群书 杨剑龙 

    “文化大革命”中,对于电影《清宫秘史》的批判成为一场政治运动。《清宫秘史》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编剧姚克是怎样一个人物?为什么要展开对于电影《清宫秘史》的批判?
    姚克(1905-1991),原名姚志伊,学名姚莘农,又名姚成龙,祖籍安徽歙县,生于福建厦门。祖父有举人功名,以开店经商为主;父亲
    是清末光绪十六年的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在厦门任四品道员。姚克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文学系,业余时间主持过“东吴剧社”,是著名词曲家吴梅先生的高足。
    从20年代末开始,姚克用英语在英美人办的《字林西报》、《密勒氏评论报》、天津《北华周报》和《亚西亚》杂志上发表文章,向欧美人士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并介绍鲁迅著作,他还把中国京剧《打渔杀家》译成英文介绍到海外去。他在《申报・自由谈》、《译文》上发表文章介绍西方的文学名著《茶花女》、《卡门》、《天才》、《巴黎圣母院》、《双城记》等。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上海,先后在世界书局和明星影业公司任编辑和秘书。他结识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两人合作翻译鲁迅著作。1932年夏,经宋庆龄的引荐进由孙中山文化教育促进会开办的中国第一家英文杂志《天下月刊》任编辑。他将斯诺撰写的《鲁迅评传》译成中文,并寄鲁迅本人审阅,与鲁迅结下了深厚友谊。斯诺赞姚克“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不尚空谈,工作认真”。1936年鲁迅葬礼上,他是12位抬棺人之一。他与斯诺合署名撰挽联一副,上联为“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下联为“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横批为“鲁迅先生不死”。1937年他代表中国赴莫斯科出席苏联戏剧节,1938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戏剧系任研究员。1941年回国,任教于复旦大学和圣约翰大学,并参与主持上海职业剧社、金星训练班、苦干训练班等。抗战时期为维持生活,姚克为几家电影公司编写过剧本。1948年去香港定居,任永华影业公司编剧,并创办南国出版社,以写书、译书并编电影剧本为生,是邵氏影业公司、中华影业公司等公司座上客。50年代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联合书院任教。1967年移居美国,任太平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1976年返回香港,任丽的电视戏剧顾问和丽的电视编剧训练班导师。1991年逝世,葬于美国西部旧金山郊外。
    姚克的主要作品有剧本《蝴蝶梦》、《清宫怨》、《清宫秘史》、《西施》、《楚霸王》、《美人计》、《秦始皇》、《陋巷》、《银海沧桑》、《豪门孽债》、《一代妖姬》、《女人与老虎》、《爱的俘虏》、《人海奇女子》、《名女人别传》、《此恨绵绵》、《玫瑰玫瑰我爱你》、《阿Q正传》(与徐迟合编),制作的电影公司有永华、长城、新华、泰山、邵氏、电懋等,论著有《怎样演出戏剧》等。姚克擅长历史题材创作,能够将西洋戏剧与中国古典戏曲的手法融汇在创作中,在跌宕曲折的戏剧情节中刻画人物性格;在香港期间的剧作,多表现新女性的三角恋爱,适应当时商业电影的要求。他一生追求的是融合西方工匠技巧于中国戏剧形式。
    电影《清宫秘史》改编自姚克1941年创作的话剧《清宫怨》,由朱石麟导演、香港永华影业公司1948年拍摄制作,舒适饰光绪皇帝、周璇饰珍妃、唐若青饰西太后。影片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为背景,以帝党(光绪为首)变法维新派与后党(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保守派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现出清朝末年宫闱斗争中大清帝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慈禧太后与其党羽荣禄与袁世凯等反对变法,继续执行丧权辱国的政策,将海军军费移作修建颐和园;光绪、珍妃、翁同?、康有为等人坚决主张维新变法,走富国强兵之路,却遭到慈禧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硬镇压。影片以光绪在慈禧压力下不选钟爱的珍妃而选隆裕为后开篇,在老师翁同?的启发下、珍妃的支持下决心变法维新,重用康有为等革新派人士,却在派遣袁世凯去除掉荣禄时,被袁世凯叛变投敌反戈一击,酿成光绪被囚禁、珍妃被投井的悲惨结局。影片在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时慈禧太后化妆仓皇出逃、光绪皇帝逃难时得到百姓帮助为结局。影片通过晚清宫闱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再现了历史生活,表达变法革新求国家富强的思想。姚克在1941年就说:“把史实改编为戏剧,并不是把历史搬上舞台,因为写剧本和编历史教科书是截然不同的。历史家所讲究的是往事的实录,而戏剧家所感兴趣的是故事的戏剧性和人情味。”(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近现代话剧图志》,P295,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电影《清宫秘史》剧情的紧张跌宕、矛盾的尖锐复杂、性格的鲜明生动,使其成为一部颇有艺术性的佳作。
    1951年3月11日《人民日报》上电影《清宫秘史》的广告称:“永华公司,赫赫无比,荣誉伟构,绝代超华,古装宫闱,历史巨片。群星云集,演员数千,众力合作,摄制年余。”3月17日,电影开始在北京上映,3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亚群的《对〈清宫秘史〉的看法》一文,认为光绪“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皇帝”,“在历史发展的意义上说,光绪是有他一定限度的进步性的”,对影片持肯定意见。但电影受到时为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江青的指责,她“在中宣部部务会议上说这部电影‘很坏’,应该公开批判”(孟犁野《〈清宫秘史〉悬疑新解》,载《大众电影》2002年第7期),当时未得到响应。5月3日,《清宫秘史》被有关部门通知停映。
    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给中央政治局和有关同志写的《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一封信》中提出:“被人称为爱国主义影片而实际是卖国主义影片的《清宫秘史》,在全国放映之后,至今没有被批判。”但当时并未开展对于《清宫秘史》的批判。1963年,程季华在其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对《清宫秘史》作了批判:“《清宫秘史》同《国魂》一样,也是用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来表现历史的……更为荒谬的是,他以光绪皇帝、改良派和帝国主义为矛盾冲突的一方,而以慈禧和义和团为矛盾冲突的另一方,这样就一方面美化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本质,同时也夸大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法运动的进步意义;而另一方面,则歪曲和丑化了义和团的反帝运动,把义和团和慈禧、保守派等同起来,把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行动写成一种野蛮排外运动。这显然是对义和团的污蔑,对中国人民革命传统的污蔑,对中国历史的污蔑。”(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2册P317,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1967年《红旗》杂志第1期,发表了姚文元的《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一文,披露了毛泽东1954年对影片是卖国主义的评说,并含沙射影地指明“鼓吹《清宫秘史》的‘大人物’当中,就包括有在当前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提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人”,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1967年《红旗》杂志第5期,发表了戚本禹写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在上纲上线中认为:“围绕着《清宫秘史》这部反动影片,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同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党派,展开了一场严重的斗争。”“反动影片《清宫秘史》,是一部所谓历史题材的影片,写的是清代末年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斗争。它公开站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任意歪曲历史事实,美化帝国主义,美化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歌颂保皇党,污蔑革命的群众运动和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宣扬民族投降主义和阶级投降主义。”文章批判说:“作者姚克,是一个坚持反革命立场的反动文人。他曾经编辑过反动的《天下》月刊,反对中国革命,积极为英、美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效劳。后来,又投靠国民党反动派,并不断写点反动的、黄色的剧本。他是反动统治阶级的一条小走狗。”文章将矛头直指“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并列举其“八大罪状”,“你是假革命、反革命,你就是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使批判影片《清宫秘史》成为批斗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动员令。1967年4月,在戚本禹的文章发表后不久,成千上万的造反派围攻中南海,揪斗被诬蔑为“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国家主席刘少奇。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17 02:08 , Processed in 0.1265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