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0|回复: 0

中华姓氏文化中的少数民族融合因素探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25 13: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姓氏文化中的少数民族融合因素探究
    2014-08-21 10:31   来源: 哈尔滨学院   作者:常 雁

        姓氏作为一种社会结构中的血缘关系符号,是人们藉以相互区别的标志。姓氏是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感召力最大的人文历史情结,作为语言的一种交际工具,姓氏充分反映了民族文化所蕴涵的丰富历史信息,并且忠实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是认知民族文化的伟大基石。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外关系无不在姓氏语言中找到证据。华夏姓氏与少数民族姓氏各自生长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洗刷和社会积淀,各自张扬着迥异的文化个性,迸发出独特的历史魅力,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揭示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自中华文明创建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其中夷夏交融,胡汉互化就是中华姓氏文化中少数民族融合因素最好的见证。每一次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明碰撞与民族交融,都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姓氏的价值体系,增进了该民族的文化生命力,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和华夏文明的改革创新铺垫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少数民族融合因素丰富了中华姓氏的历史起源,影响了中华姓氏的发展演变,拓展了中华姓氏的结构体系,探究中华姓氏中少数民族融合因素的影响,为了解民族融合、传承历史文明、解读多元特性、透视民俗习惯、促进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微观窗口。

    一、民族融合与中华姓氏的内在关联

        民族融合是以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为历史前提,以民族隔阂和民族差异的消除为发展过程,以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为结果的历史表征。从经济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从游荡畜牧经济转向定居农耕经济的转变过程。从社会形态角度讲,民族融合则是少数民族制度化、规范化的进步过程。从语言文字角度讲,民族融合实是56个民族互为影响,互相借鉴的发展过程。从风俗习惯角度讲,民族融合乃是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姓氏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深刻的民族烙印,蕴涵丰富的意识形态、文化思想、传统习俗和语言特点,从一个侧面能够具体地反映出各个民族不同的历史、宗教、习俗、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文化信息,是研究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活化石。纵观中国5000年民族融合发展的辉煌历史,首先,无数次的周边少数民族向中原内陆的大批迁徙成为中华民族融合的必要历史前提。尤其是汉魏时期,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内迁,有利地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普遍和谐的文化交往,内迁的结果不仅直接改变了中原的民族结构,也促进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融合,为丰富华夏姓氏的起源,促进少数民族姓氏的形成铺垫良好的社会基础。其次,汉族通过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帮助他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游牧习俗,领悟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技术,逐步汉化为自给自足的农耕居民,与此同时,汉族百姓也从各少数民族那里获得了宝贵的畜牧业经验,丰富了自身的生产知识,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塑造了许多与农耕和畜牧相关的姓氏起源,为中华姓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力作用。此外,民族融合还经历了无数次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合斗争、奋斗历程,不仅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和友谊,而且拓展了姓氏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底蕴充分地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兼容并存的文化特征。中华姓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宝库。无论是改从汉姓,还是采用少数民族姓氏,这些对不同姓氏认同的举动其实都是各个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产物,是对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正是在不断的相互融合中,56个民族才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华姓氏,凝结出以汉族为主体、各少数民族共同构建的强大的民族向心力。

    二、中华姓氏历史起源中的少数民族融合因素

        姓氏的古老,象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悠久。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姓氏的国家,迄今约有10000多年的历史。中华姓氏萌生于人类早期的原始部落,起源于母系社会的图腾崇拜和父系社会的生长之地。在原始社会,人们认为每个氏族部落都与某一自然物或天然现象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从而将它们视为本氏族的祖先和保护神,奉为崇拜之物。由于姓的起源是以母系为中心,女子是共同使用一个姓的氏族主持者,因此,流传至今的中华古姓大多带有女字旁,正像姓字所表达的文化喻意那样,它体现了从女从生的社会内涵,深刻地坐实了中华古姓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的时间概念。自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男性不断地分封领地,设立特殊的称号,随即产生了一个个氏。关于生长之地的姓氏记载,可以通过黄帝的姬姓和炎帝的姜姓得以验证,其中少数民族的融合因素在父系氏族社会初显端倪。追溯姓氏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发现,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姓氏起源于古代的四夷,即炎帝的后代祝融、共工、夸父、蚩尤四个氏族部落。在炎帝后裔中,被誉为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在中华姓氏的起源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少数民族融合因素尤为突出。传说,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征战失败后,除大部分遗裔留居中原外,还有一部分蚩尤部落的成员分别向北方和南方迁徙。有学者认为,蚩尤就是被黄帝北逐的匈奴别名,可见蚩尤部落与历史上北方的匈奴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所系。还有人认为,蚩尤部落中的南迁者,与南方苗族具有族源关系,许多历史文献也可以证明蚩尤不仅是苗族的先祖,也是黎族、瑶族、畲族、羌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先祖。原始社会末期,在中华大地上,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融合、迁徙等环节所构成的大规模的融合运动,造成了中华各族在起源形成阶段就已经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状况,以炎黄时期的传说为依据而产生的姓氏,在诞生之初就是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历史融合的文化产物。

    三、中华姓氏发展演变中的少数民族融合因素

        民族融合是中华姓氏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姓氏兼容并存、多元一体的精髓所在。古老的中国文化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融合交流的历史积淀,繁多的姓氏制度相互渗透,对百家姓的产生和发展影响重大。中华姓氏作为一种传统的历史文化形态,萌芽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植根于文明初曙的氏族繁衍,发展于夏商周三代的分封制度,确立于大一统的秦汉王朝,经过三次重要飞跃,终于演变成为民族交融、互为补充的姓氏体系。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12000多个姓氏,约有2000多个姓氏来源于少数民族的融合,是中华姓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不甚均匀,但是他们所拥有的姓氏却十分繁多,同时蕴涵了浓厚的民族特色。众所周知的夷夏交融,胡汉互化就是中华姓氏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是民族文化融会贯通、互为渗透的重要特色。

        中华姓氏的发展演变经过三个重要阶段的少数民族融合,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第一个阶段是殷周时期。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各民族的交流日益频繁,民族融合因素在百家姓中得以体现。凡是接受了华夏文明的少数民族,许多通过中原王朝的赐姓和主动改姓等方式获得汉族姓氏,大体上融合为华夏族,同时百家姓中还不断地融入了万俟、宇文、赫连、尉迟、慕容等少数民族姓氏,使中华姓氏得到了第一次真正的扩充和发展。第二个阶段是西晋到隋唐的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其中措施之一,就是实行胡姓汉化。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144个姓氏除少数保留复姓外,基本上改为汉姓,绝大多数收入在后世流传的百家姓中,经过这次的民族大融合,隋唐两代的许多重要政治、文化及军事要员,虽然拥有鲜卑和其他少数民族血统,但全都使用汉姓。第三阶段是两宋以至辽、金、元、清各代。少数民族均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立国称帝,高居统治地位。这些来自匈奴、鲜卑、契丹、蒙古、西夏、女真、突厥以及西南少数民族,不但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给汉语的姓氏增添了异民族特点。由此可见,历史上每一次民族融合,都促进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极大地丰富了中华姓氏的文化内涵。

    四、中华姓氏结构体系中的少数民族融合因素

        中华姓氏历经几千年演绎和发展,呈现出数量巨大、结构复杂、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文化特征。据最新统计,各个民族使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其中单字姓氏5327个,双字姓氏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多字姓129个,此外还有异译、异体姓氏3136个不同的结构区分。中国姓氏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民族的融合,不少姓氏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一些新的姓氏则在时代的进程中产生,在这其中不乏少数民族的融合因素。民族融合对姓氏结构的影响之一,可以通过少数民族的姓氏音译得以体现,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华姓氏的单姓数量。例如,回族人的马姓就是汉语的音译,它起源于所信奉的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加之明太祖朱元璋赐波斯人马沙亦里为马姓,明、清时著述多将穆译为马,故有十个回回九个马之称,类似这样的回族音译姓氏,还有忽、闪、拉、剌、哈、撒、麻、达、朵、虎、者、也等大多来源于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常用的人名首音、尾音和中间音的谐音与译写。

        民族融合对姓氏结构的影响之二,即部分复姓的沿用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的融合影响。根据史书记载,历史上曾出现过1700多个复姓,仅从晋朝到唐朝,就有300之多,但是沿用至今的只有58个,源于少数民族的复姓存留至今有19个,其中以尉迟、赫连、宇文、慕容、完颜、万俟、呼延7个人数居多,这种现象也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民族融合的广泛和深入。少数民族对中国姓氏的影响还体现为多字姓的出现,例如,四字姓中的井疆六氏、矢黎婆罗和爱新觉罗及多字姓的鹘提悉补野等就是典型例子。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人有姓,个个有名,姓氏的起源、发展和演变都与其深奥的民族历史、宗教信仰、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并且生动具体地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历史起源、民族文化的形成演变和多元一体的民族融合以及社会习俗的改革变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姓氏文化经过世袭传承、发展演变、升华凝练,形成内涵丰富、体例完备、超越时空、跨越地域、包容社会各个民族的文化体系,并以其众所周知的普及性、世代传承的持续性、兼容并包的统一性、博大深远的系统性,纵贯中国民族文化的文明进程,涵盖了56个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华姓氏文化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稳定和成熟的过程,经过数量由少到多,起源由单一到多元化,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少数民族融合因素无不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18 13:36 , Processed in 0.1027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