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3|回复: 0

家谱文化:解读不尽的精神内涵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2 14: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谱文化:解读不尽的精神内涵
    2014-09-01 09:47   来源: 华夏谱志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中国家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得史书更加准确与完备。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亲集团,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中国家谱历史悠久,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数千年来,在不同时代,家谱显示了不同的形态,家谱文献成为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当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神秘的宗族符号

        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中国姓氏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

        她还说到,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不仅我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国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我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历史沿革,家谱的发展经过了一波三折。20世纪初,由于社会动荡,家谱修纂工作逐渐停止。“文革”时期,家谱更是被视作“封资修”的产物,遭到大规模的毁灭。原有“三十年一修”的家谱普遍缺失了两至三代人的记录。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内地一些以往宗族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零星的新修家谱。

        进入21世纪,修谱之风在较为富裕的农村地区渐成气候。在这些地区,当族中较有威望、受过一定教育的长者发出“重修家谱”的倡议时,得到族人的热烈响应,并成立专门的宗谱理事会,负责搜寻旧谱、募集资金、整理当代族人资料等事务。重修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等到修订完毕,家族会举行隆重的颁谱典礼,并用各种庄重仪式将家谱“请”回家珍藏。

    为了怀念远去的记忆

        如今,一些地方官方和民间修家谱热情高涨,据东阳谱牒研究者马云鹿分析,可归纳为经济的稳步发展、宽松的思想氛围和与日俱增的崇祖寻根意识。

        从宋代开始,修纂家谱是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有修谱的地区,随着思想的解禁,曾被视作封建迷信的家谱可以自由流通阅读,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尤其是老人们的美好回忆。而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则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修家谱被认为是维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种途径。人们热情操办家谱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一种凝聚力。

        修谱还被视为重新树立家族观和道德规范的途径。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在浙江温州等地,华侨回乡首要之事就是寻访家谱。当浙江东阳赵氏家族要重修家谱的消息传到台湾后,27位赵氏后人立刻捐助了21万元新台币。随着家谱的复兴,上海、镇江等地图书馆相继开辟出家谱阅览室,用来接待海内外络绎不绝的寻根者。许氏家族曾是江苏句容的名门,其后人意外地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失落已久的家谱,全族皆为之沸腾,老人们更是喜泪横流,散落在内地和台湾各处的族人们一起复印家谱,并举行了家谱返家活动。

    古旧家谱,尘归何处?

        面对家谱的复兴现象,有专家担心家谱的生命力只能持续一时。青年一代家族意识的日渐淡漠,是家谱将遭遇或已遭遇到的真正壁垒。近10年来在东阳走村问乡的马云鹿说,在他寻访的每个村庄,提起修家谱,都是年长者劲头很足,而年轻人不理解。在浙江兰溪,目前民间收藏的家谱达500种以上,存量为浙江省县级之最。然而,令兰溪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彩标感到担忧的是收藏户主已由型的父祖辈开始向对家谱无多大兴趣的儿孙辈交替,而年轻人对家谱的存放、借用、翻晒等并不重视,所以近年来损毁的较多。

        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认为,家谱不仅是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10:36 , Processed in 0.0999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