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家沟村寨晨曦。
古思州岑巩县有一个财富传奇,这是发生在道光年间的故事。一个叫姚三的流浪汉有一天来到一个叫做“菜家沟”的地方(今岑巩县天马镇),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姚福珍,浑名“姚三母猪”。同大多财富故事的范本一样,主人公多脱不了出生卑微而终致富甲一方的人生轨迹。由于年代并不久远,关于“姚三母猪”的发迹史,我们可以从《岑巩县志》找到依据,更可以从现今姚氏族人口中寻访,得知细节。
一个流浪汉的“发家史”:姚三母猪竹林丛中盖草房
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四处流浪的青年来到一个叫“菜家沟”的村子,为村中一个吴姓地主帮短工(地主家在农忙时临时雇来帮工的人)。没有人知道这个青年来自何方,只知道他姓姚,小名姚三,因他做事勤快而且力量惊人,是个干农活的好手,深得主人喜欢,便雇为长工。
大力气的姚三有着超过常人的饭量,于是便渐渐有了“姚三母猪”的浑名。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姚三母猪成了家,在菜家沟后山一个叫白杨坡的地方建起了属于自己的草房,成了吴姓财主的佃户,勤劳的姚三母猪,总是早出晚归,用自己的劳动博取一份生活的希望。
有一天,姚三母猪在菜家沟干完农活后天色已晚,在回家的山路上,回头看到菜家沟寨子旁边的一丛竹林里出现一处晶莹的亮光(应该是腐朽木质中的磷在黑夜中发出的莹光),似乎是老天爷冥冥中给了姚三母猪一个昭示——那是个可以发家致富的“屋场”。凭着他朴实憨厚的为人,他向竹林的主人讨要了这片竹林乱草窠,辟成了屋基,把山上的草屋搬了下来,依在寨子一角。
姚三母猪的“资本积累”:几个挑担客丢弃五担大烟
时间已是鸦片战争之后,世事混乱,虽然菜家沟地处黔中大山深处,但历史的波涛还是对这个小山村带来了冲击。在这波冲击中,姚三母猪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某天黄昏,五六个过路的挑担客(过去经商靠人力挑运货物,由老板和几个脚夫组成)借住在姚三母猪家。半夜里,附近的寨子里发生了一起耕牛被盗事件,全寨子的人出动上山围堵盗牛贼,当折腾了一晚回到家的姚三母猪去叫醒挑担客们赶路时,才发现已经是人去屋空。挑担客们已经弃货而去,好奇的姚三母猪揭开担子一看,他惊呆了:满满的五担全是大烟!
原来,这伙挑担客误把当晚围堵盗牛贼的事件当成官府来追查大烟,弃货而逃了。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寨子旁边的草房人家,竟在一夜之间藏下了巨额财物!日子还在继续,姚三母猪一家继续着辛勤的劳作,一年过后,草屋换成了瓦房, 他还从原来的主人那里买下了一小片地。
这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人们都以为是他的勤劳换来的成果。其实,对于那个年代中单纯的佃户,要想“勤劳致富”是不可能的,起房、置地也只是一种奢望!正所谓“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挑担客的逃逸,成就了姚三母猪一家“资本的原始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