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签到天数: 33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使用道具 举报
原“中洞”小学留下的篮球架
聚会烤火的灶膛
村民们没事就一起烤火聊天
原来中洞苗寨是不通电的,直到2003年,一个叫胡兰克·博德的美国人捐款10多万元人民币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中洞苗寨才从此过上了有电、有光明的生活。
据洞中生活的老人介绍,“部落”是解放初为躲土匪逃进来的人家,后来太平了,当地政府曾劝洞中居民搬出去,但他们还是觉得洞中生活好,冬暖夏凉。洞里的媳妇多是从洞外按照周代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从外村接来的,也有洞内相互通婚的。洞中人过世时,有鬼师唱着苗族古歌送他东去回家。世世代代的“中洞”苗家人在此繁衍生息,过着外人很难理解的清贫却满足的生活。
上世纪50年代,他们这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20户人家和祖辈从居住了百年的“下洞”往上迁徙,搬至“中洞”,这一住就是60年。为了让这近百口的苗族民众从洞穴中搬迁出来,当地政府花心思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已经在不远的山下修建好新房,但是不知穴居生活有什么样的魅力,“中洞”中只有几户人家愿意走出洞穴。
洞中人家生活的状态,图为厨房
从公路边走到“中洞”口要40分钟
屋外挂满各种生产生活工具
尽管他们生活在隐秘的山间,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闭塞,媒体的偶尔报道引起了社会对“中洞”的关注,这里陆续有了生活用电,后来还有了通讯信号。生活在“中洞”的很多人家也先后买了电视机。但是这里除了电视机,每户人家还基本上是家徒四壁。
山脚下那片白墙蓝顶的新房子,是政府为改善中洞苗寨的居住环境,实施整体搬迁修建的,房子早已无偿分配给每户山民,但迄今没有一户中洞人搬出山洞,住进山下的新房。与他们攀谈问其中原因,他们只是淡淡地说,洞里头住惯了,山下的房子不牢实等等。对政府的好心安排他们并不领情,显然还有不少现实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府费心思花了钱,结果是政府不满意,“中洞”人不满意,到“中洞”旅游的人也不满意。(张旭)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8 17:14 , Processed in 0.1024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